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

问鼎十国 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罗幼度又与符昭信商量了泉州港的事情,叮嘱道:“泉州现在的胡商如何?”

符昭信说道:“自南海太平之后,来至于西方的胡商,与日俱增。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西方的货物,以香料、胡椒、药材、金银珠贝为主。他们还申请让朝廷赐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搭建仓库,堆放商品货物。”

罗幼度登时笑道:“想得倒美,当我大虞是唐朝了?”

罗幼度也不是逮着宋朝一个劲的黑,唐朝在对于海商的处理上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事情干得也不漂亮。

西方人所处的地方四周环海,他们经济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地中海,海上贸易与他们而言是最平常的事情。

而唐以前远征重心都在西域,对于海洋的认知不足,对外的核心利益是路上的丝绸之路。

至于广州通海夷道,多是西方人来广州做生意,少有记载国人出海行商。

所以不论诗词还是什么,记载的都是广州港大舶参天和万舶争先类似的贸易景象。

仅唐代宗年间,每年到达广州的阿拉伯商船就有四千多艘,来自西亚乃至非洲的大量外商在广州出入。

为了安置这些外国人,朝廷割了一块地给胡商,最后发展成了十万胡商,甚至控制了广州和泉州的经济命脉。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还养了一批由东南亚土着人所组成的叫昆仑奴的雇佣兵。

最终这十万胡商给黄巢屠杀个干净。

有一说一,这十万胡商在历史上明显有了鸠占鹊巢的意味。

如果不是黄巢将他们屠戮干净,继续发展下去,十有**会生乱子。

符昭信颔首道:“臣也回绝了他们的要求,但他们似乎不太高兴。”

罗幼度咧嘴笑道:“这到奇了怪,他还有脾气?”

符昭信略带担忧道:“臣也好奇对方的态度,暗中派人打探了他们的身份,对方似乎是黑衣大食的商人,在西方有着不俗的力量,有可能影响我朝的远洋船队。”

符昭信对于西方缺乏了解,只是知道当初唐朝与黑衣大食在坦罗斯之战中吃了败战。

虽说有各种原因,但是败了就败了,没什么好说的。

在符昭信的记忆里,黑衣大食属于很强悍的西方大国。

符昭信在泉州干的这几年,已经意识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暴利,有些担心会影响到朝廷的生意。

罗幼度一听是黑衣大食,不屑一顾地说道:“无妨,现在的西方,什么时候轮到黑衣大食说话了?”

自从与摩尼教取得联系以后,罗幼度通过摩尼教对于西方的局势有着一定的了解。

现在给中原称之为黑衣大食的阿拉伯帝国在西方称之为阿拔斯王朝,如千古不变的定律,经过发展兴盛之后,无可避免地陷入衰败阶段。

所谓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帝国早已四分五裂,不复昔日荣光,正经历起义迭起、外族入侵、国家分裂三大难题。

尤其是二十年前,白益王朝艾哈迈德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穆斯塔克菲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他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

黑衣大食的国君哈里发已经成为了白益王朝的傀儡,有一丢丢类似东汉末年的汉献帝。

他们真正能够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就以朝廷现在的发展趋势,即便是巅峰的阿拉伯帝国,罗幼度都丝毫不惧,何况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帝国?

符昭信不了解详情,并未接话。

罗幼度说道:“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他们愿意与我们通商,我们欢迎,想要特权,这是做梦。真要闹事,直接连人带货一起拿下。从南海到马六甲海峡之内,轮不到任何国家在我们面前大声说话。不服,憋着,想打便来。”

略一思索,他补充道:“西方商人在海上航行的经验要远胜我们,你此番回去,从他们其中找一些机敏的人学习他们的航海经验,再找一些可以利用唯利是图的商人,从他们手上购买海图。钱多花一点没关系,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慢上一步,多花点钱追赶也是应该。未来我们的海军依照海图西进的时候,什么都赚回来了。”

罗幼度并不介意当前是否能够与西方贸易,他在乎的是航海水平不足,没能力去阿拉斯加,从美洲带来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

