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

问鼎十国 第六十章 教子 道理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在交代完赵普以后,罗幼度接下来又接见了窦仪、寇湘、韩熙载、张美。

此去幽州,除了赵普,他们四人的任务也是重中之重。

窦仪主要负责天下行政,这打仗便是打钱。

大军在外,各方面的物价都会受到影响。

朝廷收支与民生安定必然大受影响,两者之间也将会有所冲突。解决这即将发生的问题,将会影响后方的稳定。

窦仪为人清介厚重,心有朝廷也系苍生,定能权衡之间的利弊。

寇湘、韩熙载此二人一是为民请命的判官,一是检查百官的无常。

他们的存在,足以震慑一众宵小。

至于张美,将之叫来自然是让他干老本行,当转运使。

张美库房小吏出身精于会计,后周时就负责粮草调配工作,从未出过任何错误。

郭荣南征北战,大军也从未出现缺粮,粮草运送不及时的情况。

罗幼度登基之后,大小战事的粮草调度也是张美负责,同样未出现任何问题。

哪怕是进攻巴蜀、岭南、交趾这些山路崎区,环境恶劣,粮道不稳的情况,依旧保障粮食的运输。

这份能力让罗幼度甚为倚重。

关键张美并不守旧,在华夏数字推广的时候,四十好几的他意识到华夏数字将会引发变革,主动学习算术。他在这方面本就有着超强天赋,学有所成,将算术融于工作,心算口算笔算珠算,信手而来,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十倍不止。

在后勤保障上,罗幼度只放心张美一人。

安排好这一切,罗幼度回到了仁明殿。

丑丑罗康叡现在有些紧张,他已经知道自己即将监国一事了。

终究是年少,罗康叡面对如此重担,哪有不慌的道理。

罗幼度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寄予厚望,但也没有揠苗助长的打算想法,让他能够在这个年岁,就能在诡谲的庙堂上翻云覆雨。

不过自己的儿子,也不能让他人看轻了。

罗幼度说道:“皇儿,你觉得张昭此人如何?”

罗康叡作揖道:“当代大儒,深受父皇器重,还是《雍靖大典》的主要编修之一。”

罗幼度点头道:“但为父告诉你,此人为父深恶痛绝,恨不得逐之而后快,皇儿可信?”

罗康叡惊讶地张着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昭是文儒领袖,中原少有能够与窦禹钧相提并论的大儒。

在罗幼度下令重修《六经》之前,中原上下所有读书人所读的《六经》,都是张昭校订的。

即便是罗康叡年少,也多次听说张昭之名,也听说自己的父亲对他极为器重,尽管多次忤逆,依旧给任命为《雍靖大典》的主要编修。

罗幼度说道:“可记得父皇自小教你文武并重,两者权衡之道?”

罗康叡重重地点头,说道:“孩儿记得。父皇常说,治理国家需用文,安邦定国当用武,文武并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是文武官员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千古难题,处理不好,便会生乱。唐朝灭亡一大原因便是藩镇割据,唐玄宗李隆基给了武将过大的权力,以至于安禄山掌三镇帅印,为祸天下。”

罗幼度满意地颔首。

罗康叡受到了鼓励,说道:“此后百年,武人崛起,他们不晓治国,不晓忠义,更不知廉耻,将杀戮劫掠视为常态,将投降当作理所应当。即便是契丹入主中原,异族入朝秉政,四方军阀亦无动于衷,反尊之为主。若不是耶律德光在中原为所欲为,惹得义军四起,指不定中原现在已经成为契丹领土。礼乐崩坏至此,可见其害。”

罗幼度颔首道:“不错!”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当皇帝,没有一个地方军阀反他的,是中原百姓,受不了压迫,起义造反,将契丹赶走的。

那时候的军阀面对耶律德光那是屁都不敢放。

罗康叡继续道:“正是因为武人为祸天下百年,现今才会有很多人反对武人掌权,处处以史为鉴。但父皇教导孩儿,矫枉过正,同样是大罪。重武会令得天下大乱,重文亦同样会使得国家武备松弛,军队战斗力下降,有为异族覆灭之险。”

罗幼度对自己的儿子竖起了大拇指,道:“未发生之事,并不代表不存在。”

他话锋一转,说道:“可现在就有一批人,因深受武人之害,对于武人是深恶痛绝。他们不相信武人会变好,他们更不相信武人会与他们一样忠君爱国。哪怕十万禁军逆行北上,哪怕军人们做得再多,他们也选择性相信自己。他们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一心觉得削弱武人是利于天下的大计,迂腐可笑之极。”

“岂不知当年唐玄宗重用武人的时候,那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候。王忠嗣破吐蕃,伐契丹,败突厥,兼任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也有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一众扬威异域的名将,结果呢?时间一长,其造成的危害,直接毁灭了整个盛唐。”

“此刻若是重文,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极好效果,或许他们确实发自内心的想为国家好,能够成为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样的人,甚至于王忠嗣。但发展至最后,随着人心的不足,一样会有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的出现。”

“这个张昭早年受到武人压迫,固执己见,觉得天下武人都是一丘之貉……”

“父皇为了平衡文武之道,也为了天下发展,鼓励天下人识文断字,提升文人的地位。他这个儒林魁首,却不知足,觉得不够,想要得寸进尺,动了将武人束缚的心思,以士大夫的名义,拉拢志同道合之辈,想要获得更高更多的权力地位。”

罗康叡绷着脸,说道:“此人好坏。”

“坏?”罗幼度摇头道:“不能这么说,父皇若效彷史上昏君,干一件荒唐的事情。父皇敢说,在劝谏的大臣中,必有张昭此人,甚至于死谏。为了国家而死,为了理想信念而死,张昭不会皱一下眉头。”

罗康叡一脸纠结,道:“这么说,他又是纯臣?”

