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277章 抢钱行动暴露

伪钞帝国 第277章 抢钱行动暴露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光华二年九月,正值金秋时节,连续两年的农业免税的休养生息政策得到了实质性体现,又将是一个丰收之年。£∝,

经历了太平天国之乱,中国人口仅剩下两亿左右,除两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之外,其他地区全靠农业、牧业创收,战争和官僚搜刮令这些地方人心惶惶,无法安心耕种放牧,导致越发贫困。

随着新中国成立,全国范围内结束战乱,百姓回归家园,休养生息成为稳定社会的必然手段。

为此,李卫国登基之时,直接免除农业牧业等赋税三年,受到万民拥戴。

对于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国家来说,免除农牧业赋税三年,这可是一大笔开销,因为哪怕只剩下两亿人口,只有一亿八千万人从事农业,每年也是两千万元人民币的赋税,三年就是六千万元,这是一笔巨额收入,说免就免,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敢实行的。

李卫国就这么做了,因为他还有其他各种手段捞钱。

首先想到的就是沪宁杭工业基地,作为李卫国重点经营的基业,如今工业种类最齐全,更有目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石油化工、汽车等工业,也是新中国的基石。

如果说1853年至1860这段时间里,沪宁杭工业基地是赔钱亏本的,那时候李卫国不得大量往里头倒贴砸钱才能维持正常运转。那么到了1860至1865年时,沪宁杭工业基地基本上已经实现收支平衡了。如今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仅仅只是光华元年至光华二年夏这短短一年半时间,沪宁杭工业基地就实现了近六千万人民币的巨额收入。

这笔巨额收入主要来自于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卫国式步枪、加特林机关枪、各种经过阉割之后的外贸版后装式火炮,以及大量的配套弹药成为主力,其中普鲁士、法国和美国戴维斯政府军是消费大户,被李卫国狠狠的宰了一顿。尤其是加特林机关枪太费子弹了,更是使用12。7毫米特殊杀伤弹药,目前只有中国可以生产,逼得普鲁士、法国和美国不得不陆续花大价钱采购大量的弹药,否则将无法填补战场上的消耗,普鲁士和法国都不敢想象战场上一旦没有了加特林机关枪会是什么结果,他们都在自己国内开始仿制加特林机关枪,但那毕竟需要时间,形成规模化生产更需要时间。因此,在这之前。普鲁士和法国明知道自己在被中国狠狠地放血,却也无可奈何。

另外就是美国北方戴维斯政府军(前南军政府),掌握了美国三八线以北的大部分工业区,有的矿有的是钱,最近新征召组建的三十万美军部队,全部装备中式武器装备,光第一期订单金额就高达1500万人民币,甚至以后连培训也都交给中国神策军军官来负责训练,戴维斯政府甚至还在美军部队中专门设立了中**事顾问团。

可以说戴维斯政府能够得以幸存下来。全都是李卫国及时派出中国神策军到达华盛顿才阻止了林肯军的北伐,如今有了半壁江山的戴维斯政府官员们都对李卫国报以感激,他们都见识过中国神策军的威猛,打得林肯被迫求和。加上之前还有打败英法联军的成功战例,已经被美国人公认为世界最强陆军,因此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戴维斯政府军全面采取中式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

至于英国,虽然也从中国江南制造局订购了一批包括加特林机关枪在内的军事装备。但规模不大,李卫国知道这些武器早晚会被仿制出来,所以很大方的直接一百万英镑卖给他们设计图纸和授权技术生产。

另外还有欧洲其他列强国家。也纷纷从中国江南制造局进口武器装备,订单总额都徘徊在三五十万英镑左右,毕竟他们不是英法普那样的强国,实力差一截。

沪宁杭工业基地内第二个赚钱大户便是化肥工厂了,最早在两江推行化肥提高亩产量还得求着农民使用,几年后农民尝到了甜头,渐渐开始花钱购买更多的化肥了。在李卫国率军北伐前,南方各地都在广泛使用化肥了。

而随着中国统一,李卫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收农业税的情况下,农民自然高兴的到处开荒种地,期待提高粮食收入。以前江湾化肥厂生产的化肥只有少量流入北方地区,除了管制之外,也是因为江湾化肥厂已经进行六期扩建了,分别在江南各省设立化肥分厂,规模达到年产两百五十万吨了,但这个规模也仅仅只能满足江南老百姓种地施肥需求,所以当时在北方是一袋化肥难求,且价格高昂超出农民承受底线。