符昭信一一记下,恭声应诺。

罗幼度想了想,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笑道:“好了,都这个点了,我们再说下去,估计皇后要生气了,走吧,先去用膳。”

还未到仁明殿,罗幼度便听到了丑丑与符彦卿的笑声。

威风凛凛横行五代的魏王符彦卿正将丑丑顶在肩膀上,在殿前跑来跑去。

符清儿在一旁看得哭笑不得,既担心闪了自己老爹的腰,也怕丑丑有个闪失,见罗幼度与兄长回来,登时如见救星,忙道:“阿耶,别玩了,先用膳。”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餐团圆宴。

饭后罗幼度拉着符彦卿、符昭信父子闲聊。

符彦卿现在已经处在半退休的状态,大名府的事情都交给了罗幼度安排的左官,天雄军的事物也丢给了何继筠。

何继筠是符彦卿故交后周天平节度使何福进之子,当年兴教门之变,两人并肩作战,一起拼死护卫唐庄宗,交情深厚。

符彦卿将符昭信踢出天雄军后,便培养起了何继筠。

何继筠性格沉稳,智略过人,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有几分符彦卿的风采,是一员良将。

罗幼度见过何继筠,知他才能,默许了此番行为。

符彦卿见上首的罗幼度,心中不免唏嘘,当年郭荣突然离世,选择罗幼度亦是逼不得已,哪想对方居有此成就,一扫五代疲敝,短时间内便将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新聚合,再现昔年汉唐之威。

“岳丈!”

罗幼度突然道:“你与契丹打交道多年,昔年那本手札让朕受益匪浅。契丹狼子野心,区区北地夷狄,却妄称中原正统,若不灭之,朕颜面何存?朕筹谋北伐之心已久,只是一直未有合适的机会。却不知岳丈对此有何见解?”

符彦卿略一沉吟,说道:“陛下,臣以为要想真正跟契丹对决,当选择在他巅峰鼎盛之际,而非虚弱疲软之刻。当自漏破绽,以求一战。”

罗幼度讶然道:“这古来用兵无过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岳丈这在他巅峰之际,且还要自漏破绽,倒是新奇。”

符彦卿道:“此一时,彼一时。陛下英明神武,朝廷之盛,锋芒在外,无人敢正面应对。若选择契丹虚弱之时进兵,契丹必然不敢出战。他们会收缩战线,死守东北山岭要地。我军面对一根根深入木桩里的钉子,需要一一拔除。费时费力,还冒风险。如当年唐太宗征高句丽一般,虽有摧枯拉朽之势,却也难敌环境天气,草草退兵。”

“相反,在他们志得意满之际出战,让他们看到能与我们一战的希望,即可诱使他们出击,而非被动防守。只要正面击破他们有生力量,接下来的战役,会顺畅许多。”

“与草原民族作战,很多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对方出战,而是对方避战。利用广阔的草原,繁杂的山林,不断地消耗我军锐气,最后关键时机,出击取胜。”

罗幼度听得不住点头,确实如此,他不怕契丹出战,就怕契丹不战。

就算他们现在粮草不成问题,也禁不起民力的消耗。

罗幼度心中已有定计。

但第一件事还是攻取琉球群岛。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罗幼度并没有调动林仁肇的东海水师,而是从南海水师中,抽调了一支部队,攻打琉球群岛。

这一仗没有什么好说的。

琉球群岛虽然生活于大海之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远洋战舰,只有周边近海捕鱼的渔船。

见到南海水师靠近,看着大他们渔船百倍的海舰,连登船一战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聚在岸边,对着远处的南海水师一通乱射。

水师副都督陈德诚抓了抓脑袋,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未见过这番景象。

远处琉球群岛的兵,姑且叫兵。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穿着皮草衣服,他们的弓箭都是劲力不强的小弓,箭羽的箭头大多都是用骨头制成的,还多是鱼骨头,射在他们的战舰上,连包裹在外侧为了防火的硬牛皮都射不穿。

“抛石车,震天雷,准备,射!”

