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24章 近海铁甲舰队

伪钞帝国 第0224章 近海铁甲舰队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刚到江南造船厂门口,徐寿、华蘅芳等人已经静候在那里了。

得知吴王李卫国前来视察,整个江南造船厂都更加忙碌了起来,这是邀功请赏大表现的最佳时机,没有人想错过。

李卫国在众人面前道:“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可喜可贺,本王看在眼里,甚是欣慰,诸位辛苦了!”

徐寿、华蘅芳等人急忙道不辛苦,心中却是被表扬的非常高兴。

李卫国此番前来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五年来江南造船厂的最新成果,当年第一艘浅水炮台铁甲舰下水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代表着中华最先进的造舰实力,能否跟得上国际大潮流,捍卫国家海权全在于此。

“臣等这就安排行程,必然给王爷一个满意的答复!”

徐寿和华蘅芳得知李卫国此行来意,急忙进行安排。

很快,李卫国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江南造船厂。

此时的江南造船厂跟后世的造船厂有着很大的不同,后世的造船厂在造船时大部分采取拼装组合模式进行分段建造,且一艘船,不论是军用船还是民用船,其所需各种零部件大部分都不是造船厂自行生产,而是来自国内各地方的工厂承接制造,造船厂的职能大多数情况下都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

但江南造船厂不同,所有的造船零部件全部都在江南造船厂内进行生产和制造,甚至江南造船厂内也有自己的炼钢炉,从江湾工业区钢铁厂运来的成品钢材,有时候也要进行二次回炉,熔炼出符合江南造船厂需求的特殊钢材然后才能使用。

这样一来,整个江南造船厂虽然只是一座造船厂。但因为有几百间工厂车间,生产各种设备零部件,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工业园区了。

而造船工业恰恰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造船能力的强弱都可以直接来证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强弱。

李卫国是最强大的藩王。所以他代表着这个国家,而江南造船厂的强弱便代表着李卫国的实力。

如今的江南造船厂,已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扩建,船坞增加到28个,全部都是露天式,因为这个年代没有飞机和卫星侦查,所以不用担心从天上泄密。

船坞的扩建都是根据江南造船厂的造舰吨位规划的,之前一期工程的船坞基本上都是五千吨以下。因为由埃里克森主持建造的第一艘浅水炮台铁甲舰的吨位也不超过四千吨。

此后在埃里克森的主持设计下,经过四年时间,江南造船厂陆续开工建造了八艘浅水炮台铁甲舰,平均每年两艘下水,吨位也从最开始的1号舰不到四千吨,陆续经历了五千吨级的2号舰和3号舰,六千吨级的4号舰,七千吨级的5号舰、6号舰,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九千吨级的7号舰和8号舰。

四千吨级的一号舰只装备了一座炮塔,双联装305毫米口径15倍径的后装线膛炮。装甲防护200毫米,航速不过才8节。

到了五千吨级的2号舰和3号舰时,增加了一座炮塔。火炮还是双联装305毫米口径15倍径后装线膛炮,装甲也没有变化,还是200毫米,不过蒸汽机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李卫国的“神提示”下,徐寿和华蘅芳研制成功了单胀往复式大型蒸汽机,比欧美列强使用的高压单流式蒸汽机的功率强了一倍有余,使得2号舰和3号舰的航速可以提升至12节。

不过,当时刚刚研制成功单胀往复式蒸汽机。锅炉体积庞大,又采用立式安装方式。导致2号舰和3号舰的大部分吨位都被蒸汽机房占据了,虽然安装了两座双联装305火炮。但依然使用一座弹药库,火力虽比1号舰强了一倍,可持续作战时间却也少了一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寿、华蘅芳和埃里克森等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改良了锅炉系统,从立式也演变成了卧式,并对舰体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节省吨位。

于是,六千吨级的4号舰开工了,徐寿、华蘅芳和埃里克森等人一边督造战舰,一边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设计,最终4号舰还是沦为了试验品,只建造了一艘,不过却从中得到了大量的有价值实验数据,这对后来开工建造的5号舰和6号舰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持。

