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05章 赤果果的野心暴露

伪钞帝国 第0205章 赤果果的野心暴露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祝大家圣诞快乐!

~~~~~~

1862年的地球格外不平静,全世界都在打仗,战火纷飞,生灵涂炭。︽頂點小說,

在欧洲,俾斯麦开始推行铁血政策,趁着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雅片战争中战败元气大伤,对北欧的干涉力度下降,提前发动统一南北德意志联邦的战争。首当其冲的便是丹麦,趁着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危,普鲁士军队发动入侵,历史上应该在1864年发生的普丹战争因此提前爆发了。

在美洲,美国内战进入第二个年头,原本刚刚挡住南军进攻的北方合众国政府,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几天,便发生了弗雷德里克斯堡噩耗,十二万北军竟然被三万南军全歼,罪魁祸首便是南军的北弗吉尼亚军团。

这是一支刚刚组建的南军精锐部队,其成员全部来自美墨战争期间的军官和士兵,本就战斗经验丰富,却又装备了来自上海沪军的先进武器,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在这场战役中大放异彩,简直就像绞肉机一般,将十二万北军杀戮殆尽。

南军取得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的空前大胜,士气高涨,联盟国总统戴维斯公开叫嚣着,要杀入华盛顿,把林肯的脑袋扭下来当球踢。

林肯哭了,哭得很伤心,是为十二万美国北方士兵的阵亡而哭,也是被急哭了,因为装备了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的南军北弗吉尼亚军团变成了老虎,更是一只磕了药的老虎,正一路势不可挡的向华盛顿进军,所过之处,合众**队根本不堪一击,不是战死,就是投降。

华盛顿岌岌可危,林肯政府一边着手迁都纽约。一边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希望可以鼓励北方人积极参军,阻挡南军进攻,同时也引诱南方黑人奴隶们暴动,在南军后方制造混乱,拖延南军进攻步伐。

不过,很快另一件事情气得林肯吐血。

原来,就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同时,南方联盟国总统戴维斯也宣布即刻废除美元在南方的流通,临时使用三个同盟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和大清帝国的英镑、法郎和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美元在南方各州瞬间变成了废纸一张。

这本来不算大事,可是很快林肯政府发现美元开始大规模贬值,北方各州的市面上突然出现大量的美元,疯狂采购各州军用、民用商品和固定资产,到银行兑换黄金、白银和国外货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面上的美元越来越多,上午的时候,一美元还能买到一袋面粉,到了下午后就只能买三瓶啤酒了。

林肯政府后知后觉。可北方的美国老百姓感触最深,他们不在要求月薪,而是要求日新结算,刚刚开了工资。他们立刻就去采购。

华尔街的银行纷纷关门,停止兑换美元。北方工厂的老板们不得不每天扛着几十麻袋美元去给工人们发工钱,到了后来,美国人彻底不相信美元了。纷纷要求用英镑、法郎等外国货币结算。

美元崩盘了!

林肯政府无力阻止,他们找不到原因,在华盛顿的印钞厂已经停止印钞了。政府已经大规模回收美元了,可市面上的美元还是继续增加,无穷无尽一般。

北方22个州,美元的崩盘,令这些州的经济损失加起来有几十亿美元,原本强大的北方工业瞬间倒塌,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治安混乱,一片动荡。

原本大好局面瞬间逆转,就连北军也人心惶惶了,对能否战胜南军感到了迷茫和恐惧。

“查到了,是戴维斯政府搞的鬼,大量的美元都是从南方各州流入北方各州的。”

“戴维斯这个天杀的混蛋!”

找到了罪魁祸首,可是却令林肯政府感到迷茫和不解。

“他们是怎么得到印钞机、印版和纸币材质的?他们又是怎么拿到美元的编码程式的?”

“原先在货币管理局上班的官员偷偷带着货币编码程式逃到南方去了,其他诸如印钞机、美元印版、美元制作材料等,全都是从华若翰那混蛋从清帝国带回来的。”

“华若翰这个叛徒,他还帮南军从大清国购买了十几万件先进武器和数百吨弹药,北弗吉尼亚军团就是装备了这些先进武器才变得如此厉害的!”

