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313章 不许叫东京

伪钞帝国 第313章 不许叫东京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为了掩护金刚号,比叡和雾岛二舰陆续遭到重创。

下午六点三十九分,比叡已经被先后击中7发305毫米炮弹、19发155毫米炮弹、108发75毫米炮弹,舰体严重受损,多处燃起大火,难以扑灭。

最终大火烧穿了后甲板弹药库,引发殉爆,整个舰体后部三分之一被炸毁,海水大量倒灌,于六点四十二分沉没。

雾岛号也好不到哪去,先后被击中4发305毫米炮弹、28发155毫米炮弹、110发75毫米炮弹,舰体伤痕累累,人员死伤过半,不过所幸大火都被及时扑灭,还可以继续战斗,掩护金刚号撤离。

铁甲舰理论上只能被同等级的铁甲舰击沉,但即便如此,想要击沉一艘铁甲舰也很困难,尤其对方根本不跟你对打,而是一味逃跑的话,想要击沉对方更加困难。

眼看着天黑了,可见度越来越差,已经有日本海军护卫舰赶来增援了。

在日本沿海附近,同样部署着一些水镭,当致远舰不小心触镭后,陈少毅果断的停止了追击。

如果为了打沉金刚号和比叡号,而牺牲致远舰,那是不划算的,天知道继续追击下去会不会再触镭,陈少毅见好就收,已经取得了大胜,没必要再冒险了。

致远舰被拖到附近一处礁盘搁浅抢修,其他战舰负责警戒。而陈少毅则率领定远、镇远和靖远三舰返航到扶桑号附近,愤怒的将扶桑号击沉。

经过一夜抢修,第二天天明时分,致远舰终于修复了被水镭炸开的大洞,重新被其他战舰拖拽离开。

陈少毅率领舰队返航,途中其他八艘巡航舰陆续赶来汇合,海圻号和海岱号成功击沉了逃跑的秋津洲号,自身的损伤也修复了大半。

第二天傍晚,中国海军主力抵达山东威海卫海军基地,致远舰和一部分受伤的战舰在这里维修。另一部分则返回自己的母港海军基地进行维修。

李卫国抵达天津时,战报已经送到了紫禁城,有专人急速转呈到天津交给李卫国御览。

看到捷报,李卫国心中非常高兴。这是他有预谋的一次海军作战计划,算计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结果取得成功。

根据陈少毅的战报,中日东海海战,击沉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扶桑号和比叡号两艘万吨级铁甲舰。重创金刚号铁甲舰,打残雾岛号铁甲舰,击沉巡航舰筑磨、羽黑、秋津洲和三隅四舰,击沉总吨位41800,预测至少造成五千日本海军官兵阵亡,基本上摧毁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

而中国海军只付出11名战士阵亡,71人受伤的微弱代价,至于战舰并无战沉,致远舰触镭、海圻舰、海岱舰、海岳三舰遭到重创,详细情况陈少毅并没有报告。李卫国也没有追问,但要论功行赏,他金口一开,立刻赏赐给海军100万人民币作为奖励,具体如何分配,则交给海军部自行处理。

中日东海大战落下帷幕,消息迅速传开,中国老百姓对此反应并不激烈,因为在他们眼中,日本不过一个小国。中国海军打败日本海军是必须的必然的结果,远没有去年打败英国亚洲舰队时那么兴高采烈。

但随着消息传遍全世界,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这是因为中日东海海战爆发时,日本全权特使正在英国伦敦。同英国政府进行结盟的最后谈判,英日双方在当天下午正式对外宣布英日结盟,结果宣布不到一个小时,就传来日本联合舰队战败的消息。

这是赤果果的在打英国和日本的脸啊!

中国海军选择的时间之巧妙,不得不让全世界各国政府敬佩。

英国政府很纠结,本杰明在被记者追问对此事的看法的时候。脸憋得通红,他很清楚英中战争刚刚才结束没多久,英国海军还没有喘过气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因为日本而再跟中国开战。可是英日刚刚结盟,日本联合舰队就几乎被中国海军全歼,这让英国跟日本结盟的初衷,利用日本海军牵制中国海军的战略目的就失去了作用,但还不能不照顾日本的情绪。

于是,最终本杰明只好宣称中日东海海战爆发时,英中并未正式结盟,所以英国不能履行盟约跟中国开战。

英国人选择了暂时屈服,可是日本方面就怨声沸腾了。

日本联合舰队惨败的消息传回东京,日本天皇迅速召开会议,调查原因和追究责任,并且通过驻华领事向中国理藩院提出严正抗议。

对于日本领事的抗议,中国理藩院义正言辞的回复他们,是日本海军试图攻击中国护驾舰队,意图劫持中国皇帝,最终导致的中日海军东海大战。中国政府不但没有任何责任,反而向日本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日本严惩战争罪犯,并对中国海军的战舰和人员损失进行赔偿。

日本领事原本在对华外交上就很弱势,如今联合舰队几乎全灭,更加没有底气对抗中国了。

消息传回日本,明治天皇感到被羞辱和愤怒,他一方面督促日本驻华领事进行外交辩论,另一方面则展开内部调查。

西乡隆盛在军事法庭上一改常态,坚称他只是率领联合舰队在西海进行军事演习,并无拦截中国护驾舰队劫持中国皇帝的打算,完全是中国海军主动攻击,日本海军被迫自卫防御,最终打不过中国海军,战败而回。

西乡隆盛坚称他没有罪,反倒有功,因为他成功的把金刚号和雾岛号带了回来,否则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显然两艘铁甲舰保存下来,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明治天皇纠结了,他分明猜到西乡隆盛是私自去劫持中国皇帝李卫国,结果没成功反遭败绩。更清楚中国海军主力舰队那么快的就赶来增援了,分明是早有预谋的,故意引日本联合舰队上钩,然后一举歼灭。

