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21 17:08:24 来源:笔趣阁

军政分离的第三步是将工业体系划分到政府管辖下,将立国以来建立的大大小小企业的性质变更为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实行政府与国民共同持股经营的模式,国家占据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股份,剩余股份由王室、企业员工和有功将士三方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民众养成君主即国家的习惯性认识,加上李明远带领华工起义以来做出的诸多贡献,因此,在企业股份分配上,政府官员和军队高级军官都同意李明远占据较多的股份。

李明远是一国君主,国家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占据多少股份并不是他重点关心的事,不过,作为南里奥格兰的最高元首,李明远需要为手下官员、将士做出表率,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占有企业股份,下面的官员和军官、士兵们在功劳远低于李明远的情况下,更不好意思伸手讨厌股份。

最后在各方讨论和协商过后,按照统一标准,国家在每个工厂中战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李明远代表王室占百分之十的股份,军队有功将领和国防军部队占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政府官员占据百分之五的股份,企业员工获得最后百分之十的股份。

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在政府手中,军队和官员手中握有的股份由李明末代为行使责任,所以,企业股份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国内大大小小企业的控制权仍然牢牢掌控在李明远手中。

国内人口资源不足,集中有限力量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是李明远制定的基本方针,在梳理清楚军政分离的三个大方面后,李明远趁着离开前的几日时间,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军事将领、政府官员职能分离以及组建新的学校交给了刘朴和赵延等人负责,而工业方面,则是由李明远亲自过问。

三天时间里,来自一份份工厂的生产数据记录摆满了桌面,而在忙碌了三天后,李明远总算对南里奥格兰的工业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纺织业是与国民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一个行业,也是华人社会几千年来最具优势的行业之一。在工业革命之前,纺织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一些精致的丝质产品价格高昂,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国家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在伦敦,一座座工厂中堆满了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然后由蒸汽货轮装载运送到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傾销到丝绸发源地的中原大陆。

受到英国廉价纺织产品的排挤,大陆苏、松、常等地传统的手工纺织作坊纷纷破产,许许多多的纺织女工沦落到街头卖身的地步,而收获广大商品市场的大英帝国则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强大。

纺织业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国家稳定的重要行业。

在英国打开大陆市场、全面傾销纺织品的时期,距离并不遥远的海的另一边,日本国开始实行维新改革运动,国家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法令,通过制定对本国纺织业有利的政策支持本土纺织业的发展。

维新初期,日本国内主要靠出来原材料和食品、茶叶等农业产物获取外贸利润。

在1866年到1868年的出口占比来看,1866年时,食品和原料共占56%,纺织品占比25%,到1868年,食品和原料共占50%,纺织品占比35%。

维新变法的最初困难阶段,日本利用出口纺织品获得的利润为进行工业化积累了第一笔资金,为日后日本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日本的维新变法有着进步的一面,它使日本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国,将一介小国发展成与西方列强并立的东亚大国。

南里奥格兰建国初期的情况比日本更险恶,因此,在工业发展方面,李明远采取了比日本更激进的措施,日本在维新变法初期,纺织业主要依靠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而生产方面则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人工生产,直到维新变法十多年后,1880年左右才开始引进纺织机械进行产业化生产,而在南里奥格兰,因为李明远多了后世的见识,纺织行业一开始就走的是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纺织业从原料到成品包括原棉-纺线-织布、染布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中除了采集原料需要人工操作,纺线、织布、染布三个主要环节都由机器完成。

在南里奥格兰的农业基地河套县(佩洛塔斯),收购上来的棉花、亚麻、羊毛、羊驼毛等原材料被运送到靠海的纺织厂内,然后原料经过纺织机、织布机、印花机、染布机等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加工处理变成崭新的布料,最后出厂的布料一部分作为军装原料运送到制衣厂,赶制成黑色或者灰色的军装,而另一部分则直接通过一家家新开业的商栈卖给普通的华人。

李明远购置包括纺织机械在内的工业器械花费了超过一百吨的黄金,不过花费的黄金没有白费,仅纺织业一项,几家包含整套纺织机械的纺织厂在经过试生产后,迅速转入繁忙的正式生产状态,来自军队高达十万件军装的订单使纺织厂迎来生产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进行工业化生产,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后,河套县的纺织工业基地不仅收获普通华人的大规模订单,连作为盟友的巴拉圭人都开始向纺织厂购买布料。

河套纺织厂是南里奥格兰国内最火热的行业,军队、国内华人和巴拉圭人的订单使纺织厂一开工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作为商业交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量的布店、成衣店应运而生,一些退役或者残疾的老兵从政府处获得支持,利用延迟付账的方式从纺织厂进购布料,然后再通过店面卖给普通华人,而除了那些退役华人士兵开设的布衣店,县城里更多的是新移民的华商们开设的店铺,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大胆冒险的特性移民到南里奥格兰,然后将积攒的身家投入到最火热的纺织行业。

