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汉平

问鼎十国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汉平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潘美得知刘鋹逃跑之后,向来儒雅随和的他都忍不住爆了粗口。

因刘鋹行事过分,南汉朝廷的官员还没来得及放下心里防线,对于自宫之举,很是排斥抵触。

潘美在兴王府也有自己的眼线,故而他对于南汉的情况了如指掌。

依照道理来说,刘鋹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可刘鋹完全不依照道理出牌……

身为南汉的皇帝,他觉得兴王府守不住想逃到琼州,流亡海上,可以理解。

但是总得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吧?

是东山再起?

还是据岛而守?

不管选择什么,最起码要带兵吧?

朝堂上文武要不要带?

结果刘鋹是存粹的逃命,他让心腹龚澄枢悄悄准备了十艘大船,只装金银财宝跟自己的嫔妃、儿子心腹宦官以及少量的皇宫护卫逃亡入海。

故而留下了南汉满朝的文武官员一脸的懵逼。

皇帝不见了。

尹崇珂看着神色不定的潘美,问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潘美大感头痛,刘鋹这一逃跑,可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刘鋹再怎么昏庸无能,都是岭南的皇帝,擒拿住了他,岭南其他地方只需传檄而定。

现在即便传檄,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潘美此番南下算无遗策,不想在最后给刘鋹的神仙操作,打破了如意算盘。

略一沉吟,潘美说道:“先安抚兴王府的官员,控制住韶州李承握、吴怀恩等将官的家属,然后派人劝说潘崇彻归降。”

他顿了一顿道:“我们此番南下,并没有水军同行。不方便出海寻踪,你去找些当地的渔民,予以重利,让他们帮着找寻刘鋹下落。”

“遵命!”

尹崇珂应诺去了。

前往韶州说降潘崇彻的是南汉的官员,叫周茂元,他是南汉的太常卿,负责岭南的天文历法。因不是核心职位,并未受到自宫逼迫。

他选择暗通中原,存粹是对于中原的向往崇拜。

周茂元的父亲叫周杰,唐末时任司农少卿,精通历算、术数。他纠正了唐开元间天文学大家僧一行主持编写的大衍历数的差错,并加以修订,着成《极衍》二十四篇,是继任袁天罡、李淳风之后,名动天下的玄学家、天文学家。

周茂元自幼受父亲影响,历算一道极有天赋,一直以来,自视甚高。

但随着中原华夏数字的普及,术数飞速发展。

周茂元意外通过吴越习得中原术数以后,惊为天人,满心都是对中原的向往,成为了一个身在南汉,心在中原的义士。

为了中原的一统大业,周茂元为潘美提供了不少的情报。

周茂元抵达韶州的时候,潘崇彻正在跟李承握、吴怀恩商议破敌之策。

这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潘崇彻心知自己名义上贵为主帅,但李承握、吴怀恩带来的南汉禁军,并不受他的控制。

但他利用自己情报的优势,将李承握、吴怀恩玩弄于掌骨之中。

潘崇彻将自己的兵安排在韶州城外,而李承握、吴怀恩的禁军居于城内。

四方所有消息,都经过潘崇彻的手,告之李承握、吴怀恩。

离开了潘崇彻,他们便如瞎子聋子一般。

潘崇彻也没有将他们晾着,时不时就将处理过的消息,告之他们,并且与他们商议破敌妙法。

潘崇彻一开始就定下了破敌之计。

他告之李承握、吴怀恩,中原明白一路远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锐气不可抵挡。

李承握、吴怀恩觉得有理,按兵不动。

然后刘保兴惨败秦水河畔,巨象军临阵投敌,英州失陷。

潘崇彻针对局势,又做了一通分析。

然后表示“中原大胜之后,必然会乘胜追击,攻打兴王府。兴王府经过朝廷历代发展,坚不可摧,中原需就地伐木制造攻城器械,至少月余间不会有危险。我们可寻机截断中原后勤,反攻英州,配合兴王府将中原击溃。”