如果说4号舰是一个过渡性的试验品,那么5号舰和6号舰则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作品了。

建造七千吨级铁甲战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新的结构力学和当前世界最顶尖的造船技术。

还好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英法两国在1860年时就具备了这个能力,李卫国当年派往欧美留学的大批学员业已学成,陆续归国,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造船工业先进的英法两国,并带回来了先进的结构力学知识和造船工艺技术,迅速填补了江南造船厂在这方面的空白,可谓是及时雨了。

七千吨级的5号舰和6号舰依然是浅水重炮舰设计,有了4号舰作为试验牺牲品,5号舰和6号舰直接吸取了成功的设计经验,建造起来异常顺利。

5号舰和6号舰的排水量分别是7120吨和7300吨,在没有数控的时代,这个误差控制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除了吨位有些差距之外,5号舰的最大航速是2节,6号舰的最大航速则是8节,差距并不明显,其他诸如主炮和装甲防护都一样。

由于提升了吨位,使得主炮可以安装更多。5号舰和6号舰分别都安装了三座双联装最新型的六四式主炮,口径依然是305毫米,倍径较之前的五九式提升至20倍,并采用了最新型无烟火药,有效射程可达6公里。最远射程12公里。

弹药库也得以优化,不再共用一个弹药库了,使得每一座主炮下面都安装一个弹药库。储备305毫米大口径炮弹。

装甲厚度依然没有变化,因为200毫米装甲足以抵挡当前世界最强的英国战舰勇士号的110磅主炮在1000米距离上的轰击。所以考虑到成本和性价比问题,并没有做出修改。

因为时局紧张关系,李卫国已经等不及后续的7号舰和8号舰研制和量产了,所以他在前年就下达了命令,责令上海的江南造船厂、浙江的杭州湾造船厂、福建的马尾造船厂,以及广东的黄埔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七千吨级的浅水重炮铁甲舰,如今造船厂内各大船坞船台上,都是这种战舰的身影。

由于是优先建造。工人加班加点,所以经过两年时间的紧张施工建造,已经有八艘该型铁甲舰下水了,其中四艘已经在东海舰队进行服役,两艘正在海试,另外两艘刚刚完成海试,正在重新装修,准备正式服役。

如果也算上5号舰和6号舰的话,未来三个月内,东海舰队将拥有十艘七千吨级的浅水重炮铁甲舰。这在当前世界海军强国当中,即便是最强大的英国海军,此刻也仅仅只有20艘七千吨级以上的铁甲舰。而法国算上光荣号在内,也只有区区四艘铁甲舰而已,其他欧美国家都只有一到两艘铁甲舰,且吨位都没有超过五千吨级的。

可以说,如果单轮铁甲舰吨位,李卫国的东海舰队此刻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问题在于李卫国的海军政策目前还是近海防御,所以尽管即将拥有十艘铁甲舰,却都是近海防御型。不能够进行深海和远洋作战。

按照李卫国的海军方针,从1861到1865年底为海军发展一期计划。即第一个海军五年计划,届时东海舰队将具备近海防御能力。可以在近海同英国海军进行交战,并保持一定的优势,维护国家海权。

目前这个计划基本上实现了,唯一欠缺的是跟英国海军一战,只有打赢了英国海军,才算是一期计划完满成功。

李卫国巡视过后,对于徐寿、华蘅芳等人完成一期海军扩张计划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为此李卫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高达2500万人民币的巨额投入,几倍于英国人的投资和造舰成本,换来10艘7000吨级铁甲舰却是值得的,因为这个投资为李卫国赢得了时间,海军东海舰队有了这十艘铁甲舰,便有能力在近海跟英国海军一战之力了。

