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336章 世界屋脊之战

伪钞帝国 第336章 世界屋脊之战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readx(); (祝大家五一快乐)

塞尔维亚境内的斯拉夫人,一直都是沙俄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战略性人口渗透的主力军,近代以来,沙俄帝国利用斯拉夫人进行叛乱,有效的动摇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也成为奥斯曼帝国不断衰落,需要英法等国保护的主要原因。

奥斯曼帝国是大英帝国的小弟,出了问题后,沙俄帝国自然要向大英帝国问责。

如今,正是沙俄和大英帝国的蜜月期,双方本作为敌对国家,却因为都有共同的敌人中华帝国而走在了一起。

当然,这个走在一起并不代表同盟关系,沙俄和大英帝国在南欧和西亚的矛盾尖锐,不可能同盟,但双方在亚太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打倒中华帝国,瓜分亚太殖民地。

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本杰明面临着大选的临近,可是他希望打败中华帝国而取得连任的计划却被奥斯曼帝国给大乱了。

在塞尔维亚,斯拉夫人遭到奥斯曼帝**队的疯狂镇压,一个个原本隐藏的非常隐蔽的万人坑接连被“有心人”曝光,瞬间将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不论是沙俄帝国还是大英帝国,想要顾全大局隐藏真相也不行了。

沙俄帝国向奥斯曼帝国发出了战争威胁,同时也想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发出了官方正式照会,要求英法给出解释。

英国首相本杰明和法皇拿破仑三世都迅速作出回应,不希望俄土战争再次爆发,要求双方保持克制。

然而法皇拿破仑三世显然不太上心,因为奥斯曼帝国平日里对法国没有对英国那么驯服,俄法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

于是,拿破仑三世不痛不痒的谴责了奥斯曼帝国一顿,坐看好戏上演,而跟沙俄和解的重担就落在了英国首相本杰明的身上。

本杰明气得一夜间嘴角都长满了火泡,如果塞尔维亚事件无法解决。将会导致俄土战争迅速爆发,那么沙俄帝国自然没有精力去进攻中华帝国了。到最后只凭大英帝国来对抗整个中华帝国,显然将非常吃力,甚至功败垂成。

本杰明以最严厉的态度照会奥斯曼帝国驻英领事。并通过英国驻奥斯曼帝国总领事向奥斯曼帝国发出了严正警告,要求奥斯曼帝国立即停止针对斯拉夫人的屠杀行动,否则将严重影响英土关系,甚至等同成为大英帝国的敌人。

面对大英帝国的严正警告,奥斯曼帝国皇室也紧张起来。不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核心利益,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利益就是彻底清除斯拉夫人,阻止沙俄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人口渗透。

事情的起因很快清楚了,是一批斯拉夫人被某个势力收买攻击奥斯曼帝**队,同时杀死了奥斯曼帝国西部军区最高司令的妻子和孩子,而一支奥斯曼帝**队也在同时接到了三皇子卡基的命令,屠杀塞尔维亚的斯拉夫人,双方都没有给对方解释就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造成十几万人遭到屠杀。最终调查委员会发现这件事很蹊跷,似乎是有暗中的势力故意挑拨离间。收买奥斯曼皇室和部分奥斯曼军队,最终导致事件升级。

本杰明迅速照会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领事,转达了此事是某个势力暗中挑唆所致,要求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冷静下来和解。

然而,就算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此刻知道了真相,他们真的会坐下来和解吗?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各自的国家核心利益?

很快就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奥斯曼帝国一直都对境内的斯拉夫人活动感到担忧和恐惧,只是长期以来受到大英帝国的战略影响,避免跟沙俄帝国摊牌。而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因为共同对抗中华帝国而走近,这不符合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利益,甚至严重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安全(你的盟友正在跟你的敌人正在苟合。你不害怕才怪,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大战时站到了同盟国一方的根本原因,俄土关系不可调,直到21世纪都无法解决)。

而对于沙俄帝国而言。跟大英帝国合作固然可以在远东获利,但沙俄毕竟是欧洲国家,他的核心利益在欧洲。当亚洲利益和欧洲利益必须做出选择时,沙俄帝国当然会选择欧洲利益。如今奥斯曼帝**队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对斯拉夫人大肆屠杀,这当中必然有对付沙俄帝国的考量在内,斯拉夫人遭到大规模屠杀。对沙俄帝国瓦解奥斯曼帝国的计划造成沉重打击,这是沙俄帝国所不能接受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英帝国如何调节,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不会让步,俄土战争不可避免,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暗中操纵这一切的中华神盾局,自然也不会给大英帝国、沙俄帝国、土耳其帝国和解谈判的时间。

很快,一支中华神盾局特工采取了行动,他们分别化装成沙俄军队攻击奥斯曼帝**队,同时也化装成奥斯曼帝**队攻击沙俄军队,在俄土边境上演了一场苦肉大戏,顿时将沙俄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拖入了战争状态。

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了,比原本的历史早了一年。

“报告,首相大人不好了,刚刚接到紧急电报,沙俄帝国和土耳其帝国开战了!”

