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25章 意外惊喜

伪钞帝国 第0225章 意外惊喜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看着船台上正在建造的巨型战舰,李卫国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近代的中国沿海长达一个世纪的无海防局面,如今就要在他李卫国的手中结束了。

除了十艘浅水重型炮塔铁甲舰将作为东海舰队的主力战舰之外,辅助舰只也不能少了。

江南造船厂、杭州湾造船厂、马尾造船厂,以及黄埔造船厂,四大造船厂有近百个船坞,船台上尽皆铺满了战舰。

只不过这些战舰的吨位都不大,都不超过3000吨,以巡航舰和护卫舰为主,舰体结构也不是浅水炮塔式,而是传统的船腰列炮式。

这些战舰建造容易,因为技术是采用欧洲的成熟造舰技术,只不过是将传统的木质结构改为了铁质结构,在动力系统上,采用风帆和蒸汽机混合动力,整体上跟欧洲主流铁壳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战舰基本一样,因为国内的近代造舰工业刚刚起步,山寨西方产品是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

当然,有些地方并不是简单的山寨西方,比如舰船动力系统,三年前还主要从欧洲进口大型蒸汽机装置,如今已经有了技术更加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动力系统了,该系统远比欧洲各国最先进的高压式蒸汽机动力系统要先进的多,只不过蒸汽机是被安装在船体之中,外面是看不到区别的,只有当双方同等吨位的舰只一起航行时,才会发现拥有往复式蒸汽机系统的舰只航速要快出很多。

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因为当下李卫国跟英法两国的蜜月期已经过了,关系越来越紧张,随时都会爆发战争,这种国之利器,自然不能让敌人知道了。

抛开水面舰艇,李卫国来到江南造船厂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视察了潜艇工厂。

潜艇,顾名思义。在后世是非常大众化的广谱性名词。但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潜艇还是个新鲜词,因为它并不为大众所了解。

民众的传统意识还停留在对水面舰艇的向往之中,巨舰大炮一直都是海军发展的主流。被各国列强海军所重视。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设计师们都钟情于巨舰大炮主义,还有一小撮人关注着其他海上兵器,潜艇便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对于潜艇的设计早已经在各国列强的研究案台上了,自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利坚联盟国海军动用汉利号潜艇将美利坚合众国海军战舰亨利号护卫舰成功炸沉后,英法列强乃至欧洲各国列强,瞬间都注意到了潜艇这个新的海战兵器,并且积极开始研究起来。

1864年的欧美西方世界,是潜艇大流行的一年,这一年里,打败了北军的美国南军继续发展潜艇兵器,大卫-布什建成了鹦鹉螺号潜艇,采用人工动力航速4节,潜水6米。潜航时间一个小时,携带的武器是从江南制造局进口的水镭。

这一年,法国也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6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这是世界最早的水下喷气式动力装置,其航速非常慢只有4节,但却实现了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的世界纪录,其下潜深度更是达到了12米。只不过喷气式发动机太过依赖压缩空气罐,成本高昂,除了土豪用得起之外。法国海军望而生畏,于是便成了鸡肋。

这一年,英国也紧步后尘,建造了蒸汽机动力的马斯号潜艇。一度航速达到8节,但不到十分钟就熄火了,因为蒸汽机太消耗空气了。

这一年,欧美的潜艇设计师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问题,那就是不管用蒸汽机还是压缩机,亦或者人力驱动。潜艇一旦潜航,就没了空气,很快就得被迫浮出水面,这在海战中变得很鸡肋,类似汉利号击沉亨利号的情况其实是在港口内偷袭得手,如果换了在公海上,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不等汉利号靠近亨利号,就会被发现并击沉了。

1864年,潜艇热及一时,但随后便也消极一时,因为潜艇设计师们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潜艇一词很快被人们淡忘了。

但远在上海的李卫国没有淡忘,相反还非常有兴趣,他向全世界各国的潜艇设计师发出了邀请函,高薪聘请他们来上海发展,并提供高达300万人民币的科研赞助资金。

于是,很多被生活所迫的潜艇设计师拖家带口的来到了上海,从此开始为李卫国卖命干活了。

这当中便包括了一个年轻人,他叫约翰霍兰,父亲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父亲的职业使霍兰从小就对海洋及战舰充满了好奇。中学尚未毕业时,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此期间,霍兰一边工作,一边设计舰船。1864年,潜艇大流行时,霍兰也开始设计潜艇,提出用电动机来驱动潜艇的设计理念,可惜当时欧洲的电动机刚刚开始发展,电机功率远远达不到长时间驱动潜艇的能力,同时电器在当时的欧洲是个高端货,只有有钱人才能够接触的到,霍兰显然只能望而却步了。

随后,霍兰本着试试的态度,将他的设计图纸寄给了大清帝国驻伦敦公使馆,这个公使馆实际上不归大清帝国管理,只是李卫国在伦敦的一个外教办事处。但办事处的官员都知道李卫国求贤若渴,早在1860年时就提出了弱国近海防御利器是水镭和潜艇的伟大理念,因此工作人员对于潜艇的未来发展不做怀疑,本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原则,给了霍兰一笔路费,送他一家去了上海。

就这样,霍兰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去了美国,而是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了中国,正赶上李卫国成立潜艇科研工作组,霍兰便加入了。

李卫国得知霍兰被拐到了上海,当时可是相当的高兴,立刻召见了霍兰,并看了他的设计图纸。

霍兰设计的潜艇。从第一艘开始就是现代潜艇的雏形了,历史上之所以到了80年代后期才制造出来,主要是因为欧美的大型蓄电池发展缓慢,无法给霍兰潜艇的电动机提供强大电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霍兰没有背景,穷人一枚,也没钱制造潜艇。

