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145章 围钞二次出击

伪钞帝国 第0145章 围钞二次出击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 军火交易是秘密进行的,俄国人也知道不敢声张,将准备好的货款交给李卫国,然后装船连夜返回阿穆尔,打算借道海参崴由西伯利亚转运回俄国。

俄国人也是被逼的没办法,英国皇家海军遍布全世界各个海域,再加上世界第二的法国海军,两国海军联合起来对俄国海上交通进行封锁,使得这笔军火不敢走海路,只能走西伯利亚陆路。

这笔军火交易完成后,李卫国从俄国公使布克隆那里得到了五万金卢布和一百万卢布的现金。

之所以要现金,是因为李卫国腾出手来,准备发动第二次围钞战争了。

自从去年启动了第一次围钞战争,针对英国百万面值商业债券而发动的“五四爱国”抢钱行动结束后,李卫国担心被英国人查出来,所以潜伏了一段时间。

不过后来李卫国派往英国的中华神盾局海外情报处——伦敦站站长送回来的情报表明,英国人对于百万英镑围钞案件非常愤怒,不过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人认为是俄国人背后搞的鬼,所以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克里米亚战场上,打得俄国人悲惨无比。

俄国人躺枪,替李卫国背了黑锅,这令李卫国非常高兴。

如今沪军和太平军大战一场之后,双方都不想短时间内再爆发血战,各自相安无事,因此李卫国将精力转向江南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上面来。

众所周知,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靠圈地运动和殖民掠夺建立起的原始资本积累,李卫国知道资本主义的弊端,也知道gczy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zbzy基础上的,所以他决定今后的制度发展应该是中国特色的shzy制度,这种制@度介于资@本主义和gc主义之间,既可以防止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危机爆发,又能够快速发展壮大综合国力来对抗西方欧美列强的侵略。

这样一来,发展所需的原始资金积累就成为关键了。尽管李卫国已经建成了江湾工业区,但跟欧美列强的强大工业帝国相比还差距巨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工业。

因此,李卫国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围钞,这种损人又利己的事情,实在是最好的选择。

正值欧洲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人觉得围钞是俄国人制作的,那么如果俄国也出现违钞,俄国人势必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英法等国了。

这就是机会,一个不容易被人怀疑的大好机会,李卫国自然不会错过。所以他决定启动第二次围钞战争,这次他准备违造俄国货币卢布和金卢布,不过俄国人比较穷,不如英法有钱,所以李卫国一不作二不休,同时也违造法郎和英镑,让英法俄三国自己相互猜忌,任谁也不会想到围钞来自他们最瞧不起的东方中国。

李卫国从俄国人手中得到的上百万真钞卢布,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不过很快李卫国发现卢布纸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来自西伯利亚桦木。工艺也比较粗糙,防违能力仅仅只是俄国财政部的印章,随便用个萝卜就能雕刻出来。

仅仅只试验了不足二十次,李卫国就将卢布的软硬度、光泽度、尺寸和印章仿造了出来,并成功制造仿真度百分百的卢布纸币出来。

然而,令李卫国纠结的是,俄国人的纸币做工粗糙,几乎没有高明的防违,可是制造面值一万卢布所花费的本钱基本上在一万卢布左右浮动,没有利润空间。

这李卫国可不干了。他制作甲@*币,为的是赚钱,没有利润的事情他从来不干的。

不过李卫国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环节,在后世。因为各国纸币都有高明的防违手段,民众对于甲*@币的认知度非常高,所以他违造纸币时就不得不尽可能的实现高仿真度,达不到90%以上的高仿真度很难骗过民众和各国的银行。

但如今时代不一样了,民众对于政府发行的纸币认知度仅仅停留在纸币的表明清晰度和软硬度,缺乏验钞机等先进防违手段。李卫国一开始违造出来的卢布几乎就等同真正的卢布纸币。差别只是不经过俄国银行发行而已,