新移民的华商投入到纺织业是李明远乐于看到的现象,对于那些开设布衣店的商人,政府虽然没有像对待退役士兵那样给予先进货后付款的优待,但是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做出许多减免,减少了他们经营商栈的成本。

纺织业的繁荣不仅给新移民的华商们带来了可管的利益,对于与纺织业息息相关的畜牧业和经济种植业也有很大影响。

众所周知,纺织业的原材料是葛、麻、棉花、动物皮毛、蚕丝等,在中原地区,麻是普通百姓衣物的最主要原材料,而南美洲因为地理位置的影响,主要的纺织原材料是棉花和动物皮毛。

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后,带来了亚麻等植物,使得当地的经济植物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是却没有改变棉花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材料的地位。和南美洲其他地方一样,南里奥格兰同样以棉花作为纺织的主要原料,在靠近乌拉圭的南部平原地区,种植着大量的棉花,河套纺织厂的纺织原材料也是就近从附近农田中获得。

以棉花为原料制作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要高于亚麻,因此,李明远并未改变南里奥格兰的经济农业结构,只是派人从大陆和欧洲等地引进一些其他类别的经济植物,使国内的经济农业结构更加全面。

桑树养蚕是华夏闻名世界的一项优势农业,而南里奥格兰气候环境与江南地区相同,十分适合作为发展养蚕业的基地,因此,李明远在交代孙彬的任务中就有从大陆引进桑树、蚕虫以及江南破产的纺织女工等部分。

经济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华人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一些原本没有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只种植很少部分经济作物的退役士兵们,在纺织业发展的带动下也开始在自家田地里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退役的华人士兵和分到土地的华工们都拥有大面积的土地,特别是经历远征后退役的华人士兵,分到几百亩土地后,大部分土地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空置下来,几十亩耕种的土地也因为种植的水稻、大豆过多,收割起来十分耗费力气。所以和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两相比较过后,越来越多的退役士兵选择腾出一部分精力种植经济作物,而小米等庄稼则按照政府提倡的人均耕种面积种植。

因为纺织业的影响,国内的农业顺着经济农业和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提供动物皮毛的畜牧业则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由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经济封锁,南里奥格兰的马匹、牛羊等牲畜数量在初期一直不高,后来,政府在与美国人就华工引进达成协议后,很快又达成了引进牲畜的协议。

这次交易是南里奥格兰进行的最大一场牲畜引进交易,根据协议内容,南里奥格兰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从美国一次性购买两万匹公马,四万匹母马,一万头公牛,四万五千头母牛,七万头绵羊,还有十万头低价处理的野生水牛。

野生水牛驯服难度大,南里奥格兰方面原本没有购买野牛的想法,不过听到美国人开的价格后,南里奥格兰方面的负责人王有田动心了:一头野牛的价格仅为水牛价格的十分之一。

美国人开出的价格很低,王有田听到后迅速向李明远报告,在得到同意后,又增加了购买十万头野牛的协议。

要说美国人为什么会低价处理这批野水水牛,李明远刚开始还不明白,后来向王有田仔细询问后才弄清楚,原来美国人在建设太平洋铁路时,铁路公司组织公司成员捕获了上百万头野牛,其中除了作为食物被工人吃掉和病死的外,到铁路修建完成,还有十多万头野牛没有处理掉,因此才想着低价卖给南里奥格兰方面。

野牛虽然不能用来耕田,不过仅是把这批野牛作为肉牛宰杀,获得收益也超过从美国人手里购买的价格,而且野牛不仅能够食用,还可以用来与水牛配种,生出来驯化的下一代水牛。

和美国人的交易进行的比较顺利,到1869年十月,购买的牲畜已经全部到达南里奥格兰,而且一些在运输过程中受伤的牲畜也进行了有效利用,被李明远指示食品加工厂制作成罐头供应部队食用。

在牲畜养殖上面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业是与经济农业不同的一个方面,养殖的牲畜除了皮毛作为原材料供应纺织厂外,牲畜本身的肉类则可以制作成罐头保存起来。

食品保存在保鲜技术发展起来后便不再是限制人们食用的制约,使用铁质罐头将容易腐烂的肉制品保存起来更是降低了肉类的价格,使普通百姓也能购吃的起肉类。

南里奥格兰位于潘帕斯大平原之上,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为食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而对于罐头类食品,在李明远指导下,加工厂不仅制做出各式肉类罐头,水果、食用酱、蔬菜等方面也开发出许多新产品。

从美国购买的牛羊等牲畜主要用于农业发展,可以供给普通百姓食用的肉类并不多,肉类罐头在开始阶段主要供应部队食用,因此,食品加工厂最初生产的产品主要是蔬菜和水果罐头。

不能经常吃到肉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不过购买一罐价格不高的蔬菜、水果类罐头,第一次尝到特殊加工后的食品罐头滋味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没有像纺织工业那般火爆,作为新事物的食品罐头刚开始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后来吃过食品罐头的滋味后,更多的华人选择购买第二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食品罐头,原本新鲜的食物成了普通人日常必备的食用品,食品加工行业也在不经意间融入到普通华人中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