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五十三章 风水不好

问鼎十国 第五十三章 风水不好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崔安叔手忙脚乱地接过金饼,感受黄金带来的温度,脸上笑开了一朵花。

尽管现在还不知道面前的这位都督会不会收留自己,但凭借手上的这块金饼,足够自己卖国了。

“都督请问,在下仰慕都督已久,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林仁肇好整以暇地让崔安叔入座,“既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就自己说罢。将近半个月,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觉得什么重要就说什么。你说的消息越有用,得到的奖赏越多,赏无上限。”

崔安叔登时激动。

身为一个二五仔,崔安叔很有职业水准,在荀质找上门的时候,已经整理自己知道的一切,此刻回答起来,半点不拖泥带水。

“回都督……”

“釜山最早是一个叫久保辉的人负责管制,他们对我们很是友善,跟我们说他们之所以出兵是为了给对马岛的百姓报仇,只是针对凶手,不会对无辜百姓动手。”

“他们一开始确实这般做的,至少在东来县是这样的。他们展现出自己友好的一面,对于县里的百姓秋毫无犯,甚至高价雇佣百姓搬运货物,工钱分毫不差,伙食也很好。当时县里不少的人都夸倭国是仁义之师,甚至希望他们能够在县里久住。”

林仁肇并不觉得奇怪,釜山港口连接着对马岛,是后勤补给要地。

釜山港口若乱,倭国的粮道就无法保障。

倭国人还是有脑子的……

林仁肇并没有打断崔安叔,由他继续说着。

“随着对马岛封锁之后,来了一个叫源满仲的侍大将。他一开始并不干涉县里的事务,就在码头港口,哪也不去。当时小的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现在看来是想要联系对马岛或者倭国本地情况。一连几日,都是如此……直到安东府传来叛军的消息,源满仲就不在码头了。而是从久保辉手中夺过兵权,在县内修建防御工事。”

“还别说,这个源满仲真有几分本事。他防御工事修好不久,便有起义军来袭,让他轻易地击退了……”

“源满仲一共打退了三波起义军……可就在击退第三波以后,他突然就纵兵劫掠了东来县,将县里的粮食什么的都给抢掠一空。”

崔安叔说道这里的时候,眼中明显透着一丝恐惧,说道:“倭国果然如檄文里说的一样,以兽行事。他们将杀人视为乐趣,劫掠的时候,每家每户无不受荼毒,现今县里家家户户皆披麻戴孝,白发人送黑发人,比比皆是。幸亏小的藏匿的好,不然就没机会见到都督了。”

林仁肇听到这里,眉头不由皱在一起,但他还是没有打断崔安叔。

崔安叔继续道:“劫掠县里之后,源满仲领着所有的兵往北而去,应该是去开城了。”

林仁肇终于插了一句嘴,说道:“你怎么知道?猜得?”

崔安叔忙道:“就在昨日,小的听到了源满仲的消息,他在汉江之畔,也就是宁川郡以少胜多,击溃了上万义军,往北而去。都督,这宁川郡以北不就是开城吗?源满仲不往开城去,还能直接北上去契丹不成?”

林仁肇又掏出一个金块丢了过去,说道:“有道理!”

崔安叔兴致更高,说道:“源满仲离开之后,县内无主,安东府的李兴佑派人接管了统治。”

林仁肇说道:“那你再说说高丽内部义军的事情?”

崔安叔点头哈腰,说道:“关于义军,小的不是亲身经历,大多都是道听途说,真与假还得都督自己判断。”

林仁肇示意他说下去。

崔安叔道:“安东府的叛军一开始确实是一个叫胡默的人活不下去,拉着亲朋好友起事的。但下民就是下民,就算声势如何浩大,也不过是小火苗而已,真正燃起来的还得是金家这样的豪强。李兴佑是当年金庾信的后人,是母系一族的。现在控制了安东、金州一代……还有在金城,太子也拉起了一支军队,他们已经攻下了金城,正在号召所有义军,听他号令呢。”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微微透着一丝嘲弄。

林仁肇漫不经心地打断道:“高丽太子还活着?”