如今江湾化肥厂响应帝国政府的号召,第一时间在北方各省建立化肥分厂,不到一年时间,北方中原各省都拥有了一座化肥厂,使得化肥产量得意在北方各地推行。

这些都给江湾化肥总厂每年创造了上千万人民币的收入,向政府年缴税高达三百多万人民币。

占在第三位的便是纺织工业了,南方大量的桑蚕丝和廉价的劳动力云集沪宁杭工业区,给中国的纺织工业带来了大盈利时代。

以前华人想要进口一套纺织机器,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买机器设备并聘请外国工人安装、调试和维护,从而导致纱锭的成本高达24纱锭每3。5英镑,而同类的印度产24纱锭平均才1。7英镑,就连日本人生产的纱锭都比上海便宜,根本竞争不过。

但由于李卫国的高瞻远瞩,当年进口机器设备时就优先进口各种精密车床和生产技术,并积极发展大吨位水压机段扎设备,使得中国自己的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获得质的飞跃和进步,如今中国人不但可以自己生产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了,甚至还不断的改进纺织技术,将成本进一步降低到24纱锭平均1。2元人民币,加强了竞争力。

最令人关注的是印染技术,李卫国将他用来印制wei钞的彩色印染技术发扬光大。将其中一部分不敏感技术转为民用,对外宣称李氏印染技术,可以印染各种色彩的布料,并且洗后不掉色不混色。

于是中国纺织印染行业异军突起,迅速碾压国外同行竞争者,并且打破了欧美百年来在纺织印染工业方面对中国的绝对垄断,直接出口欧美,并且大受欢迎,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至于其他行业,比如制盐、煤气、自来水、水泥厂等。这些都已经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东西了,盈利是必然的。

另外像汽车工业、石油化工、钢铁厂等重工业,暂时优先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大量使用,民间使用量很少,所以金钱上的利润很少,但对于国家和军队而言,收益巨大,远远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收益,各国列强都看在眼里。也都会秘密调查得到详细情报,从而评估出中国财政的收支来源,具有多大战争潜力,以便各国做出相应的对策。

但暗面上。各国列强却不知道,李卫国还有更大的收入来源,那边是大量印制wei钞从各国套现金银等有实际价值的各种军民物资。

如今的中国央行依然是帝国银行,负责发行和兑换人民币等国内外货币。亚投行作为中国最早的银行。如今已经将人民币印制和发行权利交还给帝国银行,但依然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私人银行,总资产十三亿人民币。黄金和白银储备占了八亿元之多,当中一大半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货币储备,并未转交给帝国银行管理,这是因为李卫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帝国政府巨额的财政开支全靠亚投行来支撑着,除非政府将来把钱全部还清,然后才能将这八亿元的黄金和白银储备转交给帝国银行。

李卫国从空手套白狼建立亚投行,到如今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就将亚投行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举世瞩目。

但只有李卫国自己心中清楚,亚投行的很多资金都是通过印制违钞渠道获得,十几年间,已经从英法美俄等欧美国家累计获得三亿多人民币,这也是李卫国能够两次打败英法联军,统一中国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这笔巨款,李卫国想要发展壮大至少要多花十几二十年时间甚至更多也说不定。

通过违钞对欧美各国列强的渗透,不但可以短时间内得到国家发展之必须的充沛资金,还能够摧毁欧美列强的货币金融系统,造成其货币贬值,扰乱他们的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但这是有风险的,确切的说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一旦欧美各国列强知道违钞这件事,那么将视李卫国和他的帝国为死敌,然后爆发大规模战争。

之前李卫国就是害怕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会一直很小心,不会大规模的投放违钞进入市场,以免被各国列强所发现,甚至动用中华神盾局特工在必要时斩断尾巴,从而阻止对方追查到李卫国的身上。

但这个世界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英法等国列强很快经过十几年的秘密跟踪调查,终于查到了一些线索。

在伦敦的一个英国警察卧底地下社会,从最开始的违钞分销商一步步往上爬,五年之后,他终于坐到了一个社团的高层位置,从而接触到违钞交易内幕。

只不过,违钞交易商也是英国人。因为李卫国从一开始就不用黄色面孔的亚裔人去做事,中华神盾局一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当地的英国人进行交易,交易后不久就会解决掉,后来中华神盾局在世界各地收养四五岁的孤儿,十几年后,这些孤儿长大,直接被训练为特工,而后为神盾局做事,所以欧美各国都无法怀疑到李卫国的身上。

但这一次不同,英国的卧底警察很精明,通过好几年的交易渐渐让神盾局特工放松警惕,随后顺藤摸瓜端掉了神盾局在伦敦的一处违钞分销站,并造成多名神盾局特工死亡,以及一些通关文件和运输文件,部分来自中华驻伦敦公使馆。

当然,中华公使馆参赞矢口否认此事。而英国方面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中国,因此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不过,英国当局还是有不少心思敏锐之人,他们很快发现中国的人民币制作工艺极高,远超欧美各国的印刷和防伪水平,当初并没有往中国方面想,如今却不得不将二者联系起来了。

结合李卫国强势崛起的全过程,只要英国人不是太笨,总会找到一些完美的“巧合”。比如李卫国哪来的那么多资金从欧美进口数千万英镑的工厂机器设备,涵盖面之广。设备之齐全,简直让人无法理解。能够伪造货币,能骗过普通老百姓都很厉害了,如果不仔细检查货币唯一编码,发现了重复的货币,根本无法发现其中一张是违钞,因为违钞做的太精美了,简直跟真钞没有区别。能够做到这一点,最起码代表违钞制造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并非个人能够做到的。

“只可惜我们没有证据,不然的话可以用违钞这件事号召整个欧洲对华开战了!”