“什么——阿噗——”

本杰明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两眼一翻,一口老血喷出(此处应有120救护车响声,请自行脑补)。

中华帝国首都理藩院,中俄第八轮谈判刚刚开始。

作为沙俄帝国的全权代表,驻华大使馆武官领事,皇室成员阿里科耶夫上校,正在同中华帝国理藩院大臣张佩纶谈判。

双方就西疆、蒙古、远东滨海州等领土问题进行谈判,沙俄一方自然是咄咄逼人,因为十万沙俄大军云集西疆,即将配合大英帝国一起进攻中华帝国西北边境。阿里科耶夫有恃无恐,他知道中华帝国在西北边疆的兵力不足,后勤补给困难。一旦开战很难挡得住英俄联军的大军进攻,所以阿里科耶夫要趁火打劫,威逼中华帝国让步,交出此前侵占沙俄帝国的远东滨海州领土。同时恢复沙俄同清朝签订的海参崴条约,将海参崴割让给沙俄帝国。

如果成功,沙俄帝国将不费一兵一卒要回远东滨海州领土并夺取太平洋出海口海参崴。

在太平洋打开出海口,这一直是历代沙皇的夙愿,如今阿里科耶夫即将成功。他相当的兴奋。

然而,谈判的另一方,中华帝国理藩院大臣张佩纶,今天却一反常态,不再对阿里科耶夫示弱。

“对不起,阿里科耶夫阁下,贵国的条件我国概不答应!”

“什么?你说什么?”阿里科耶夫有点不太适应,扣了扣耳朵反问道。

“贵国的条件我国概不答应!如果您没有其他事情,那么我们的谈判到此结束!”张佩纶很拽的站起身来,就准备离开。

“等等!”阿里科耶夫急忙叫住了张佩纶。感觉脑洞有点不够用,追问道:“你是说上次谈判的条件概不接受?你们只归还滨海州领土,不割让海参崴?”

这是第七次中俄谈判内容,为了稳住沙俄,延缓沙俄军队入侵西疆的时间,张佩纶不断地给阿里科耶夫释放烟幕弹,表示可以归还滨海州。

张佩纶正色道:“我是说我们不必谈判了,如果你要打就打吧,我们奉陪到底!”

这回阿里科耶夫听明白了,感情这一个月的时间。双方的谈判结果全废了。

这尼玛完全是白欢喜一场啊!

阿里科耶夫非常恼火,怒道:“我想张大人并没有看清局面,如果十万大俄罗斯帝**队攻入西疆,恐怕你们根本无法阻挡。再加上二十五万英军。你们不但要丢掉西疆,乃至整个大西北都守不住。”

张佩纶冷笑:“这就不牢您操心了,二十五万英军,在我中华帝国神策军面前,不过土鸡瓦狗之辈,如果贵**队不服。可以约好时间,贵我两军在西疆大漠会猎一番也不错。”

阿里科耶夫不理解,怎么张佩纶的态度突然间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有猫腻!

阿里科耶夫感觉到不寻常,很快一名随从急急忙忙的来到他耳边嘀咕了一番,他这才知道原来沙皇已经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了,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沙俄军部电令哈萨克兵团停止进攻中华帝国,转而调往俄土边境战场。

“难怪!难怪张大人有恃无恐,可是你怎么能确定我军会撤兵呢?如果我方不撤军呢?你还敢这样跟我说话吗?”

张佩纶一愣,旋即笑道:“贵国不撤军也无妨,大不了两线作战。不过,奥斯曼帝国那边还有英法两个盟友,你觉得你们沙俄军队能否顶得住?克里米亚战争就是例子,你不会忘记了吧!”

阿里科耶夫狠狠地瞪着张佩纶,眨眼间双方的眼神就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最终阿里科耶夫败下阵来,愤而离席。

与此同时,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中华帝国神策军已经同来犯的英印军队交火了。

双方在“世界屋脊“上交战,从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惨烈。

中华帝**据险而守,虽然兵力不如英印军队多,但胜在军队作战素质高,武器装备先进,尤其是暴血重机枪威力无匹,杀的英印军队血流成河。

但是没过几天,中华帝**因为阵地建在险峻雪山冻土上面,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弹药告急,最终放弃了一线阵地,退至二线阵地,节节阻止英印军队。

英印军队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夺取了中华帝**的一线阵地,还是非常高兴的。可是,他们很快就高兴不出来了。因为当他们控制了原来的中华帝**一线阵地后,同样面临着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的窘境。

英印军队可没有中华帝**那种吃苦精神,很快英印军队的攻势也因为补给跟不上而停了下来。

不论是大英帝国还是中华帝国,对于西疆世界屋脊之战都判断失误了。大英帝国调集了二十五万大军,结果发现交战区域内山高谷窄,路险林密,气候多变。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终年积雪,严重缺氧,气候酷寒。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严重影响着军队作战行动,部队集结,机动,指挥和协同困难,战场容量较小,二十五万大军完全无法展开攻击队形,最大的战斗地方也只能摆开一个团的兵力,英印军队的数量优势根本得不到体现。

同样,中华帝国一直认为兵力太少,跟敌人的二十五万大军相比,西疆军区只有一镇兵力12512人。从一开始,中华帝国兵部就担心兵力不足,跟敌人作战吃亏。可是当双方真正交火后才发现,只需要在山谷、隘口等要地部署一个连的兵力,就能够阻挡敌军好几天,而放开一线阵地退居二线阵地,更发现敌军的后勤补给也跟不上了。

于是,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双方夺取作战最后胜利的关键。

在这方面,中华帝**是本土作战,得到了藏民的广泛支持,很多藏民给神策军战士送饭送水,甚至帮忙运输武器弹药。

这样一来,中英两国在西疆的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尤其是大英帝国,以为调集二十五万大军,以25倍的兵力优势足以碾压中华帝**,结果却大失所望了。

与此同时,中华帝**西南战区五镇神策军攻入孟加拉帮,印度反抗军揭竿而起,战火遍及整个印度,很快影响到英印军队的后方补给线,逼得英军不得不从中印边境调回大量兵力进行镇压,无形中减轻了在西疆作战的中华帝**压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