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374章 汉语四六级必考八股文

伪钞帝国 第374章 汉语四六级必考八股文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时至六月,又到了中华帝国一年一度的大考时间。

自中华帝国建国以来,全国展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到建元3976年(1876)已历十年。

当年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们,如今已经初中毕业了,达到十五周岁,成为中华帝国法定公民,除了拥有各种成人权利之外,也要履行成人的义务。十五岁后再犯错,就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了。

这是李卫国规定的,也是针对当前国民的普遍认可范围而制定的。在后世的中华,只有到了十八周岁才能算成人,具备法律责任。但实际上那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那时候的中华国民遭受满清和列强奴役几百年,文化程度普遍太低,根本不懂什么叫法律责任,所以才制定才18岁算成人,这跟当时的国民普遍智商有关。等到了21世纪,十六七岁的犯罪率爆表,他们的智商早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成年人,甚至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望尘莫及,所以18岁这个成人标准早已经不适用了。

对于李卫国而言,他建立的中华帝国可没有什么百年耻辱,优先重视教育的中华帝国,已经让国民的智商普遍提高了,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每一位帝国国民都知道法律这个概念。因此中华帝国不可能再施行18岁成年的规定,而是根据当前帝国国民的普遍智商,最后确定15岁就算成人了。实际上这也是国际上普遍的规定,甚至在很多欧美国家12岁就算成人了,要负法律责任了。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国民在初中毕业就意味着成人了,当他们进行中考、高考时,一旦作弊,就将承担法律责任了。

中华帝国的大规模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第十个年头迎来了一次中考高峰期,全国超过1000万中学生参加中考,令中华帝国礼部司忙得焦头烂额。

这只是参加中考的学生,还有更多放弃中考,直接步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高达三千多万。

这也是中华帝国十年前第一次推行义务教育造成的结果,当年中华帝国很多国民都不识字,被帝国政府强迫半强迫进入学校学习,甚至有40多岁爷爷辈的跟孙子辈一起上课的情况出现,这些大龄人只是被强制灌输中小学文化教育,他们只要念完中学拿到毕业证就算完成了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之后大都不会再参加中考了,将中考的名额留给自己的儿孙一辈人。

即便如此,第一批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学生也太多了,1000万,好吓人啊!

不过,也就是这一批而已,下一届参加中考的学生数量就会大幅度下降,不会超过600万,以后逐年下降,直到恢复正常的水平,也就是跟人口出生率成正比例后,才会稳定下来。

为了迎接这次全国大规模的中考考试,李卫国高度重视,从帝国各部门、各州府高中和大学抽调教师和优秀学生,临时下放到各地中学进行监考和阅卷工作。

以前,这种阅卷工作都是县太爷们处理,每年也就是几百个人而已,如今一下子突破千万,那些曾经当过县太爷的人顿时给吓尿了,还好不用县太爷批卷了,不然还不给累死啊!

“1000多万个考生,朝廷如何安置啊?”

“谁知道呢,这种程度也就是当年的秀才级别,朝廷恐怕不会包分配工作的!”

“不包分配?那上学还有啥用啊?”

“这你就不懂了,现在干什么不得有文化啊?织个毛衣都要用机器,你没文化怎么去操作机器啊!”

“那有什么啊,熟能生巧,多练练不就会了!”

“我勒个去,还要多练练!等你练会了猴年马月啊!一百个没文化的工人里顶多能练出一个有技术的师傅出来,还得浪费大量时间给他练习技术。而一百个有文化的工人里,只要给人家示范一次,基本上就都会了,稍微花点时间培训一下,就能练出几十个好手出来,这你能比吗?”

“难怪帝国发展这么快,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差距啊!”

中考考点外,聚集了无数老百姓,都是孩子们的父母家人,都在期盼着子女能考个好成绩。

封建时代的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依然是老百姓们心中的杠杆和动力,很长时间都不会变化,尤其中华帝国目前渴望更多的人才时期,上学就是出路。

“快看,军车来了!”

人群中有人大喊一声,众人纷纷回头,很快就发现两辆军用大卡车呼呼开进了考点。

只见后车上跳下来一个排的士兵,荷枪实弹,在周围警戒。

前面的卡车下来几个军官,抱着几个密封的箱子进入考场。

“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考试,为何当兵的过来?”

有人提出疑问,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明白。

不过人群中还是有能人的,很快就有人说道:“今年的中考试题由皇帝陛下亲自从礼部教育司题库中抽选而出,在这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试题的内容。为了防止试题走漏消息,帝**队亲自押送,按照考点距离远近,距离远的先发车,距离近的后发车,确保在帝国境内所有考场同时发放试题,做到全国统一考试。”

“哇,还是头一次听说啊,竟然是皇帝陛下出题!”

“是啊,帝国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万座考点,竟然能够统一考试时间和考题内容,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啊!”

“就是,以前这种试题都是县太爷自己出题,有钱有权的人都能够提前得到考题内容,让没钱的穷书生名落孙山。”

“我还听说这中考的监考人员都是高中和大学的老师,连考生的名字也都是密封起来,恐怕很难作弊!”

“你还敢作弊?你知不知道中考的学生都15岁了,已经是法定的成年人了,一旦作弊,帝国法院根本不会留情。你以为还跟以前小学生那会儿,作弊只是挨老师一顿臭骂就完了?中考作弊,那是要坐牢滴!”