英国首相德比无奈的叹口气,虽然愤怒,但却没有证据。如果是以前落后的大清帝国。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公开这件事,不管真假都会号召整个欧美列强一起对华开战,可惜现在的中国太强大了,欧美各国列强就算知道了这件事是真的。恐怕也没有能力和精力远征中国。

面对这种现实,英国首相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慢慢恢复英国陆军元气。再集合最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直等到苏伊士运河通航的时候,就可以报仇了。

“陆军部已经派专家研究过加特林机关枪的构造,并参照中国政府卖给我们的加特林机关枪图纸,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只等首相大人批准就可以自行生产了,只是……”

“只是什么?”听到副首相本杰明说话犹豫,德比于是反问。

“中国神策军的加特林机关枪虽然技术简单,我们的工程师也可以仿制,但是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口径问题,中国神策军使用的是点五零英寸子弹,这个口径我们国内目前没有,需要重新开设生产线,您知道的,一体式子弹采用新口径必须要高精度的切割机器,这需要花费很多钱和时间,并不断试验才能完成。”

“这个问题中国人都能解决了,我相信大英帝国的枪械师应该可以解决,不是吗?第二个问题呢?”

“您说的没错!”本杰明于是又道:“第二个问题就是弹药问题,我们采购的中国神策军制式点五零口径机枪弹,通过拆开研究后发现,他们使用的吙药威力很强,是我们使用的嘿吙药的几倍乃是十几倍威力,且是无烟火药,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控制无烟火药的稳定性的,但我们现在似乎并没有无烟火药的生产线。”

“这个李卫国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一出现,每次都让我们吃惊?”德比感到了震惊,上次就因为卫国式步枪问题表示过震惊了,但这一次明显更加强烈了。

本杰明回答道:“上一次李卫国敢把他们最先进的步枪技术卖给我们,显然就是有所准备,不怕我们大量防止后反过来威胁他们,这一次我们又吃了装备上的大亏,加特林机关枪的威力是这次战争的胜败关键。可现在我们的战争刚刚结束,李卫国就敢把加特林机关枪的技术卖给我们,这说明什么?说明李卫国根本不怕我们仿制然后反过来对付他。”

“这怎么可能?难道他是上帝吗?”德比越发震惊了,越想越有道理。

本杰明说道:“不管他是人是鬼,我都觉得我们不应该被他牵着鼻子走了,我们必须改变策略,让李卫国无法把握我们的意图和节奏。”

德比眼前顿时一亮,赞同道:“你说的没错,如果李卫国故意将加特林机关枪给我们,让我们大量制造,说不定这本身就是他故意设置的险境,故意误导我们,让我们按照他的思路走,那我们就太被动了。只是,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本杰明想了想,说道:“您认为下一场战争我们还会跟中国神策军爆发地面大规模会战吗?”

德比道:“你的意思是李卫国同样预料到下一场战争不会发生在陆地而是在海上?”

本杰明点点头,赞同道:“我们大英帝国最弱的就是人口,想要在陆地上打败拥有数亿人口的中国,根本不可能的,甚至李卫国动员的兵力都会超过整个大英帝国的总人口,所以他在陆地上根本不怕我们,因此才会毫不忌惮的把加特林机关枪卖给我们。”

德比思索一番,皱眉道:“这么说李卫国是准备在海上战胜我们了?”

本杰明赞同道:“总总迹象表明,中国海军越发强大了,他们连万吨级铁甲舰都造了出来,本就快了我们一步,下一场恐怕就是海上一决胜负了。”

德比不太相信,反问道:“你觉得李卫国发展几年海军就可以超越我们大英帝国几百年的海军力量吗?”

本杰明回答道:“或许李卫国的目的是分步走,先把帝国海军赶出东亚,东南亚,这不需要面对全部的帝国海军,但帝国海军分散在全世界各地,不可能把所有主力都挪到中国周边,这是李卫国的本土作战优势,于我们不利。”

德比听明白了,对本杰明的分析非常赞同。

“那就让陆军慢慢来,全力发展海军,如果真如你的预料那样,就集中大英帝国的全部精锐,一战彻底消灭中国海军。”

李卫国不知道,他的计划竟然能被本杰明猜透。当然,如果他知道这位本杰明就是下一位英国首相的话,就不会那么惊讶了。(未完待续。)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