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260章 亚东新帝国的诞生

伪钞帝国 第260章 亚东新帝国的诞生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一龙双凤,正在乾清宫内上演。

两宫皇太后,年龄还不到三十,整日在皇宫中养尊处优,保养的犹如粉嫩少女一般。

二女皆深宫寂寞,如今碰上了李卫国的霸道,最终半推半就的认命了。

人生短暂,能同时双飞两宫皇太后,将两个高贵无比的女人狠狠的蹂躏,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

从天黑一直折腾到天亮,看着两个皇太后姐妹花一脸春潮满足的昏死过去,李卫国大呼过瘾,依然龙精虎猛,没有一丝疲惫。

“不对,平日里一两发子弹过后就会陷入昏睡,今次双飞两个皇太后姐妹花似乎每个都受了不止三四发,我却到现在还龙精虎猛!”

这不科学啊!

李卫国很快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时,门外侍卫报告,宜兰前来请罪。

“请罪?你何罪之有?”

李卫国很好奇的看着跪在他面前的宜兰,不太相信她这样聪明的女人会犯错误。

宜兰道:“臣妾昨天送给王爷喝的并不是普通的暖胃汤料,而是十全大补药。”

十全大补药啊,不用猜,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作用了。

李卫国恍然大悟,难怪他昨天喝完宜兰给他的汤便觉得浑身燥热,想找女人发泄可惜他的四个王妃都不在身边,于是灵光一闪便想到了近在咫尺的慈安和慈禧了。

想到这里,李卫国顿时扶起宜兰,笑道:“原来是爱妃的好意,可惜本王当时找不见你,不然也不会便宜了她们两个,倒是浪费了爱妃的一番美意。本王保证,下次爱妃在准备这十全大补汤时,务必不要离开。这样本王就可以专宠爱妃了。”

宜兰一愣,旋即双颊绯红。娇嗔道:“臣妾多谢王爷爱护,只是这一次臣妾真的是没安好心,臣妾故意引王爷去慈宁宫的。”

李卫国顿时愣住,这是什么情况,宜兰自己准备的十全大补汤给丈夫喝,却不是为自己专宠,而是引丈夫去祸害别的女人。

这个世界错乱了吗?

见李卫国表情,宜兰急忙解释道:“臣妾只是想让王爷去蹂躏慈安皇太后。替臣妾出口恶气罢了。”

李卫国皱眉,不解的问道:“慈安可是你亲姐姐,你为何要让本王去蹂躏你的亲姐姐?就算是为了出气,也不用让你的男人亲自上阵吧?完全可以找别人啊!”

宜兰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慈安贵为前朝皇太后,万众瞩目的女人,臣妾倒是想找个乞丐去羞辱她,可那样却是在打王爷的脸,到时候天下人都会说王爷没有照看好前朝皇太后,会影响王爷日后登基为帝的声望。所以臣妾想来想去。只有让王爷亲自出马了,因为王爷动前朝的皇太后,就没人会说闲话了。”

李卫国苦笑。头一次感觉女人的世界好奇妙,脑洞大开,是完全想不明白啊!

“那你可是失策了,你让本王蹂躏你姐姐,如今你姐姐也算是印上本王的记号了。”

宜兰扑哧一笑,娇嗔道:“王爷休要骗臣妾,您是什么身份,怎会要一个破烂女人,乐呵乐呵就是了。可不能当真哦?更不能拿她跟臣妾比,不然臣妾可不理你了!”

宜兰撒娇了。李卫国也是醉了,这女人太聪明了。连他心中想什么都知道。

“哈哈,兰儿放心,本王的确只是乐呵乐呵,不会当真的。”李卫国顿时大笑,对待慈安和慈禧,他自然不会当真,纯粹是**,征服高贵皇太后的心理作祟,绝不会当做自己的女人看待的。她们二女在李卫国眼里自然比不得宜兰,更加比不得傅善祥、沈紫嫣和苏三娘三女了。

“那好,还请王爷将她们二女赐给臣妾调教!”宜兰顿时顺杆爬。

李卫国一愣,反问道:“你真要这么做?”

