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321章 暴血重机枪问世

伪钞帝国 第321章 暴血重机枪问世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安南战场上,中国神策军并未立即介入战争,而是在两广、老挝和柬埔寨边境设立难民保护区。

这种情况让法国方面感到奇怪。

不过法国也不想跟中国爆发战争,毕竟在中国家门口打仗,周围都是中国藩属国或者是海外领地,对于法军而言并不占地理优势。

因此,法国政府电令河内法军,不得主动向中国神策军进攻,但也要做好防备,不能被中国神策军偷袭。

于是,安南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法军和安南游击队打得火热,中国神策军大军屯扎边境,作壁上观。

国际媒体都在讨论,难道是中国害怕了法国,不敢跟法国开战。

要知道法国经历了普法战争的惨败,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中国神策军号称世界第一,又是在家门口作战,兵源和后勤补给方便,占了巨大的优势,完全可以一战的。

除非有什么目的!

到底有什么目的,欧美各国的军事家们都在猜测。比如不希望法国彻底倒向英国,不愿意跟法国消耗军力,储备军力全力对付英国等等。

但他们都没有猜到中国神策军的真正目的,因为他们不是李卫国,没有李卫国精明,没有李卫国想的长远。

安南盛产大米,在没有杂交水稻问世前,安南的大米产量是非常庞大的,不但养育了数千万人口,还大量对中国出口。

安南的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对于经历了太平天国叛乱和遭雅片战争毒害的中国,这不是一个好形势。中国国内经历了十年和平之后,如今人口恢复了稳定增长,但也只有2.5亿人口而已。而安南的人口却高达3000万,单单从人口结构上来说,就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威胁。

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放在欧洲,那很快就会成为德国那种强国。放在东南亚。如果不加以制衡,同样也会变成一个东南亚强国。

历史证明,安南是一直白眼狼,秦汉隋唐对其统治近千年,最终还是反了自立为国。近代帮助越南打败美军后,最终还是反目成仇。

有了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李卫国就得慎重对待安南了。他做了长远的打算,既然黎明的安南军游击队政权已经承认愿意作为中国的藩属国。那么就要趁机削弱安南的人口优势。否则日后中国神策军为了管理安南庞大的人口,就得需要派驻更多的军队。

李卫国故意放口风让法国入侵安南,除了因为安南阮氏政权不听话准备废掉对方之外,更深层的目的则是借助法军在安南挑起战火,破坏安南经济、减少安南人口,这样等到战争后,中国作为宗主国开始对安南进行经济援助时,会得到安南老百姓的感激,打着投资援助的旗号大举向安南安插汉族官员和********,就会容易被当地接受。加强对安南的统治。

按照李卫国的战略布局,中国神策军暂时不会直接介入战争,而是对安南游击队提供各种武器和装备弹药支援。让安南游击队去跟法国人打仗,消耗法军力量的同时,也在大幅度消耗安南的男人。

另一边,李卫国下令在安南周边设立难民区,接纳安南难民。实际执行中,却是将男女分开管理,男子则被集中训练,让他们拿起武器重新返回安南战场当炮灰。女子则送往内地,给她们安排工作。让她们跟中国男子通婚,成为中国人口。

任何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最终人口比例都会男女失调,女多男少。后世的越南新娘那么多。都是因为长达三十年的战争造成的。如今李卫国就是要利用法国再重演一次历史,但这一次,李卫国可不会让白眼狼反噬主人了。

没有人知道李卫国的真正用意,或许多年之后,中国男人们才会感激李卫国,因为数百万的越南新娘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性福。

安南战场上,黎明指挥安南游击队同法军激战,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双方互有伤亡。一开始是法军占据优势,因为法军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不过,随着中国对安南军的暗中援助物资送达,很快安南游击队便鸟枪换炮了,换上了清一色的中式先进武器装备,可以跟法军进行一对一的正面阵地战、正面炮战了。

安南的主要大城市都在法军的控制之下,不过农村和山区去都在安南游击队的控制之下,农村包围城市成了安南游击队的核心战术。

经过半年的战争,法军先后发动了十几次的大规模进山围剿战,最终胜少负多,遭遇惨败,被迫退回城市,依托城市进行防御。

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安南游击队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渐渐的学会了使用中式武器装备,开始局部反攻。

