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086章 疯狂圈地

伪钞帝国 第0086章 疯狂圈地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readx;咸丰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三路钦差大臣在安庆碰头,商讨进攻金陵的方案。

李卫国第一次跟向荣见面,由于之前在安庆时李卫国就摆了向荣一道,导致向荣很没面子,如今二人见面,向荣自然不会给李卫国好脸色。

不过李卫国也不惧,他现在也是一路钦差大臣,用不着再看向荣脸色了。

耆善是个和事老,向荣是耆善的学生,是耆善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而李卫国将九江主攻的功劳让给了耆善,也得到了耆善的好感,于是有耆善夹在中间,三人顿时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经过讨论,向荣率军在孝陵卫设江南大营,阻止太平军南下;耆善在扬州设江北大营,阻止太平军北进中原,而李卫国则在镇江府小毛山设江东大营,阻止太平军东进,实际上是保护他的老巢苏松太。

这样一来,表面上三人各安其职,暂时达成协议。

实际上耆善经验老道,他坐镇扬州江北大营,中间隔着一条长江,便于防御。

李卫国因为知道太平天国的发展历史,所以先知先觉,知道太平军短时间不会东进,况且李卫国暗中跟太平军勾搭,太平军也不会轻易向李卫国出兵的,所以他选择在镇守江东,暂时也是高枕无忧。

同时,李卫国选择在镇江设立江东大营,也是出于扩充地盘的打算。毕竟他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苏松太两府一州,挨着苏松太的就是常州府和镇江府,李卫国把大营按在镇江府,等于军事掌控了镇江府,而常州府夹在镇江府和苏松太之间,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这样一来,李卫国的地盘从名义上的苏松太两府一州,实际上扩张为苏松太常镇四府一州,江东之地已尽在他手中了。

唯独向荣最笨,他武将出身,又没有先知先觉,他选择在孝陵卫设江南大营,距离太平军的都城天京实在太近了,就在人家家门口,换做任何人都会先干掉向荣的。

李卫国知道不久后太平军就要北伐和西征了,然后就是拔除江南和江北两座大营,如今虽然比历史上多了李卫国这个江东大营,但李卫国相信,太平军除非必要,否则不会轻易进攻江东大营,就算进攻,那也是在拔除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之后了,这大概要两三年时间,所以李卫国不着急,将精力转移到经营自己的地盘上面来。

李卫国于是准备返回上海,江东大营内只留下一千守军,依托小毛山地势,构筑防御工事,三道防线,梯次配置,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给人看而已,他们接到李卫国的密令,如果太平军来攻,他们只管撤回镇江府治所丹徒(镇江市)即可。

另外,李卫国在镇江府治所丹徒部署了五千兵力,金坛、丹阳、溧阳三县各部署一千兵马,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持镇江府各县治安,征收赋税,同时加固城防,修筑炮台和防御工事,只管抵挡太平军的进攻,没有反击任务。另外镇江府沿江一带部署一千水军,负责沿江巡逻,封锁航道,阻止太平军沿江突袭苏松太,威胁李家军大后方。

剩下的两万兵马,李卫国直接带回了上海,毕竟大军在外钱粮消耗巨大,是一笔巨额开支,既然短时间内太平军不可能东进,也就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了。

李卫国带着媳妇傅善祥返回上海县城拜见父母,此时李卫国的父母早已经从金陵搬来上海县了,暂时住在苏松太兵备道府衙后宅。

李父李母看到傅善祥安然无恙回来自然非常高兴,李母杨氏更是拉着傅善祥说起悄悄话来,婆媳间少不了谈及房事和生育子女等问题,傅善祥跟李卫国圆房一事自然瞒不过杨氏,杨氏非常高兴,少不得督促李卫国和傅善祥尽快为李家开支散叶。

