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

问鼎十国 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51:04 来源:笔趣阁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今日纵容贼人掠夺百姓而去,我大汉再无未来可言!”

郭无为这番话是发自肺腑。

这也是他最真实的想法,决心归顺罗幼度的理由。

郭无为并非个安逸的道士,当道士也不是因为信仰,而是为了给自己的身上套一层神秘的光彩。

毕竟古往今来,诸多隐世高人,以佛道身份居多,也容易受人高看一眼。

有了名望加持,一切行动都将顺风顺水,不用看低级武将的眼色,如果能够得到主上器重青睐,更能保不受武夫欺负。

郭无为在武当山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名望,方才信心满满的下山投奔明主。

他却不知就是因为他名望过大,郭威不敢收他,他又看不上李景、孟昶之流,只能再次隐居,等待时机出仕。

郭无为自始自终都是追名逐利之辈,他不在乎国大国小,只在乎有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与刘承钧一拍即合,来到了北汉,郭无为见北汉官场疲敝,一言一行,过于依赖契丹,毫无自主权力。

郭无为大刀阔斧地改革,政治民生军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尤其是治理河东匪患,郭无为更是功劳卓越。

郭无为也颇为自满,暗恨当年郭威狗眼看人低,要是重用自己,保不准不用落得血脉断绝,由一养子继承位子了。虽说那养子,确实干得不错。

今日罗幼度迁徙百姓之举,已经让郭无为失去了所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刘承钧再器重又如何?

就十万百姓,还能干什么?

若是常人得过且过,郭无为却是不甘心,他自负有济世救民之能,不愿意继续陪着刘承钧等死,荒度一生。

刘承钧看着已经泣不成声的郭无为,眼圈微红,想起这些年两人相互扶持,上前将他扶起,说道:“郭相公,起来说话。公肺腑之言,朕焉能不知,实在是实力悬殊,莫可奈何啊。”

刘承钧越是缺乏一搏的勇气,郭无为越坚定自己的决心。

当前情况只有两条路最佳:

要不直接降了,保一个富贵。

要不坚决一战,输了一了百了,至少还能轰轰烈烈,在青史上留个好名声。

赢了那就如三国之赤壁,东晋之肥水……

名垂青史,直接青云直上……

畏手畏脚,得过且过,上不得,下不得,不战而亡。

这种躺平行为,郭无为是无法接受的。

郭无为道:“陛下,臣有两策,可供应对。”

刘承钧有躺平的心,但见自己的宰相依旧为自己劳心劳力,心下不忍,道:“郭相公但说无妨!”

郭无为道:“贼人现在分兵四处,一处屯于雁门关,一处于猩州,一处于代州,还有大军聚于城南。其中雁门关曹彬部,为了防备契丹大军,实力最强。他们据险而守,我们不得触碰锋芒。但猩州、代州这两处兵马,数量却不多。他们要护着百姓撤离,还要将兵马分开维持秩序。”

“我们完全有实力将这两路兵马击溃,救回两州百姓。山西多山多涧,曹彬部想要支援是万万来不及的。”

“总之,只要他们敢迁徙我们百姓,我们就变着法子袭扰阻止。我们有地形优势,何惧他们?就算取不得胜,也能令得他们无力迁徙百姓,保我两州之民。”

刘承钧闻言,颇为心动,问道:“二策何出?”

郭无为道:“属下见那卢多逊明明就一七品官吏,却是目中无人,全然不将我大汉放在眼里。足见这二十日所取成果已经让中原起了骄意,陛下可派使者入贼营假意臣服,如江南、巴蜀事故,以骄敌心。然后趁夜袭杀,对方兵马分散四处,晋阳南城外之兵与我军相比,并不占据优势。只要三军奋勇,人人卖命,还是有很大希望取胜的。”

“陛下,我大汉已到生死存亡之境。什么都不做,只会成为天下笑柄。若能保的猩、代二州百姓,还有一线喘息机会。但要能够趁机击溃贼军,我大汉还可一雪前耻,取回河东之地。”

刘承钧望向殿中的其他人,闻讯意见。

军方诸将皆沉默不言。

刘继业是北汉将胆,刘承钧将他排挤在外,其他人都不敢轻易言战。

毕竟对方可是让契丹都吃瘪的罗幼度。

郭无为怒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将军不敢战,便由贫道代劳吧。”

他对着诸位将军嗤之以鼻,义正言辞的请命出战。

李存瑰、赵文度羞红了脸。

李存瑰怒道:“郭相公休要小瞧于人,某何惧一战,只是在想相公哪策更妙罢了。”

