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九十九章 全军溃败

问鼎十国 第九十九章 全军溃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耶律奚底背心中枪,惨叫一声低伏在马背上,连那柄跟着他多年的杀敌无数的大斧,都掉在了地上。

他顾不得拾取,借助着战马加持之力,闷头继续前冲,不顾一切地逃命。

他在战场上向来所向无敌,却不想对上高怀德,那一身千钧神力好似砍在丝带上一样,完全失去威力。

高怀德也暗叫“可惜”。

若无那一瞬间僵硬,错过了最佳的出手时机,耶律奚底肯定是活不了的。

但双方冲向彼此的速度奇快,交手也在那短短的喘息之间。

未能第一时间击杀,彼此已经错马而过。

高怀德并未回马去追,他对于自己那一枪还是有把握的,即便耶律奚底侥幸不死,几个月内亦别想再度使力。

当务之急是要趁着耶律奚底受到重创,无法继续指挥的时候,将战果扩大,将敌人的前军击溃。

高怀德可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对于战机的把握更是得当,已经看出了敌方前军因为耶律奚底生死不明而士气大挫。

契丹兵与中原兵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中原兵纪律严明,虽说主将出了意外,无可避免地导致士气下降,但是副将能够第一时间挑起大梁。

契丹兵的皮室军或许能够做到这点,但耶律奚底率领的部队是部族军,是耶律奚底自己部落的兵士,他们跟着自己族中的第一悍将纵横疆场,早已习惯了这位未来族长无敌的英姿。

结果一合让高怀德打下神坛,对于这支契丹部族军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高怀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马不停蹄地向这支契丹前军的中央冲杀过去。

白马银枪所到之处,横尸遍野。

作为高怀德信任的副手田重进,见到高怀德重创耶律奚底之后,兴奋地舞动着手臂,随即让荆罕儒全力进攻。

之前让荆罕儒收着是担心他引起耶律奚底的注意,适得其反,现在正是全力突杀的时候。

早已憋了一肚子劲力的荆罕儒,吱哇乱叫,高举着折铁大刀,叫道:“孙子们,你荆爷爷来了。”

“好的,爷爷!”

荆罕儒这话音一落,一道影子就从他身旁窜了出去。

那熟悉幼小的身影,已经先一步破入敌群之中,舞动着那与他年纪不相符的大刀。

荆罕儒大慌,骂了一声:“兔崽子!”

幼小的身影是他从孙。

荆罕儒好勇斗狠,但他几个儿子却各自体弱,难以从军,无法延续家门。唯独从孙荆嗣与他相当,刚毅勇武,颇有他的风范。于是,将一切经历都用于对荆嗣的培养,以求光宗耀祖。

此次北征,未满十五的荆嗣就缠着自己的爷爷一同出战。

荆罕儒一开始有些顾忌,但想着自己十三岁就当了强盗杀人越货,自己的孙子十四上战场又怎么了?

荆罕儒这种大老粗思想最是简单,于是便将荆嗣带在身旁,充当亲卫。

在后方的罗幼度一直注视着战场,契丹前军的动向,尽在眼底。

“前军要溃了!”

罗幼度大喜的说了一声。

这前军的崩溃就是契丹军溃败的开始。

万全阵地运转就好比一台机器,而促成机器运转的是无数的齿轮。彼此之间相互支援,相互照应,弥补一切漏洞缺点。故而形成万全姿态,没有破绽。

可一旦其中之一的齿轮出现了故障,那么这台机器将会彻底无法运转,直至崩坏。

前军的溃败,将会给这个可笑的万全大阵带来致命的一击。

“咦!”一旁的符彦卿举着千里镜看着战场,说道:“那位小将极为勇悍……”

罗幼度寻声望去,正好见到荆嗣舞动着大刀,大杀四方。他穿着一身亲卫的铠甲,但从铠甲放光的情况便可看出并非寻常亲卫的衣甲,应该是走后门进入军队的。

此事是罗幼度默认的从军手段。

罗幼度严控文人的举荐权,对于武人也是如此,一碗水端平。

如韩令坤、石守信这级别的将二代自不用说,他们的后代,罗幼度会特别照顾。但很多中下级将官,罗幼度是照顾不来的。让他们的后人从军当一小卒也不现实,于是便有了带在身旁充当亲卫的这一做法。

只要在担任亲卫期间立了功劳,理所当然地就走上了军旅之路,要快寻常人一步。

这也算是中下级将官的福利。

至于此举对白身的兵卒不公,那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这天下哪有那么多公允的事。

“荆罕儒?”