“华若翰这个混蛋,当初是谁举荐他担任驻华公使的?”

众人顿时看向林肯,林肯只是动了动嘴唇,老半天没说话。

“阿噗……”

一口老血喷出,林肯憋屈的倒下了。

在亚洲,日本列岛,此刻也在上演着战争。

自从英国输了第二次雅片战争后,在华利益受到严重伤害,没有了片面最惠国待遇、没有了低关税、没有了雅片贸易的暴利收入,这一切都让英国政府窝火,英**方憋屈。

正赶上日本萨摩藩跟英军爆发了冲突,于是窝火的英国政府和憋屈的英**方终于找到了出气筒,立刻拿日本开刀。

萨英战争爆发了,愤怒的英军用舰炮轰平了鹿儿岛,随后英军登陆,同萨摩藩岛津卫队展开激战。最后萨摩藩战败,英军开始血腥报复,蹂躏当地日本人。

1862年3月,英军扩大战争,英舰驶入江户湾,对德川幕府发动全面战争,把在李卫国那里受得气,全部撒到日本人身上。

大清国内,同样也上演着史上最残酷的杀戮战争。

清帝国跟太平天国全面大决战,湘军、淮军和沪军从四面八方向太平军发起进攻。沪军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轻松攻占了孝陵卫后便转入了防御态势。又跟太平军回到了1853年时的状态,不打也不和。

倒是湘军和淮军的攻势最为猛烈,曾国藩和李鸿章虽然暂时放弃了造反的念头,可是对于第一个攻下天京可封王的奖励却经受不住诱惑,不论是湘军将领还是淮军将领,一个个都磕了药一般,跟太平军死磕。

太平天国尽管经历了天京之变后国力严重损失。但太平军依然有一百多万,这些年李卫国虽然没有再跟太平军进行私底下的军火交易,可是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大量老式火枪和火炮是对外出口的,当年英法联军既然能够从外国商人手中买到大量的武器弹药,太平军也是一样,他们利用所谓的宗教关系,从一些英国教徒手中买到了江南制造局生产的火枪和火炮,虽然几经转手,价格昂贵,但太平天国是吃大锅饭的。不差钱,统统敢买,而英国人贪婪,巨额的差价收入令他们铤而走险,不择手段的帮太平军购买武器弹药,从而壮大了太平军的实力。

历史上的太平军后期,兵源的战斗素质不如前期,但武器装备却比前期强很多,基本上都在使用火器。否则根本无法抗衡清军,尤其是天京被围多年都没有被攻破,如果没有大量的火器支撑,根本不可能。

太平天国的后起之秀。李秀成和陈玉成都封王了,他们虽然都曾经败在李卫国手下,尤其是陈玉成当年在雨花台一战中差点死在李卫国手里,如今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帅才了。而洪秀全的兄弟洪仁玕回国了。帮了洪秀全大忙,令原本颓废下去的太平天国重新焕发出生机。

但是这一切都太晚了,面对已经成了气候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即便李卫国不插手,太平天国也注定要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内战太残酷,之前是太平军每攻下一座满清城池,就会杀光里面的旗人和有钱人,如今湘军和淮军每攻陷一座太平军城池,更加残忍,几乎每次都会屠城,不分男女老幼。

大战一起,生灵涂炭。

就在淮军和湘军死磕太平军的同时,李卫国也对沪军进行了第三次大扩军,也是第六次整编。

第二次雅片战争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淞沪会战的胜利令沪军扬名全世界,士气之高,前所未有。

当李卫国宣布进行第三次大扩军时,不光是江南省和浙江省内的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就连其他省份的有志青年也都纷纷赶到上海,填写志愿表,要求加入沪军。

人的名树的影,李卫国已经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了,抵御外辱,扬我国威,但凡心有壮志,充满热血的年轻人,都愿意到李卫国帐下当兵,甚至一些在湘军和淮军中有才华却不得志的官兵们,也都跑到上海来当兵。

