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四十四章 达成一致

问鼎十国 第四十四章 达成一致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2 00:29:09 来源:笔趣阁

汴京。

州府第二把手张霭给慕容延钊毒打了一顿,还打掉了两颗门牙。

这消息一传开,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宰兵部尚书张昭、已经致仕的太子少保田敏、户部侍郎薛居正、礼部侍郎窦俨还有一群有地位有身份的官员聚在了一起。

一行人以张昭、田敏为首,义愤填膺数落着慕容延钊的不是。

脾气火爆户部郎中曾亮直接开骂,问候着慕容延钊的几代祖宗。

张昭铁青着脸,气得身躯都微微发抖。

张昭本名张昭远,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改名张昭。七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尚未成年,遍读《九经》,傲视同辈,拜师于当世名家程生门下,五六年间涉猎各家史书,着《三代兴亡论》。

他至后唐起就因才学而任命编撰史书,后晋、后汉、后周乃至现今朝廷,皆受命此任。

可见名望之高……

他是窦禹钧之后,唯一能在中原士林中同时信服的人物,也是公认的未来中原士林之首。

窦禹钧此时在曲阜县,担任祭祀官。

汴京士人理所当然以张昭为首。

这事情一发生,官员士林自然齐聚张昭府上,商议对策。

田敏脸色也阴沉的可怕,这位也是士林大老级别的存在,后梁贞明年间登科,在梁、唐、晋、汉、周、虞六代,历任国子博士、祭酒、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司空、工部尚书、太子少保。从事文教六十年,一辈子都在修正因五代动荡而受损的经史子集。郭荣生前称赞他为“详明礼乐,博涉典坟,为儒学之宗师,荐绅之仪表。”

当年跟冯道一级别,只是为人低调,不愿意出头。

致仕以后,也不住在汴京,而是城外的乡村,每日亲授诸子经,对乡里学风影响甚大。

他这样的老家伙也因为此事而亲自动身来到了汴京。

“张公、田公,慕容延钊太不像话,自己看不懂公文,就动手打人。我等文臣,就这样任由他们武夫欺凌?”

曾亮性子急躁,一点也没有读书人的样子,他是东北大汉,长得身为魁梧,这面红耳赤的模样,比武夫还要武夫。

田敏道:“此事理当讨要一个说法,不能再陷入当年的被动了。哪怕豁出这条命,也得跟陛下讨个公道。”

张昭深知这老家伙的倔脾气,忙道:“田公不必如此,陛下是难得的贤明之主,定会还我等一个公道的。得知此事后,在下亲自去了一趟王相公的府邸,亦得到了他的首肯。王相公向来行事稳重,却也是苦过来的人,深知此例不可开。”

一句苦过来的人,道尽了辛酸。

不只是这些官员,汴京里的读书人,都聚在了一起,义愤填膺,联合起来万民上表。

要是在七八年前,这事情都不是事。

满朝武夫当政,打个文臣怎么了?

便是砍杀了,那也就是点头的事情。

再往前推个十几年,别说是武臣杀文臣,大街上的牙兵悍卒,急眼了连自家节度使都砍,砍杀个文臣,还不跟噼个西瓜一样?

也就是这些年,文臣的地位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越是这样,一个个刚刚挺直腰板的文官对此事特别敏感。

常年给压制的怯懦卑微,让他们在骨子里就对武臣有着强大的敌意与恐惧。

他们生怕历史再次重演,生怕再受武臣支配。

此事一发生,不管之前有没有矛盾,都放下一切成见,一致对外。

只是短短的两日,罗幼度就收到了一千八百多封弹劾奏章,还有京畿文士联合的万民请命书……

声势浩大,让人咋舌。

罗幼度对此有了心理准备,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即便是向来韬光养晦的王溥,也不顾自身坚定站位。

作为苦过来的人,王溥无论如何都不愿坐视历史重演。

朝会。

文臣立刻展开了对慕容延钊的弹劾。

兵部尚书张昭气急败坏地道:“陛下,张长史乃我朝重臣,于襄州任职州府长史十年之久,任职初期,正逢河水泛滥,百姓流离。长史因势诱导,留住地方百姓,掘一条新渠,让荆州百姓大获其利。他还用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以勉励境内学子向学。如此能臣贤臣,竟然为慕容延钊所辱,因一点小事,轻易殴打,法理难容。臣恳求陛下严惩慕容延钊……”

张昭这话音一落,立刻有文臣站了出来。

第二个响应的是薛居正,他也力数慕容延钊在襄州的不作为,痛斥他怠政。

这几个呼吸之间,堂下大半文臣都出班了。

包括了王溥、宋琪、窦仪这三位宰相。

罗幼度对此并不意外,瞄了一眼武臣方向。

上到韩令坤、韩通、潘美这类三司长官,下到各部指挥使,脸色都不好看。

慕容延钊打人是不对,但打都打了,依法惩处就是了。

军方没有包庇的意思,可一个个的莫名急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慕容延钊杀人了呢。

怎么滴?