为了控制成本,李卫国决定主动降低违卢布仿真度,保持在75%的仿真度,可以骗过普通的俄国老百姓即可,这样便可以大幅度降低违造成本,才有利可图。至于能否骗过俄国银行,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短时间内大规模向俄国输入巨额的违@卢布,获得可观利润即可。

在渠道方面,李卫国选择了跟俄国当地的H*@帮合作,面值一万卢布的甲@*钞,成本五千卢布,七千卢布卖给俄国H@*帮,这样李卫国可以拿到两千卢布利润,剩下的由俄国黑*@帮负责流散,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套现巨额利润,而且防止暴露自己。

当然,李卫国不可能直接派人跟俄国当地H@*帮联系,他命神盾特工局的特工们控制一些英法美等国的小商人,以黑人为主,控制他们去跟俄国各地的H*@帮接触,完成交易后,这些被神盾局控制的小商人将被灭口。

这样一来,就算俄国政府发行了违@卢布进行调查,也只能查到是英法美等国的商人,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关系,这个黑锅将有英法美来背,而不会怀疑到李卫国的头上。

第一批违卢布的销量不高,俄国H@*帮持谨慎态度,只是小规模的购买了十几万卢布,试探一下俄国老百姓、银行和政府的反应。

结果俄国老百姓并没有怀疑手中的违@卢布是假的,即便有些精明的俄国老百姓发现了些许问题,也只以为是俄国银行印刷的问题。更多的俄国老百姓就算知道纸币有问题,他们也不想坏在自己手里,而是迅速购买物品将纸币花掉。

这些俄国老百姓的心态使得第一批违卢布很顺利的流散了出去,俄国黑*帮大小头目们捞到了第一桶金,都非常兴奋,于是开始要求扩大进货规模。

第二笔违@卢布交易就达到了五十万,第三笔更是直接翻了好几倍,达到五百万卢布。以后基本上每隔两个月时间,就会流散数百万违@卢布。

与此同时,俄国银行也在大规模发现卢布,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军军费激增,卢布贬值成为必然,俄国老百姓都知道卢布贬值,不可能把卢布存入银行,纷纷购买黄金、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保值。所以就导致了大量违卢布流入俄国货币市场,却几乎很少返回俄国银行,偶尔有几张违@卢布被俄国银行员工发现,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李卫国除了违造卢布之外,更多的还是违造英镑和法郎,因为跟卢布比起来,同样的材料消耗,以成本计算,违造英镑和法郎更加划算,获利更大。

英镑纸币和法郎纸币制作都非常精美。却难不倒李卫国这个W钞专家,自从当年违造成功百万英镑纸币之后,李卫国在这方面更加得心应手,迅速违造出了各种面值的英镑纸币和法郎纸币。

同样为了控制成本,最大化利润,李卫国将英镑和法郎的仿真度都下调到了85%,这样使得每违造一万英镑纸币,成本只有六千英镑。

渠道战术也没有变,不是每一个英国人和法国人都爱他们的国家对他们的国家忠诚,中华神盾局的特工们这次暗中控制了一些在英法混不下去的俄国人。通过这些俄国人去跟英法当地的帮@派洽谈违*@钞生意。

不出李卫国所料,大部分英法当地的B@派势力根本不爱国,很快就接受了围钞生意。他们同样也非常小心谨慎,一开始也像俄国H*帮那样小规模的购买几万英镑或者几万法郎违币。先流散到市场上看看行情和政府的态度,见一切顺利又有巨额利润可赚时,才开始大规模购买围钞。

俄国人很穷,围钞市场所得利润有限,李卫国也控制流入俄国的围钞数量,过犹不及。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都非常有钱。所以李卫国扩大了造纸厂、印刷厂、油墨厂的规模,大量违造英镑和法郎,几乎每个月都有上百万英镑和法郎装船秘密运往国外。

从1854年到1856年,三年时间里,李卫国共计向英法俄三国输入总价值超过八千万英镑的围钞,获利达三千万英镑。虽然跟第一次违*@钞战争——五@四爱国行动所获得了五千七百万英镑的利润相比,二者的获利差距将近一半,但也是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对于李卫国而言,三千万英镑的利润,足以帮助他完成很多事情。

