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超级兵工帝国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坦克竞标(二)

超级兵工帝国 第二百二十八章 坦克竞标(二)

作者:龙魂在华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58:17 来源:笔趣阁

七名评审委员会的专家都交头接耳,克虏伯公司不愧是德国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虽然还没有研制过坦克,但是仅仅就这两个设计方案来说,还真是不错,从设计上看比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坦克要强很多,当然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頂∷点∷小∷说,评委们除了要看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外,还要考虑到可行性。

第二个上台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保时捷公司创始人费迪南德-波尔舍了。年近六十的老头走起路来也是龙行虎步,到了讲台上他的自信心充分体现出来,挂好大图后,他便镇定自若地讲了起来:“尊敬的部长阁下,各位评委,我们保时捷公司虽然是一家汽车制造商,但是为了响应国防部的号召,我们设计了运用最新技术的两款坦克。我们的轻型坦克,叫做鼹鼠,也就是说它具有极强有机动性和隐蔽性,请看它的详细数据,战斗全重 12800千克,乘 员 5人,车 长 85米,车 宽 25米,车 高 45米,装甲厚度为10到40毫米,火力为一门 37毫米主炮,2挺92毫米机枪。车体前部和两侧装甲板为倾斜布置,车内由前至后分别为驾驶室、战斗舱和动力舱。车内乘员5人,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和前置机枪手。驾驶员和前置机枪手位于驾驶室内,驾驶员在左、机枪手居右,他们的上方各有1个舱门,门上都装有1具潜望镜。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其上安有炮塔,车长和炮长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内,车长在右、炮长和装填手在左。他们的上方各有一扇舱门。动力舱位于车体的后部,发动机为250马力风冷汽油机,动力经变速箱、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主动轮。”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款坦克外形很独特,而且重量轻,比克虏伯公司的方案要轻五吨左右。两者的动力却是一样的,这样一来保时捷公司的轻型坦克就会有更好的机动性,不过在装甲和火力方面比克虏伯公司要弱一些,因此它的重量才会更轻。不愧是专业做汽车的,保时捷公司在车辆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确比克虏伯公司要强得多。费迪南德-波尔舍早年曾在戴勒姆奔驰和斯太尔公司工作, 1931年4月23日,波尔舍在斯图加特登记成立了保时捷设计公司,经营范围是“构造、发动机及整车制造资询”用通俗语言来讲。就是负责发动机、车辆结构乃至整车的设计和开发。

波尔舍继续道:“下面请看我们的中型坦克,我们把它叫做犰狳,代表它既有坚固的甲壳,又有行动迅速的特点。这款中型坦克车长35米,车宽95米,车高45米,从外形轮廓上讲,比较小巧玲珑。从战斗全重为27吨。乘员为4人。在结构上,它的最大特点是。除了有1个主炮塔外,在车体前部左侧还有1个小的机枪塔,可以作有限的**转动。主要武器是1门口径57毫米火炮。弹药基数为100发,主要弹种为穿甲弹。”

“辅助武器为2挺92毫米机枪,1挺是并列机枪,1挺是车体前机枪。装在小机枪塔上,由专门的车体机枪手射击。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动力装置为5型12缸汽油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最大功率由400马力。单位功率达到了15马力/吨,传动装置为定轴式变速箱。燃油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发动机的动力还带动压气机和液压泵。高压空气驱动操纵装置和制动器。液压泵带动炮塔旋转。不过,火炮的高低俯仰却不用高低机,为自由摆动式,即炮长抵肩控制火炮的高低瞄准角。动力-传动装置后置,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车体和炮塔以铆接式结构为主。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和倾角分别为,车体正面30毫米/7度,侧面20毫米/0度,后面30毫米/0度;炮塔正面50毫米/9度,侧面30毫米/40度,后面30毫米/25度。”

保时捷公司的两种方案一展示,所有人都一下子明白过来,与克虏伯公司的方案不同,保时捷公司的设计师们显然比较偏向于坦克的机动性,因为他们的两种坦克方案都是比较轻小,主炮口径也比克虏伯公司的小了一圈。这倒是符合两家公司的历史传统,毕竟克虏伯公司是主要是做火炮的,特别是在重炮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所以他们的坦克车体大,火炮口径大,从而整个坦克车的重量也就比较大了。而保时捷公司是做汽车的,设计师们都希望自己设计的车辆能够跑得更快,对于装甲和火力他们本来也不是太懂,所以其方案自然是以机动性见长。

其实在接到德国国防部的招标书后,几家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感觉很纳闷,因为在德国国防部的坦克招标书里面,所要求的坦克性能数据实在是太过超前,毕竟德国在一战时也只是从苏联学会了几吨重的超轻坦克设计制造,而且现在世界上的主力坦克重量都在十五吨以下,他们不明白德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搞三十吨重的坦克。

特别是保时捷公司从来没有搞过武器,他们一向专注于设计汽车,特别是轿车。戴载姆奔驰和亨舍尔公司也是搞汽车和铁路机车的,这些搞车辆的公司虽然在一战时也设计制造过武器,但那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德国战败后这些公司都转而生产民用产品。

不过,波尔舍却是在一战期间就设计过不少的军用车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地利戴姆勒公司成了军用车辆的供应商,设计了诸多实用军车的波尔舍在1916年晋升为总设计师,而后在1917年,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费迪南德?波尔舍先生获得了维也纳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所以波尔舍对于他们的坦克设计方案还是很有信心,尽管他并不热衷于武器设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