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08:15:15 来源:笔趣阁

“吁”,一身白色短衫的中年车夫坐在马车前,拉住手里的一根粗长缰绳,将马车稳稳的停在光华门之外。

“几位先生,长安城到了,进了光华门,再向北走里路程,就是皇宫禁院。”

中年车夫转过身,笑呵呵道“长安城内禁止大型三轮马车通行,所以今天只能送三位到光华门,几位先生还请多担待。”

“城内路程不远,我们下车步行过去也无妨。”

车帘被拉开,唐景嵩和两个二十余岁的男子从车上走下来,随即从身上取出几张纸币道“三个人的车费,一元五角,师傅您收好了。”

“哎,谢谢几位先生,这是找您的零钱。”

车夫脸上的皱纹挤在一块,一边从腰上缠着的布袋中掏出两张一角规格的纸币,一边笑道“不多不少,正好有两张零钱,您请收好。”

“零钱就不必了,师傅赶车的技术不错,一路上没有让我等三人经受颠簸之苦,这两角钱您就收着吧。”

“谢谢先生您了。”

看着对面三人全部衣着光鲜,不像缺少钱财的人,中年车夫高兴的把两张零钱重又放回布袋里,脸上一直挂着笑意。

“不怕三位先生笑话,我来到南美本土有七八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在国营农场里面做工,建业四年,两年义务劳动期满,又和二十多个相熟的伙计们来到长安城,干起了赶车糊口的营生,来到长安城四五年,当初的伙计们相继找到谋生的门路,都转投他行,依旧还在长安城方圆百十里内来回赶车的,只剩下我一个人。

唉,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到傍身的本事,临近中年,还是和十几年前一样,赶着马车来回奔波。”

“赶马车也是一门手艺,我看师傅赶车技术精湛,凭着这门手艺,大富大贵不容易,但是在京城繁华之地,混一口饭吃,也不是什么难事。”

唐景嵩闲着无事,索性和对方多说了几句。

“赚口吃饭的钱倒是不难,可是要想积攒下钱财,托人说媒娶上媳妇就难多了。”

车夫摇摇头,脸上露出羞愧的神情

“过了春节,满打满算三十岁,家里全部的钱财加起来,也不过三四百汉元,距离娶媳妇的花销开支,还差的老远,

赶车这个行当越来越不好做了,今天运气好,碰上三位先生照顾,开了一个大单子,但是过了春节这段日子,来往京城的人恢复到往常规模,那时候想赚钱就难了。”

“这是为何?据在下观察,往返长安城的马车车轮都换上了橡胶充气轮胎,有了这个充气轮胎,赶车的时候,马车颠簸程度降低,行驶速度为更快,相比之前的木轮马车,充气轮胎马车不应该更受欢迎吗?为何赶车的生意却不好做了呢?”

唐景嵩身边一个年轻人开口问道。

“这位小先生说的不错,自从换上橡胶充气轮胎,赶车确实比以前方便快捷多了,不过因为赶车行业门槛低,也不需要多么精通的技巧,所以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移民进入赶车行业,他们刚刚抵达本土不久,在远东大陆过惯了苦日子,能吃苦、肯下苦功夫拉客,所以和他们相比,在本土呆了七八年、四五年的老车夫,因为家里有了一部分积蓄,少了一些拼命赚钱的劲头,在拉客的时候,很难竞争得过新移民。”…………

结束与车夫的对话,唐景嵩领着两个年轻人,先是在城内的客栈内订下一桌酒席,然后三人坐在一块,边吃饭边讨论沿途的见闻。

“吉甫、临淑,沿途一路走来,感觉如何?”

唐景嵩坐在上首位置,笑问道。

“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与中原百姓的疾苦生活相比,南美汉国可以称得上人间天堂。”

丘逢甲脸上惊奇、羡慕的表情显露无疑,一通对南美汉国的夸赞后,却也说出一番自己的见解“只是通过和长安城外的车夫闲谈,在下认为南美汉国富则富矣,但是百姓生活无忧,粮食、肉食价格便宜,不用花费较大的精力,便能够过上天吃上一顿肉菜的机会,如此过于舒适的生活,怕是会导致国民懒散、不思进取,于国家和朝廷未来发展不利。”

“依吉甫见解,该当如何施政,最为妥当?”

“在下以为,南美汉国应当效法露西亚帝国,由政府出面,将阿根廷白人离开后留下来的土地以及未开垦的肥沃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依照官员、将领在历次战争中立下的功勋大小,赐予面积不等的土地。

而对于普通的海外移民,政府可以采取租借的形式,将无主的土地和尚未开垦的土地以低价出租给海外移民,同时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土地租金和粮食税收,如此一来,新移民通过劳动,可以获得裹腹的粮食,而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能从海外移民手中收取大量的土地税收,于国、于民两利。”

“吉甫的想法与露西亚帝国进行的改革如出一辙,想必你近日了解了不少与露西亚改革有关的信息。”

联想到沙皇俄国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唐景嵩猜测道。

“露西亚为欧罗巴大陆第一大国,在下认为露西亚帝国的维新改革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土地制度改革一项,与南美汉国的当前情况十分相符。”

“吉甫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新移民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几十年、一百年之后,国家出现动荡,这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会做出何种举动吗?”

