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08:15:15 来源:笔趣阁

海外沸沸扬扬的舆论风波,对于远隔数万公里的拉普拉塔乡下地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干扰。

10月下旬的长安城郊,刚刚迎来朝气盎然的春天,清晨,火红的朝阳从辽阔的地平线缓缓升起,被阳光笼罩下的一个个乡下聚居区,房屋里面的农民们早早起了床,丈夫们提着晒干的草料,走到牲畜围栏内,给饿着肚子的牛羊们补充食料。

刚刚从月子里休息完的年轻妻子,将处在婴儿期的孩子小心放在床上,接着又给三四个年龄稍大的孩子们盖上被子,然后才轻轻走下床沿,提着牛奶公司发放的木制水桶,打开一处面积大约二百平方米的木棚屋,开始每天早上的挤奶工作。

1868年年末,李明远带领起义华工在巴西南部两州初步安定下来,政府鼓励百姓饲养奶牛的时候,普通华人百姓的观点为“华夏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农民养牛是为了农耕以及搬运,没有挤它们的牛奶。母牛只在小牛出生时才有牛奶,牛奶是给小牛喝的,所以我们不能和小牛犊抢牛奶喝”。

因为旧有的观念,普通的华人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世上有乳牛这种动物。第二年1月份,政府下派官员至华人聚居区宣传饮用牛奶的好处,并教导普通华人农民如何饲养奶牛和人获取、暂时保存牛奶的技术。

因为当时政府缺乏行政官员以及农民固有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第一年的宣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推广目标。

1873年2月,政府在阿根廷北部五州的畜牧业基础上,开设26家牛奶挤奶水,开始向本土农民收购新鲜牛奶。

不过,因为是仓促实施,这时的牛奶是纯粹的生牛奶,没有做任何杀菌处理。

1873年9月,汉国政府去信驻美移民事务负责人王有田,要求驻美事务处向美国牛奶行业引进牛奶生产、制造设备,(当时汉、美关系还没有恶化。)

半年后,第一批足够建设十一座大型牛奶生产厂,包括杀菌、包装等工艺的机器设备运抵本土。

1884年,奶牛饲养、牛奶收购等行业开始在汉国控制区域内的巴西南部两州、阿根廷北部五州铺展开来。

1875年6月,政府委托医学界出版了一本名为《白牛奶考证》的科普类书籍,用来向民众宣传牛奶的基本知识和营养价值。

1875年9月,新京府公布“牛奶榨取规则”,11月发布“牛奶营业管理规则”,规定需用锡罐配送牛奶。

1876年7月,农业部管辖的扬州国营畜牧场成功制作出在牛奶里加糖的炼奶技术,

牛奶口味更加趋向于华人的饮食习惯,消费量便随之增加。

最初,牛奶主要被当做病人、身体虚弱者的滋养强壮饮料和被某些挤不出奶汁的母亲当作母乳代用品,受众范围非常狭窄,

那时候的牛奶很容易腐坏,口碑不好。这是因为当时的牛棚和挤奶工厂没有做好卫生管理。后来在政府的持续性支持下,对不达标的牛奶生产厂进行彻底的卫生管理,

1877年以后,又从德国引进性能更加先进的蒸气杀菌技术,对牛奶的杀菌处理比之美国设备效果更加完善,

因此,当被称为“完全杀菌牛奶”上市后,牛奶制品的销售渠道得到大幅度扩大,

百姓对新型牛奶制品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牛奶制作新技术的引入,特别是装在玻璃瓶的“完全杀菌牛奶”成为政府倡议的健康营养饮料,广博大众好评,

早期引入的美国牛奶生产设备迅速被淘汰,

饲养和奶牛和经营、经营挤奶行业和销售牛奶的人越迅速增多。

1880年之后,牛奶价格趋近于普通的粮食价格,一汉元能够购买200升经过加工处理的牛奶饮料,由此开始,牛奶走出了广袤的乡下地区,成为长安、新京等新建立城市居民的必备日常饮用品之一。

也是在1880年,为了落实李明远提出的军国民教育,汉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向本土各大中小学堂学生免费提供早餐牛奶,每名学生每天可以领取到200毫升的无菌牛奶和一份包括牛羊肉、馒头、米饭的优惠正餐。

牛奶虽然不用由学生花费钱购买,不过在本土广袤的乡下、城郊地区,因为每个农民家庭普遍喂养两到五头不等的奶牛,家中具有充裕的自产牛奶资源,再加上少则几十只多则数千头的牛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本土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们,会在家里吃完早餐后,再由父亲或者自己骑着马匹,赶往学校。