这是人之常情,李卫国也在期待着。

不过,李卫国和李父之间依然在冷战,先前是因为李卫国跟沈紫嫣一起去沈家拜见沈万三结果被沈万三轰了出来一事,后来则因为太平军临近金陵,李父依然守着祖宅不肯搬家,结果李卫国无奈之下只好用强,派人强行将他老爹带到上海,虽然事后李父也明白了儿子的苦心,但他好面子,就是不依不饶。

对此,李卫国也是无奈,只能慢慢来了。

傅善祥归来,令李家有了少夫人,自然少不得一番热闹庆祝。

只是李卫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离开上海几个月了,吴庸负责苏松太各地衙门诸事,等着向汇报工作;傅学贤从金陵带回来四百多船金银财宝以及各种物资,都等着李卫国来拍板安排;李家军出征大胜而归,赏赐及其抚恤问题也要李卫国亲自签字才能执行;亚投行理事会各股东们听说太平军攻陷金陵,都吓得要撤离上海,也等着李卫国来安抚;江湾镇工业区各项工程进展情况也是李卫国最想知道的。

这么多事情等着李卫国处理,可是忙坏了他。

好在这几个月以来,李卫国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幕僚成员,他们虽然谈不上经天纬地之才,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还是可以胜任的,李卫国只需要点点头,或者签个字就行,具体细节则有这些幕僚成员负责执行,到也让李卫国轻松了不少。

至于亚投行股东们的担忧,李卫国拍胸脯保证,有他李卫国在,太平军就绝不会打进上海,让他们放一百二十个心。

忙活了一整天,最终就剩下吴庸和傅学贤二人。

傅学贤带回来的四百多船物资,经过吴庸派人仔细清点之后,总价值高达三千四百万两白银,其中真金白银就有一千多万两,还有很多古玩字画奇珍异宝等无法估价。

李卫国心情无比舒畅,他早就知道金陵富庶,与其白白便宜了太平军,不如给自己,将来用这笔巨款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振兴中华经济,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总比资助太平军打内战要好得多。

李卫国很高兴,赏了傅学贤一万两银子,参与此次行动的李家军官兵们每人都发放特别津贴,奖励他们的功劳。

傅学贤是个有才华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太平天国未来的扶天候,就凭“扶天”二字,就知道傅学贤的本事了,更何况还是自家人,李卫国于是决定交给他重任。

吴庸看出了李卫国的意思,当即提议道:“江湾工业区需要得力人手坐镇指挥,不如就让傅先生来挑这个担子吧!”

李卫国转向傅学贤,问道:“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傅学贤比李卫国早回上海一段日子,跟吴庸有过交流,也知道江湾工业区是李卫国最看重的地方之一,关乎李家的未来,是经济基础和根本,非心腹嫡系之人不得插手,可见其重要性。

“妹夫放心,我一定把这个差事办好?”傅学贤顿时拍胸脯保证。

李卫国点点头,道:“江湾工业区正处于一期工程建设时期,一切都刚刚起步,对你也是一种历练。你要记住一点,虽然目前工业区内各工厂的负责人和技工都是洋人,但将来必须全部由我们自己人负责,你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的工人,尽快将每个工厂从运行、管理到技术、研发层面,都学到手,我们自己人掌握这些工厂和技术,省的将来受制于人,明白吗?”

傅学贤点头道:“明白,教会学生饿死师傅,这道理我懂,妹夫你就瞧好吧,这事我在行!”

“很好!理解很透彻!”李卫国微笑着点点头,教会学生饿死师傅,这八个字的确足以概括李卫国的全部意思了,也从反面证明了傅学贤的确是个有头脑的人,可堪大用。

吴庸也是满意的点点头,他倒是不介意李卫国任用亲戚,关键在于用人得当,通过吴庸这几天的观察,他也觉得傅学贤是个人才,可堪大用的人才,所以才会主动引荐他来负责江湾工业区。

“对了!”吴庸突然想道:“江湾工业区要进行第二次扩张了,大人从欧美采购的第二批机械设备已经到了香港,不日将运抵上海了。”

李卫国问道:“之前让你联系购买附近的地皮,进行的怎么样了?”

