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shuyaya qu 】这是因为,坦克诞生之初,意大利国力有限,国内又山地遍布,这就使得轻型坦克很对意大利人的胃口。简单的结构、低廉的成本适合意大利的经济情况和工业水平,灵活轻盈的车体在山地机动游刃有余,适度的装甲防护与火力用于“殖民地作战”则是倍显优越。
也正因为如此,从接受“坦克”这个概念的那一刻起,意大利政府与军方便对轻型坦克情有独钟。作为意大利坦克工业开山之作的“菲亚特”3000,之所以要以“雷诺”ft-17为摹仿原型,并不是偶然的。
由于意大利自身拥有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菲亚特”3000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雷诺”ft-17仿制品,在结构上有所改良,这也预示着意大利坦克工业将很快迎来自己的“原创性时代”。
“菲亚特”3000的成功之后,意大利人对成本更为低廉的超轻型坦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结果在整个20世纪20到30年代,cv-29/33系列成为最著名的一种意大利量产型超轻型坦克。
cv-29的技术蓝本源于著名的英制“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1929年意大利从英国引进了4辆“卡登?洛伊德”mk4样车,同时引进的还有全套的技术资料和生产许可证。意大利在对该车进行少许改良以后,以cv29名称由菲亚特公司开始量产,不过在1929~1930年期间制造了21辆样车后。在部队测试中,发现装甲过于薄弱,甚至无法抵御62毫米枪弹,发动机功率也不足。经过强化后,于1932年重新定型为cv33。意大利陆军对cv33表示满意。下达了1300辆的大订单。
1933年开始,因为意大利焊接工艺水平太差,为了提高产量,上部外壳由焊接改为螺栓固定方式,定型为cv35。在西班牙内战中,cv33被大量投入使用,一开始面对共和军,取得了一定战果。虽然在随后到来的二战中,这种薄装甲轻火力的履带式战车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但作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装甲部队的最重要装备。cv29/33系列的地位举足轻重。
由于经济状况不佳,意大利对开发中型与重型坦克兴趣索然。直到欧洲全面战火已经无可避免的1930年末,才匆忙上马有关计划。然而,由于此前的技术储备极为有限,意大利在二战中生产的一系列中型和重型坦克都是些蹩脚的二流货色。
以中型坦克为例,作为意大利战前生产的第一款中型坦克,11吨重的mll/39,无论是战斗全重、装甲防护水平还是火力其实只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轻型坦克标淮,而且车体还采用了落后的铆接式结构。当然,mll/39在设计上有一定的意大利特色。但这种“特色”却并非是一种赞誉,mll/39的主炮半固定在车体内,左右只可旋转15度,另有2挺8毫米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这种设计完全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凑合”。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意大利低劣的技术水平。另外,mll/39中型坦克虽然留有无线电台位置却没有加装无线电台,这使其战场价值进一步降低。虽然在非洲战场初期,mll/39中型坦克对英军的轻型坦克起到了压制作用,但是完全无法对“马蒂尔达”造成伤害。
随后出现的m13/40中型坦克在本质上是mll/39的“旋转炮塔型号”,战斗全重增至13吨级。发动机功率由105马力提升到125马力,性能较之mll/39中型坦克有了较大进步。再加上高达799辆的总产量,m13/40中型坦克代表了二战意大利坦克技术的最高水准
然而,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同类的横向对比中,m13/40中型坦克却依然是个寒酸的二流蹩脚货。其m35型47毫米坦克炮由步兵炮发展而来,穿甲能力严重不足,最大厚度仅42毫米的装甲板又是由不牢靠的铆钉连接在车体上,遭受中等口径的榴弹轰击都有可能龟裂散架。
更何况,虽然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125马力,但战斗全重也增至13吨,单位功率实际上不升反降,机动性能其实是恶化了。
所以,当德国秘密研制30吨级中型坦克和15吨级轻型坦克的消息传到意大利和弗郎哥那里时,两者都对龙魂兵工为德国研制的这两种坦克打起了主意。的确这两种坦克太先进了,以至于德国政府的官员把它们拿出来给意大利和弗郎哥这两个盟友炫耀。
这时候,德国其实已经公开发展军备了,希特勒发现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军备发展只是谴责,并无实质的作为,于是他决定全面撕毁一战中签定的凡尔塞和约。
自然,这个时候30吨级中型坦克和15吨级轻型坦克项目就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一旦出现在战场上,绝对可以碾压世界上一切的坦克,因为它们的性能实在是太过先进,以至于很多坦克设计师都认为它们不可能被造出来,但从性能来说,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陆战之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