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

问鼎十国 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罗幼度与自己儿子道别之后,洗了一个澡,用了早膳,坐在了那万万人之上的位子。

接受着满朝文武的叩拜,罗幼度目光在人群中一扫而过,在一位老者身上略作停顿。

相较死气沉沉的武臣集团,文臣一方是人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确实有着一定文武失衡的迹象。

但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术业有专攻。

行军打仗,保家卫国靠的是武将,但治理天下,还得让文人来干。

倒不是说武将就无治世之能,但真正才兼文武的又有几人?

一开始对于庙堂上的文武平衡,罗幼度把握得还算到位。

罗虞朝廷文武之间天枰并未失衡,一部分自然是有罗幼度权衡利弊之功,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原的文官给武臣**踩了大半辈子,比较容易满足,并没有踩在武臣头上的意思。

但随着罗虞朝廷的疆域越来越广,征伐疲惫的朝廷,需要的治世文臣越来越多。兼之江南、吴越、巴蜀大量的人才涌入……

江南、吴越、巴蜀不比中原。

中原是武夫的天下,相对稳定的南边,还是以文人为主的。

尤其是李景、孟昶,都是附庸风雅之辈,都喜欢重用文采飞扬的文人,什么当世诸葛孔明,江南五鬼,都是吟诗作赋的好手。

结果显而易见,什么带汁诸葛亮,还有内斗小王子陈觉,都为中原一统做了卓越贡献。

当然除了这些反面人物,江南、吴越、巴蜀还是有一群被埋没的人才。

如韩熙载、徐铉、徐锴、游简言,还有鲍修让、沉虎子、沉念,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们这群人进入庙堂,无可避免地将部分江南的风气带入了庙堂,也让文臣集团添加了一针强心剂。

为了避免文臣完全压过武臣,罗幼度利用迁都,制造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不至于一方独大。

此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是在政治斗争这方面,武臣真的比不上文臣。

甭管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如何,但只要涉及文官利益,两个派系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放下矛盾,一致对外。

相反武臣之间,屁大点的问题,都能闹得面红耳赤,为了点点面子,能够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在封建时代,文官掌握话语权并非没有道理的。

宋白在庙堂上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作为士林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文坛新生代的领袖。

他若出事,对于士林来说,将会是一场浩劫。

而士林恰恰是文官的后盾,人才储备基地。

罗幼度并未等殿下的文武官员出班议事,而是看着文臣中那位老者,笑道:“张尚书,好久不见。你是文儒领袖,正好朕最近在读孔孟,有一句话未解,希望张尚书能够替朕解惑。”

老者姓张名昭,可不是三国时的那个张昭,他本名张昭远,字潜夫,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张昭。

他是当世公认的士林大儒,名望与窦禹钧不分伯仲。

窦禹钧重在教书育人,而张昭重在校释古籍六经。

当今天下流传的六经,大多都是他所校释的版本。

除此之外,他也是多朝元老,经历唐、晋、汉、周、虞五代,在两年前以吏部尚书的职位致仕,赋闲在家。

如张昭这样身份地位的老臣,即便致仕,若有需要也是能够参加朝会,面见天子的。

张昭听罗幼度率先询问,作揖道:“陛下请讲。”

罗幼度道:“刑不上大夫,此话何解?”

张昭脸色微微一变,这问题正是他今日准备劝说罗幼度的核心道义。

在他看来,宋白有错不假,有错可以受罚,但不能受辱。

士大夫最重颜面,名声胜过生命,焉能轻易辱之。

张昭如实说道:“此言出至于礼记曲礼,唐初大儒孔颖达有言,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张逸云:谓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周二千五百之科,不使贤者犯法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孔子家语》中,亦有所记载,孔圣学生冉有曾求教于孔子说,如大夫犯罪,就可以不适刑罚吗?”

“孔圣言:于君子,当以礼教驾御其心,赋予其廉耻之节操。士大夫,如有违纪犯罪,不必直定其罪,以避讳不名之耻。因故,士大夫犯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惭请罪;如士大夫其罪当死,也无须派官吏对其施以死刑,令其跪拜自裁,彰显陛下仁道。”

无愧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张口就是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不少文臣听了不住点头。

罗幼度有些大悟,道:“原来如此……”他顿了顿,说道:“如此朕又有一问,这士大夫,何解?何为士大夫?也就是说,如何来定义这士大夫的范畴?朕打个比方,晋国先轸、齐国孙武、司马穰苴、田单、孙膑,燕国乐毅,卫国吴起,他们算不算士大夫?”

张昭脸色瞬间苍白。

堂下登时私语声不断。

罗幼度微微眯起了眼睛。

什么是士大夫?

士,泛指人才,一切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

有才之人,就可称之为士。

大夫是一种官职,春秋时期,文武并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

士大夫最早的解释就是人才官吏,并不分文武,更加不是单指文官。

刑不上大夫。

真正说的是刑法不可折辱对国家有功之臣。

某人为国家立有大功,但触犯了律法,念在他的功劳,不可在他脸上刺字,不可用任何手段羞辱为国家立有大功的臣子。但应该受的惩处,还得受,而且不分文武之别。

是一群掌握话语权的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念错经,曲解古人的意思。

将士大夫这个原本同指文武的词,演变曾单指文臣的词汇,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赋予士大夫崇高的地位,已做到高人一等的地步。

这种曲解古义的手段,宋明两朝的文人玩出了各种花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