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继承人问题

西域,碎叶镇,西征的唐军冒着大雪返回,唐军的旌旗被风雪撕裂,几乎变成了碎布条。

这一支唐军衣衫褴褛,刀剑卷刃。

"终于回来了。"

随军诗人王昌龄看到熟悉的碎叶镇,热泪盈眶。

西域的寒冬比起中原更加可怕,在返回途中,被冻死冻伤的唐军士卒就有数千人。

唐军主将高仙芝脸色铁青。

西征的四万唐军,他只带回来不到一万人。

安西都护府的仆从军也在中途被打散。

唐军西征,遇到了马其顿军团,又加上寒冬、大宛人的背叛,高仙芝的安西军失利,只好退回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获取补给。

高仙芝拥有高超的山地行军天赋,率领唐军从天山山道返回碎叶镇,马其顿军团也难以追击。

"加强对各个部落的控制,否则这些部落听说我们失利,定会背叛。"

高仙芝对西域各个部落采取强硬的统治手段,在远征大宛国失利之后,反而加强对安西都护府势力范围内的部落的镇压。

在重建安西军之前,这些部落随时可能叛乱。

"这些马其顿人,到底是来自哪里?"

高仙芝回到碎叶镇休整,对插手大宛国的马其顿人怀恨在心。

马其顿人和大宛人合力阻挡高仙芝吞并大宛国。

原本被迫臣服于高仙芝的大宛贵族在入冬之后,见唐军无法占领整个大宛国,于是纷纷背叛,导致高仙芝粮草不济,被马其顿军团与大宛国王族击败。

副将封常清说道:"根据我们在战斗中活捉的马其顿人向大宛人,再向我们唐人的转述,这群马其顿人似乎是一个名为亚历山大的蛮族皇帝西征时,遗留在东方的军团,军团长名为塞琉古。"

"如果只是这群马其顿人,我们安西军还不会这么轻易失败。最主要是那群大宛人的态度,似乎不满本将军的统治。没有他们为马其顿人提供粮食,胜负还不好说。"

高仙芝对大宛国的贵族充满恨意。

在高仙芝看来,这些蛮族没有忠诚度可言,有奶就是娘。

王昌龄提议:"将军,在下虽然不是身经百战的武将,但也知道韬光养晦的道理。如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安西都护府损失惨重,不宜继续用兵。马其顿人一旦统治大宛国,为了招兵买马,必定对大宛人苛以重税。时间一久,大宛人心生怨气,我们安西军可轻取大宛。"

高仙芝看向这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王昌龄,意外王昌龄竟然有如此见解。

"在安西军恢复兵力之前,暂且平静渡过这个寒冬。"

高仙芝也知道安西军在折损三万精兵之后,已经无力再次发起远征,于是收缩势力范围,巩固安西四镇,**冰川融化。

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城,张华也在招兵买马,耐心**冰雪融化。

寒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张华鼓励领地内的居民繁衍人口,只要人丁众多,还可以减免徭役。

人口才是一切。

封建时代,因为夭折率和缺少劳动力,因此各家各户都是拼命生娃。

长安城的宫殿,香炉有淡淡紫烟,张华张开双眼,发现自己与梁红玉、永穆公主大被同眠,犹然难以想象。

永穆公主冰肌玉骨,小臂还贴在张华身上,有一丝凉意。

张华一醒来,梁红玉、永穆公主也因此被惊醒,羞赧地用被褥盖住头,不敢对视。

梁红玉和永穆公主是两种不同的性格,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冰肌玉骨。

"你们二人赶紧着衣,前去用膳。"

张华见这二人还放不开,于是催促。

"嗯..."

梁红玉、永穆公主声音轻微如蚊,嗯嗯半天,二女这才在尴尬中穿好衣物,出来用膳。

古代正经女子还是比较含蓄,此时坦诚相见,气氛难免有些微妙。

张华来到庭院中,花木兰正坐在秋千上,见张华出来,嫣然一笑。

天气转暖,庭院中的积雪,已经有融化的迹象。

"公子?"

