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00章 新的敌人

伪钞帝国 第0200章 新的敌人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李卫国封吴王,放在其他任何时候,都将引起巨大的争论。

然而最近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件,先是李卫国率领沪军取得对英法列强军事入侵的巨大胜利,签署了一雪国耻的《北京合约》,接着是咸丰驾崩,新帝登基,然后又发生了辛酉政变,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为摄政王,处决肃顺等辅政八大臣乱党。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所有人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于李卫国封王也就不是那么大惊小怪了。

不过这只是汉族官员和老百姓们的想法,对于八旗集团和宗室子弟来说,这是对他们的挑战,哪怕两宫皇太后不反对,摄政王奕欣不反对,他们也要跳出来说道说道,闹腾闹腾。

这个时候,大清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远不是五十年后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的那般脆弱和不堪一击。

强大的八旗势力反扑,包括陕甘、云贵两地的总督,还有东北三省的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在内的铁帽子王,内外蒙古亲王,藏疆等势力,全都上书两宫太后和摄政王,要求撤去给李卫国的吴王封号。

两宫太后心中也不想封李卫国为王,可是她们也没有办法,眼下刚刚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天津到北京,直隶地区的清军先是遭到英法列强的蹂躏,前后死伤接近三十万人。随后辛酉政变,李卫国的沪军趁机再次血洗八旗军,前前后后的清军八旗兵损失接近五十万。

要知道八旗人口总共不到一千万,内部还区分满蒙八旗和汉军八旗,刨除汉军八旗,旗人总共不过五六百万而已。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太平军几乎将南方的旗人杀光了,一次北伐更是打到了天津。一路上旗人也是死伤惨重,如今再折损了五十万满蒙八旗兵。可谓伤筋动骨了。

英法列强刚刚签了《北京和约》愤愤离去,难保他们不再卷土重来,而这一切都是李卫国的功劳,稳住李卫国已经成为朝廷的第一要务,于是两宫太后和摄政王奕欣严斥责了各地官员,驳回了他们企图撤销吴王的请求。

一切的一切都在李卫国的掌握之中,他表面上低调,连晋位吴王的大典都举行的很低调。只在百望山庄官邸简单的举行了一个仪式,邀请的都是一些汉族京官,他们对沪军比较友善,可以拉拢为一个阵营。

李卫国表面上的低调,是为了掩盖其暗中不断蚕食清帝国的行动。

直隶乃京畿卫戍区,作为直隶总督,李卫国自然要名副其实。

早在沪军占据北京那一刻起,李卫国就开始整顿直隶境内的军队,先是以抵抗英法联军战事不利唯由,罢免了一大批直隶官员。将原来的直隶八旗军囚禁,收编汉族地主武装力量,从中精选一批精壮兵士。成立直隶卫戍军,协助沪军接管直隶各地区的防务,迅速控制了整个直隶。

不过为了让慈禧他们暂时放心,李卫国最终允许奕欣重新组织御林军,皆由旗人担任,负责守卫皇宫。

李卫国知道这是慈禧和慈安对他加以防备,索性很大方的干脆直接让出北京城,允许朝廷调回胜保担任北京城九门提督。对于李卫国而言,胜保手中的八旗兵不堪一击。今天将北京城防交给他,只要李卫国想。沪军分分钟就可以灭了胜保的军队重新夺回北京。

但对于慈禧、慈安和朝廷而言,李卫国主动交出北京城防务还给朝廷。这就是不想造反的证明,因此慈禧和慈安总算是松口气,这才对李卫国放心,以为给李卫国封个王就可以让他彻底不造反了,她们完全相信了李卫国的那番话,只要不想着去杀李卫国,那么李卫国就不会造反。

于是,慈禧、慈安跟李卫国达成了默契,双方谁都不去干涉谁,这样便可以相安无事了。

另一边,奕欣表面上还跟李卫国和和气气的,实际上二人间的联盟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他们之前共同的敌人肃顺一dang彻底被清除了,如今奕欣正在疯狂的吞并肃顺一dang留下来的权利,发展自己的嫡系势力,隐约开始以李卫国为假想敌了。

这是权利争斗的必然结果,一个敌人倒下了,就必然会再站起来另外一个敌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权利二字,那么争斗就永不会停止。

不过暂时奕欣还没有愚蠢到跟李卫国决裂的地步,除非他拥有了可以抗衡李卫国的军事力量。

但不可否认,奕欣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以前朝堂上是肃顺和奕欣争斗,那是旗人和旗人之间的权利争夺,如今李卫国崛起,一举封王,成为大清国最强大的力量。如果说之前奕欣为了对付肃顺而忽略李卫国这个汉族强大势力,那么如今已经演变成旗人和汉人之间的争斗了。

为了对抗李卫国的沪军集团,奕欣只能一方面拉拢八旗力量,另一方面开始向曾国藩和李鸿章下手。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二人关系极好,李鸿章可以说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湘军和淮军同出一枝,说服曾国藩就等于说服了李鸿章。

