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444章 实力差距

伪钞帝国 第444章 实力差距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恭喜!恭喜!”

“此番调回京城,除了在国会进行听证辩论之外,还将返回军校任教一段时间,然后各位就会高升了!”

雅典,中华帝国占领军司令部内,希腊方面军司令正在对叶志超、袁世凯等人进行表彰大会,表扬他们在斯巴达战役中取得的辉煌战果,同时通知几人回国,出息一个月后的国会例行听证会。

国会例行听证会,是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或者在特殊历史时期临时召开。

比如这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华帝国神策军参战,兵部和总参的解释是大练兵,强化新兵实战训练。

由于每天消耗巨量的战争经费,这笔钱都来自中华帝国国民缴纳的赋税,作为一个民主文明的国家,中华帝国国民有权利知道他们交的赋税用在什么地方了,发挥什么作用了。

因此国会会召开临时听证会,从前线抽调军官、士兵回国,向国会陈述在巴尔干战场上的情况,重点是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以此来告诉国民们,纳税人的钱,变成了帝国荣耀。

叶志超、袁世凯等人都非常高兴,他们在团长、营长这个位子上已经很多年不动了。尤其是叶志超,年龄大了,如果再不升迁,无法进入高级将领一列,就将面临退役转业了。而袁世凯等人,亦是如此。

这一次,除了国会听证会外,兵部还下发了军校召回命令。

所谓军校召回,在国外的军官们眼中,他们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往往会被认为是对军官的惩罚,以为军官不合格,被军校召回重新学习。

但在中华帝**事体系当中,恰恰相反,被军校召回,是至高荣耀。因为中华帝**官的升迁制度中,有明确规定,想要升迁,要评定日常的功勋累积,累积达到升迁标准的功勋后,可以升迁,但必须返回军校执教一段时间,往往是三五个月或者一年时间,将自己如何获得功勋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军校在校生学员们。

这种制度有巨大的优点,那就是一线作战指挥官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可以迅速得到总结,并传授给军校在校学生们,使得军校学员第一时间获得战场资讯和得到战场经验,这对军校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同样都是军校毕业生,中华帝国的军校毕业生一毕业就有着相当庞大的战场经验,而其他国家的军校毕业生,则往往都是纸上谈兵之辈,需要大量时间积累经验,而他们国家的那些有经验的军官们,未必会告诉他们真正的战场实战经验的。

这样一来,同样都是军校毕业生,中华帝国就领先一大步了。

军官团从起跑线就赢过了其他国家,这就是中华帝国神策军的强大之处。

叶志超、袁世凯等人自然知道这个规定,也明白自己被军校号回意味着新一轮的军衔升迁终于到了。

对于他们这些淮军旧将们来说,这真可谓等得花都谢了,不容易啊!

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回国,重新回到军校固然得到了荣誉和军衔的晋升,但从今往后,他们想要再重新返回一线部队担任军官,恐怕就难如登天了。

这一切是吴庸亲自安排的,李卫国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不过他心中有些愧疚,毕竟历史早就改变了,叶志超、袁世凯等人会不会重演历史,并不能肯定。

但凭历史先入为主,就截断了他们的军事生涯,甚至想要杀掉袁世凯,对此李卫国还是很内疚的,于是决定在其他方面给予这些人补偿。

此是后话,只是不必细说。

不单单只有叶志超、袁世凯等人被召回,还有很多取得战功的军官被找回,因此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很快就被人们淡忘了。

巴尔干战争一直在继续,中华帝**方不断从后方调集军校毕业生军官,以及新征召的学生新兵,轮番到巴尔干战场上打仗,以此获得实战历练机会。

中华帝**打得非常低调,从来不发动大规模战役,都是以师团级别的规模。

这是因为,大规模的战役意味着大规模的牺牲,显然中华帝**方不希望这样,只是历练军官毕业生和学生新兵,伤亡比例必须将至最低。

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这些“新手们”,军方宁肯每天蜗牛一般的行军速度,稳扎稳打,一步步向前推进,也不要进行军事冒险,造成大量新兵伤亡。

中华帝国在借助巴尔干战争进行大练兵,这让协约国集团感到了问题的棘手性。

协约国集团幕后支持巴尔干同盟军,这已经是全世界公开的秘密了,但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直接军事介入,狠狠地打了协约国的脸。

“强大的协约国集团,还没有准备好跟同盟国全面开战,这是不争的事实!”