宜兰眼中闪过一丝怨恨,说道:“王爷不知,慈安根本不把臣妾当亲妹妹看,只将臣妾当货物交易,因为臣妾的生母并不是慈安的生母,只是一个丫鬟所生,最后被她们母女一起给害死了。”

李卫国轻叹一声,万恶的旧社会啊,看看把我的兰儿害得多伤心。

宜兰是他李卫国的女人,这个时候李卫国自然要站在自己的女人一方,于是点头道:“好吧,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不能授人以柄。”

宜兰顿时高兴的亲了李卫国一口,笑道:“多谢王爷,臣妾以后定然好好伺候王爷。”

李卫国顿时大乐,他可是知道宜兰的床上功夫,那叫一绝,让他欲罢不能啊。

看着宜兰走进慈宁宫,李卫国苦笑着摇摇头,他承认他已经沦陷了,被宜兰这小妖精迷住了。

“走吧,我们去太和殿!”

不管宜兰怎么折腾了,反正对于李卫国而言,他的女人受了气就得出气,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只要不碰李卫国的底线,其他的事情他都会睁只眼闭只眼的。

哪个男人不宠着自己的女人?李卫国自然也不例外。

太和殿议事,其实不是什么军国大事,而是文武百官们商讨建立新帝国的诸多事宜。

比如,从各种古籍典文上选出一个合适的国名,然后再选首都,定登基称帝的年号和登基称帝的时间,然后颁布新帝国各项人员任命、政令和法典等等,诸多事宜等待确定。

一时间,朝堂上犹如菜市场,众人各抒己见,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令坐在龙椅上的李卫国都快要睡着了。

真真是太无聊了!

“好了好了,争来争去,也都没有什么新意,帝国之未来不再狭隘与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古籍经典虽好。可毕竟是古人所做,难道今人永远都得学古人,就不能学着超越他们吗?”

李卫国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发威了。

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然谁都不甘示弱,那么索性便让李卫国自己选吧。

“请王爷圣裁!”

这尼玛都是一群混蛋!

李卫国心中腹黑,瞪了这些文武百官们一眼,突然一乐,道:“既然你们都请本王圣裁,那么本王可就说了啊!不过本王丑化说在前面,本王一旦圣裁了,只要不是笑话。你们就不准再多啰嗦一句,听明白了吗?”

众大臣们一听感觉似乎要落入李卫国的圈套中一般,可惜他们刚刚说了请李卫国圣裁,这会儿自然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没办法,众人只好点头赞成。

“大家听好了!”李卫国咳了咳嗓子,一本正经的道:“国名就叫中国,言简意赅,世界之中心,天朝之上国。年号吗,可采用中华纪元。自有汉以来皆为中华,类似西方的公元纪年。也可以单独年号标记,就叫光华吧。光复中华之意,我们被满清奴役几百年,这个光华二字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说完,李卫国看看一干文武百官们,见他们一脸惊讶的表情,感到不解。

“怎么?本王想出来的不好吗?”

“不!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是啊,想不到王爷不仅治国治军方面雄才大略,就连辞海造诣也是堪称一绝。叫中国好,年号光华更好。”

大臣们这一次并不是拍马屁。而是真的觉得中国二字言简意赅,却能表达出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的含义,年号光华,更是诠释了光复中华之意。

相比之下,大臣们选的其他词汇根本就是献丑了,一个个都臊得慌。

李卫国乐了,刚才吓了他一跳,还以为自己起名字不好呢。

其实,起名中国,也是李卫国深思熟虑过的。

历史上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也准备用中国这个名字作为国名,可惜遭到了日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迫改为中华民国。