罗幼度低语一句,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名。

韩微此时说道:“此人叫荆嗣,乃荆指挥使的从孙。”

荆罕儒在高平之战的时候,跟他父亲韩通同属一支部队,负责攻打晋阳城南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韩微也因此与荆嗣相识,说道:“此子颇有其祖父之风,年纪轻轻便已弓马娴熟。臣记得他今年十四,指挥使倒也不怕有个意外。”

罗幼度一听是荆嗣,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果然是他。

这荆嗣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历史上自高怀德、杨业、呼延赞这群老将或阵亡或病故以后,荆嗣就是大宋的勇将的颜面。

历史上他首战就斩杀五十余人,此后一直充当先登,由士兵逐渐提升,以功劳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人统计荆嗣经历一百五十多次战斗,每战皆胜。

当然这个每战皆胜应该有些水分,不过打了一百五十多场战,能够活下来就足够见其勇悍。

“此战结束,带他来见朕!”

罗幼度对着韩微说道。

韩微欣然领命。

相比罗幼度这边的从容,赵匡义所在的中军已经有动乱之态。

造成这一切的并非高怀德的前军,而是杨业与他的静塞军。

杨业此人并不擅于打攻坚战,杨无敌之名是他在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嗅觉,领着麾下骑兵神出鬼没的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通过一个奇字,打赢了一场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后来与北宋赵匡胤、赵匡义意图灭亡北汉,与之正面交锋的几次对决,杨业都没有占得便宜。

一次力竭,险些让党进所擒,一次让荆嗣杀退,委实有损杨无敌的名号。

当然这也跟宋朝与北汉的综合实力相关。

但是雁门关之战,杨业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当时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

节制西北边疆军事、正驻守太原的潘美用兵沉稳,不敢贸然行动,存着放弃雁门关,以太原防线退敌的心思。

杨业却没有理会,大胆的由小径至雁门北口,绕到契丹后方,以数千兵马,一举击溃契丹十万大军,还斩杀了敌军主将萧咄李,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当然对于杨业这一降将不听自己号令,潘美也是有一定微词的。经过后世一加工,潘杨两家就成世仇了。

罗幼度看中的就是杨业这种能力,故而尽管杨业屡立战功,地位不断提升,但他都没有让杨业统帅大军,而是让他领着战斗力不弱于禁军的静塞军,游走于战场寻找进攻机会。

此战高怀德负责前军,曹彬负责右翼,韩令坤负责左翼。

杨业找不到插手的机会,就突发奇想,自己绕去契丹的后军瞧瞧,能不能寻得便宜。

当然杨业并不鲁莽。

万全阵有着致命弱点,但在杨业看来却是极为雄伟,军阵里大阵小阵环环相扣,一个不慎就会陷入其中。

相比于高怀德、曹彬、韩令坤手上的兵马,他麾下的两千余众,显然有些不够看。

契丹的万全阵怎么说也有八万人,一个不慎陷入其中,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杨业向来不缺耐心,就在远处用望远镜眺望着战局。

直至曹彬分兵攻打契丹后军,耶律休哥本能的支援,赵匡义勒令他撤回巩固右翼,分后护军兵马迎战曹彬的时候,杨业看到了机会。

后护军前去迎战曹彬,赵匡义这个时候已近给逼得手忙脚乱,一时间未能顾得上后护军离去后所留下的缺口,并没有及时安排部队补上。

这转瞬即逝的战机一出现,杨业这头藏身暗处的孤狼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静塞军为了便于隐藏,他们的铠甲都上了一层黑漆,黑色的铠甲在大白天里反射着阳光,周身呈现出一种火焰外沿般的白色光芒。

