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08:15:15 来源:笔趣阁

新官员入职典礼进入尾声,三百余名青年官员将委任证书拿在手中,身姿挺直、仪表端庄的坐在广场中,认真注视着站在会台中央的李明远。

“诸君,诸位同学们,国家立国尚短,高等院校教育方面,基础设施薄弱,你们能够从全国数十万青年中脱颖而出,不容易呀。”

开场肯定下面青年们为了成为政府官员所做的努力,李明远按例为他们介绍一番当前的世界局势。

“自从英吉利国舰队登陆长江口,打败满清朝廷,远东华夏地区的主导权逐渐落到西方列强国家手中,中原地区几千年的天朝上国地位也被打落。

东南亚诸国、马来半岛诸国、印度尼西亚诸国,皆被英吉利国、法兰西国、荷兰国占领、渗透。

欧罗巴大陆之外,这个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和领土几乎被瓜分完毕,

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汉唐王朝万国来朝、盛世繁华的场景,想一想汉家将士拓土开疆、血染战场的壮阔情怀,而现如今,西域、东北、南疆等地去变成了异国领土,埋骨边疆的将士成了孤魂野鬼!

何哉!盖因朝廷统治之堕落,囿于远东古土之一角,封关锁国,以榨取本国百姓为乐!

明末天倾,至今已有二百四十余载,恰逢白皮洋夷之入侵,华夏大陆之沉沦,值此民族沉丧之危局,我等海外华人更当逆境图强、奋力拼博,以求重树国民之精神,改造国民之品格,共建南美之富强大汉国!”

演讲、煽动是作为一名国家领袖的必备素质,李明远尝试着用真挚的语言打动下面的青年。

“十九世纪是新旧交替的时代,是殖民主义方兴未艾的时代,贫弱的国家被强国占领,腐朽没落的国家被强国操控,在远东,日本明治维新开启不过十年,然则就是这样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撮尔小国,就在1879年4月,正式吞并琉球王国,改琉球为冲绳县,任命锅岛直彬为首任冲绳县知事,以武力逼迫琉球王移居日本。而诸位外反观满清朝廷的洋务变法,八旗贵族和地方督抚大臣互相拆台,以洋务为名搜刮民利者不可尽数。

开启洋务革新十余年,革新时间比之日本尚早五年,但面对日本1874年寻衅出兵台湾、1879年4月吞并琉球,满清朝廷上下却无人敢出声言战!”

汉国国民主体是从大陆移居而来的华人,分析世界局势,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远东中原地区。

“海水过处,皆有华侨!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来到海外讨生活,但是满清朝廷**无能,即使有功名的秀才、举人也受到八旗贵族欺压、侮辱,所以离开故土的华人只有团结一致,把所有人的力量凝结在一起,和白皮鬼畜、当地土著争夺,用刀和剑夺取海外华人生存的土地!”…………

李明远站在会台上,不间断的讲了二十分钟,其中除了一半时间用来介绍欧洲列强殖民扩张史,剩下时间主要用来向年轻官员们阐述一个理念:满清朝廷腐朽落后、统治残暴,八旗贵族的统治过不了三十年必然崩溃;海外华人只有团结在李明远为主的汉国统治集团之下,才有长远的未来。

移居南美、对中原大陆官府统治仍然抱有幻想、抑或者心存侥幸、打算脱离汉国投奔满清朝廷,不仅得不偿失,还会遭受全体海外华人的唾弃和汉国政府的打击。

演讲结束,李明远亲自接见十多名新入职官员代表,和他们每个人进行一番简短交流后,在警卫部队的保护下,离开会场。

第二天,长安(科尔多瓦)、松江(布宜诺斯艾利斯)、新京(阿雷格里港)等汉国本土的报纸上,出现了大幅有关年轻官员入职典礼的报道。

“维新变法,教育强国!”

《教育早报》转载了李明远演讲的一段话,然后将新入职的青年官员与汉国本土教育发展联系起来,着重强调李明远对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十年教育建设的显著成果。

“持续深化官员选拔体制革新,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基层官员。”《每日纪要》是隶属中央礼部的一家官方媒体,报道方式中规中矩,报道内容偏向基层官员任用体制改革。

“大争之世,扩张之岁,天命大汉,再造炎黄!”