不论是西乡隆盛,还是中国皇帝李卫国,此刻在明治天皇眼中。这俩家伙都在撒谎,都不是好东西。

日本军事法庭拿西乡隆盛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仅存的日舰金刚号和雾岛号上的官兵们众口一词,决口不提西乡隆盛带他们去劫持中国皇帝。一口咬定是军事演习突然遭到中国海军袭击。

这是因为日本联合舰队战败了,必须要给战败找个借口,西乡隆盛如果说出真相,那他就完蛋了,同样仅存的日本海军官兵们如果说出真相。那么他们的名誉也毁了,前途也完了。

西乡隆盛答应给所有殉难的日本海军官兵们厚葬和该有的补贴,如果说出真相,那么战败而死的那些日本海军官兵们是得不到一分钱的补贴,反而要背上民族的骂名。因此两害权其轻,所有官兵们都站在了西乡隆盛一边。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乡隆盛还没有傻到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偷袭劫持中国皇帝的计划,大部分日军接到的命令就是军事演习,只有少部分高级军官知道。但他们都是西乡隆盛的心腹,自然不会说出来。

于是,中国指责日本意图劫持中国皇帝,日本查不出原因,只能按照西乡隆盛的说法,指责中国海军偷袭。

中国建元3972年4月3日,公元1872年5月1日,为了给日本国民一个交代,日本天皇下诏拒绝中国最后通牒,宣布日中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之所以是敌对状态而不是战争状态。这是因为日本原打算对华宣战,反正日本海军已经几乎全灭,不可能在进行海战,而中国神策军想要远征日本本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人坚信他们在本土可以打败中国神策军,所以不在乎宣战,反而要通过宣战表达对中国的抗议,挽回日本人的尊严。

然而,英日毕竟同盟了已经,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对华宣战。至少不是现在。

英国的暗中干涉,日本也需要英国的全力支持,因此最终来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敌对状态。

与此同时,英国也通过驻华大使向中国理藩院表达了英国的态度,希望中日不要战争。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理藩院一开始态度很坚决,威胁准备对日开战。

不过最终等到李卫国表态时,李卫国却摇摇头,没有打算远征日本的意思。

在外人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只有李卫国心中清楚,一旦对日开战,中国神策军就得远征日本,虽然战争一开打,军费激增,但中国财政还是可以支撑的。

但问题就在于这场战争值不值得,李卫国得考虑全盘因素,远征日本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日本一穷二白的破地方,没有工业国家发展的资源可供掠夺。

另外,日本是个战斗民族,如果进攻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绝壁是空前的,如果不能短时间征服日本,那么将陷入无休止的消耗战中,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表明一个问题,就算是后世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一样会被一个小国给拖垮。

中国刚刚开始崛起,李卫国可不希望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战争价值的日本堵上国运。当然,李卫国心中也是想收拾日本的,但不是现在,按照李卫国的记仇性格,等他有原子弹的时候,绝壁不会仅扔两颗就了事。

最终,李卫国故意给英国人一个台阶下,只要求日本赔偿中国海军损失一百万人民币,用于修理战舰、弹药消耗和人员赔偿,同时要求日本首都东京改名,因为东京是中国宋代首都汴梁的别称,不允许日本首都叫东京。

前一个要求不高不低,英国政府给日本施压,很快就解决了,但后一个问题纯粹就是李卫国在故意找茬,恶心和羞辱日本。

但最后英国和日本还是选择了服软,毕竟现在干不过中国啊,只能忍了。

于是,日本天皇下诏,东京改回原来的称呼,依旧叫江户,算是对中国屈服了。

刚刚改名东京才两年的江户,迅速成为一个全世界的笑话,日本人很记仇,发誓有一天一定打败中国,堂堂正正的把江户再改回东京。

日本人被李卫国算计了,吃了的暗亏还得赔款遭到羞辱,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复仇意志,加速跟英国的同盟合作关系。

此前,英日同盟并不牢固,因为英日之间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随着日本联合舰队在东海海战中的惨败,日本政府更加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所以只能向英国求救。

英国政府从某种角度上还是很高兴日本海军战败的,这样一来日本就更加依赖英国,并且成为英国的小弟和马前卒,帮助英国在亚洲牵制中国。

因此,英国政府很快通过了一项决议,对日本进行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帮助日本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其中无息贷款来自英国政府银行,约一千万英镑。低息贷款来自英国民间资本商人,约四千万英镑,加起来总额约五千万英镑。这笔巨款将极大的帮助日本进行现代化工业建设和军事建设。

同时,英国也在帮助日本恢复海军力量,同意向日本出口四艘新式万吨级铁甲舰和四艘新式五千吨级装甲巡航舰,造价几乎就是英国海军的采购价一样,可见对日本的照顾了。

不过,七十年代的日本财政很紧张,哪怕英国不赚钱卖给日本军舰,日本政府也有些吃不消。

为了解决财政,明治天皇只好带头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同时日本发展经济又没有可以出口的资源,于是鼓动日本国民到国外打工创汇,其中日本男人跟非洲黑人一样到国外当猪仔奴隶,很难创收外汇。

倒是日本女人基本上从事娼业鸡女,还能赚不少外汇,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日本女人沦落红尘,一代又一代的支撑着日本经济发展。

不过,日本女人在中国却不受欢迎,一方面来自朝廷的严厉打击,不得给日本制造任何创汇机会,对日本实施经济封锁。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因为清末的战争关系,也是女多男少,风尘女子很多。中国政府为了让本国的风尘女子有收入,自然要严打外国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