潘崇彻再次说服了李承握、吴怀恩,继续按兵不动。

任由潘美攻取了兴王府。

又一次的军事会议。

李承握、吴怀恩面如死灰,表情焦虑。

他们已经得到兴王府落陷,刘鋹逃往海上的消息。

他们的家在兴王府,这兴王府落陷,家人都落在了敌人的手上。

他们带来的八万禁军亦是如此,军心已经开始动荡。

潘崇彻老泪纵横,悲呼道:“千错万错,皆是老夫之错。现今兴王府失陷,陛下逃往海外,生死不知。老臣愧对先帝,今潘美派遣周茂元前来劝降。老夫深受皇恩,愿意与朝廷共存亡。欲杀周茂元祭旗,二位将军,可敢与老夫一同效死?”

他义正严辞,一副忠心不二的模样。

李承握、吴怀恩皆是缄默。

吴怀恩虽是宦官,早年也是一员善战之将,在刘成麾下,他统兵攻楚,拔贺、昭,桂、连等十一州之地,但自从跟着刘鋹以后,沉迷享乐,已不复当年之勇,沉迷敛财,胆气不在,惧死惜命,劝道:“潘帅不必如此,此非潘帅之过。一切都是因祯王激进,贸然出击导致了结果。若祯王能够听从潘帅计策,按兵不动,焉有今日之败。”

他们都很信服潘崇彻的全盘战术,之所以造成今日局面,在他们看来全是刘保兴跟刘鋹的无能导致的。

潘美一切算计都在潘崇彻的预计之中,是刘保兴跟刘鋹坏了全盘大局。

吴怀恩不敢明说刘鋹的坏话,只能甩锅于刘保兴。

李承握亦道:“潘帅无须自责,今日情况,非潘帅之过。”

他犹豫再三,鼓起勇气说道:“不如应了周茂元所请,归降了中原?”

潘崇彻意外地看了李承握一眼。

李承握、吴怀恩两人,前者忠义悍勇,对于岭南朝廷忠心耿耿,而吴怀恩贪婪惜命。

潘崇彻一直觉得吴怀恩更加容易松口,已经做好说服吴怀恩,袭杀李承握的准备了。

不想最先提出投降的居然是李承握。

其实让李承握心底亦在滴血,在韶州死战到底,他不会皱一下眉头。为了岭南,他可以不惜生命。

可如今中原拿下了兴王府,将他的家人都俘虏了。

这让李承握坐不住了。

刘鋹的脑残理论是只要属下愿意为自己自宫,就不会顾及子孙,只为他一人尽忠。

可实际上呢?

那些无后的宦官不在此列,已经有了家室的人自宫之后,对于不可替代的家人会更加的关怀。

李承握为了向刘鋹表忠心,割了自己的蛋。他知道已经无力生育,家里的两个儿子是李家最后的血脉,对于他们更加的爱护。

李承握可以一死,但无法坐视延续血脉的两个儿子因自己而死,以至于李家绝后。

兴元府的落陷,逼得李承握在家国之间必须做一个选择。

毫无疑问,南汉这个国家,不值得李承握为之牺牲自己的家。

潘崇彻还待说话。

吴怀恩见李承握率先提出了归降的意思,也不藏着掖着,劝说道:“潘帅,安有君王自己弃国而逃的道理?刘鋹此人庸懦,不能治国,岭南百姓苦不堪言,不配为君。潘帅有大才,何必固守愚忠?岭南本属华夏,中原天子英明神武,可比秦皇汉武,潘帅不如择木而息。”

两人不知潘崇彻底细,居然反劝说潘崇彻归顺中原了。

潘崇彻见两人言语真诚,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韶州这十万大军归顺,整个岭南就再无像样的力量能够抵御中原大军的征伐了。

虽然逃了刘鋹,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面对潘美的檄文,绝大多数的南汉官员都选择了归顺。

即便有些愚忠的,不愿归顺,也没有动抵抗的念头,而是弃官不干。

一个多月间,岭南绝大多数的州府逐一回归中原。

其中包括了崖州、琼州、儋州、万安州、振州这五州之地。

也就是说刘鋹并没有逃到海南岛,具体到了哪里,潘美也不清楚,只能如实将一切禀报。

罗幼度对于刘鋹跑了一事有些意外,得知缘由,也忍不住笑道:“这叫什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鋹这是成功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逃脱了仲询的算计。”

与潘美最要好的曹彬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曹彬问道:“岭南平定,仲询不知何时凯旋?”