罗幼度已经将陈处尧的情况告诉林仁肇了。

崔安叔道:“应该活着,据说是王昭临终前的安排,让陈处尧带着太子逃离了开城?”

林仁肇问道:“听你的语气,似乎对于你们的国王另有心思?”

崔安叔愤然道:“中原圣人有一句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都督,并非小人不知道义,首鼠两端,实在是那王昭不配为人君。他们王氏江山依仗我们豪强勋贵夺来的,结果这才几代?便落井下石,不念旧情。家父曾帮着王昭发动政变架空王尧,本是庙堂勋贵。可就因为得罪了双冀,给贬罚羞辱,以至于忧愤至死,小的也给流放于边城一隅。这样的君主,凭什么让他们为他效死?”

“都督,有此念头,绝非小的一人。据小的所知,由豪强勋贵所统的义军,无一人响应所谓太子号召。”

这君王为了巩固王权,收缴勋贵与豪强并不是什么奇事。

不过王昭此人完全不懂分寸,双冀又无掌控全局的大才,导致告密之风大盛,奴婢告发主子、儿子告发父亲如家常便饭,大量无辜者被冤杀,很多连宗族都无法保全,人人自危,不敢偶语。

史书记载是“奸凶竞进,谗毁大兴,君子无所容,小人得其志,遂至子逆父母,奴论其主,上下离心,君臣解体,旧臣宿将,相次诛夷,骨肉亲姻,亦皆翦灭。”

可见王昭手段之狠……

这样的君王,自然不会受人推崇。

林仁肇见崔安叔说不出什么别的东西了,挥手示意他下去。

林仁肇在崔安叔离开之后,缄默片刻,看着帐下的孙彦祥、郑彦华、宋克明、呙彦等将道:“对于源满仲放弃釜山,你们怎么看?”

高丽的很多地名与华夏多有重叠,故而在中原诸将手中的地图,很多地名都做了修改。

比如高丽东来县,华夏地图上标示的就是釜山。

孙彦祥摇头道:“末将有些无法理解。就算源满仲觉得守不住了,也没有必要洗劫釜山,将釜山百姓彻底得罪了吧。”

宋克明接过孙彦祥的分析,说道:“除非源满仲打算彻底放弃釜山,不然他们没有理由劫掠釜山。”

林仁肇双手一合,笑道:“两位将军说到点子上了。以某之见,源满仲已经意识到指望不了倭国本岛的救援。釜山完全指望不上,故而劫掠而去。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再次回来……此人到有几分能耐。估计也看出了我们想将他们歼灭于马来海峡的用意,果断弃地而走。”

孙彦祥皱眉道:“这可不好办了,高丽境内三面环海,还有许多小岛。真要一心逃离,化整为零,我们想要拦截,只怕不易。”

呙彦道:“属下倒是觉得他们不敢跑。”

林仁肇脸上露着一抹笑意,问道:“呙校尉说说你的看法?”

中原水师扩展极快,现在已经有东海水师、南海水师两大编制,作为中原水师的奠基人,林仁肇还是觉得水师力量不足。

南海水师控制南海,倒是游刃有余。

可东海之大,上至辽东下达琉球、夷洲,如果此战顺利,将高丽、倭国一举拿下。

意味着朝廷整个东方疆域都归东海水师掌控,以现在东海水师的编制根本力不从心。

或是扩编东海水师,或是再建一水师,分担东海水师负责海域。

但无论如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中原朝廷步将、骑将一抓一把,然擅水之将,却少之又少,且多是江南人氏。

林仁肇只能慢慢培养。

呙彦是南唐降将,为人忠烈,正是林仁肇看中的人才之一。

历史上宋师陷金陵,百官多出迎,呙彦独帅数百壮士巷战,力屈而死。

现今呙彦入伍时间不长,并没有受到南唐的恩德照拂,自是没到殉国的地步。

呙彦说道:“我们的力量如何,我们清楚,然贼人并不知晓。未知的敌人是最可怕的,他们对我们应该存着惶恐惊惧之心。在不知道我们虚实之前,绝无可能贸然出战,更加不敢将自己手上的力量分散。”