日本为什么不允许叫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意思是世界中心之国。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世界各国不是一直都称呼我们为中国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叫我们“china”,翻译过来就是“瓷器国”并非中国的意思,如果是中国,应该这样翻译“ries”。由于当时中国极弱,所以外国人为了方便就用瓷器国来代替,于是就有了china,日本人在背后推动这个词汇被全世界知道,其实谐音就是支那。直到新中国强大起来,我们自称中国才渐渐被国外所默认,但也只是中国人自己这么说,因为世界已经不围着中国转了,所以china这个单词却永远改不过来了,外国人永远都会用瓷器来代表中国,但瓷器永远是瓷器,不是世界之中心国。除非有一天中国称霸全世界,在所有英文字典中硬性删除china的瓷器意思,将其含义硬性规定为世界之中心,那么外国人才会明白中国的真正意思,是世界之中心国,而不在是瓷器。

如今李卫国做到了,趁着全世界各国目前还在用“qing”来指代中国,还没有用“china”来称呼中国时,建立国名中国,英文直接用“ries”,世界之中心国,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含义。

当然,中国这两个字太嚣张太霸气了,简直不给其他列强面子。

但李卫国还是义无反顾的决定了,既然要装逼,你就要装逼到底,如果英法等列强不认可,就打到他们认可,如果小日本不服,就打到他们服为止。

中国,从今日起要雄起,称霸世界,变成真正的世界之中心。

李卫国起名字得到了文武百官们的认可,于是李卫国同学立刻发扬厚黑学的风格,接下来首都定为北京,上海作为陪都,一南一北,方便管理。

南洋军一线部队更名为神策军,负责对外征战。二线部队更名为卫*,负责保卫国内安全。(很想改成解放军或者guo军,可惜会被和谐,只能抱歉了。)

至于国家体制,李卫国暂时没有大的变动,依然沿用六部制,原因是西方的民主制目前还不完善,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搬到目前文化程度很低很低的中国,那纯粹是在找死,至于君主立宪制,也不符合现在的情况,反倒是原来的六部制还可以继续沿用几十年。

尽管李卫国没有更改体制,但是却不会干等着,而是命人从现在开始就参考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体制,针对中国国情,制定新的国家体制。

别人的体制再好,拿到中国来也未必适用,还是中国自己特色的体制最好,这便是李卫国的想法,参考了后世的先进经验。

至于其他各方面的细则,则完全不需要李卫国来操心了,文武百官们自然会处理好的。

新帝国成立时间定在了1866年元旦,李卫国也将在那一天登基称帝。

不过战争并没有结束,南洋军先后光复了江苏、安徽、山东、直隶、山西、陕西和甘肃七省,大军分别陈兵在山海关、雁门关、嘉峪关等要地,随时出兵东北三省、蒙古、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地,统一全国。

东北三省和蒙古没有致命的高原反应,但却有严寒的天气,蒙古大漠一望无际,是蒙古骑兵的绝佳战场,不利于南洋军作战。同样,此时的东北三省还没有被开发,一直被清政府列为禁地,禁止汉人迁入居住,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没有道路,这对使用热兵器依靠后勤补给,刚刚实现车载补给的南洋军来说,无疑是个残酷的考验。

至于西藏,单单是一个高原反应,就足以葬送南洋军了,李卫国可不会轻易犯傻去冒险,他要么等个三五年时间,训练出一批适应高原反应的军队后才出兵,要么就得采取怀柔政策,智取西藏,毛太祖怎么夺取西藏的,李卫国同学自然要借鉴一番了。

“臣以为可以先遣人分别去关外、塞北、西藏等地试探一下,王爷可以答应有条件诏安他们,看看他们的意思。若是可以诏安,王爷可先答应他们的条件,统一中国是当务之急,以后可以慢慢收拾他们。若是不同意,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军横扫,必须在英法等列强喘过气来再次对付我们之前,完成全国统一。”

见吴庸这么说,李卫国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点头同意。

很快,几支队伍纷纷上路,目标关东、塞外和西藏,人员也是千挑万选,都是能言善辩之人,为了达成战略目的,李卫国允许他们有临断之权,只要条件不是太苛刻,可以暂时答应他们,用吴庸的话说,统一中国是主要的,以后可以再算账。(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