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二百一十六章 1878年二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21 17:08:24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小白菜炖蘑菇同学打赏10000起点币!加更两章

和国防军付出极大代价获得新占领土地不同,小洛佩斯以逸待劳,在国防军将巴西军队拖住时,占领南马托格罗索州和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只耗费少量兵力便将国土面积扩大近一倍。

小洛佩斯的行为固然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但是在国防军诸多将领看来却是对国防军的背叛,巴拉圭不仅在国防军最危急的时候袖手旁观,反而在国防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趁机占领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

作为四国联盟主事人,小洛佩斯在巴西对南里奥格兰宣战后,没有尽到盟友应尽的责任。

小洛佩斯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双关系出现裂痕,因此,对于巴西军队和巴拉圭军队在南马格罗索州的争夺战,国防军也没有参与。

南美地区在混战结束后逐渐恢复平静,英国方面在普鲁士国王称帝后,忙着帮助法国走出危机,为避免德国独霸欧洲做着各种工作,对于南美地区的乱局,英国政府在做出否决直接出兵干预的决议后,加大了扶持巴西和智利的力度,用以平衡巴拉圭和南里奥格兰的实力。

再次取得对外战争的巨大胜利,国防军的影响力在海外华人中影响越来越大,陈金钟、胡亚基、章芳琳等海外华人在太平会等国防军分支机构招揽下纷纷加入南里奥格兰,

而黄乃裳、席正蒲、吴调卿等大陆地区的人才也在国防军设立在大陆据点负责人的各种劝说、安排下答应加入南里奥格兰,以洋人买办的身份在大陆南方租界为国防军服务。

李明远当初获得的黄金在战争中消耗一空,而大力发展的橡胶工业和自行车、压水井、胶底布鞋等新产业和新式产品迅速成为南里奥格兰政府的主要财源,从1870年末大规模战争结束,到1875年李明远称汉王,国内的橡胶工业和相关产品一直呈现垄断姿态,为大规模移民行动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

从1875年开始,不断有欧洲商人偷偷从汉国和巴西等国境内偷运橡胶种子移栽到南洋等地,而且一些仿制汉国制式的自行车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李明远明白仅凭汉国一国无法阻止橡胶行业的发展和自行车技术的扩散,因此,李明远利用掌控的橡胶来源和自行车专利技术换取各国对汉国的承认,同意与汉国进行经济外交等合作关系。

允许英、法、德等国从汉国获取橡胶种子移栽到殖民地后,汉国在橡胶工业上面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扩大了橡胶的用途,汉国在橡胶工业上面的收益也呈现迅猛上升态势。

1875年李明远宣布成立独立于巴西的汉国,南美华人正式有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民身份,而在大陆地区,从年初开始,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相继发生罕见的大规模旱灾。旱灾持续蔓延华北各地,从1875年到1878年四年间,一千多万百姓因为缺少食物饿死,两千多万百姓逃荒到外地,而担任救济灾民职责的满清官员却在灾荒中大发横财,侵吞救灾粮食和白银,霸占受灾百姓土地,将一无所有的受灾百姓卖到海外做劳工,凡此种种,满清官员利用灾荒赚取大量财富,一些和官员勾结的高利贷商人也赚的盆益钵满,一欠抵三收,粮食欠收虽然给普通百姓带来灾害,却给官员和商人们带来比丰收年份更高的发财机会。

天灾加上**酿成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大灾荒,而远在南美的李明远得到消息后,立刻命令属于汉国的远洋航运公司和四国航运公司的商船前往远东接收难民。

原本的南里奥格兰航运公司在经历五六年扩张后,规模达到三百艘,其中排水量达到一千吨的船只超过一半,一次往返可以运输十万移民,而且由于多年移民和其它国家积累的合作关系,汉国可以雇佣更多的船只运输难民。

浩浩荡荡的船队或是从南美出发或是雇佣自南洋当地华商的船队,将一批批难民由大陆运送到安南北部或者纳土纳群岛,然后再由另一支船队将难民运输到南美州。

近四年时间不计成本的抢运华人难民行动结束后,汉国本土的华人激增到520万人,加上约十万愿意归化的阿根廷白人,汉国的总人口超过530万,人口数量超过失去北部诸省的阿根廷,在南美南部地区,人口数量仅次于巴西和秘鲁,是名副其实的南美人口大国。

因为大陆地区受灾人口过多,除了直接移民到南美本土的汉国难民,在国防军控制的安南北部两省、纳土纳群岛两地也滞留了大量的难民。

安南北部的广宁、谅山两省总人口不过五十多万,在接收大陆难民后,人口数量最多时达到两百万人,即使不断的将难民输送到南美洲,到1878年初,留下来的难民数量也有七十余万,小小的广宁、谅山两省人口超过130万人。