因此奕欣迅速派人去联络曾国藩,许以重利,拉拢曾国藩。

却说咸丰一死,悬在曾国藩和李鸿章头上的利剑也消失了。

原本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心有造反意图的,为了湘军、淮军集团,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都不得不准备跟咸丰摊牌。

然而咸丰一死,幼小的皇帝登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欣成为了摄政王,朝廷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甚至还封了李卫国为吴王,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令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惊讶和心中充满了狐疑。

长沙。曾国藩和李鸿章再次碰头,商讨大事。

“老师,奕欣派人来寻求结盟。您是个什么态度?”李鸿章恭敬的问道。

曾国藩沉思了一会儿,反问道:“奕欣可许你什么官爵了?“

“湖广总督、一等忠义候!”李鸿章如实回答。

曾国藩点点头。道:“奕欣看来很清楚我们之间的关系,他许诺给我直隶总督,一等勇毅公。”

李鸿章顿时明白了,现在的湖广总督是曾国藩,奕欣这是知道曾国藩会让李鸿章来接班,所以许诺李鸿章为湖广总督,而曾国藩却被调往直隶当直隶总督,那可是九大总督之首。位极人臣了。

“恭喜老师,若能坐上直隶总督,您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

曾国藩却皱眉道:“你难道没看出来吗?奕欣这是逼着我们跟李卫国为敌啊!”

李鸿章有些疑惑,说道:“老师是指直隶总督的位置吗?那大可不必,李卫国已经晋位吴王,封地在两江,他目前虽然是直隶总督,但只是暂时的。”

曾国藩摇摇头,道:“你太小看李卫国了。他太狡猾了。也太精明了,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只是一条幼年期的小蛇,再没有化成龙之前。他不会去吞朝廷这头大象的,因为那样会把他撑死。”

李鸿章赞同道:“不错,学生一开始也以为李卫国占领了北京,又夜宿皇宫,肯定已经准备造反了。不过李卫国的确是个人物,在那种情况下依然不被权利的**迷惑,竟然放弃了造反。我想李卫国是还没有准备好的缘故。”

“没错!”曾国藩点头道:“李卫国的确还没有准备好,因为他的基础太薄了,朝中唯一的力量是慈禧和奕欣。如今慈禧和奕欣肯定防着他,所以他在朝中没有任何力量。而地方上仅仅只有江南和浙江两省支持他。大清国还有十六省、五将军、内外蒙古、**、新疆、青海大臣等,都不会支持李卫国造反。所以李卫国只能缓缓图之。步步蚕食,所以他选择了先封王,日后再称帝。”

李鸿章问道:“老师的意思是?我们该支持哪一方?”

曾国藩皱眉了,这个选这题不好回答,事关生死存亡,于是道:“李卫国的实力非常强大,我们没有必然打败他的把握。”

李鸿章点头道:“没错,沪军能够打败二十万英法联军,听说自身伤亡仅有一万人左右,实力的确非常强,我跟老师,淮军和湘军加起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那老师的意思是支持李卫国吗?”

曾国藩摇摇头,道:“我等世受皇恩,如果不是咸丰多疑想要铲除我们,我们也不会寻思造反。如今咸丰一死,我们头上的悬剑已经没有了,此时皇帝年幼,我们可以影响他,让他把我们当做中兴能臣,这样我们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

李鸿章有些不舒服,反驳道:“可是,湘军和淮军内,大多数人都支持造反。”

曾国藩笑道:“你还太年轻,不懂这些人的心思。这些人跟着我们做事,无非就是要得到利益,将来封侯拜相,前途无量。他们之所以向往造反,就是这个原因。可是,如果我们变成了中兴能臣,到时候不是一样给他们讨要荣华富贵。将来天下九大总督、五大将军的人选,尽皆出自我们湘军和淮军系统,不用造反也是能够得到的。”

李鸿章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不能反对他的老师,于是道:“看来老师已经决定了,那学生该怎么做呢?”

曾国藩见李鸿章没有反对他,感到很满意,于是二人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

“李卫国不会轻易放弃直隶总督,所以为师一旦解了直隶总督的任命,就等于跟李卫国摊牌了。另一边,你的淮军地盘如今已经变成李卫国的封地了,两江四省,李卫国肯定要抓到手的,奕欣把我调到直隶就是去夺李卫国手中的直隶,把你从安徽调到湖广,一方面是解除为师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刺激李卫国对安徽出手,跟淮军交恶。”

李鸿章大惊道:“原来奕欣如此险恶用心,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跟奕欣合作了。”

曾国藩点点头,道:“没错,奕欣也是个狠角色。手段非常高明。不过这正好给我们机会,我也想会会李卫国这个后生。看看他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在北京的奕欣得知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同意跟他结盟之后,顿时乐得屁颠屁颠的去见两宫太后。

慈安一脸担忧的问道:“这曾国藩和李鸿章也都是汉人,他们可信吗?”