这一次沪军大整编和大扩军同时进行,整编之后的沪军不在对外称沪军,而是因为李卫国晋封吴王,辖地两江四省,一个沪字已经不能代表全部了,取而代之的是吴军,代表整个华东。

名字虽然改了,但沪军的军规、军纪、军魂依然不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是铁打的条例,新的吴军官兵依然要严格执行,不容徇私。

之前的沪军十六镇依然不变,编为吴军十六镇,其中第一镇至第八镇保留完全建制,不打散不改编,内部依然称沪军八镇,是李卫国起家的老底子,嫡系中的嫡系部队。

另外第九至第十六镇的官兵全部打散,保留一半人员,缺额从乙种军团中补充完另一半。其余人员分配到新成立的第十七镇至第五十四镇当中,老兵带新兵,迅速提升新军的战斗力。

新军兵源分配十分严格,来自全国各地,每个省的新兵会被分配到一个部队当中。

李卫国以全国各省的名称来划分军区驻防地,比如在直隶省的第二十镇,军营驻地所在地也将被命名为直隶镇守府,以后第二十镇的兵源将直接由直隶镇守府负责补充,简称直军。

其他各镇分别驻扎不同的省份,对应各省的名字来命名镇守府。

其中第十七镇驻扎京畿周边,第十八镇驻地山东,第十九镇驻地河南,第二十镇驻地直隶,第二十一镇驻地山西,第二十二镇驻地陕西,第二十三镇驻地湖南,第二十四镇驻地湖北,第二十五镇驻地安徽,第二十六镇驻地江苏,第二十七镇驻地浙江,第二十八镇驻地江西,第二十九镇驻地福建,第三十镇驻地广东,第三十一镇驻地广西,第三十二镇驻地甘肃,第三十三镇驻地云南,第三十四镇驻地贵州,第三十五镇驻地四川,第三十六镇驻地奉天,第三十七镇驻地吉林,第三十八镇驻地黑龙江,第三十九镇驻地伊犁(新疆),第四十镇驻地乌里雅苏台(外蒙),第四十一镇驻地乌兰察布(内蒙),第四十二镇驻地克拉乌苏(**),第四十三镇驻地西海厄鲁特(青海)。

另外,藩国也被分配了名额。其中第四十四镇驻地朝鲜,第四十五镇驻地琉球,第四十六镇驻地越南,第四十七镇驻地南掌(老挝),第四十八镇驻地暹罗(泰国),第四十九镇驻地缅甸,第五十镇驻地兰芳,第五十一镇驻地廓尔喀、哲孟雄、不丹三国,第五十二镇、第五十三镇、第五十四镇驻地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等西亚藩属国。

这些番号暂时都名不副实,但可以看出李卫国的野心了,他不但要掌控整个大清帝国,还要控制住所有成为藩国的国家,尽管当中如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早就不给大清国进贡称臣了,兰芳国更是已经被荷兰灭了,但在李卫国的心中,只要他们曾经做过藩国,以后就得还是中国的藩国,永世不变。

当然,李卫国只是定下了大方针政策,具体落实的时候,因地制宜,会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方案的。

第三次大扩军,实际上是定下了统一全国,恢复中华霸权的总基调。

国内各省前来应征入伍的有志青年有五六万人之多,再加上李卫国派人分别到各省去招募兵源,最终完成了二十镇新兵的征募工作。

这二十镇新兵来自国内的十七个行省,除了江西因被太平军控制暂时不考虑之外,其他各省诸如湖南、安徽等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控制区都很顺利的征募到了新兵。

当然,国内除了十八行省之外还有五将军辖地,可惜那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对于李卫国的崇拜几乎为零,他们甚至恨李卫国,因为李卫国是一个汉民,第四等的汉民,竟然咸鱼翻身当了吴王,这对汉民来说是英雄,对他们少数民族来说就是驱虫。

所以,这些地方的人没有来上海应征入伍的,他们甚至提高了对李卫国的警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