但这一切在李卫国面前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他一来不差钱,可以给霍兰大笔研制经费。二来蓄电池这玩意在后世连小学生都会制作,李卫国更是不在话下,大型蓄电池组对他而言同样不是什么难题。

于是,李卫国找来巴尼特等化工专家,给他们讲解了铅酸蓄电池原理,让他们着手开始研制潜艇用大型铅酸蓄电池组。

对于巴尼特等化工专家们来说,很多东西只要一个灵感提醒他们就会制造出来,而大型铅酸蓄电池组并不是难题,对他们而言开始不知道时难如登天,可是一经李卫国提醒和讲解。瞬间变成小儿科问题了,于是霍兰的潜艇用大型铅酸蓄电池组很快便研制成功了。

而霍兰也得以施展抱负,亲自主持建造他亲手设计的霍兰一号潜艇了。

时隔三个月时间,当李卫国再次莅临潜艇工厂时,一艘80吨的小潜艇已经完工了,霍兰正组织人手对其进行潜水实验。

霍兰屁颠屁颠的跑到李卫国跟前,恭敬的说道:“我尊敬的王,您来的正是时候,请您看看我设计的潜艇,她已经具备作战能力了!”

李卫国一听顿时变得兴奋起来。问道:“当真?你的这艘小潜艇可以炸沉英国人的战舰吗?”

霍兰有些哭笑,要知道他也是英国人,对于李卫国这么问有些不适应。

不过霍兰不在意这些,他是个科学家。无国籍无国界,战争的事情跟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科研成果,谁在这方面帮他,他就为谁卖命,其他的事情绝不关心。

“是这样的。我尊敬的王。”霍兰整理了一下思路,续道:“这艘潜艇可以携带两枚水镭,将水镭布设在敌舰经过的航道上,便可以将敌舰击沉。如果您要用这艘潜艇参加海战的话,恐怕就变成自杀式袭击了。”

自杀式袭击?你还is呢!

李卫国问道:“为何是自杀式袭击?”

霍兰说道:“我测试了一下水镭的威力,目前潜艇的外壳在五米距离内都会被直接炸破,如果用潜艇去攻击敌舰的话,等于是同归于尽,因为潜艇根本来不及退到安全地方。”

李卫国瞬间懂了,水镭不是鱼镭,需要靠人力去控制撞击战舰,显然是同归于尽的结果了。

“这简单,将水镭改为鱼镭不就行啦!”

“鱼镭?那是什么东西?”

“你连鱼镭都不知道?”

刚说完,李卫国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周围的所有科研人员,包括陪同他一起来的沈葆桢等人都是一头雾水,明显都不知道。

难道鱼镭这东西都没有发明出来?冒死也没见过英法军舰上有鱼镭发射装置,恐怕还真是没有被发明出来。

对于这个鱼镭,李卫国还真不太清楚,毕竟后世的他可不会天天跟鱼镭打交道,不知道也是可以原谅的。

事实上,鱼镭还真没有研制出来,不过鱼镭的祖先却已经有人研制出来了,而且就在去年。

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鲁铎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鲁铎的发明未能被奥匈帝国海军采纳,没有投入使用。

而历史上的1866,才有英国人怀特,在借鉴了鲁铎的发明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镭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镭的航行深度。当时鱼镭的航速仅10公里每小时,射程不到一公里,尚无控制鱼镭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镭”,并根据怀特的名字(意译为 “白色”)而命名为 “白头鱼镭”。

如今既然真正的鱼镭还没有出现,那么李卫国就高兴了,因为他又可以当一把伟大的发明先驱了。

“咳咳!”

李卫国轻咳两声,迅速道:“这个鱼镭乃是本王发明和研制的一款新型海上攻击武器,跟水镭类似,是专门用来对付敌方战舰的。”

他顿了顿,续道:“其实他的原理很简单!”

说到这里,沈葆桢顿时会意,急忙命人拿来纸笔,小心的纪录这李卫国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霍兰你应该知道法国人发明了空气压缩机,并利用空压机推动潜艇。”

霍兰点点头,李卫国则继续道:“其实鱼镭的原理跟这个差不多,既然空压机可以推动潜艇,那么把你这个潜艇缩小一百倍,变得像一条长剑鱼一样,用空压机将其推动,鱼头安装跟水镭一样的高爆渣药,使其自动去撞击敌舰,这样你的潜艇就不用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夸赞。

霍兰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通,顿时明白了李卫国口中的鱼镭意思,顿时道:“您的意思就是将水镭安装上空压机使其拥有航行动力,直接撞击敌方舰艇,对吗?”

李卫国点点头,笑道:“你这样理解也对!不过水镭是圆形的,浑身是刺猬,在水中的阻力颇大,不如改成鱼儿的长流线型,在水中的速度更快。”

“没错,我的王,您真是太聪明了!”霍兰不由得不佩服眼前的年轻人,同样的岁数,人家已经是王了,而且在知识方面丝毫不弱于他这个专业人才,让人羡慕,不佩服都不行。

沈葆桢已经令人纪录了下来,李卫国拿过来一看,点点头,又在上面将鱼镭的形状,战斗部、空气压缩机动力部、尾翼平衡舵等画出来,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勒,但明眼人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卫国当即强调道:“这个鱼镭武器要放在第一优先级研制,最好能在三个月内装备给战舰和潜艇,有了这东西,绝对可以杀英法海军一个措手不及。”

沈葆桢顿时明白这鱼镭的重要性,当即道:“王爷放心,臣定当亲自督造,全力处理好这个鱼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