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十四章 自作聪明

问鼎十国 第十四章 自作聪明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进奏院!

吕蒙正手里拿着最新的报纸,在进奏院的大堂看着口若悬河的宋白,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宋白极其健谈,在所有论政的官员、名士群里都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古代交通不便,国家大事很难传遍天下。

汉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天下大势,出现了一个叫“邸”的工作场所。

朝廷官府将天下大势以书帛的方式传到“邸”,再由驿夫将消息传到地方的“邸”,以供天下士人阅览。

驿夫传达的消息也因此叫邸报。

书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靠的就是这种机制。

随着发展进步,“邸”在唐朝改名为进奏院。

因为各地士人、书生甚至官员都聚于进奏院抄录公文,了解天下大势。

都是有心人,聚在一起,不可避免的就会相互发表看法,商讨国事。

渐渐的进奏院也发展成了一个社交场所。

故而进奏院的职责不只是负责印刷报纸,还提供一个免费公开的论政治场所。

有不少地方入京公干的外地官员,人生地不熟,不知往何处去,进奏院就是最佳场所。

还有想要扬名的四方名士,以及无公务在身的京官,都会聚在这里展开辩论。

相比在酒肆茶馆甚至于青楼的畅所欲言。

进奏院的论政,明显更加正规。

宋白再说治理黄河的事情。

随着黄河中游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河携带了大量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冲出三门峡,使得下游平原成为地上悬河,河水的力量不足以输送携带的大量泥沙,导致黄河断流。

黄河断流意味着改道,意味着泛滥。

历史上北宋建国之后,便饱受黄河泛滥之苦,特别是宋仁宗时期,濮阳大决口,大部分河水再度转头北上,重走东周故道,经卫河入天津出海。十余年后,黄河再度在大名府一带决口,一条水道向东而去,形成了北宋中后期的黄河东北二股河入海的奇观。

罗幼度的出现改变得了历史,却改变不了这该死的生态。

母亲河该发飙的时候,一样不会给罗幼度这个穿越者颜面。

今天冬季,黄河清淤的工程并不乐观。

故而顺应时势,现在针对治理黄河的方案,已经成为了话题的主流。

宋白显然在这方面做足了准备,应经论典,口若悬河。

“在下以为想要治理黄河,不能盲目建造堤坝。堤坝只能起一时之功效,挡住了水,却也留住了泥沙。泥沙越积越多,终有一日,万劫不复。古语云:‘黄河清,天下宁’,我等不能只放眼当下,令黄河之水,更加浑浊。当效彷昔年大禹与汉之王景,堵不如疏。为了避免黄河改道,冲毁田屋,当构建支流,助黄河分流,令之顺利出海。”

……

吕蒙正看着滔滔不绝的宋白,心底暗叹:论学识之广博,确实了不得。

如此人物?

真的会贪污受贿?

吕蒙正实在难以相信。

原来那日晚上他们偶遇陈家的下人偷偷送两车大礼。

郭贽职业病发作,拉着他暗中跟着陈家的马车返回陈宅。

此事在两人心中留着一根刺,消除不去。

但两人也不知详情,也不晓经过,不敢多想。

毕竟宋白作为士林后起之秀,给诸多大贤看重期待,都希望他能扛起新一代读书人的大旗,号召更多的人向学。

吕蒙正也是幼年孤苦,对于宋白的文采与经历都很敬服。

不愿相信如此人物,竟会背地里行不法之事。

这几日,吕蒙正天天来进奏院抄报纸,顺便听一听论证,增长知识。

每每听宋白发言,越发觉得事情有些许误会。

直到今日,他在抄报纸的时候,发现了陈文显的一篇文章。

文章写的是泰山,强堆辞藻,借着泰山隐喻新朝气象,歌颂当今天子显贤德可比历代封禅之人。

文章中规中矩,媚上之气太重。

联系那夜之事,吕蒙正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猫腻。

看了宋白片刻,吕蒙正转身离去,带着他的抄录的报纸,去找郭贽商议了。

宋白抹去额角汗珠,在众人的赞叹下回到了位子上,然后对着上首由他上司刘载微微作揖。

他眼中有些热切,自发现自己受到了质疑以后,立刻察觉了风向的不对,感受到了危险。

他本是靠刘载的信任器重,才有了自身不具备的权力。

这质疑声一大,刘载有可能收回他的特权。

宋白立刻做出了应对,进奏院事关报纸发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也会影响报纸的收益。

将现今的情况推给政策问题,入手改良,同时也便于自己的小动作。

他知道罗幼度对于报纸的重视,只要罗幼度同意了他对制度的改革,就意味着报纸的疲态是制度问题,而非他的原因。

若罗幼度能够夸赞两句,称他改革一针见血。

进奏院也将再无人敢在背后多说一句废话。

反对他,等于反对,夸赞他的罗幼度。

刘载脸色闪过一丝复杂,他刚刚收到宋白对于进奏院院报部一些问题的修正改革,洋洋洒洒千余字,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刘载看了心头也直叫好。

只是院报部的改革并非宋白管辖之内的事情。

“莫不是自己对他甚是器重,给了他非本职之内的权力,令他恃才傲物?”

看着宋白谦逊地与周边的有人低声交谈,又觉得不像。

刘载看着彬彬有礼的宋白,真有几分自己那个故去多年的爱子的影子,想起进奏院最近的流言蜚语,为他找了一个借口。

“也许是因为成绩不佳,身为天之骄子的他,有些急了。年轻人不够沉稳,在所难免。”

刘载想到此处,眉头舒展,也就释然了。

第二日,罗幼度便收到了刘载上表的奏疏,刘载并没有贪功,如实表明了宋白的意思。

看着刘载的这份奏疏,罗幼度揉了揉为黄河事情犯愁的脑仁,独自闭目琢磨了片刻,勐然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笔,撕下一张纸条,写下了一句话:“严查宋白以及进奏院!”

他带着几分凝重地将纸条折叠好,收入锦囊,递给内侍说道:“将锦囊送往武德司交给张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