此事几乎不用讨论,刘承钧是万万不肯豁出去与罗幼度一战的。

他对契丹的军事实力过于依赖,从而导致了对自己国家的军事水平极不自信。相比在正面战场上战胜中原,他更相信他们固守晋阳城,契丹出兵战胜中原,这一套北汉屡试不爽的战术打法。

现在郭无为如此请战,李存瑰、赵文度也有了出战之意。

刘承钧不好继续避战,毫无疑问选择了郭无为的第一策:派兵袭击郭进、曹翰部,利用山西盆地的地形,保猩、代二州百姓,分别由李存瑰、赵文度各领八千兵,趁夜从北门出击。

至于晋阳城,始终保持两万上下的编制。

这两万兵刘承钧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动了。

当天夜里,李存瑰、赵文度领着兵马出城了。

这一万六千的兵马调动,如何能够瞒得过刘继业。

刘继业嘴里苦涩,叫喝了一声:“拿酒来!”

他独自喝着闷酒,对于郭无为的两计,他也听说了。

没有任何问题,当前的死局只能怎么干。

只是换做他在场,一定会支持第二策。

保猩、代二州百姓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能让情况略微好转,结局还是一样。

唯有第二策,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翌日,夜晚。

侯霸荣信步来到晋阳东城北门。

作为河东要塞,晋阳城号称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里三城外三城,环环相扣。

除了让人叹为观止之外,最直观的就是阶级问题。

东城是百姓居住之所,中城位于汾水左右,是商铺汇聚之处。西城是州城,一般兵卒的家卷以及商贾,小康家庭居住的地方。新城是官宦士绅群居之处,府衙办公署也在这里。

至于大明城、仓城就好理解了。

一个是北汉皇宫,另一个就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晋阳东城因为居住地皆是寻常百姓,故而守备远不如其他五城森严。

兵卒也是李筠口中的下等兵,战斗力极差。

深更半夜的巡逻兵士靠在城楼上闲聊。

这罗幼度初次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紧张了好一阵子。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罗幼度完全没有进攻的架势,都松懈下来,该干什么干什么。

几个壮年兵士聚在一起,不免满嘴花花。

他们俸禄低得可怜,只够温饱,无钱去花天酒地,就嘴上探讨着哪家的寡妇有韵味,哪家姑娘水灵。兴起之处,发出“嘿嘿嘿”地怪笑。

一人突然见到侯霸荣,赶忙摆正了脸色,叫了声:“侯指挥使!”

其他人脸色也是一变,不再言语。

侯霸荣一脸友善地说道:“无妨,你们继续聊,不用在意我。李大帅今日大破郭进部,斩首三千余。准备连夜回城,某要与他好好喝几杯,贺他凯旋。”

几人哪敢再说。

一个机灵的跑到班房搬了张马札给侯霸荣,喜道:“那太好了,看来中原也没有那么可怕嘛!大帅昨夜出城,今夜就凯旋了。”

侯霸荣拍着胸口道:“我早说了,中原那群吃好喝好的贵公子,哪有我们吃过苦得厉害。真打起来,他们不够老子一人砍的。”

他正说着,突然看向前方,说道:“好像来了!”

远远眺望,黑压压的夜色中确实有一队兵卒远远而来,只是黑漆漆的看不清楚。

这走到近处,确实是他们铠甲旌旗。

“哈,是赵奎那犊子,唉,要不是老子闹了肚子,哪轮得到他立这功,开城!开城!”

侯霸荣高声跟对方打着招呼,下令开城门迎接。

这侯霸荣自然是郭无为的人。

来人也不是李存瑰,而是乔了装的舒元。

得知舒元已经占据了东城城楼。

罗幼度立刻安排韩令坤、李守节去协助舒元抢占东城。

这命令一下,罗幼度瞬间神清气爽,北汉要成为历史了。

“这个郭无为还是有点东西的。”

罗幼度对身旁的宋琪、卢多逊说道。

宋琪并不了解情况,有些茫然。

卢多逊亲自逛过晋阳城,细细一想,一切明白了,说道:“最让人忽视的,往往是最致命的。”

因为晋阳东城里住的是最不受待见的五万穷苦百姓。

这五万百姓在郭无为的设计下,根本就没有时间逃入中城。

而今的北汉,少了这最低下的百姓,最常见的劳动力,还剩下什么?

郭无为没有本事让中原军一口气攻破晋阳六城,甚至连送里三城都做不到。

因为那是达官贵胃的居所,守卫最是森严。

但就是这最不起眼的东城,这一刻却将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