不过,这时候,法国又从欧洲调来了大军,向安南各地投入了十万兵力,同时法国海军也抵达金兰湾,舰炮火力猛轰安南游击队,迫使安南游击队放弃沿海城市的争夺,又退回山区。

双方于是就这样相持了下来,一直拼消耗战。

紫禁城,兵部上报安南战况给李卫国,请求新的圣裁。

李卫国只说了一句话,任何一场战争,都会经历进攻时期,相持时期和败退时期,安南也不例外,现在已经过了法军的进攻时期了,双方进入了相持时期,再过一段时间,法军必然会因为补给困难,劳师远征而最终放弃安南,黯然撤出。

中国神策军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介入战争,结束安南战事。

李卫国的这种决定,还是参考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战术,都是在适当的时机才介入战争,即削弱了欧洲整体的实力,又让战争结果符合美*事家们的预想,符合美国国家核心利益。

如今李卫国的这种决定。正是借鉴了美国人的高明战略战术。

不过,在安南战场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中国神策军的关注。

安南军和法军在武器装备不相上下,后装步枪、加特林机关枪和火炮。双方在正面战场上交战胜负几乎是五五之数,除非一方战略上出现误判遭到失败。

中国神策军派出军事顾问和观察员,利用安南军来检验中式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各项性能表现,结果发现缴获的法军步枪、加特林机关枪和火炮等都经过了法国人的改良,除了弹药性能还不如中国弹药之外,其他武器装备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中式武器。

这个发现令中*方感到了压力,虽然法军这点装备性能上的优势还不至于左右战争的胜负,但却引发了中方的警惕。

时至今日。卫国式步枪、加特林机关枪,以及各式步兵炮装备出口欧洲后,已经在欧洲各国有了山寨版本和大量改良版本。而中国神策军却依然在使用十几年前的武器装备,虽然期间也略有改良,但整体上变化不大。

这是因为中国神策军在东半球陆地上已经没有强大的敌手了,而帝*方将精力和财力都集中于海军力量建设,所以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就被一拖再拖了。

反正中国神策军陆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巨大的威胁存在,所以更新装备并无绝对必要。

李卫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海军力量建设上面,从而忽略了陆军。

随着在安南战场上的中国神策军顾问和观察员将情报上报给兵部,很快送到了李卫国那里。

针对这种情况。李卫国也在纠结。按照历史经验,中国神策军在未来二十年内都不会碰上强大的陆军对手,陆军现有的武器装备用个四五十年其实都没有问题。因为只要陆军兵器不出现代差,比如冲锋枪、坦克不出现,就算欧美拥有更多的改良版武器,也左右不了战场的胜负,在战场上还是靠士兵的勇猛和指挥官的头脑取胜。

但问题是中国神策军陆军将士们习惯了在武器装备上要压过欧美陆军一头,这就好比后世的美军一样,习惯了在装备上领先其他国家至少一代水平,一旦被人追上,他们就会很不好受。

情同此理。李卫国擅长换位思考,站在陆军立场上。他能够体会到这种纠结。

“既然如此,那就给陆军准备一份礼物吧!”

李卫国想到这里。立即召见了工部尚书黄体芳和帝国科学院武器研究所等有关负责人。

“这是一套重机枪结构设计图,你们拿过去研究一下,尽快制造出来,这是朕送给帝国陆军建军二十周年的礼物。”

黄体芳自从接任工部尚书以来,一直努力学习,在武器制造方面也很有心得,此时他看到这套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和旁边备注的原理时,顿时激动不已。

上面是一套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设计图纸,不过经过了李卫国的一些改良,比如水冷系统、供弹系统都改良了,另外还增加了油压缓冲器,可自动调节射速,采用轮式设计,移动方便,加装了护盾防具,保护机枪手等。

最关键的还在于自动导气式原理,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20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这种机械的运动描述起来复杂而抽象,但要是亲自看上一眼,立即会叹服它的精巧与妙思。

黄体芳等人纷纷激动的说道:“陛下,您设计的这个重机枪绝对又要惊世骇俗了!”