不就是打了人,还要赔上人家一条性命不成?

大多武臣都是这个想法,觉得一群文臣没事找事,让他们颜面尽失。

罗幼度心底笑了笑,一脸肃容道:“这个慕容延钊,确实过分了!”

他是让慕容延钊打他的长史一顿,但在信里也说好了,教训一顿,皮外伤即可。

慕容延钊一拳打了张霭两门牙下来,是他想象不到的。

见罗幼度这么一说,张昭底气了足了,高声道:“陛下,慕容延钊这是蔑视国法,藐视朝廷重臣,理当严惩,以儆效尤。”

罗幼度道:“罚,肯定要罚的,对同僚动武,确实不该。”

堂下文臣尽皆露出喜意,但还没等他们喜上心头,一句“但是”下来了。

“慕容节度为何殴打张长史,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但张长史报表,相信你们都没看过,朕昨日看了。第一遍,写的什么玩意。看第二遍的时候,了解了大概……第三遍,朕才懂他的意思。然后第四遍,第五遍推敲,发现这是一篇好文章。张长史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并非张长史写得不好,是朕学问不到家,肚子里的墨水不够,看不懂而已。”

“连朕都看不懂,相信在慕容节度眼中。张长史写的这篇文章就跟无字天书一样了吧……”

罗幼度这话一出口,武臣这边立刻来了精神。

石守信憋了一肚子火,立马出头道:“慕容节度是州府刺史,下属官员上报表,胡写一通,换谁,谁不生气。文采好,作诗写词,没人拦着,在一个大老粗面前,卖弄学问,有什么意思?这不是挑衅找打?”

他早有这样的烦恼,养着好几个文人,就为了帮看公文。

张霭未必就是有意刁难,但是为了彰显文采,与众不同。

在文字上炫技已经是一种通病。

满朝文武除了赵普这样的半调子,大多文臣都有这种癖好习惯。

赵普其实也有,他也炫过,只是半调子就是半调子。

他的炫技等同出丑,给卢多逊笑话了。

两人本就是同一类型的谋士,罗幼度在灭北汉之战与对付孔家的时候,重用卢多逊,已经让小心眼的家伙吃味了。

又因此事,两人现在有了一定的矛盾,相互争宠。

石守信这话显然点燃了导火索。

这文采好都成错了?

立刻就有谏官开怼了。

比讲道理,当然是文臣的强项。可比嗓门,那就是武臣的专长了。

见殿下有吵起来的意思,罗幼度出声制止道:“够了,成何体统!”

他的声音不大,但瞬间控制住了吵闹的双方。

罗幼度目光在殿下文武一扫而过,说道:“此事慕容节度确实有错,无庸置疑。可细说起来是朕之过,是朝廷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慕容节度骁勇无匹,乃当世大将,理当主掌兵事,而非行政民生。至于张长史,文采固然出众,但于行政而言,一文不值。朕批阅的是奏章,管的是天下民生,百姓安定,不是欣赏锦绣文章。没有时间去推敲字面意思……”

“朕也相信天下百姓想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简单易懂的文公告示,不是天书。”

“朕以为想要杜绝此事发生,并非严惩慕容节度,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罗幼度这话音一落,赵普立刻出班道:“臣提议对于朝廷公文,一切精简,以言辞达意为上,简洁重内容,舍去一切浮夸辞藻,让政令更加便捷。”

卢多逊见赵普抢了先,也不管不顾地站出来道:“臣提议将州府归为三类,分如襄州、徐州、寿州这类四战之地,可派遣文武兼备之人担任刺史。其他腹心州府,无外敌威胁,可以文臣担任刺史,治安县尉负责足以。如边陲之地,百战之所,朝廷当以慕容节度这类勇勐无敌的武将为刺史,守卫边疆。”

张昭听赵普提议,颇有怒发冲冠之意味,但又听卢多逊之言,瞬间高声道:“赵侍郎、卢补阙所议,安国之言,臣附议。”

韩通、石守信这类饱受公文苦恼的大将也高声道:“臣附议!”

顷刻之间,所有文武,瞬间达成了一致。

------题外话------

家里有点私事,更新晚了,抱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