例如江湾工业区的二次大扩建,耗资八百万英镑;江南制造局的兵工厂完成第三次扩建,火枪生产线全部被卫国式步枪生产线替代;吴淞口要塞三期工程竣工,成为守护上海的钢铁门户;上海县城也进行了二次扩建,原来的老县城改为内城,新扩建的外城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一改上海县城作为江南省省府人多而面积小的尴尬地位,新城墙全部以钢筋混凝土修筑,高20米,厚8米,增设大量的炮台、碉堡和藏兵洞,大幅度提升上海县的防御能力,这对于一马平川的上海地区来说,扭转易攻难守的不利局面;

同样,沪军也得到了扩充,从原来的五万人,扩充到十万人,军费翻翻,开支浩大,其所需所有前装式火枪全部替换成后装步枪,而一支后装步枪的费用几乎是前装火枪的三倍,这笔巨额开支所需费用,也全都从第二次违*@钞战争所得的利润中支出,都不需要李卫国动用府库和亚投行的储备金。

当然,这不意味着李卫国会将江南省和浙江省两省三年的财政收入上缴给朝廷,相反的是,李卫国不但不向朝廷缴纳一分钱,反而天天向咸丰哭穷。

李卫国的借口很简单,当年太平军东征一战中,沪军损失五万精锐,重新招募和训练五万沪军,所需要的军费开支高达七千万两银子,其中大部分将用于采购所需要的火枪、火炮和弹药。同时,东海舰队的军费开支也远超同等规模的清军水师,全部西洋战舰,烧煤钱,炮弹钱,战舰保养钱都非常巨大,达到两千万两银子,再加上不时得上报跟太平军交战,各种战损费用,三年时间,李卫国累计向朝廷索要1.7亿两银子。

而李卫国控制的江南和浙江两省,三年一共财政税收六千万两银子,跟李卫国上报的1.7亿两银子两相抵消之后,朝廷还得给李卫国拨付1.1亿两银子。

当然,咸丰是不可能给李卫国这么多银子的,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尽管三年时间,朝廷在全国各地收缴赋税,追加的厘金加起来达到2亿两银子,可是仅仅只给李卫国拨付了两百万两,剩下的银子咸丰只给李卫国一句话,自己就地解决。

李卫国要得就是这个自己就地解决粮饷的圣旨,这样他就可以放开手脚搞经济建设了。

在李鸿藻这个江南省布政使的帮助下,咸丰还以为李卫国忠心耿耿,实际上李卫国每年藏富于民,根本向老百姓加征厘金,反而完全实行改革开放,大规模降低欧美各国入海关赋税,再加上因为战乱原因,江南各省上千万老百姓迁入,劳动力十分丰富,甚至是十分低廉,将各种工业、手工业、农业、商业迅速繁荣了起来,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十分繁荣,尤其是治所上海,已经达到英国二线工业城市标准了。

这三年时间,李卫国努力经营自己的地盘,使得治下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低税收令老百姓至少可以满足温饱,稍微有些头脑和勤快的老百姓则迈入小康生活,而从战乱各省迁入李卫国治下的那些地主们,他们手中都携带大量钱财,可惜李卫国垄断了地皮和各种商业,这些人无法再当地主了,要么坐吃山空,要么只能把钱投入李卫国指定的工商业当中,地主的身份渐渐转为民族资本家。

当然,李卫国指定的这些工商业基本上都是民营轻工业,如食品、纺织、服务、运输等行业。因为李卫国垄断了所有类型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需要这些民营企业家们来补充经济,防止轻重工业失衡,防止战争过度而毁掉民用工业。

这一日,李卫国在豫园家中接到了一份来自英国的邸报,上面写着俄国战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李卫国起身来到窗前,自语道:“欧洲打完了,亚洲也将要开打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