李卫国早已经练就了厚脸皮神功,如今可以坦然接受众人的崇拜。

“朕只是突发奇想,至于如何研制出来,还得靠诸位爱卿的努力。”

难得李卫国谦虚一次。黄体芳等人自然明白,这套重机枪实际上已经完成了80%,剩下的只是制造出来零部件和不断试验而已。这是皇帝陛下在故意给他们立功的机会,众人纷纷感激的对李卫国再拜。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绝不敢怠慢,争取早日拿出样机来,不负陛下期望!”

黄体芳想了想,又向李卫国问道:“陛下,不知是否给这套重机枪命名?”

李卫国想了想,这个时候的马克沁还在美国当苦工吧,直接叫马克沁重机枪有点过意不去。

历史上中国人对马克沁重机枪就命名过,称之为赛电。或者华宁。

不过李卫国觉得这种名字太土,不够霸气,还不如叫暴雨梨花针来得给力些。

“就叫暴血重机枪好了!”

想来想去,李卫国觉得这款重机枪一旦问世,必然会造成恐怖的暴力效果和无数血腥场面,于是就叫暴血好了,既形象又霸气。

于是,本该在十年后才出现的马克沁重机枪提前出现了,并被改名为暴血重机枪。远在美国正在地洞里挖煤的马克沁同学突然打了个喷嚏,好像什么属于他的东西突然不见了。感到莫名其妙。

暴血重机枪是李卫国设计的,黄体芳等工部官员们自然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研制攻关小组。在帝国科学院武器研究所开始了相关研制生产工作。

由于重机枪还没有定型,所以不可能建立生产线,所以各种零部件只能人工打磨制造。好在帝国科学院有的是技术工人,很快就按照李卫国给的图纸制造出了所有零部件,然后开始组装。

这当中,有些零部件规格不标准,设计有误差,毕竟李卫国只是在图纸上计算得出,实际当中必然存在很多误差。不过在技术工人和武器专家们的监督下很快都得到了重新校正。并一一记录在案。

一个星期后,第一架暴血重机枪问世了。为了快速验证各部件的功能,黄体芳等人没有使用李卫国设计的12.7毫米。也就是点五零口径重机枪弹,而是采用陆军标准的9毫米步枪弹,这样不用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等待新式弹药制造上面。

不过,12.7毫米重机枪子弹的研制和制造也在同步进行,需要一个月时间,在这期间,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再用两周时间改回12.7毫米结构也来得及,一点都不耽误时间,可以说把时间利用的非常紧凑了。

用9毫米步枪弹主要是验证重机枪的导气式原理、自动装弹、脱壳等原理,经过试验,黄体芳等人大喜过望,子弹的确实现了自动化,射速高达300发每分,虽然还没有达到李卫国设计的600发每分射速,但比起目前中国神策军装备的加特林机关枪已经实现了超越。

加特林机关枪作为手摇式,最大供弹射击速度也不过每分钟两百多发左右,而且战场上士兵紧张的情况下,疯狂的摇动,往往导致机关枪咔弹,出现各种故障。

如今暴血重机枪就不存在这个人为的咔弹现象,除非零部件出现问题,否则不会因为战场上士兵紧张而造成武器失灵的情况出现。

当然,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暴血重机枪还是出现各种故障,不过这都是因为零部件连接时有误差,是可以通过校正后解决的。

整体上,李卫国提供的设计原理是正确的,所以暴血重机枪的研制工作很顺利,第一个月实现了理论到实际的验证工作,第二个月就实现了12.7毫米重机枪弹的开火和供弹验证,第三个月开始加装防盾、水冷、轮式系统,然后生产六门暴血重机枪样机,交给军方进行各种战场环境实际测试。

军方对这款自动连射的重机枪非常感兴趣,积极配合测试工作。

军队对于重机枪的测试基本上就是一直开火,测试枪管耐久度、射击精度、射击距离等,以及在山地、森林、平原、丘陵、沙漠、沿海、沼泽等各种地形,阴天、晴天、雨天、雪天等气候条件下观察重机枪的适应性。

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军方测试装备就是两个字——暴力,非常暴力的测试,用石头敲打,把重机枪扔进泥水里再捞出来,往里面倒沙子灰尘等等,无限蹂躏,直到把重机枪摧残的不要不要的。

经过第四个月和第五个月的军方测试,各种测试结果反馈给帝国科学院武器研究所,然后记录下来不断改进,最终在第六个月完成设计定型,可以量产了。

在这期间,12.7毫米重机枪弹已经建立了生产线,开始大规模生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