众人这才明白,纷纷吓了一身冷汗,有几个家长更是急忙闪人了。

这一天,中华帝国各地的老百姓都在关注中考事情。

帝都,理藩院附属中学周围同样围了好多帝都市民,都在焦急中等待自己的孩子完成中考试卷。

这时,十几辆军车抵达,除了前来送考题的军车之外,还有很多军车上下来数百外国人青年。

一看到白脸红毛的洋人,老百姓们顿时议论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来了这么多洋鬼子?”

“不清楚,不过看这些洋鬼子的年龄似乎有问题,有老有少,老得估计都得四五十岁了,年轻的怕是才十七八岁的样子。”

一个大胆的市民向警戒的士兵问道:“敢问军哥,这些洋人来干啥啊?”

那名士兵见是一个老百姓问他,虽然不太乐意搭理,但还是礼貌性的回答:“是欧美各国来华留学的学生,理藩院让他们参加帝国的中考,只有中考合格了,才允许他们过来留学。”

人群顿时哗然。

“什么情况啊,洋人竟然还要来咱们中华帝国留学?”

“这可是一件新鲜事啊!洋人不是牛逼吊炸天吗,什么时候变得谦虚了!”

“还不是让咱们帝国神策军给揍的!”

“对,不谦虚就把他们打出翔来!”

哈哈……

众人哄笑,那士兵一听这话,也是非常得意,于是主动说道:“给你们透露一个消息,我听说咱们皇帝陛下召见了理藩院大臣们,规定洋鬼子们想来咱们帝国留学,必须要过礼部司设置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小学生必须过汉语四级,中学生必须过汉语六级,听说再往上还有汉语八级、汉语十级啥的。我听理藩院的官员们私底下说,陛下指名出题人在四六级汉语考试中出八股文试题,狠狠地折磨这些洋鬼子们。”

阿噗……

老百姓们顿时都乐了,尤其曾经领教过八股文的那些秀才们纷纷捧腹大笑。

“哈哈,逗死爷了,竟然让洋鬼子们靠八股文!”

“对,往死里整这些洋鬼子们,竟然想偷学咱们中华的文化,折磨死他丫的!”

很快,外国留学生们开考了,当他们看到语文试卷上满满的八股文,顿时全给吓尿了,有的当场就昏倒了。

结果,第一批来华的留学生,全都不合格,尽数被退回。

欧美各国政府都很无语,这分明就是故意整他们,不让欧美的留学生前往中华帝国学习高科技。

不过,中华帝国实在太强大了,各种黑科技(十九世纪时期的黑科技)让欧美各国羡慕嫉妒恨,想要从中华帝国学到这些黑科技,就得学习汉语,向中华帝国派遣留学生是最快捷的办法。

然而,中华帝国设置的汉语四六级考试绝壁吓尿了欧美的学生们。

但最终欧美各国还是忍住了,中华帝国越是刁难他们,越是不让他们前往中华帝国学习,就意味着这条途径是正确的,想要学到中华帝国的科技知识,欧美各国只能加大力度学习汉语了。

于是,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在内的各列强政府,纷纷下达新的教育大纲,要求各自国内从初中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并将汉语课程列为主要科目,且是升学必考科目。

在欧美各国人民的抱怨声中,各大院校纷纷开设汉语课程,尤其是想要去中华帝国留学的学生,必学八股文,必须通过汉语四六级考试和汉语口试。

泰晤士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

“英语是全世界通用语言,法语是欧洲上流社会的交流语言,现在我们不得不在英语和法语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词:曾经,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中文汉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了,中文汉语是欧美上流社会的交流语言了,我们不得不学习中文汉语,因为我们要超越中华帝国,这是一道必须要跨过去的门坎。”

法国巴黎日报随后也刊登评论员文章,称:“中华帝国实在太欺负人了,他们都不考八股文,却逼着我们考八股文。我们连普通的汉字都学不明白,还要去学更深奥的八股文,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再苦再累我们也要忍,中华帝国实在太强大了,他们垄断了全世界的汽车工业、垄断了全世界的电信工业,垄断了全世界的医疗工业,他们有最坚硬的钢铁,有最强大的战舰,有最凶猛的火炮,有一切让我们羡慕和嫉妒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学八股文,我们就永远得不到这一切!”

各国媒体都是千篇一律,前面大骂中华帝国设置汉语四六级无耻,后面却在劝说各自的国民去接受这一现实。

总之,各国都明白,想要从中华帝国得到那些黑科技,就必须要学习汉语,到中华帝国留学深造,否则光靠MI5这类情报局收集资料,实在不够看的。

中华帝国的中考很快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高考,然后是大学生毕业。

如今正是中华帝国百废待兴的时代,高中生毕业和大学生毕业都可以分配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当然,那些初中毕业生也非常容易找到工作,毕竟目前中华帝国的人口经过十年发展,刚刚恢复到三亿人口,却管辖着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土七大工业基地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的劳动力缺口很大,哪怕只是小学生文化水平,也是疯抢,绝不会剩下,使得中华帝国的劳动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甚至还有不少工厂招不到工人,只能从藩国和国外招工了。

20年前,大英帝国工业蓬勃发展,劳动力短缺,大肆从中华帝国招收廉价劳动力。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华帝国的工业规模远超大英帝国,劳动力的缺口可想而知,反过来从国外招收廉价劳动力也是情理之中。

中华帝国的文化教育之彻底,文化普及率之快之高,让欧美各国嫉妒无比。

当然,欧美各国也是恨得牙疼,因为中华帝国之所以能够投入巨额资金普及教育,花的钱大部分都是从欧美各国掠夺过去的,比如战争赔款,但最重要的还是违钞贸易,跟直接抢劫各国央行金库一样,让各国政府头疼,尤其是英国,一提起违钞,立马蛋碎了一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