和政府机构下辖的官方媒体各有侧重的报道不同,隶属于国防军总部的机关报《青军报》开篇以一种气势恢宏的手法报道“天命昭昭,国运在汉。时值三千年之乱世,我辈汉家儿郎自当开拓进取,强击白种西夷,守卫脚下三万里江山,开创华夏之未有伟业!…………”

一周后,美国《纽约时报》最新一期的时事报道上面出现一栏关于汉国的报道:“可怜的阿根廷人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财富,野蛮的黄种人站在白人的尸骨上面嬉笑庆祝,愿上帝保佑阿根廷人早日解脱黄种人的魔爪……”

美国国内因为白人歧视华工的影响,汉国占领阿根廷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民间报纸利用底层白人民众狭隘、报复的心理,大量宣扬黄种人威胁白人的言论,以图获取报纸销量和社会影响力,而美国上层垄断资本家,尤其是大农场主和纺织厂主,正趁着汉国被封锁的机会,高价出售粮食、牲畜、农产品加工产品、纺织产品等工农业产品,根本不打算与中下层白人为伍,加入煽动政府对汉国开战的队伍。

农业是国家经济崛起的基础,根据数据统计,从1870年至1879年,汉国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从1600万亩增加到8100万亩亩,

特别在1875年至1879年期间,小麦带、玉米带的开垦,使小麦产量增长近2.4倍,玉米产量增长约3.5倍,阿根廷北部湿润地区的发展使水稻生产产量增长约4倍。同时,因为拉普拉塔地区有广大的天然牧场,又可以在大面积耕地上种植牧草和玉米作为饲料,所以汉国的畜牧业发展非常迅速,与之相对应,屠宰、肉类罐头加工、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等轻工业企业在十年间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逐步成长为支柱型技术产业,并且从1878年开始,本土的农、畜牧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总产值超越纺织企业,成为汉国生产产值第一的工业行业。

本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并扩大了国内市场。汉国的工业产业布局首先从农产品加工和棉纺织业开始,农产品加工和棉纺织产业首先为本土培育了一批基层工业技术人才,其次,农产品和棉纺织出口赚取的资金,缓解了政府发展核心重工业的财政紧张。

美国同样依靠农产品起家,横跨整个十九世纪,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一直为美国提供最广泛的财政收入,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十年,工业产值才超越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型产业。

汉国本土农业实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生产模式,平均一户家庭二百亩到三百亩的农业用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普遍比美国农民高出两到三层。

拉普拉塔平原的土地肥沃程度高于美国,华人的勤奋程度也不是美国农民比得上的,因此,在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中,汉国商品具有价格上面的显著优势。

英国封锁汉国海上运输之前,在美洲诸国中,巴西内乱不断,农产品出口遭受严重削弱,借此机会,汉国农产品出口额度超越巴西,成为南北美洲,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美国本土正在埋头种田发展,受到军事实力限制,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跨洋攻击汉国,英国派出舰队封锁汉国,虽然帮了美国,但是其国内的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大。

此时的农用耕地,一亩地产量只有两百多斤,英国从印度等殖民地运输粮食的成本,高于从南、北美洲购买。

而且远洋舰队持续三四个月的海外远征,每天的花费也让英国政府头疼。

英国首相格拉斯通不愿让英国卷入旷日持久的战乱,开战之初便不同意用武力解决阿根廷争端,远洋舰队出征阿根廷以后,戈登所部未能完成解救阿根廷政府的战略目标,戈登本人发出的请求兵力支援的电报,不仅被驳回,而且阿根廷沿岸的登陆英军也被伦敦政府强制命令撤回巴西。

武装干预失败、海上封锁徒劳无益,7月20日,,在首相格拉斯通的支持下,英国国防大臣哈廷顿爵士发出提案,建议放弃海上封锁汉国的战略,以防止汉国破釜沉舟联合巴拉圭一同进攻巴西。

不得不说,1879年的南美洲局势混乱无比,太平洋沿岸地区,智利、玻利维亚、秘鲁三国交战未歇,汉国与智利在南部蒙特港一线对峙,巴拉圭站在玻利维亚、秘鲁后面支持两国对智利的战争。

东部大西洋一线,汉国正规军兵分两处,一处部署在阿根廷各地威慑当地白人,另一处部署于与巴西接壤边境一线,用以牵制巴西政府的一部分正规军,支援巴西国内的黑人暴动。

战火连天、动乱不断就是南美地区的真实写照,而巴拉圭方面,蠢蠢欲动的巴拉圭国王小洛佩斯,即将为南美紧张的局势再添一把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