吴庸回答道:“宝山一战后,我们无偿得到了一些地皮,不过远不够我们接下来要建设的各大工厂所需地皮规模,还有一些豪强占据着附近的好地段,他们不肯出售给我们,或者索要天价。”

李卫国看向傅学贤,笑问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办?”

傅学贤笑了笑,说道:“地皮买卖这种事情无非就是黑白两道同时下手,我们现在是官,可以强征,不过对妹夫的名声影响不好。可以雇佣地痞无赖闹事,逼迫买主放弃地皮或者贱卖,我倾向于后者,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吴庸笑道:“这个方法我之前已经跟大人多次提议了,不过大人说了,在他治下,将来要彻底肃清黑社会势力,所以你的第二种方案不适合。”

傅学贤不知道何为黑社会,很快听吴庸解释后才明白指的就是那些有组织的帮派势力。

“妹夫决心肃清黑社会势力是明智之举,试想一下天地会就知道了,大清立国两百多年了,天地会三年一小闹五年一大闹,十年一造反,反清复明的口号已经是狗屁幌子了,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都是在满足个人权利**和谋取个人私利罢了,于国于民都是祸害,妹夫不想重蹈大清的覆辙,从一开始就肃清治下所有的帮会势力,这是长治久安的高明策略。”

李卫国和吴庸对视一眼,皆是一笑,都看了傅学贤的远见智慧。

李卫国想了想,说道:“不如这样,他们不是不卖地吗,那我们就大肆宣扬一番,就说太平军即将东征,我军不敌,即将放弃整个江东。要特别宣扬太平军的那些专门屠杀旗人、豪强地主,洗劫富户的手段,尽可能的吓唬他们。这样一来,这些豪强富户们肯定吓得要死,就会急着变卖家产和地皮,我们派人暗中低价收购即可。”

吴庸笑道:“还是大人英明,这招釜底抽薪,管保这些人乖乖的把那些好地皮吐出来!”

傅学贤道:“只是这样一来,旗人和豪强地主们走了不要紧,他们本来就是祸害,可是那些富商们若也都离开,对江东的经济打击可是不小。”

李卫国点头道:“没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些人掌握着江东的经济,已经固化了各自的利益,如今我们建设江湾工业区,将来难免要冲击他们的利益,跟他们对抗。倒不如现在就把他们吓唬走,这样我们独霸江东经济,日后他们再想回来,就得大放血看我们脸色了。”

吴庸和傅学贤二人纷纷点头赞同。

接下来,李卫国和二人又详细的谋划了一番,一切交给吴庸去运作。

消息传开,上海震动,整个江东犹如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一般,各地的旗人子弟和豪强地主们纷纷变卖家产田产,而后举家北逃。城镇中的商人们也都纷纷倾销库存商品,而后出兑店铺和作坊,将资金转移到江北。

李卫国代表官府公开要求这些人不准外逃,拒绝给他们发放路引,这更加剧了这些人外逃的决心。于是李卫国又暗中派出大量人手,以超低价格收购那些适合建设工厂的好地皮,适合开辟商铺的好地段。困扰江湾工业区扩张的那几个豪强地主人家也被流言吓坏了,最终也低价将他们占据的地皮卖给了李卫国,而后举家外逃。

紧紧一个谣言,最终导致整个江东四府一州大量人员外逃,留下大量无主之地,到了后期,李卫国干脆直接下令如果想要得到搬迁外地的官府路引,那么就必须将手中的土地全部交还给官府,即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为了路引而将自家几代守护的土地交给了官府。

这些人,当他们几年后再想回来时,这些土地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了,再想买回去的话,可得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代价了。

李卫国将这次行动命名为圈地行动,执行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了预定的效果,李卫国想要的那些好地段和好地皮悉数落入他的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