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四百七十章 亚松森 二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08:15:15 来源:笔趣阁

1889年9月20日上午九时,巴西共和国方面对外宣布,9月14日至9月19日期间,经历近一周大战,巴西军队成功占领亚松森,击毙敌军一万余人,取得了对巴拉圭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次日,针对巴西共和国方面做出的外交宣言,汉国方面郑重回应,一方面谴责巴西共和**队肆意虐待、杀戮被俘虏巴拉圭士兵的可耻行为,号召残存的巴拉圭士兵、百姓团结在汉国方面的指挥下,坚持对巴西共和国方面作战的政策不变,

另一方面强调汉国增援巴拉圭的决心不会因为亚松森的失陷而有所动摇,汉国方面依旧会接受林奇夫人和小洛佩斯五子莱奥波尔多(1862年生)的请求,继续向巴拉圭境内增调援军,反击巴西共和**队的侵略行为。

9月22日,受本土方面命令,加快急行军速度,沿途突破数个巴西共和国所部设立的水上障碍后,五万余名汉**队抵达圣安东尼奥,与亚松森的直线距离,缩短至100公里以内。

9月23日上午七时,秉承原有作战方案,汉国陆军第一师(禁卫师)师长,兼亚松森战线总指挥陈宗柏,于圣安东尼奥下达最新作战指令,命令吴凤典所部第五师、陈德潮所部第二混成旅、李英所部第三混成旅等部近5万人,跟随战线总指挥部,下船行军,沿着圣安东尼奥、埃利萨镇、兰巴雷等沿岸路线,向当面巴西共和**队进攻,以期配合海军内河舰队,前后夹击,完成消灭巴西共和**队主力的战略目标。

9月23日上午八时,执行亚松森方向作战计划的汉**队一分为一,一支以海军内河舰队为主,总兵力约1.5万人的水上进攻部队,继续沿着巴拉圭河,朝着不远处的亚松森外港比耶港方向前进,而另一支接近5万余人,充当陆军进攻矛头的主力部队,在进军命令下达至各个基本作战单元后,便迅速行动了起来。

上午八时四十一分,一支总数约1200余人,由骑兵、工兵、步兵、炮兵组成的混编部队,在巴拉圭向导的指引下,最先离开营地,向埃利萨镇方向进发。

下午四时二十七分,汉国陆军第五师、独立第二混成旅、独立第三混成旅相继完成开拔准备工作。

下午五时二十分,担负侦查、警戒任务的突击混编部队传回第一个情报,接到情报后,陈宗柏随即下达第一道正式的作战指令,命令陈德潮带领第二混成旅所部立刻出发,加快速度前往埃利萨镇与混编突击部队汇合。…………

五个小时之前,巴拉圭中部地区,一支千余人的部队,排成长长的队列,突兀得出现在通往埃利萨小镇的土路上。

烈日当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树林和灌木,脚下是因为饱受阳光炙烤,变得僵硬的土地。

狭窄的土路上,尽是部队行军踩出的灰尘,

前头部队刚刚走过,队伍后列,士兵们的胶底布鞋踩在地上,激起一道又一道弥漫的灰尘。

土路两侧的树木明显不缺乏雨水的滋润,茁壮的支干和茂密的树叶伸向土路上方,将整条小路上方的空间完全遮蔽了起来。

夏日无风,阳光透过层层树叶的阻隔,

投射出点点稀疏的光点。

士兵们虽然没有直接暴露在阳光的直射之下,

但是,炎热的天气和数个小时急行军的运动量,仍然使得他们的脸上都渗出了汗水。

汗水不停地从士兵们的身体中流出,

合身的灰色军装、军帽最先被汗水浸湿,

流出的汗水夹杂着身上沾染的尘土,随着行军的动作摆动,不断被甩在地上,汇聚成一片又一片微湿的泥泞地。

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周边空气中混杂着尘土、汗水、污垢的恶臭味以及长时间急行军带来的疲惫,使得部分士兵们的体力渐渐不支,不知不觉中降低了行军的速度,落在了全军队伍的后面。

“蔡团长,部队长途行军四个多小时,是不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让兄弟们休息一会?”

队列前方,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对着另一名军官询问道。

“部队距离埃利萨镇还有多远距离?”

“按照我军正常行军速度,傍晚六点之前,能够赶到埃利萨镇。”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四分,时间还来得及。”

蔡九骑在马上,对了一下时间,然后点头道:“战前行军,既需要把控时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体力以应对突发的战场情况。

张营长,通知队列前方第四营的陈营长,命令他们立刻停下来修整。”

“是,团长。”

青年军官应答过后,补充道:“部队修整期间,要不要通知侦查部队加强警戒?”