十年发展规划中的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只涉及到主要地区,广袤的乡下农业区,人口居住分散、面积广阔,以政府当前的财政实力,无法做到将公路修建到每个聚居点,所以,普遍距离学校五到七公里不等的各个移民定居点,学生年级大一些的,便自己骑着家里驯服的马匹赶路上学,年级小一点,或者由哥哥姐姐、父母带着去上学,或者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志愿人员,赶着马车去到各个分散的家庭那里,把孩子接送到学校。

牛奶搭配牛羊肉和面食、米食作为主食,相比以前更为丰富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增强了本土国民的体制,也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

1880年之前,每个大型定居点每年都会出现几例新生儿夭折和孕妇难产的悲剧,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尤其是汉国政府最为重视的儿科、产科技术水平的快步提高,新生儿夭折的事件以每年百分之七以上的比例降低,新定居点内婴幼儿的成活率迅速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活率的数值还在缓慢上升。

拉普拉塔地区的春天依旧像往年一样风调雨顺,长安城郊的百姓们利用靠近兴安河(普里梅罗河)的地理优势,提前四天时间完成了春耕工作,聚居点外面,墨绿色的小麦抽出新芽,连接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洋。

青砖红瓦、茂密的绿树挺立在道路两旁,青翠的蔬菜、清澈的水塘依次分布在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前。

做着虽然辛苦、但是有盼头的农业工作,住着新建造的华洋结合的新式砖瓦房,即使大部分乡下百姓还是不明白到底啥是工业化和维新改革,可是体味着身边天翻地覆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对于汉国政府的好坏,他们心里十分清楚。

家家户户客厅正央供奉着李明远的长生位,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在正式开始早餐之前,年轻的丈夫和妻子们,一般会领着年幼的孩子,恭恭敬敬的给牌位行礼鞠躬。

虽然汉国政府不提倡设立长生位的迷信做法,可是乡下的农民们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李明远是天帝庇佑的人间帝王,是昊天上帝降下凡间的天子,南美华人百姓的安定生活是在李明远带领国家军队创立起来的,做人不能忘本,他们即使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也不能忘记李明远的恩情。

华人农民们的思想依旧带有迷信封建的残余,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百姓的这种崇敬、爱戴的情绪下,李明远下达的诸多改革法令,即使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理解,最终也得到了坚决的执行。

君、民一体,汉国本土特有的国情,使得清廷派遣密探,往往在踏上南美本土的第一阶段,便被普通百姓们发觉、举报,或者干脆被青年农民们押送到当地政府交接。

数百名忠心密探先后被汉国本土百姓和负责本土谍报工作的国家安全部抓获处置后,徒劳无果的清廷不得已中止了派遣密探的行动。

汉国、清廷两方暗地交锋的范围,迅速由遍及南美汉国、美国、南洋,缩短至远东大陆一域,至于南洋、美国等地区,虽然留有少部分清廷密探,但是汉、美双方的情报战,清廷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途中经过数个改建中的城郊乡镇,看到拔地而起的青色砖瓦房代替传统的中式木屋,李明远的心情逐步平静下来。

本土的人口、国家实力虽然仍旧不足,可是改革维新的效果正快步改变着国民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

生活逐渐富足、手里有了余钱,简陋的木屋被牢固的砖瓦房取代,一个个冒着黑烟的砖炉厂,因为国民快速倍增的需求,不断的出现在初景开垦的土地上。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结合,古典文化和近代工业技术的融合、影响,这是一个残存着封建和愚昧的时代,也是后发国家踏入列强国家的最后一个时代。

一个时代的国家精英,有其对应的时代使命,而李明远来到十九世纪这个时代,则要担负起新建南美华人乐土、继承并发扬华人精神的使命。

想到自己背负的使命,李明远的目光重又变得坚定起来。

月24日,李明远视察永兴河(梅里普罗河)水电站时,发表一段名为《告全体国民书》的演讲,在演讲途中,李明远借由春秋时期,诸国变法维新的旧事,重申维新改革、进行工业化和科技化研发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美国政府颁布的《排华法案》,号召全体国民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全力建设本土华人之家园。

日,汉国政府机关报复兴报引用部分演讲内容作报道: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遍观世界诸国,未尝有五千年之不变法律,

甲申国丧,中原沉沦,如今,国民解放!男子剃去金钱鼠尾,女子散开传统发型,扎起新式束发!

国民精神、面貌已改变,然国家实力提高仍需全体国民努力!

教育之重视,文化之独立,技术之先进!

唯有坚持维新改革三项核心原则,帝国才能走上富裕强大之路,

唯有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国家才能抵御外来侵略!…………

恨乎美利坚洋夷之欺辱!朕今日与全体国民共誓:

国家一日不富强,奋斗一刻之不止,

国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奋斗一日之不止!

洋夷一日不放弃敌视帝国政策,奋斗一日之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