泰晤士报纸这样刊登标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协约国集团的整体军事实力,以及跟同盟**事实力进行对比。

“目前海军力量方面,同盟国集团的海军战舰总吨位已经突破280万吨,而协约国集团海军战舰总吨位只有190万吨,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中华帝国海军第一级超无畏型战列舰——雷神级战列舰共计四艘已经建造完成并服役,这给协约国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海上军事压力,因为协约国集团的超无畏型战列舰还在建造当中,预计最快两年后才能服役,两年的时间差,足以压得协约国喘不过气来。”

“陆军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常备军总兵力650万人,协约国集团常备军总兵力620万人,差距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华帝国是义务兵役制,拥有4亿人口和2亿藩属国人口,战争爆发后,可以最大动员1亿人参战。而协约国集团总人口还不到3亿,最高能够动员6000万人参战。目前协约国集团应当尽快提高人口数量,不然就只能采取速战速决战术了,一旦拖延下去,必然拖不过同盟国集团,将招致惨败。”

“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56%,协约国集团只占38%。沙俄帝国、日本帝国已经在加快农业转工业了,但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使得整个协约国集团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只有35%,而同盟国集团的工业生产总值,却占到全球的62%,是协约国集团的5倍,这种差距,将在战争中体现出来,因为战争打得就是工业资源的消耗。”

“科技文化方面,同盟国集团依然占据着领先地位。重点表现现在中华帝国普及了高中教育,4亿人口当中,大学学历以上文化人数占总人口的7%,高中文化占总人口的35%,初中文化达到60%,小学文化80%,如果不算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这个比例将更加恐怖。强大的文化水平基数,造成了中华帝国在科技研发方面,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将其他国家甩开几条街。据说中华帝国已经拥有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并且在军队中已经大量装备,但却一直对外保密,协约国集团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武器装备性能方面,同盟国集团在新式武器装备方面,一直压着协约国集团。同样是中华帝国的强大科技研发能力产生的连带效应,协约国在武器装备方面,一直走在中华帝国的后面,吃中华帝国扔掉的剩饭,被中华帝国牵着鼻子走。这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中华帝国的火力侦查突击车,在斯巴达战役中成为制胜关键,需要引起协约国集团的重视,这似乎是一种新的战争理念,中华帝国似乎正在尝试这种新战术。”

泰晤士这篇报道,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军事人员的注意。

尤其在协约国内部,反响强烈。

关于火来侦查突击车一事,美利坚总统格兰特亲自打电话向威廉询问。

一项不重视陆军的大英帝**方,让威廉很尴尬,老半天回答不上来,只能先敷衍几句,表示尽快给予回复。

格兰特也是直翻白眼,暗骂英国人愚蠢,这都什么时候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剑拔弩张,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引爆世界大战,可英国人却一点都不关注巴尔干战场,确切的说是不关注陆上战场,难道以后大英帝国就只打海战吗?你们的殖民地都不要了?

无奈之下,好不容易通一次电话,不能什么都不讨论就挂了。

“关于无线电一事,你们进展怎么样了?”

威廉松口气,还好无线电方面,大英帝**方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了。

“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实用,还存在问题!”

中华帝国的无线电技术已经研发成功多年,不光海军战舰上安装了无线电系统,陆军龙骑兵团当中就配备了无线电战车,同时,中华帝国各大军事基地,各城市主要部门,都安装了无线电通讯系统。

一开始数量少,规模小,中华帝国的确成功的保守了秘密,但随着无线电设备制造技术成熟,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得政府相关部门也都开始安装使用,不在局限于军方使用,公共事业的全面铺开,难免不被其他国家知道。

当然,就算这个秘密一直不被协约国知道,随着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欧美各国的科学家们也会开始无线电方面的研究。

例如马可尼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无线电技术了。

由于二十多年来,中华帝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欧美各国,中华帝国利用科技产品,闷声发大财,全球垄断贸易,这使得欧美各国终于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不控制人才的流动了,很多人才不再允许出国,尤其是不允许前往中华帝国。

