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486章 科威特危机

伪钞帝国 第486章 科威特危机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中华帝国正在全世界各地秘密转移资产回国,尤其是在协约国各成员国境内的企业和个人,那是必须要转移资产的。

当然,有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并不愿意转移资产。

但中华帝国政府又不能告诉他们战争即将爆发,因此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让这些企业和个人回国。

为了给海外资产回国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中华帝国宣布对协约国集团进行全面经济制裁,竖起贸易壁垒。

其中针对在境外的企业,尤其是协约国境内的企业,竖起贸易壁垒,阻止国内的企业继续投资,同时对已经投资的企业加征500%的贸易关税。

这样一来,在协约国境内的中华帝国各大公司,将被如此高额的重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利润都被中华帝国政府征收了,再经营下去就是赔钱了,因此不得不关闭在协约国的各大公司,同时出售资产,至少要把本钱捞回来才行。

一定程度上,海外公司民怨沸腾,好在中华帝国不是立即执行贸易壁垒加征关税,而是缓期三个月后执行,给海外公司足够的时间变卖资产,转移资金回国。

当然,必要的安抚是肯定的。

李卫国为此特别批准了一条新规定,对资产转移回国的海外公司,予以50%的损失补偿,同时回国后免税三年。

这个规定,迅速令各大海外公司的老板和员工们兴高采烈,他们纷纷算了一笔账,认为是非常划算的,因此纷纷响应帝国政府的要求,转移海外资产回国。

由于中华帝国的经济制裁,这些中华帝国的公司纷纷转移资产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协约国各成员国政府也没有多想,反而拍手称快。

这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权,导致中华帝国的公司在协约国国家内横行霸道,产品偷工减料,大量在中华帝国国内被检验不合格产品,纷纷倾销到各国市场,坑害各国人民,榨取各国人民的血汗钱,而协约国各国政府却敢怒不敢言。

如今中华帝国的公司纷纷撤离,各协约国政府自然拍手称快了,各协约国国内的本土企业更是欢歌载舞,艰苦奋斗十几年,总算是等到了中华帝国的同行公司退出了,从此各协约国本土公司将恢复元气了。

原本中华帝国各大公司撤离协约国,他们的资产应该会被贱卖,结果恰恰相反,中华帝国的技术先进,即便在各国的都是阉割版的工厂设备,也比各国本土的同类工厂设备先进,因此这些中华帝国公司不要或者不方便运回国的工厂设备,均被各国本土公司高价收购。

尤其是中华电信公司美利坚分公司,直接被洛克菲勒财团花费十亿美元收购,成为中美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购案件。

同时,洛克菲勒财团还拿到了中华帝国关于电信交换机的授权本土生产合同,为此额外支付了50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这5000万美元,着实就是白白送给中华帝国的,因为中华帝国非常清楚,一旦战争爆发,所有中华帝国的专利技术,都不会再被美利坚政府承认,到时候美利坚本土企业就可以不用向中华帝国缴纳专利使用费了,甚至可以直接山寨中华帝国的产品,都将变成合法的了。

因此,中华帝国很清楚这些专利技术将随着战争爆发而失效,所以才会非常大方的“施舍”给美利坚各大公司,最后再榨取他们一笔巨款,再坑美利坚一把。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协约国国家,中华帝国用各种手段和借口转移资产,转让专利技术。

而中华帝国朝廷却向全世界宣布,要造福全人类,故意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形象,让全世界人民都充满了感动。

直到后来的世界大战爆发,全世界人民这才明白当初中华帝国为何那么“大方”,尤其是协约国国家的那些高价买了中华帝国资产和专利的公司老板们,一个个的表情比死了他爹都精彩。

为了吸引协约国的注意力,让协约国无法察觉中华帝国甲午年的真正军事行动,李卫国亲自下旨令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开入波斯湾,于驻扎在科威特湾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第三分舰队进行军事对峙。

与此同时,李卫国又下旨令驻扎在巴格达的中华帝国神策军陆军下属世界铁路护路队第三旅携带重装备南下,抵达科威特以北的巴士拉地区,对科威特城作出攻击假象。

中华帝国海陆军的联合行动,顿时吓坏了英国小盆友,全世界的目光都瞬间被吸引到了科威特这个弹丸之地,整个协约国集团其他成员国也都神经紧绷,生怕中英一言不合,在科威特打起来,引爆世界大战。

同样,同盟国各成员国也非常紧张,这可不是单独两个国家打一场战争就算了,一旦打起来,就是整个同盟国和协约国全面开战,全世界都将大乱。

协约国各成员国因为没有必胜同盟国的把握,所以一直隐忍,对包括中华帝国在内的同盟国成员国步步退让。

而同盟国各成员国都认为中华帝国是无敌的,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协约国,可是战争的代价可就说不清了,同盟国各成员国可不认为爆发战争是一件好事,因为现代战争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打起来,就算赢也是惨胜,能不打仗才是最好的结果。

因此,不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盯住了科威特这个弹丸之地,劝说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要和平解决科威特问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始作俑者,故意把科威特的宗主权转让给中华帝国,挑起了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矛盾,其心可诛。