罗幼度笑道:“可以这么说。除非皇帝昏庸,庙堂上奸佞把持朝政,一般情况下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理念不同之别……”

他说着收起了笑脸,严肃道:“但往往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了他心中的正确答桉,他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罗康叡似懂非懂,有些茫然,又觉得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然后摇了摇头。

罗幼度摸着罗康叡的脑袋,父怀大慰,自己的这些年给他灌输的文武平衡之道,总算没有白费。

他继续说道:“为父再举一个例子,不说张昭,就说窦仪,窦相公。皇儿觉得窦相公如何?”

罗康叡来了精神,说道:“那自然是人臣之表率,一代贤相,父皇最倚重之人。”

罗幼度哈哈大笑:“不错,窦相公与为父而言就是太宗皇帝的魏征、马周,朝廷少得了谁都行,就是不能少的了他。要不是他多次给为父泼冷水,为父保不准就成杨广了。不过为父在有些时候,虽听进了窦相公的话,依旧会固执己见。”

“比如打大理,他便不同意。他说大理天高地远,穷山恶水,即便取之,所得土地亦无法为朝廷带来利处。挥师征伐,劳民伤财,全无利处。父皇当初在前线,全当没听到,事实亦证明窦相公说得不错。”

“就夺了大理的那几州土地,情况复杂,夷民混杂,极难管制。虽说不闹腾,很多事情却也阳奉阴违。别说回本,朝廷年年都得往那边投一大笔的钱财。”

罗康叡偷偷看了罗幼度一眼,不敢说什么。

罗幼度却笑道:“但父皇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日朝廷出兵大理时,朕在那边的布局,将会给我朝将士带来极大便利。所以,此事皇儿觉得是窦相公错了,还是朕错了?”

罗康叡道:“孩儿觉得都不能说错,窦相公是为民生,而父皇是为开疆扩土。”

罗幼度道:“对喽,目标不一样,不能以对错来分辨。都是对的,为何为父不听窦相公的提议?”

罗康叡道:“因为父皇是皇帝。”

罗幼度开心地眯起了眼睛道:“不错,父皇是皇帝。为何要委屈自己,听窦相公的?”

罗康叡大悟,高兴说道:“父皇,孩儿明白了。孩儿代替父皇监国,就代表着父皇,孩儿不会委屈自己,会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辨对错。”

罗幼度将罗康叡抱了起来,笑道:“正当如此,说白了,满朝文武都是出主意的,你我父子才是盖棺定论的那一个,有什么好怕的……”

罗康叡还小,赵普、窦仪这些辅政之臣,肯定会将事情揉细了分析给罗康叡听。

罗康叡只要依照本心选择就好,至于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对的。

母庸置疑!

罗康叡犹豫了会儿,说道:“那张昭……”

罗幼度更是开心,说道:“还以为你不在意呢,这方面有些深奥。你能够领会便好,不能领会也不在意。”

他想了一想,说道:“你很想打篮球,可是篮球掉进了粪坑,怎么办?”

罗康叡想象了一下,嫌臭的皱了皱眉,想了想怪笑道:“孩儿会让小邢子去捡,洗干净了再玩。”

罗幼度问道:“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捡?”

罗康叡想也不想地说道:“多脏呀!”

罗幼度一本正经地点头道:“是啊,多脏呀。”

**********

太原府。

卢多逊召集麾下各部参军,详细的安排着他们的工作。

太原府是河东核心,战略要地,未来迁都洛阳,太原的战略意义更上一层。

也是因为过于重要,太原府并不设置府尹,而是以州府长史为第一把手。

卢多逊现在便是太原府长史,在整个河东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很明显,这地方第一把手,并非他心中所求。

“武参军,你怎么还不将粮食清点好?耽搁什么?陛下有句名言,忘了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战事将起,我们理当先一步做好准备。只要朝廷命令一道,粮食立刻装车上路。”

“还有姜参军,让你确定役夫的人数,怎么还不上报?”

“李参军,最近多雨,道路如何,可有检查?后勤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我们不能因为天气原因就给自己找借口。”

卢多逊有些暴躁,但还是一句一句地将工作嘱咐下去。

仓曹参军武彬、户曹参军姜凌夷、功曹参军李仁智见这几天自己的上司越发暴躁,不敢多说什么,一个劲地点头领命。

“还不快去!”

卢多逊叫喝了一声。

六曹参军如释重负,一哄而散。

卢多逊焦虑的早府衙来回踱步,想着大战将至,京中一点消息都没有,满腔急躁,化为委屈,低沉道:“陛下,您这是将臣忘了吗?臣知错了啊……”

他原本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很快就能回到京师,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可是京中毫无音讯,对于他设计招降耶律敌烈,兵不血刃地夺取云九州的战绩,换来的只是几句嘉奖。

卢多逊满腹委屈,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当是受了赵普的破坏,一边在太原干活,一边派人往汴京上下打点,希望能够获得回京的机会。

可结果一切石沉大海,他的那些好友,一开始还帮衬着说话,但后来都对之避而不及。

随着薛居正入相,卢多逊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受冷落的原因。

此次事件,给了他深刻的教训。

于是卢多逊不再派人往汴京打点,而是踏踏实实地在太原当他的长史,受到朝廷的嘉奖和当地百姓的颂扬。

不过随着战事来临,卢多逊又有些不安分起来,他不想错过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不,写一封信给窦相,让他帮我求求情?”

这念头一起,卢多逊给了自己一个巴掌,立刻惊觉。

这是他受冷落的这些年,悟出来的道理: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不能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