这回花木兰反而调侃张华。

"咳咳。"

"只要公子不去找外面的女人就好。"

花木兰的想法也很简单。

"如果我的推断没错,立春之后,缺少粮草的鲜卑人会南下攻打闯王李自成的**寨。为夫到时将亲自北伐。你且留守长安,我会在孩儿出生之前返回。"

张华留下怀有身孕的花木兰守长安,以梁红玉为临时宫廷禁卫指挥使,保护花木兰。

张华建立的大夏势力,有潜力逐鹿中原,目前缺少一个继承人,因此张华对这个孩子还是重视。

如果缺少继承人,那么会出现极大的麻烦。

刘备就是老年得子,没有时间将刘禅培养为一个合格的枭雄。

刘备去世时,刘禅还未及冠。

相比之下,曹丕、孙权得到的培养多于刘禅。

曹操认为兵荒马乱,曹丕六岁学会射箭,八岁骑马,十岁开始,跟随曹操征战南北,曹操还请传奇剑客担任曹丕的老师。

孙权十五岁担任县令,讨伐山贼,后又跟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

因此,如果提前培养一名合格的继承人,对一个大势力而言,至关重要,否则主少国疑,那就不妙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因为主公柴荣英年早逝,继位者柴宗训年仅七岁,无法控制赵匡胤。

有些君王培养多个皇子,还有一种考虑——那就是长子夭折或者战死,好不容易培养的继承人突然就这样没了。

比如孙权精心培养的长子孙登英年早逝,导致东吴出现政治危机,三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爆发了"二宫之争"。

后果是孙权震怒,废黜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

仅仅是继承人突然毙命,东吴后期就陷入混乱,可见继承人对于一个势力的重要性。

张华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长远考虑,也开始着手培养继承人。

不过,前提是先有继承人。

于是张华开始与众女培养感情。

"公子当以大业为重,儿女情长,可暂且搁置一旁。"

花木兰支持张华北伐。

来自北魏的花木兰知道北魏拓跋鲜卑的实力。

拓跋鲜卑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游牧部落,诞生了不少猛人。

拓跋珪、拓跋焘都是擅长用兵的皇帝,他们的对手都是一时之豪杰,拓跋鲜卑也是前秦天王苻坚死后,重新统一北方的强大势力。

张华还记得辛弃疾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其中的佛狸就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元嘉北伐,拓跋焘亲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震动,百千城池,莫不奔骇。

可以想象统一北方的拓跋焘的兵锋。

根据张华得到的情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在拓跋部落。

拓跋宏在云中聚集了几十万汉人农民,大举屯田,对拓跋部落的贡献,不亚于太武帝拓跋焘。

有资格被评为武皇帝、文皇帝的人物,都是各个朝代的豪杰。

拓跋鲜卑还有杨大眼这种级别的猛将。

根据杨延昭所言,拓跋鲜卑甚至有一队类似铁浮屠的具装铁骑,在平原上,不少游牧部落都无法阻挡杨大眼和具装铁骑的冲击,往往一击即溃。

杨延昭也无法阻挡杨大眼和具装铁骑的冲击。

因此,张华决定亲征,与拓跋鲜卑争夺黄土高原这一块地盘。

当然,夹在两股势力中间的闯王李自成,也是一时之英豪,手底下也有不少悍将和谋士。

"玉儿、柳儿,你照看好木兰,待我回来。"

张华与梁红玉好上以后,对梁红玉称呼也亲昵起来。

梁红玉之父在梁家堡托孤,梁红玉早已芳心暗许,此时也算是如愿以偿。

"嗯。"

梁红玉答应下来。

柳如是在羡慕的眼神中,也连连点头。

梁红玉守城,又有谢安、韩非等大臣维持治安,长安城内还有捕风捉影的六扇门、皇城司、锦衣卫,万无一失。

在进行一系列完善的部署之后,张华这才开始调动禁卫军,准备讨伐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在黄土高原有十几万兵马,仅仅依靠吴玠军团的六万五千人,还不足以消灭李自成。

北边的拓跋鲜卑部落,可以利用。

拓跋焘以为已经杀死了***这一队发现他的夜不收小队,袭击李自成的计划无人知晓。

但张华已经推断出拓跋焘的计谋,决定趁着拓跋焘对李自成用兵之际,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于对拓跋鲜卑部落的重视,张华还带上了新收的军师王守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