不过,只有李卫国自己明白,表面上看是土耳其故意坑中华帝国,实际上却是便宜了中华帝国。

李卫国非常清楚科威特的价值,科威特的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一旦得到科威特,开采出来的石油,足够中华帝国发展两百年的工业用油需求。就算没有这件事,李卫国早晚都会对科威特下手的。

而如今,李卫国却一石二鸟,既要逼迫大英帝国让出科威特,又要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声西击东,掩护中华帝国神策军即将对日本发动的甲午军事行动。

不过,在逼迫大英帝国让出科威特这件事上,李卫国不会太着急。理藩院通过外交渠道向大英帝国施加政治压力,兵部派遣海陆军靠近科威特,在军事上进行配合。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最终会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如果协约国集团跟同盟国全面开战,则中华帝国神策军立即对科威特发动攻势,夺取科威特,彻底控制波斯湾。

虽然这样并不能确保中东原油抵达中华帝国的海上航线安全,毕竟中间还隔着印度,大英帝国的印度洋舰队是个巨大的威胁,但却可以切断大英帝国的原油供应。

此时,大英帝国还没有发现北海油田。

当然,大英帝国就算想发现也不可能,因为李卫国根本不允许大英帝国找到北海油田,逼着大英帝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只要大英帝国从中东进口原油,哪怕去更远的美利坚进口原油,都将面临海上补给线的安全问题,中华帝国海军可以找到机会发动破交战,给大英帝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因此,李卫国一直命令中华帝国海军经常性在大英帝国的家门口北海进行“自由巡航”,同时还有潜艇部队在北海秘密活动。

这样一来,大英帝国的北海地区危机重重,英政府被迫限制国内的原油公司去北海寻找石油,自然就不可能发现北海大型油田了。

受影响的还有法兰西,这也是一个石油缺乏国家,也需要从波斯湾进口。一旦中华帝国夺取科威特控制波斯湾,法兰西也同样受到巨大的影响。

当然,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受到石油匮乏的严重影响,德意志帝国甚至被迫取消战舰的燃油锅炉,一直使用烧煤锅炉,都是因为石油进口被切断。

但这一世,李卫国却干预了中东原油市场,德意志帝国在获得中华帝国这个强有力的盟友后,全力支持中华帝国控制中东原油基地,一方面切断大英帝国原油供应,另一方面确保德意志帝国的原油供应。

这一世,英德两国的石油战略态势注定要被逆转。

唯一的变数便是美利坚,历史上的美利坚会在一战后期参战,国力消耗最小。但这一世,美利坚会第一时间参战,英法即便没有了中东石油供应,还有美利坚的石油支持。

所以,科威特问题,并非大英帝国的死**,还有回转余地。

正因为有回旋余地,所以大英帝国在科威特问题上不至于立即跟中华帝国死磕到底。但若要大英帝国放弃科威特,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终有可能需要战争方式来解决。

这一次,不再是威廉和索尔的联合政府,他们可以奉行对华不抵抗政策,处处忍让。但如今的首相是罗斯,他是强硬的鹰派领袖,对大英帝国国民做出过承诺,要把大英帝国失去的东西全部夺回来,要重新恢复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因此,罗斯最终不可能让出科威特,至少不会再用不抵抗政策了,哪怕只是做做样子,也要干一仗的。

罗斯不想跟中华帝国开战,又不能放弃科威特,所以他非常纠结,尽可能的跟中华帝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科威特问题。

这正中李卫国的下怀,他就需要罗斯这样的态度,双方可以在剑拔弩张中慢慢谈判。剑拔弩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吸引协约国集团的神经,慢慢谈判则确保不断拖延时间,直到中华帝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为止。

因为一旦战争打响,就不需要在谈判了。

科威特的局势,表面上让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神经高度紧绷,就怕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打起来,引爆世界大战。

暗地里,在全世界注意力都集中到科威特时,中华帝国却在积极扩军备战。

首先就是战争爆发后的国家工业,将迅速从民用工业转入军工。

战争,打得的是工业资源,谁的工业能力最强,工业原料最多,谁就会在战争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帝国的工业本就是全世界最强,规模最大,若是单打独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上拼得过中华帝国,哪怕就是美利坚也不能,落后中华帝国一大截。

其次就是人力资源,中华帝国是义务兵役制,5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最多可以动员4500万(十分之一)大军。

而相比之下,协约国阵营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沙俄帝国,人口45亿,目前常备军135万人,最大可动员兵力不超过1350万人(十分之一)。

而协约国最强大的美利坚,目前人口只有8000万,常备军队50万人,战争期间最大动员不超过800万人。

除了人口上中华帝国占绝对优势之外,在军事化理念上,中华帝国藏兵于民,每年军队都会换血,老兵退役,新兵服役,尤其是校园军训,学生毕业前必须服兵役,这使得中华帝国的兵源质量远高于其他国家。

一旦战争爆发,中华帝国将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和老兵们被秘密召回,重新拿起武器服役,学生兵经过巴尔干战争的大练兵,既有知识,又拥有了实战能力,一旦参战,将更加恐怖。

总之,协约国还在梦想着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中华帝国却在暗中积极备战了。

以有心算无心,中华帝国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了。

至于能不能打赢世界大战,这当中还有很多变数,但中华帝国的胜率,无疑是最高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