慈禧也被奕欣的举动吓了一跳,有些责怪他道:“六王爷,你这么做可是有些武断了。那李卫国岂是好相与的?当初先帝差点把他逼反了,如今你又要重蹈覆辙吗?”

奕欣笑道:“西太后大可放心,李卫国如果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吴王就不会有杀身之祸,如果他胆敢染指大清江山。那为了列祖列宗,奕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弄死他。”

慈禧冷哼道:“你这话听起来虽然提气,可不要忘了李卫国可是能打败二十万英法联军的。”

奕欣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的。我也不会傻得直接跟李卫国碰撞,先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去试探一下李卫国的反应,如果李卫国太厉害斗不过他,那我们就老实的隐忍几年,慢慢积攒实力日后再战。如果李卫国都不过曾国藩和李鸿章他们,那就是朝廷之福,我们可用曾国藩和李鸿章来牵制李卫国,只有平衡之道才能确保江山稳固。”

慈安点头道:“六王爷之言甚有道理。”

慈禧冷哼一声。道:“但愿你别惹一身骚回来,事先声明,这件事我们可不参与。”

奕欣惊讶。这个慈禧太狡猾,突然有种看不透这女人的想法了。

从慈宁宫出来,奕欣便命人招李卫国进京,因为李卫国并不在京城呆着,而是把直隶总督府迁到了天津。

见到李卫国后,奕欣将他的想法一一相告。

李卫国一听,心中就是一沉,已经猜到了奕欣的用意。

“摄政王此时把直隶总督交给曾国藩恐怕不妥!”

奕欣心中不悦,以为李卫国不想让出直隶总督。于是问道:“为何不妥?”

李卫国冷笑道:“王爷莫不是忘了江南还有一个太平天国?”

奕欣一愣,光顾着对付李卫国去了。却是忘记了还有一个太平天国。

“吴王的意思是?”

“曾国藩的湘军镇守西南,如果他离开。西南必被太平军占领。如果调李鸿章到湖广,那么北线淮军没有指挥,太平军恐再次北伐。”

奕欣并没有想到这些,顿时一头冷汗。

李卫国冷哼一声,道:“摄政王,不如这样,如今外敌已经没了,内患必须清除。沪军、湘军和淮军对太平军成包围之势,如今太平天国已经没落了,正好让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从西面进攻太平军,李鸿章率淮军从北面进攻太平军,我的沪军从东面进攻,两广清军从南面进攻,东南西北四路大军上百万,足以一口气灭了太平天国。等到灭了太平天国之后,南方无战事,那时摄政王可将曾国藩或者李鸿章调回,则没有任何问题。”

奕欣无言以对,说不过李卫国,只好同意。

不过,李卫国突然提议道:“对了,剿灭太平天国可是旷世大功,摄政王不如打个赌,谁先攻破天京灭太平天国的功劳就是谁的,到时候攻破天京的大功奖励封王和直隶总督,如何?”

奕欣不懂军务,觉得李卫国的话有道理,剿灭太平天国的确是头等大事,如今连李卫国都封王了,已经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铁律,若能灭太平天国,给个王爷封赏也是可以考虑的。

于是奕欣听从了李卫国的建议,他觉得让沪军、湘军和淮军一起进攻太平军,正好为朝廷出去祸害,又能削弱李卫国、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实力,这是一石二鸟的大好事,他当然乐意了。

很快,奕欣以摄政王的身份勒令沪军、淮军和湘军对太平天国发起最后一战,务必将叛军消灭,承诺第一个攻陷天京的人封王,调任直隶总督。

李卫国回到天津,将这件事跟陈静南一说。

陈静南顿时一拍大腿,赞扬道:“主上好计谋,主上现在已经是吴王和直隶总督了,所以这个奖励可有可无,但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来说,他们可未必受得住这个诱惑,就算他们忍得住,他们的手下们也忍不住,到时候肯定拼命攻击太平军,主上只管坐收渔翁之利,给太平军最后一击,直接摘了桃子。”

李卫国冷哼一声,道:“这次不仅仅要消灭太平天国,还有趁机连曾国藩和李鸿章一并干掉。”

陈静南不解道:“主上不是说对付他们二人慢慢来嘛?”

李卫国叹口气,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奕欣这混蛋已经跟曾国藩和李鸿章暗中苟合了,所以这一次讨伐太平天国期间,就顺手把他们全解决,到时候我看他奕欣还敢指望谁?”

陈静南思索一番,道:“既然这样,那么人事问题就得快些解决了。”

李卫国点点头,道:“没错,以太平军的实力,如果沪军、湘军和淮军真的动真格的打仗,他们根本挡不住多久,不出一年就会被消灭。所以你立刻通知容闳,告诉他人事培养问题要提前,原计划的三年培训时间,立即改为夜校模式,一年内必须完成。”

“是!主上!”陈静南当即领命。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