“只要限制移民数量输入,南美汉国地广人稀,老百姓不担心饿肚子,就不会有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起来造反。”

“哈哈,吉甫阿,你的想法搁在二十年前,未尝不算是集中资源发展国家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现在却不大合时宜了。”

坐在一旁,很少说话的何子渊灌下一杯烈酒,激动道“工业,工业才国民安宁、国家富强的唯一真理!任何保守、顽固的落后统治阶级,都将在大工业面前不堪一击!

吉甫兄!你可知你认可的露西亚改革有何致命缺陷?”

“还请临淑兄指教。”

“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教育是发展工业的根本,露西亚帝国为了筹措政府资金,将本应该发放给百姓的土地攥在手里,然后采取租借土地的方式,从底层的农民身上榨取利益。

我不否认露西亚帝国的改革是最简便、见效最快的一种积累原始资本的方式,但是它同时也是最愚蠢的方式,百姓不是牛羊牲畜,露西亚政府现在为了工业发展可以牺牲底层百姓的利益,而到以后呢,依赖榨取百姓利益附生的官员们变本加厉,将底层百姓逼迫到绝境,绝望下爆发的巨大威力,将把整个露西亚帝国炸得粉碎!

我从来不相信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会具有圣人般的操守,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是会换着办法,从百姓身上榨取利益,而在露西亚帝国的维新变革体制中,无地百姓有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吗?没有,一条都没有!

唯一能够保护百姓自身利益,便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有自行支配土地的权力,有向中央政府发声,反击地方贪腐官员的权力!”

何子源年轻的脸上表现出这个时代少有的狂热“指望紫禁城里的那些八旗权贵们懂得这些道理,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只有在南美汉国,一个新兴的工业国,才有可能实现大汉民族的再次复兴!”

“临淑,你还是和前几年一样,性子一直没变。”

何子渊是唐景嵩十分看中的年轻才俊,早在他出奔安南之前,便很欣赏对方的才气和学识,也因此,唐景嵩才会专门托人,将何子渊以及另外一个颇为赏识的科举后辈丘逢甲请到南美汉国,打算将他们两人举荐给皇帝李明远,但是看到何子渊一如多年前对所谓大工业、民族复兴一类理念的狂热,唐景嵩又不禁产生一种疑惑,自己将何子渊请到南美,究竟是对是错?

不同于激进、理想化的何子渊,唐景嵩在怀有报国热情的同时,也具备圆滑、变通的性格,在这种性格影响下,中途进入南美汉国官场后,唐景嵩的仕途越来越畅通,从1882年的一个小小的局级官员,逐步上升为副部级大员,官居外交部次长要职,而且因为外交部总长胡亚基年龄过大,即将于明年退休的因素,唐景嵩很有可能在外交部总长的角逐中,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获得总长的高位。

邀请年轻有为的后辈人才为国家效力,是唐景嵩加强自己在李明远心中地位的一种方式,但是他很难预料,一群理想化的年轻人掌权后,会不会在官场中遭遇挫折,进而影响到他自己的仕途前程?

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何子渊没有发觉到,以前那个怒而弃官出走安南的前辈偶像,会有变得世故、圆滑的一面,而唐景嵩也没能预料到,他看似平常的一次举荐,

改变了一个热血青年的历史轨迹,也让他在另一块土地上,取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就。

何子渊,1865年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1881年,年仅十六岁的他参加嘉应州院试,获甲等第一名,录为廪生,随即赴兴宁县衙履职。1883年,因“少年老成,办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学,专职督导全县的教育工作。1884年3月,何子渊从广州出发,自费乘货轮赴美游历、考察基础教育兼茶叶贸易,当时正值排华风潮**,三十万华人和他们的家属被汉国接回本土,选择留下来的四五万华人,在美国饱受白人欺辱,目睹华人在海外的卑下地位,何子渊萌生教育革新、救国图强的理念。

同年8月,何子渊乘船归国,次年,他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宇南洞小学”,自任校长,并亲自给学生授课,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画、唱歌、体操、劳动等课程。

1888年2月,创办同仁学校。1888年5月,同仁学校遭人举报传授叛逆思想,被清廷关闭,

6月,何子渊深感国力衰微,吏治**,便跟广州反清组织联系,10月,经汉国设立在大陆地区的情报据点居中联系,何子渊和好友丘逢甲乘船前往南美,投奔在汉国政府中任职的唐景嵩。

进入南美汉国之后,虽然本土百姓的生活充裕程度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但是最令何子渊关注的还是汉国的工业化对生活的影响,

运用于自行车、马车上的充气轮胎、享誉西方世界的汉国产胶片、摄像机、纯碱,还有大西洋沿岸,能够自行建造铁甲巨舰的三家国营造船厂,

目睹社会和百姓生活因为工业化产生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何子渊越来越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还对清廷抱有幻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清廷八旗贵族的身上,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想法真是幼稚、可笑。

看到工业化的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看到工业化附带的影响,比如马车车夫等技术水平低的行业逐步被取代,车夫、码头苦力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缺乏竞争力,只能被新来的移民抢走工作机会等,

种种现象虽然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在可控制范围内,对国家工业化发展大局造成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变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