兵卒点燃了引线,抛石车在第一时间将震天雷丢了出去。

装满碎瓷片的震天雷射向了岸上的琉球兵士。

琉球兵士并未见过世面,却也知道飞过来的玩意不好惹,纷纷避让开来。

哪里知道飞来的玩意,还未落地就爆炸开来。

三十余瓷片四溅散开,瓷片若铜钱一般大小,凭借爆炸带来的力量,刺入周边兵卒的身体,留下了一道可怖的伤口。

但震天雷真正厉害的还是一个震字,巨大的声响,好似平地里炸响一个惊雷。

声如霹雷,烟焰熏灼。

琉球兵士本就处于未开化时代,遭遇如此袭击,莫不魂飞胆丧,大呼小叫,相互奔逃。

陈德诚眨巴了一下眼睛,说道:“登岸!”

没有任何悬念,陈德诚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入了天孙氏的首都,杀敌三百余人,南海水军只有五人受伤……

琉球天孙氏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力量反击,面对能放火布雷的南海水军,琉球土着甚至将他们视为老天的使者,投降跪拜臣服满是敬畏……

陈德诚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拿下了琉球群岛,他们这秋风扫落叶的势头,并没有惊动北方的邻居。

倭国丝毫不知,他们已经换了邻居……

此时倭国还处在平安时代,皇帝是村上天皇,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的皇帝。

村上天皇即位之后,实权就掌握在摄关家的手中,所谓摄关是摄政关白者的意思。

在民间有一句话:摄政即天子,关白惟百官总己,犹在臣位。

说句听得懂的就是外戚干政。

村上天皇是个摆设,实权在外戚的藤原实赖、藤原师辅兄弟手中。

不过倭国内部并不安定,主要原因就是倭国班田制的破坏,就是彷造均田制的一种制度。

均田制尚且支撑不住,何况是班田制?

倭国并没有科举制,取仕依靠门第,无疑滋生了世家大族。班田制的崩坏,世家大族们无可避免的崛起。

不过倭国的世家大族不叫世族,而是叫武家。

二十年前,平将门、藤原纯友引发“承平天庆之乱”,倭国中央的平叛大军还未抵达,两路叛军已经给地方武家镇压了。

至此摄关家便与武家相互斗法。

直到对马岛惨桉的发生……

高丽的嚣张激起了倭国同仇敌忾的情绪,契丹的拉拢,令得摄关家与武家将矛头一致对外。

毕竟他们之所以内斗就是因为经济制度崩坏,利益分赃不均,现在面前有一块肥肉,何必争抢身旁的骨头?

于是由摄关家藤原实赖、藤原师辅两兄弟领头,清和源氏一族响应,联合倭国各处武家出兵高丽。

外战一起,内部的矛盾,通通化解,藤原实赖作为现今倭国实际上的掌权者,难得清闲,抱着家中的娇妻美妾,听着歌女唱着白居易的《杨柳枝》。

倭国也有自己的歌,但藤原实赖只爱听唐曲,觉得唐曲是世上最美的音乐。

只有最伟大的国家,才能拥有如此美妙的歌曲。

唐朝已经灭亡,拥有如此歌曲的,唯有倭国。

在藤原实赖眼中,倭国就是东方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鼎盛的时候,倭国不遗余力地派遣遣唐使,但随着唐朝的没落,倭国自开成元年,也就是唐文宗时期,已经不屑派遣遣唐使了。

他们不屑以衰败的唐朝为伍,在东方自认为宗主国,向四方发出檄文,让他们臣服自己。

同时藤原还实行闭关政策,盲目自大,失去了对外界的了解。

以至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想装逼,以华夏正统自居,分别派出使者与百济、倭国往来。

但倭国也以日出之国的态度对待吴越使者。

双方都想装,结果自讨没趣,断了往来。

尽管藤原实赖也听过罗虞新朝,但藤原实赖完全不屑一顾,一点也没有派使者接洽的意思。

哪有日出之国,向日落之国致书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