罗幼度诧异道:“怎么?想他了?”

曹彬作揖道:“是有一些,主要还是惟德、惟固,常问他父亲什么时候回来。”

曹彬、潘美私交甚好,潘美出征在外,他的儿子便跟着曹璨、曹珝一起学习军略。

罗幼度摇头道:“仲询这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了,岭南的情况与江南可不一样。”

江南大部分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脱离荒芜落后。

而岭南沿海一带,确实发展得极好,可山区依旧相对落后,穷山恶水之间,常有盗匪出没。

并非派个官员就能解决一切的,还得靠兵威慑征讨,等岭南彻底稳定了,才能北归。

针对岭南的归附,罗幼度废除了南汉的兴元府,将兴元府改为广州府,特设都督府,而潘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任的广州都督,负责岭南的一切军政事务。

表面上罗幼度让潘美稳定岭南局势,实际上对于安南交趾也是存着点点觊觎之心的。

毕竟现在安南正在动乱之中,不分一杯羹,怎么样也说不过去。

**********

岭南布海口。

陈览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青年,心中感慨,说道:“久闻先生博览群书,富赡词翰,所着词句,堪称岭南之冠,今日一见,确实了得。”

陈守中是岭南进士,潘美见其口才了得,特地任命他为使者,让他出使安南拜会陈览。

陈守中作揖道:“在下原本自视甚高,可自拜读李煜词作,不敢称冠。中原人才济济,天子海纳百川,盛世已临。”

交趾最初也在南汉的管辖之内,但是在三十余年前叛乱,本地豪族吴权叛乱占据交趾自立为节度使。当时刘䶮封儿子刘洪操为交王领兵攻打,结果刘洪操不敌阵亡。刘䶮认为不祥,便放弃了收复交州,为日后的交趾独立留下了隐患。

吴权成功从南汉分裂,自立为吴朝。

但吴权短命,还来不及坐稳位子,就得了重病,留下遗命,让杨皇后的兄弟杨三哥辅助其子。

杨三哥篡位自封杨平王,控制吴权次子吴昌文等人,长子吴昌及则出逃。

杨三哥并无威信控制交趾,使得交趾彻底分裂,地方十二个大豪强割地称雄,互相混战,故称十二使君。

陈览就是十二使君之一,而且他是最早反抗杨三哥的豪强之一,实力在十二使君中是数一数二的。

自中原南征以后,陈览就一直关注岭南的战事,得知潘美率兵长驱直入,直捣兴元府,覆灭岭南刘氏政权,心底是又喜又惧。

喜是因为有机会回归中原怀抱,这个时代的交趾豪门贵族都承认自己的根来至于中原华夏,能够回归华夏,是一大喜事。

但陈览也知罗幼度的手段,他容不得国中国的存在。

陈览担心罗幼度会强势介入交趾,从而让自己的利益受损。

他想联系中原,表示自己愿意奉中原为主,但又担心中原提出苛刻的要求,左右为难。

不想中原居然先一步派遣了使者来布海口,这一下让陈览悲喜交加。

几番交谈,陈览意外发现如他所想不同。

中原天子似乎没有收他们权的意思,反而承认他们的地位,只要他们能够尊中原为主。

“果真如此?先生莫要诓我,罗天子的威名暴于山川五岳,四海八荒,老夫身处安南,亦是久仰大名。”

陈览带着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陈守中,罗幼度的霸道是人所共知的。

陈守中作揖道:“使君不闻因时而异?陛下才智我等无法揣测,对于安南局面,他是了如指掌。安南上下多化外之人,他们不服教化,若派朝廷官员治理,必生祸端。于此地,当以地方豪强治理,方能长治久安。故而使君不必过于担心,他不但不会伤及使君,反而欲推使君为安南之首,协助朝廷,统治安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