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诀,拿捏圣意

问鼎十国 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诀,拿捏圣意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卢龟龄听得此言,眼中闪过几丝期望。

他父亲留给他的家财亿万计,还有一些赚钱的生意,等同躺在钱山之上,纯挥霍一辈子都挥霍不完。

但卢龟龄有自己的念头想法,身为范阳卢家人,卢龟龄当官的才能,已经成为族人的笑柄,他不想成为世人眼中的二世祖。

官道走不通就踏商途。

他有钱有资本还有一定的人脉……

在卢文纪去世之后的这些年里,卢龟龄在汴京开了不少的店,买了不少的地。

卢文纪相信作为大一统罗虞王朝,汴京发展前景无限。

尤其是靠近皇宫的地段,寸地寸金。

开店买地稳赚不亏。

卢龟龄手上很多地都是高价买来的,在迁都消息未传达之前,汴京的房价物价是蹭蹭蹭地上涨。

卢龟龄买到手的价格并不便宜,只是他相信这玩意在手,肯定有升值的空间。

结果等来的却是朝廷准备迁都的消息。

那一瞬间,卢龟龄心里拔凉拔凉的。现在听有可能不迁都,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可随即又满心好奇,说道:“不知为兄能够干什么?”

卢家早就今非昔比了。

黄巢起义加上数十年来的武人当政,以文为主的卢家,在政治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要不然卢龟龄也不至于一官半职都混不上。

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不知陶肃跟他说这事,意义何在。

他这话一出口,又有些心虚。

别看他贼心很大,时不时地就登上高楼,幻想自己能够坐上那万万人之上的龙椅,现实里却不敢有半点僭越。

据说迁都是罗幼度的意思,什么“凤凰出洛,玉玺现世”都是他自导自演的。

这跟开国皇帝对着干,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他又忐忑地加了一句:“迁都是陛下的意思吧。”

陶肃自然知道卢龟龄的担忧笑道:“全福兄可别小觑了家父以及高居庙堂的诸公。”

他细细解释道:“陛下是开国之君,英明神武,是可比秦皇汉武,与前朝太宗皇帝相比的存在。”

“陛下为了迁都,不知用什么法子制造了异象,可见他迁都之意很坚决。正面与他对抗,不过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而已。”

“故而家父与诸公商议,阻止迁都只能迂回而行。洛阳受到战火侵袭,洛阳宫以及整个洛阳城都需要大规模的修葺重建。洛阳宫一日不成,迁都之事就只能延缓。我们只要让洛阳宫、洛阳城的修葺进度延缓,这迁都就是空话。陛下在汴京待得越久,影响的利益越多,迁都的阻碍也就越大。”

“只要我们拖陛下个三年五年的,天下人只认大梁开封汴京,而不认洛阳,迁都之议,自然告吹。”

卢龟龄听的是眉飞色舞,心中大安,不跟罗幼度这个中原天子对着干,怎么都好说,道:“那为兄需要做些什么?”

陶肃说道:“政治上全福兄是出不了力的,财力方面,就得全福兄了。”

卢龟龄毫不犹豫地说道:“只要能让陛下打消迁都的意愿,为兄出点小钱算不了什么。”

陶肃道:“陛下要重修洛阳宫,需要大量的楠木。而我中原楠木主要产地在河东、荆湖、江浙、巴蜀。其中河东离中原最近,全福兄可从事木材行业,收购河东楠木。陛下乃一代仁君圣主,他不会与民争利,不会行强买强卖之事。木材亦是暴利,以全福兄的手腕,想来不会亏损。”

卢龟龄问道:“那荆湖、江浙、巴蜀呢?”

陶肃笑道:“荆湖、江浙自会有人有手段限制,至于巴蜀,无需管他。真弄得无楠木可用,反而会引起陛下的怀疑。巴蜀山路忐忑崎岖,楠木又不能分段运送。运力之艰难,可以想象。时间嘛,不就是这么拖出来的?”

卢龟龄眼睛一亮,道:“果然高明,在下当尽心竭力。”

对于行商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天下百废待兴,木材行业确实是一条发家的道路。

汴京,皇宫!

“陛下,臣奏请招募徭役,重修兴成渠。”

提议的是工部侍郎陶秋。

陶秋做足了准备,说道:“陛下这西北商路开通,蜀地平复,西方西南商贾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每日商货往来,数以万计。河运负担沉重,若不好好疏通,只怕会陷入唐初困境,有堵塞风险。”

唐初漕路来不及治理,年输长安粮不过二十万石时,每遇水旱灾荒,长安就物价飞涨,斗米千钱,百姓难以存活,连皇帝也不得不率领百官离开长安就食于洛阳。

唐高宗因关中饥荒去洛阳七次,唐玄宗去东都就食也有五次,当时有“逐粮天子”之称。

不过国人重来不缺克服困难的能力与勇气。

唐玄宗后期,唐朝已经找到了克服之法。

通过疏通渭水河渠,漕关中之粮最多时达四百万石,较之唐初提升了二十倍,令得关中蓄积羡溢,车驾不复幸东都。

而兴成渠是唐文宗开成元年,咸阳令韩辽疏导秦、汉漕渠,修建的一处起自咸阳,抵于潼关的河渠。

这条河渠大大提升了长安到洛阳的运力,将长安、洛阳连在了一起。

不过随着朱温灭唐,迁徙洛阳之后,兴成渠渐渐荒废。

现在天下一统,国内安定,丝绸之路开通,重新开通兴成渠也是合情合理。

陶秋将兴成渠的便利说得头头是道。

罗幼度听了不住点头,笑道:“治水开渠乃利国利民之策,速拟开渠方案,估算劳力及所耗时间!”

他应答的十分利索,当即就拍板钉钉,

见罗幼度应诺的如此迅速,陶秋高呼道:“陛下圣明。”

下方更有不少人窃喜。

关中人口凋零,这疏通兴成渠必然得从洛阳周边征调徭役。

陶秋在工部干了七年,比罗幼度当皇帝的时间还长。

对于罗幼度的性格是有一定了解的,别看罗幼度在军事上大手大脚,需要窦仪拉着。

在民力方面却非常谨慎,特别爱惜民力,除了必要的修路,修河开渠,很少干大兴土木的事情。

罗幼度在位以后,最大的工程就是疏通隋唐大运河。

还是分段慢慢修的。

这洛阳百姓都调拨去修渠了,自然就没有多余的人力修葺洛阳城、重建洛阳宫。

仁主之名,并非嘴上说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