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腾位子

问鼎十国 第一百二十二章 腾位子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王溥气急败坏,看着已经三十余岁,胡子都老长的儿子,又狠不下心来。

庙堂五相:王溥、魏仁浦、窦仪、宋琪、赵普。

王溥这个首相最没存在感也最没影响力。

但是他无能嘛?

明显不是,是罗幼度不会用他。

王溥三朝宰相,罗幼度除外,还侍奉过周太祖郭威、周世宗郭荣。

新朝有新朝的臣子,一直重用前朝臣子,新朝臣子会怎么看?

王溥自认为自己不是诸葛亮、王猛这样不可取代的人才,既然可以取代,就不会破例过于重用。

故而王溥虽是首相,但很少主动掺合政务之中。

平时出谋划策提提建议,真正需要干实事的时候,他会自主地退下去,让窦仪、宋琪、赵普,这类跟着罗幼度一起从潜邸走来的心腹负责。

这是政治正确,只有重用潜邸老人,才能让那些跟着他的人安心。

王溥很有政治觉悟,他知道只要自己做好本分,哪怕是躺着,身为开国首相,功劳簿都有自己的一份。

却不想自己这个在羽翼庇佑下的儿子,竟然自作聪明,背着自己想要阻挡迁都。

“你呀,你给人当出头鸟了,知不知道!”

王溥气得浑身发抖,这些年他置身事外,很多事情,反而看得清晰。

罗虞庙堂政治清明,并没有出现恶性党争,但无可避免地分为两个派系。

其中以窦仪、宋琪为首的庙堂新势力,还有就是以他跟魏仁浦为首的前朝旧势力。

罗幼度对于前朝旧势力是很宽容大度的,一方面他需要维持庙堂的稳定,一方面郭荣留下来的班底确实很出色。诸多官员都有很强的能力。

但随着朝廷的地盘越大,朝廷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前朝的大臣或是老去,或是外放为官,很难吸收新鲜血液。

而窦仪、宋琪威势越盛,双方实力渐渐失衡。

罗幼度提议迁都,在旧党中就有一种传言,说是罗幼度为了抹去前朝的痕迹,迁都洛阳。

可王溥清楚,罗幼度迁都洛阳是因为汴京不适合长远发展。

洛阳坐拥隋唐大运河之便,北通幽燕、南抵金陵,西控关中,东接青徐,是唯一的最优选择。

跟旧不旧党完全没有关系,罗幼度也没有迫害旧党的举动。

至于旧党的消失是大势所趋。

随着新朝的稳定,前朝官员终究要融入新朝,难不成还举着旧党的旗帜一辈子?

想造反?

王贻孙哭丧着脸道:“那,该怎么办?”

王溥拍着地板说道:“说,你们这群人都有谁。”

王溥尊崇古制,并没有使用高脚凳,依旧是席地而坐。

王贻孙说道:“孩儿加上冯义、李穆、陶秋、甄仁则还有一些人并不重要。”

王溥皱着眉头道:“冯义、李穆、陶秋便罢了,甄仁则为何掺合其中?”

王贻孙道:“甄仁则是薛居正的妻舅,世代生活于开封,自然不愿意迁都。”他弱弱地说道:“并非只有我们不愿意迁都,新党的好些人,也是一样的。”

王溥揉了揉脑袋,说道:“算了,不管了。真有什么别的,瞒不过陛下的,就这样吧……”

王贻孙惊愕道:“那,那孩儿应该怎么办?”

王溥道:“什么也不要做,看着你们内斗,然后给一网打尽。呵,陛下正愁没机会重用江南、吴越人,你们给了这个机会,配合陛下唱完这出戏吧。为父这宰相,是当到头了。”

旧党没了,自然要有新的党派来制衡窦仪、宋琪。

江南、吴越还是有不少可用的人才的。

与其请罪,让戏唱不下去,不如配合着演戏,反而能让罗幼度从轻发落。

开恩科的消息,通过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

天下所有士子莫不兴奋雀跃,尤其是江南、吴越、巴蜀这些地方的士林,他们没有赶上新的科举,若无恩科,就得等上三年。

人生有几个三年可以挥霍?

士子雀跃的同时,对于这开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质的科举,谁来担任这科举主考官就成了万众期待的事情。

身为首相王溥的儿子王贻孙,还有冯道的儿子冯义,以及大儒酸枣王昭素的得意门生李穆,还有窦禹钧的儿子窦侃,以及礼部侍郎薛居正……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开封久负盛名的大儒。

他们在开封有着很深的底蕴。

随着他们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小道消息也广为流传。

比如王贻孙宠妾压妻,冯义行为不检点等,传得沸沸扬扬。

延和殿。

罗幼度接见了武德使张进。

“陛下,这是卢龟龄的供词!”

张进将卢龟龄的供词呈上。

看着卢龟龄招供的一切,罗幼度忍不住气得笑了起来:“这有钱真好,河东直接花钱,江浙、荆湖则利用河运关卡拖延时间,逼得朕从巴蜀运木材?一口一个,为国为民,这劳力就不管不顾了?这为了利益,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朕还想对他们手下留情,呵,这不发威,真当朕是病猫了?将朕当成傻子忽悠?”

张进默然不言,但他能够感受到那言语间的愤怒。

罗幼度并不介意有人反对迁都,甚至当着他的面说个道理来,他都不会在意,更加不会问罪。

但是为了反对迁都,动用手上的权力,暗中给迁都设置阻碍,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收网吧!”

罗幼度轻描淡写地说着。

随着张进的收网,罗幼度也公布了知贡举的人选。

江南大儒徐铉,跟韩熙载齐名的大儒。

除了重用韩熙载、徐铉之外,罗幼度接下来提拔了不少江南、吴越的人才,至于巴蜀,那是举朝都烂了,没有什么好的人物可以提拔的。

随着一个个江南、吴越的人才进入六部,一股兴起的派系也渐渐萌芽了。

中原新老派系也在时势下融为一体,不存在什么旧党新党之说。

而王溥也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向朝廷上表告老的奏章。

罗幼度看着给王贻孙坑的王溥,道:“王相公身体硬朗,不必如此。至于令郎之过,与相公无关。”

虽然他拒绝了王溥的请求,但两人都知道他早晚要给江南吴越人腾出相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