林仁肇笑道:“就以现在的情况,留在海东半岛,唯有死路一条。”

呙彦对上林仁肇鼓励的眼神,说道:“依属下之见,他们可能北上,寻求契丹的救助。或者……”

他顿了顿说道:“居可守之地,查明一切虚实,再行动兵,才是稳妥之策。”

呙彦这话方刚落下,林仁肇的眼睛已经落在了地图上的济州岛,心底念了一句:“这是嫌我们选择的坟地风水不好呀!”

他不再说此事,而是对着荀质说道:“李兴佑此人你可认识?”

荀质摇头道:“属下并不认识,但听过此人。其人很有志向,是我高丽难得的饱学之士,在高丽很有名望,诸多饱学之士出他门下。但此人是永州豪门,一直受王昭忌惮,被双冀贬至安东,一直愤恨在心。”

林仁肇笑道:“天祝我也!这样,劳烦荀先生上岸,与李兴佑联系,便说陛下命某征讨倭国,让他将釜山让出,试试他的态度。”

荀质高声道:“诺!”

**********

金城!

金城宫。

年纪不满十岁的高丽太子王伷正战战兢兢地坐在上首。

陈处尧、姜弓珍分列左右,还有崔朗、苗珊、邹中、鲁瑶一众臣子。

此刻除了王伷惊恐地看着下方。

包括陈处尧、姜弓珍在内的文武官员,人人都是义愤填膺。

尤其是姜弓珍一对虎目几乎都要喷出火焰来。

“岂有此理,就算不奉诏,也无必要杀我使者。”

崔朗气急败坏地大叫,对着王伷作揖道:“陛下,臣提议下诏叱责金行波为国贼,令天下人诛之。”

崔朗是金城富商。

此次陈处尧、姜弓珍带着王伷逃到了金城。

崔朗瞬间动了奇货可居的心思,大力支持陈处尧、姜弓珍。

两人当前的军饷粮食皆是崔朗支持的。

崔朗也如愿以偿获得了高位,仅次于陈处尧、姜弓珍。

王伷入住金城宫,向四方发出诏书,响应者寥寥无几,大多无视高丽太子王伷的存在。

但金行波却拒不认王伷,还特地尊高丽太祖王建之孙,戴宗王旭次子王治为高丽新皇,将王伷派出的使者打了出去。在归国的途中,为贼人袭击使者给分了尸。

此事就在金行波占领的平州境内。

毫无疑问,就是金行波所为。

崔朗将全家都压在了王伷的身上,就盼着立下从龙之功,哪里愿意看到金行波另起炉灶?

崔朗话音一落,苗珊、邹中、鲁瑶纷纷认同,高声附合。

陈处尧、姜弓珍在金城崛起,无一例外,这些大臣都是金城周边人氏,理所当然地向着崔朗。

王伷看着下方激愤的情况,急得几乎都要哭了出来,以哀求的目光看着陈处尧、姜弓珍。

陈处尧一脸的为难,姜弓珍也满心烦躁。

以道理而言,他们理当向着王伷的,指认金行波为国贼,势在必行。

但是倭国还未清除,就起内讧,与大局不利。

便在这时,一则消息传来。

倭国撤出开城,往南而去。

崔朗心中一惊,忙道:“殿下,应当立刻动身夺回开城。夺了开城,殿下手握两京,名正言顺的高丽之主。”

陈处尧给了下方的邹中一个眼神,然后高声道:“臣同意姜将军之言,当立刻出兵开城。”

“不可!”

邹中这时大步站了出来:“我们离开城一百一十里,金行波离开城唯有四十里,我们赶到开城的时候,金行波怕是早已拿下开城,养精蓄锐的在等着我们。此贼公然立新君,反叛心思已显,我们送上门找死不成?在下有一计,我们不去开城,直接去金行波的平州,将他老巢端了,看他还能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