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八十八章 矫情的江南诸臣

问鼎十国 第八十八章 矫情的江南诸臣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解除危机的李景、李从嘉第一件事就是申请进宫,表示感谢。

这就是万恶封建社会强权体现。

怀疑软禁的是你,解封之后,你不但不能生气,还得乖乖的上门感谢。

罗幼度花了一点时间接见了父子两人。

“罪臣懵懂无知,陛下宽宏大量,我父子二人特来谢恩。”

李景唯唯诺诺的,脸色有些不健康的惨白。他本就给酒色掏空身子,加上多愁善感的性格,对上此前与现在两极分化的生活,本就心神憔悴。这突如其来的事件,让这位前江南国主更加明白现今处境,便如惊弓之鸟一样。

李从嘉与罗幼度有过一些往来,相对好一些。但他性格上还是有些怯懦,之前还有一个江南给他撑腰,多多少少,说话有些硬气。

现在地位的不对等,免不了透着些许敬畏。

罗幼度见李景精神不济,让内侍去请太医给李景诊治。

然后跟李从嘉说着一些鼓励的话。

罗幼度对李从嘉还是很看好期待的。

李从嘉在词坛中的地位奇高,属于开宗立派级别。

诗词诗词,古语云:词不如诗。

但实际上诗词在发展上的道路是一样的。

诗的巅峰在于盛唐,但盛唐之前,经历过漫长的低谷,黑暗时期,就是南朝的宫体诗。

或许在大多人眼中诗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者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再不然也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但其实在初唐四杰以前的诗句多是词藻靡丽的艳情诗,也就是以妖娆做作,词藻靡丽为主,充满了胭脂气息,靡靡之音的宫体诗。

代表作就是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这些人自娱自乐用的,千篇一律,肉麻要命。

是初唐四杰改变了这一风貌,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延续了精神,这才有了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王昌龄、岑参这一些盛唐诗人地绽放。

词也一样……

大多的词都流行于宫廷青楼,以风月脂粉为主,说是花间派,却也逃脱不了伶工之词,十之**歌咏妓情,涂饰金粉。

到了李从嘉这里有了改变。

最初的李从嘉也免不了俗,写的多是顺应时势带着小家子气的婉约,但随着国破家亡,李从嘉写他的自身经历和生活实感,国破家亡之慨,冲破了词的原有藩篱,扩大了词的境界,在内容风格上,超越了前辈温庭筠和冯延己,开辟了词坛先河,把词引入了歌咏人生的正常途径,循此以往,词才与诗殊途同归。

这一世李从嘉的处境变了,他为了躲避李弘冀逃到了中原,感受到了中原的壮丽,他的词已经有了变化。

这一变故,比历史上来得更早。

他在中原待的时间不长,还在诗词上将中原的士人按在地上来回摩擦。

但身为皇帝,罗幼度明显能察觉到受了他的刺激,中原士林的文风有了明显的进步。

罗幼度自是希望李从嘉能够延续下去,引领一股风潮。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武力,但也需要文字的力量。

诗词就是文字的力量。

罗幼度很注重武备,但在文事上也采用了相同的态度,一直都努力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提高文武官员的文化水平。

五代重武,导致了天下弥乱,宋朝重文,四方可欺。

文武并举,相互制衡,才是王道,强国之本。

而且想要开疆扩土,武力征服,文化攻心,缺一不可。

中原的整体文化水平低于江南,此番拿下江南之后,正好可以弥补一下不足。

李从嘉是其一,韩熙载、徐铉、徐锴这江南二徐亦是其一。

至于李从嘉的身份,罗幼度完全不在意。

这比诗词文章,罗幼度除非当个文抄公,不然真没资格与李从嘉相比。

但要说比当皇帝,他相信李从嘉跳着也勾不到自己的脚板底。

“朕打算建一个文学馆,弘扬我华夏文学。不只是儒家孟孔,还有各类学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重光来给朕当一个学士?”

李从嘉瞬间心动,他本就不喜欢困在一处。

罗幼度此次邀请,不易于无视他江南王子的身份,给他自由,以另外一种身份在汴京生活。

“臣谢陛下隆恩!”

李从嘉赶忙谢恩,他顿了顿道:“经此一事,臣有心换个名字,换个身份,望陛下恩准。”

罗幼度瞬间来了兴趣,他就觉得李从嘉没李煜有味道,笑道:“唤什么,是你的自由,朕不干涉。”

李从嘉感觉罗幼度比自己还高兴,心下好奇,却也不敢多言,只是道:“臣想好了,改从嘉为煜。”

“李煜!好名字!”

罗幼度赞了一句。

李景本心情抑郁,但见自己爱子与中原天子关系意外融洽,心气莫名舒缓了许多。

优待了李景、李煜父子,罗幼度明显察觉出江南的那些清流大臣温顺了许多。

韩熙载、徐铉、徐锴不约而同地向报纸投稿了。

其实他们也想乘坐上罗幼度这艘迈向天下一统,再现汉唐盛世的大船。

只是文人嘛,难免矫情。

他们放不下自己亡国之臣的可怜尊严,又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罗幼度这里给了一个信号,立马就顺杆而上了。

徐铉、徐锴两兄弟在江南给称之为江东二徐,是江南的文坛翘楚。

韩熙载也是如此,号称神仙中人、韩夫子,但与徐铉、徐锴的文章不同,韩熙载投得却是治国之道。

“论刑政之要,古今之势,灾异之变……”

罗幼度看着颇有道理,命人将韩熙载请来,与他好好谈谈。

真要是人才,不管矫不矫情,这该用的还得用。

“陛下!”

在等韩熙载的时候,罗幼度先一步等到了赵普的求见。

“定难军乱了。”

罗幼度精神一振说道:“怎么回事?”

赵普说道:“根据西北传来的消息,夏州拓跋氏兵围节度使府衙,喊着“杀叛逆,归中原”的口号,强攻府衙,杀了节度使李彝殷。”

罗幼度眼前一亮,说道:“成功了?”

赵普摇头答道:“李彝殷的儿子李光睿带兵稳定了局势,他剿灭了叛军,自称夏王,正在定难四州围剿拓跋氏叛贼。现在定难军已经人心惶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