“旅属侦查营二连距离我军超过十公里,他们没有配备新型无线电报机(汉国第一代电报机体量大,通信距离短,小股侦查部队执行侦查任务时,不方便携带)。

直接派人通知他们太过浪费时间。”

蔡九思索片刻,吩咐道:“就不麻烦侦查营二连的兄弟们了,我们把部队休息时间缩短至二十分钟,让陈营长派出两个排的部队担任警戒,二十分钟之后,部队继续上路。”

“是,团长,我这就派人通知陈营长。”…………

中途修整、歇息的命令通过传令兵,传递到队列前后各个基层作战单元,

接到休息命令后,早已疲惫、劳累的士兵们,纷纷寻找尽量阴凉的地方休息。

不过,树林内可供修整的阴凉地方毕竟不多,而且限于军事命令,士兵不能离开驻留地五十米范围内,因此,大部分找寻不到合适阴凉点休息的士兵们,只能坐在土路旁的大树下,利用随手折断的树枝充当降温驱热的工具。

携带着小型山炮的炮兵、骑着高头战马的骑兵、背上扛着步枪、腰间别着满满一圈手榴弹、单靠两只脚行进的步兵等兵种士兵,按照所属兵种性质和身处位置不同,各自三五成群坐在一块休息,

许是因为太过疲惫,部队刚刚停下来休息的前十分钟,数量超过1000人,队列长度超过2公里的修整部队,几乎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

休息时间过去一半,经过短暂的休息,慢慢恢复了一部分精力的士兵们,也渐渐找回了原本的秉性,骑兵们一边坐在军马旁,低声谈笑,一边分享着发生在身边的趣事,

而占据士兵比例最多,行军时最辛苦的步兵们,则一边埋怨着他们的代步驮马被炮兵、机枪连等部队分走,一边又带有顾忌得,拿着他们的上司以及那些骑兵军官们开玩笑。

临时充当淄重兵角色的炮兵营、机枪兵连等部队的士兵们,利用休息的间歇,看顾着身边的驮马、武器,

军医被派出去照顾因为急行军受伤、中暑的士兵,两个排的警备士兵,也在距离土路两边数百米之外,建立临时的隐蔽观测点,为部队修整提供着可靠的安全环境。

修整队列靠前位置,离开身下战马的蔡九、陈驴儿、孙应林、张石山等混编部队主要指挥官,在稍稍休息数分钟之后,便围坐在一块,相互间商讨了起来。

“在我军目前位置与埃利萨小镇之间有一条河流阻隔,河流附近地区湿地遍布,且没有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行军困难,

因此,在抵达埃利萨小镇之前,工兵营所部需要在河上以及周边湿地地区搭建简易浮桥,以供混编部队和后续主力顺利通过。”

蔡九打开行军地图,指着用汉文标准的一个地点,对第五师工兵营营长孙应林吩咐道:“我军预计今天傍晚抵达埃利萨小镇,明天傍晚之前,孙营长有没有把握能够完成浮桥搭建任务?”

“蔡团长,根据巴拉圭向导提供的情报显示,埃利萨小镇南部河流上原本有一座石桥和两座木制浮桥,如果巴西共和**队没有彻底破坏桥梁的地下基石设施,工兵营有把握能够在十二个小时内,在被巴西军队破坏桥梁的基础上,搭建两座简易浮桥。”

“9月20日凌晨,巴西共和**队才初步消灭巴拉圭陆军主力,现在不过是23日,距离巴西共和**队进入亚松森城不到三天时间,即便巴西共和**队占领了埃利萨小镇,也应该没有时间对河上以及湿地中的桥梁设施进行彻底的破坏。”

与之前获取的情报相对比后,蔡九分析道:“巴西共和国前线军队立足未稳,而且大胜之后,难免产生大意、松懈的情绪,所以,趁着当下巴西共和**队对我军主力进军方向了解不足的机会,水上、陆上两军同时突进,说不定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很有这种可能。”

自在秘鲁当奴工时,便跟着蔡九的陈驴儿符合道:“巴西共和**队训练不足、军纪败坏,靠着数量优势,欺负下失去小洛佩斯指挥的巴拉圭军队还算有优势,不过要是对上帝**队,即便不考虑武器装备的差距,他们也不是帝**队的对手。”

“巴西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大家都大致清楚,不过着眼于我部目前态势,我认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只放在巴西军队身上,那些流窜在我军作战区域内的巴拉圭乱兵、部分对我军抱有敌意的巴拉圭民兵也值得警惕。”

第五师二团七英营长张石山提醒道:“小洛佩斯活着的时候,虽然与帝国方面保持着正常的经济合作,不过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巴拉圭一直对帝国保持着强烈的戒心,受小洛佩斯和巴拉圭高层的影响,一些溃散在地方的巴拉圭士兵、民兵并不愿意接受帝国方面的指挥与约束,反而在我军行军的路线上,偷袭、伏击我军小股后勤部队和落单士兵,对于这部分人,在当前局势下,我建议采取严正的处罚手段,一经发现,立刻交由宪兵部队逮捕、审问。”

“巴拉圭人也不是全部拥戴帝国的统治。对于部分执意破坏帝国战略的顽固份子,确实有必要对他们采取惩罚措施。”

蔡九点头认同了张石山的建议,然后吩咐道:“张营长,从你部抽调一个排的部队与炮兵驮马部队组成临时收容部队,专门负责接收、收容因伤、因病等原因,跟不上部队行军的士兵。”

“是,团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