李卫国此时缺的就是时间,所以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都不在乎了。

当然,这当中也不乏徐寿、华蘅芳等人的功劳,他们已经尽可能的节省资金了,除了建造第一艘铁甲舰时没有经验导致成本严重超出预算之外,其他各舰建造时都有了经验,大量节约了成本,否则2500万人民币根本不够,毕竟海军是一个巨大的烧钱机器,没钱的国家是玩不起的。

李卫国首要任务是来看这些七千吨级铁甲舰的,见任务目标圆满完成,李卫国也就放心了,这才有心情观看江南造船厂的其他成就。

七千吨级铁甲舰作为东海舰队的主力战舰,但依然是近海防御型的,根据李卫国制定的海军发展百年大计,从1866年开始,到1870年的这五年时间,将是海军的下一个扩张五年计划。

届时,李卫国的海军将从近海防御型舰队转向近海攻防一体型,战略目标也将从确保近海打败海上强敌,向御敌于国门之外转变。不但要阻挡英国海军从海上进攻中国大陆,还要确保中国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将英国海军势力从中国周边海域驱逐出去,彻底掌控北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制海权。

按照李卫国的这个海军发展计划,徐寿、华蘅芳、埃里克森等人开始设计研制远海战舰。

这边是正在船坞中开工建造的9000吨级铁甲舰,7号舰和8号舰。

这两艘铁甲舰不再局限于近海,所以吃水深度、船舷干舷高度、上层建筑都需要进行大改,不过基本设计方案改动的不是太多,只需要在之前的7000吨级浅水重炮舰基础上,增加干舷高度,重新安排上层建筑和火炮方案即可。

因此徐寿、华蘅芳等人敢大胆的直接上9000吨级铁甲舰项目,这种大胆也不是盲目,毕竟从欧美回来的大批留学生中,包括年仅十六岁的天才学员魏翰等都支持这个项目。

对于魏翰这个历史*oss,李卫国还是知道一些的,是清朝末年顶尖的造船设计师,历史上的他仅仅只在福州船政局学了几年,就可以担任船政总局监造职务,并主持建造了几乎近代史上的全部国产战舰,其中相当一些战舰的设计理念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不是满清政府昏庸无能,克扣海军造舰经费,恐怕魏翰还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今的魏翰更加厉害了,六岁时就因为是神童而被容闳选中,派往英国留学,经过十年苦修,魏翰今年春天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南肯辛顿的皇家海军造船学院(ure),他在校期间就一直关注江南造船厂的造舰消息,并跟徐寿、华蘅芳等人书信往来,交换意见,一毕业他立刻就赶回了江南造船厂,加入了9千吨级的新式铁甲舰造舰计划当中,并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其中不少理念跟李卫国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被徐寿、华蘅芳等人迅速采纳。

船坞中,李卫国在徐寿、华蘅芳二人的陪同下来到7号舰施工现场,远远的就看见魏翰正在指挥工人铺设龙骨。

李卫国特意吩咐众人不要打扰他,一边看着他指挥工人做事,一边听徐寿和华蘅芳等人讲解7号舰的相关细节。

7号舰设计排水量9300吨,计划安装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前一后一,中间为舰桥和烟筒,左右对称安装125毫米副炮共20门,75毫米副炮20门,总体上采用中轴线布局,这个设计基本上已经接近未来的无畏舰了。

这是魏翰提出的设计,当初可是下了李卫国一跳,他可不想无畏舰过早的问世,因为英法列强的工业能力非常强大,过早的出现无畏舰只能让英法两国捡便宜,对于李卫国而言,以眼下的工业能力,最多仗着优势疯骚几年,过几年英法等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疯狂建造无畏舰的话,那决对就是李卫国的灾难了。

所以,李卫国砍掉了魏翰的很多设计理念,但为了不打击魏翰的积极性,李卫国最终采取了折中方式,7号舰和8号舰只能作为试验舰,相关一切技术资料全部s级保密,决不能让英法列强得到。

至于李卫国何时才能全力建造这种类型的铁甲舰,那得看今后中国的工业实力在做决定,不过李卫国相信不会太久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