广宁、谅山是从大陆获取移民的桥头堡和南洋移民基地,大量聚集在当地的难民已经引起清政府的注意,而且南美地区出现一个新的华人国家的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满清高层耳中,汉国在接收难民的过程中遭到过许多来自满清政府的阻挠,如果不是清政府官员贪污**严重,接受汉国驻大陆地区负责任人的贿赂和满清政府高层担心数千万难民积聚国内,再次引发太平天国式的大起义,汉国也无法在四年时间内获得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人数。

五百万人口是南美汉国当前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人口,为了将难民从远东运输到南美洲,李明远不仅将建国十年来积攒的财富消耗一空,还对国内和海外华商发行一笔国债才完成难民的运输、安置工作。

南美汉国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从远东地区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口,因此,虽然现阶段南美汉国内部消化不了多余的人口,李明远也没打算放弃招揽华人的计划,根据仔细考虑,李明远命令接替孙彬执掌安南北部两省事务的梅东兴,将控制地区内部多余的人口向中马来半岛的宋卡、也拉、北大年、吉兰丹等地转移,增加那里的华人比例。

梅东兴和龙洪邦一样都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华工帮派首领,在选择投靠李明远后,梅东兴和他的另一个好友黄稳柱没有选择加入军队,而是从低级文官做起,协助龙洪邦处理华工移民事务,后来被调派到安南地区在接受孙彬管辖,由于梅东兴在安南地区表现出色,一步步被提拔为孙彬的副手,1877年孙彬离开安南后,推荐梅东兴担任南洋总督并且获得李明远的认可,而梅东兴也成为汉国内部非跟随李明远起义一派中升职最快的一位。

梅东兴初临重位,接受李明远的命令后不敢懈怠,一边派人与宋卡城主吴锦沟通,一边仔细研究中马来半岛的局势。

马来半岛中部虽然名义上属于泰国管辖,实际上却由吴氏一族统治。

吴氏一族自先祖吴让于1775年统治宋卡开始,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在其统治最兴盛时期,

吴氏不仅统治着宋卡,还统治着今泰国北大年、陶公、也拉等三府,以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也均受节制。

而随着英国势力入侵马来半岛,吴氏统治地区不断受到英国殖民者的侵食,到1878年时,吴氏已经失去对吉打、玻璃市、丁加奴三地的控制,吉兰丹、北大年等剩余地区也面临着英国殖民者的武力威胁。

吴氏政权面积狭小,之所以后来被英国和泰国联合瓜分,除了因为英国和泰国就两国在马来半岛达成势力划分协议外,也与吴氏政权本身实力弱小有关。

和其它立国南洋的华人政权一样,吴氏政权得不到大陆母国的支持和保护,而其名义上的宗主泰国一直想解除吴氏政权的独立性和割据性,而吴氏政权内部又缺少有才能和雄心的继承者,因此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最后被其他国家瓜分吞并。

河仙、戴燕、顺塔等南洋华人政权相继灭亡,仅存的两个华人政权吴氏政权朝不保夕,而投靠荷兰人的兰芳公司已经失去独立性,没有外来势力插手的话,很容易被荷兰人消灭。

吴氏政权当代城主吴锦在宋卡历代城主中算得上比较有能力的一个,因此,在看到吴氏政权面临的危险处境后,吴锦便一直寻找外来势力的支持,最开始吴锦通过贿赂几个清朝官员,通过他们向满清朝廷寻求保护却一直未得到回复,而与泰国政府寻求改善关系的尝试也没有获得成功。

就在吴锦四处寻求其他势力保护保护而无果后,孙彬派出的人和他取得联系,然后几年时间过去,孙彬背后的南美汉国逐步发展起来,国防军在南洋的军事、情报等力量稳步提升,这种变化让吴锦看到了维持政权存活的希望,于是在两方最初的商业合作基础上,吴锦不断加大与孙彬的合作,不仅允许南美汉国在宋卡等地扩大商栈规模,在1876年,两方还签订了一项军事协议,由国防军派遣一千五百名士兵驻扎在吴氏政权管辖的吉兰丹州,一方面防备英国殖民势力的扩张,一边负责维护汉国远洋船队的航道安全、为移民船队在南洋地区提供另一个补给点和中转基地。

送信人员乘坐船只从国防军南洋总督驻地锦普出发驶往送卡约需要两天时间,而在派出信使后,梅东兴很快接到一个消息,原太平军将领李文彩抵达锦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