其中马可尼等人就是代表,他们早早的被协约国集团控制起来,使得中华帝国无法将他们带走,更很难暗杀掉他们,最终使得英国也拥有了无线电研发能力,并取得了进步。

格兰特说道:“我们的情报表明,中华帝国的确拥有了成熟的无线电技术,并且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装备军队了。当年中华帝国海军曾经进行过一次大改装,就是安装无线电系统,他们在海上,可以相互进行无线电联络,而我们却只能靠旗语进行短距离联络。”

一提到海军,威廉顿时打起了精神。

他深知格兰特所说的海军战舰在海上无线电通讯的巨大优势。

大英帝国是海军强国,一直以来都以海军为骄傲。

试想一下,在海战当中,大英帝国的旗舰只能靠旗语传递指挥命令,旗语只能短距离进行指挥,战斗情况下,硝烟弥漫,炮弹炸开的海浪阻挡视线,使得本就短距离通讯的旗语甚至会出现中断,即使不被中断,从旗舰发出旗语命令,到各舰接到命令,并开始执行命令,这往往要花费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时间,尤其是大规模主力舰队机动的时候,一条命令传达一个小时都是可能的。

而中华帝国海军的旗舰却可以通过无线电联络各舰,一条命令下达,十几秒钟后其他各舰便可以整体行动了。

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

要知道,海战爆发前,双方舰队都会不停地变换位置,变换战斗队形。

若是中华帝国海军和大英帝国海军交战时,不停地变换队形,大英帝国旗舰就不得不连续做出改变队形的应对策略,那么只需要来回折腾这么几次,打一个时间差,就足以累死大英帝国的指挥官了,让大英帝国舰队处于不利的阵型迎战,结果不言而喻。

想到这里,威廉叹口气,道:“我们已经尽力了!目前无线电传输距离只有十几公里!听说中华帝国的无线电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通信了!”

格兰特也叹气道:“我们的确也获得了这个情报,上个月中华帝国海军一艘大型军舰进入南太平洋,在南极洲附近转来转去,不知道做什么。后来我们在纽约的无线电实验中心,竟然意外的接收到了中华帝国的无线电长距离传输测试信号,由于是加密的信号,我们无法破解,不过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最后证明中华帝国正在进行南北极无线电通讯实验,当时一艘通讯舰在南极,一艘在北冰洋。虽然中华帝国的无线电技术具备了全球通信能力,不过我们目前只需要给海军装备无线电就可以了,十几个公里传输距离,足够了。”

威廉顿时苦笑道:“恐怕不是这样的!虽然可以传输十几公里,不过无线电设备臃肿,造价高昂不说,安装到军舰上很难实现,要对军舰设计进行大改。同时,这玩意太耗电了,而且元器件不过关,不能在恶劣情况下使用。”

“该死的!”格兰特顿时气得够呛,他知道中华帝国可以生产这些无线电上安装的元器件,可惜对协约国集团严格限制,很难获得。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科技总是落后中华帝国?”

“这也是我一样想要知道的问题!”

威廉无奈的回答。

格兰特叹口气道:“看了,我们还需要时间啊!”

威廉点头道:“我想是的,目前我们还不能跟中华帝国开战,我们的准备还不充分啊!”

格兰特再叹气道:“我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打倒中华帝国!”

威廉顿时大惊,这才意识到格兰特的确上岁数了,似乎已经70岁了,如果不是格兰特发动军事政变,恐怕早就退休了。

当然,如果是李卫国的话,他会生气的说:“格兰特这丫的早在十年前就该死了!”

威廉感到害怕,如果格兰特突然死掉的话,那么美利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故?要知道,格兰特是靠着他自己的威望,这才镇压住美利坚各方势力,实现独裁统治。如果他死了,那么美利坚各方势力还会老老实实的吗?

最起码现在美利坚民主派就不会闲着,他们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庇护,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军队和流亡政府,一旦格兰特死了,民主派一定反扑,到时候美利坚将再次爆发内战。

如果美利坚爆发内战,那么协约国集团还有能力跟同盟国对抗吗?恐怕连一个中华帝国都打不过啊!

想到这里,威廉顿时打了一个寒颤,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总统先生,我想,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计划着战争爆发后,在同盟国国内搞叛乱,可是同盟国也一样会用这种手段来对付我们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