他们人数不多,但滚滚的烟尘和巨大的呐喊声,使得他们看上去宛如洪水般波涛汹涌。

赵匡义在这个时候已经指挥不过来了,静塞军的突然出来,让赵匡义更加乱了手脚。

这个时候的曹彬又来了神配合,放弃后军去打契丹右翼军。

逼得赵匡义顾不得对杨业的安排……

毕竟在赵匡义眼中曹彬的威胁更大,御营司的战斗力冠绝天下,又有党进、张琼、牛思进、李汉琼这些名扬多年的悍将,怎么样也比身后的两千余人更难对付。

赵匡义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为时已晚。

论及综合能力,杨业确实比不上曹彬,但杨业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只要让他近身抓到机会,他的威胁是致命的。

杨业与静塞军便如一把利刃顺着缝隙插进了契丹后军最薄弱的地方,直奔耶律必摄的所在之处:在远处蛰伏的时候,他早已将耶律必摄大纛所在之处刻在脑海里。

杨业不与沿途阻拦的契丹兵纠缠,一路横冲直撞,奔杀向耶律必摄所在之处。

此时的万全阵已经呈现崩溃状态,赵匡义的号令顾及不到四面八方,见到耶律必摄很可能遭遇危险,诸多原本就不服赵匡义的契丹将军开始自主地支援后军。

这万全阵本来就难以维持,现在内部还出现了问题,结果毫无疑问。

万全阵内部的小阵彻底停止了运转。

连耶律休哥这样的名将,都不会指挥了,何况是其他人?

绝大多数将官已经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万全阵绵延数里,前军不知后军情况,左翼不知右翼情况。

他们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八万契丹兵成功让三万大虞军包围。

韩令坤、高怀德、曹彬不是宿将,就是难得的帅才,焉能错过如此机会?

他们全线加强了攻势……

万全大阵彻底崩溃,在中军的赵匡义不甘心地舞动着令旗,但是不管他什么挥舞手中的旗帜,皆无人理会他的命令。

赵匡义茫然的望着四方,除了后军还能维持阵势以外,前军、中军、左翼军、右翼军四大核心阵眼已经不成建制。

放眼四顾,战场上皆是溃逃的契丹军,以及冲来杀去的,尽是红着眼睛只顾挥刀砍杀的大虞军人。

“还有希望,还有希望!”

他不甘心失败,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

杨业的冲杀威胁到了耶律必摄的安全,导致了后军动荡。见此一幕的中军、左翼军、右翼军都不自主地救援。

杨业兵力终究不占多数,面对多路兵马的支持,攻势有所减缓。

赵匡义眼中闪过一线生机,正高举着令旗,想要指挥契丹后军……

接下来的一幕,赵匡义看得怔住,随即惊天动地一声狂叫:“罗幼度!”

这叫声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伴随着咆孝。

溃败的契丹军像黑色的潮水,他们失去了战斗的**,满脑子都是逃跑,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管。

溃败的他们裹挟着中军一同冲向了后军……

在这种时候哪有什么敌我分别,推搡、拥挤、踩踏,直接将勉强稳住的后军冲垮了。

有些人更是在惊恐中失了心智,挥刀砍向了挡在自己面前的友军。

大虞三路兵马所造成的伤亡,远比不上他们自相残杀造成的伤亡。

面对这种情况,契丹皇帝的大纛倒下了。

耶律必摄见此情况,终究放弃了抵抗,选择逃跑。

这种规模的溃败,耶律必摄连自己代表契丹皇帝的旗子都不敢竖立,避免自己受到危险。

大纛这一倒,契丹上下更是哀嚎成片。

赵匡义也反应了过来!

跑!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留得有用身,自有改天换日时。

没有任何犹豫,赵匡义飞身上马,调头便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