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

重生南美做国王 第二百零一章 教育

作者:巡山小老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30 08:15:15 来源:笔趣阁

ps:第二百章已屏蔽,

国防军部队创立之初是一个融军事作战、民事生产为一体的军民混合体,除野战部队为纯粹的军事部队外,警备部队、预备役民兵、随营学堂、后勤部、军医院等部门在满足部队职能外,还同时兼任民事职能。

而实行军政分离后,以往军事、民事混杂不清的状态便需要做出改变。

厘清军事将领和政府官员职能是实行军政分离的第一步,将随营学堂从部队中脱离出来,改建为陆军军官学校,则是军政分离的第二步。

教育是民族国家发展之根本,世界上未尝有不重视教育而国家强盛的例子。

建国之初,南里奥格兰百废俱兴,李明远将掌握的有限资金和资源投向几个重要的工业项目上面,延后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公办学校的建立。

而随着近两年时间过去,钢铁开采、冶炼、武器加工等工业领域取得初步进展,限制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也因为一批批自愿移民的华商到来有了合适的人选,可以说当下的南里奥格兰具备了发展教育的基本条件。

先军事后民事,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南里奥格兰的教育体制筹建同样按照国家安全的需要调整先后顺序,因此,在计划中的办学教育中,陆军军官学校为最优等级,公办基础学校为次一等级。

陆军军官学校划归总参谋部管理,学校教官和学员都属于现役军人,而基本公办学校则由政府中的教育部进行管理。

教育部、财政部等政府行政机构正式设立已经有一年时间,但是真正发挥相应职责的机会却很有限。

财政部副部长为孙彬,不过孙彬出使南洋后,财政部的工作一直由刘朴兼任,而教育部副部长虽然已经有人选,但是因为南里奥格兰教育工作迟迟未开展,所以教育部副部长赵延只是空顶着名号,实质上却忙着另外的工作。

“陆军军官学校的教育内容要与西方现行军事教育接轨,学校缺少军事教官等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现在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陆军军官学校的架子搭起来。

刘朴,你既然还担着参谋长的职务,筹建陆军军官学校的事情就由你负责,在我从巴拉圭返回之前,尽量先把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批学员的问题解决。”

“随营学堂有一百多名优秀毕业学员,职下推荐把他们作为第一批军校学员进行培养。”

“把他们和其它部队应考者一起考察,能者上,劣者下,不要对他们有更多优待。”

“职下明白。”

“赵延,你是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长,你认为筹建多少所学校为好?”

结束军校的话题,李明远转而对赵延提问道。

“殿下,南里奥格兰现设立有新京、河西、永安、长宁、河套(佩洛塔斯)、兴安(帕苏丰杜)一京五县,加上即将设县的

若因维亚、弗落里亚诺两县,总共拥有八座县城,依职下的看法,南里奥格兰的读书人数量虽然增加许多,仍然达不到在每个聚居地建立学堂的标准,所以先集中新移民中读书人,在每个县城设立一所初级学堂比较符合国内形势。”

“刘朴,南里奥格兰现在有多少未满十八岁的华人?”

南里奥格兰没有适龄的上学华人孩童,因此李明远把学堂目标人群设定为十八岁以下的青年华人。

“十四以上、十六岁以下华人三千人,十六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华人两万人。”

刘朴询问身边幕僚后,回答道。

“八所初级学堂,每所学堂教授五百名学生也不过四百人。”

李明远轻声呢喃,眉头不由得皱起道“不行,十八岁以下的华人有两万多人,四百个学生名额太少。

赵延,想想办法把学堂数量增加一倍,达到招收一千名学生的标准,你能不能办到?”

“殿下,一所初级学堂配置十名讲师,平均一个讲师要教导五十名学生,而一般私塾先生教学,一个学堂为二十名学生,再多的话也不过四十名学生,一个讲师教导五十名学生已经是极限,学生再多的话,讲师教学会很吃力。”

古代私塾教学每个学堂人数有限,赵延和孙彬都是落魄秀才出身,经历过私塾先生的教学,所以对于每个学堂的学员人数限制有着直观的认识,而李明远则和他不一样,李明远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高中时挤在一个七八十人的教室里上课,下意识里认为一个教书先生可以管理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名学生。

“国内初办教育,一些困难要想办法克服。”

李明远轻声安慰一句,继续道“我明白一名教书教导五十多个学生的难处,不过南里奥格兰的情况有些不同,听课学员年龄偏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纪律性比适龄孩童强很大。

你要多做做教书先生们的工作,让他们体谅国家的难处,努努力,每个教书先生负责七十个学生,再增加七所初级学堂,使学堂总数达到十五所。”

李明远虽然用商量的语气和赵延说话,可是说话的内容却不容他更改,赵延猜想到李明远心中的急迫感,只能接受任务,同时向李明远争取更多的授权。

“殿下,新移民的华人读书人大部分选择到政府部门做官,要想招收到足够数量的教书先生,需要殿下授权职下强行征兆新移民,希望殿下恩准。”

“初级学堂只是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为了多增加几百学生名额,使用强制手段征兆教书先生于情于理不妥。

赵延,你的要求有些过分了。”

赵延硬着头皮说完话,立刻遭到刘朴的反对。

“刘大人,职下也知道强行征兆移民担任教书先生不妥,可是不这样做,职下确实招不到殿下要求的人数。”

刘朴一直是赵延的顶头上司,面对刘朴的训斥,赵延无奈辩解道。

“南里奥格兰刚迎来海外华人兄弟们的移民潮,强行征兆新移民对南里奥格兰的声誉影响不好,强行征兆就算了。”

李明远摆摆手制止住两人的争执,换了一种口气道“实行初级教育不仅是让兄弟们读书写字那么简单,新京城外、河西县等地的钢铁厂、枪炮厂都需要有知识的工人操作,而这些工人除了先期挑选出来的华人学徒工人,一部分重要岗位工人都需要从初级学堂挑选合格的毕业生担当。

现在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世界,哪个国家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哪个国家才能崛起,满清统治下的大陆闭关锁国,即使进行洋务运动也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不可能真正使国家强大起来,我们国防军千辛万苦获得一块容身之地,更要迎头赶上,学习西方科技技术,不能像以前一样,把洋人的科技当做奇技淫巧,只学到皮毛而没有学到核心。”

“职下目光短浅,没有体会到殿下的苦心,还请殿下恕罪。”

刘朴、赵延见李明远神情不虞,急忙弯腰行礼道。

“有能耐有知识的读书人想做官不愿当个清水教书先生是人之常情,一次招收一百多名合适的教书先生难度不小。”

李明远将两人挽起,心中思考片刻后,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我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可以规定新入职的教书先生教书满一年后,有资格申请调任政府行政部门工作,而且对于教学工作良好的教书先生,政府在招收新官员时给予优先录取。”

“教书先生有做官的资格,这样一来,想应聘当教书先生的人一定会更多。”赵延附和道。

“学堂缺少教书先生主要还是因为南里奥格兰读书人数量太少,职下希望殿下加大从南洋和大陆地区招收读书人的规模,减轻国内人才缺乏的局面。”

刘朴比赵延考虑的更多,听完李明远的话后,直接建立道。

“孙彬在南洋干的不错,这件事还是交给他去办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