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23章 黄金版**问世

伪钞帝国 第0223章 黄金版**问世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readx(); 不光是大口径炮弹的重量,一门六四式重榴弹炮战斗全重达到五吨,尽管有轮子,也得需要四匹马才能拉得动,这还是正常的道路,若是碰上山路,四匹马恐怕也很难拉得动了。

面对后勤方面整天吐苦水,李卫国只是安抚他们淡定点,表示要不了多久就会给他们解决问题。

当然,这不是随口敷衍,而是李卫国的确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后勤运输能否跟得上,关乎一场战役乃至战争的成败。

君不见淮海战役如何取得的胜利,那是三十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来装载弹药才取得的胜利,情同此理,李卫国不可能打一场战役就动员三十万老百姓来负责运输,因为二者间的情况不同,淮海战役时期,老百姓穷的没饭吃,破家破业可毫不心疼的丢弃,然后去帮红军干运输。别说征召三十万老百姓干活,就算征召一百万,也没有问题,因为经济已经崩溃,不可能再崩溃了。

反过来李卫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他治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统治区内经济繁荣,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可不是破家破业随便抛弃的。一旦征召三十万老百姓参加后勤运输,不但得给老百姓发工资,还耽误了三十万老百姓正常的工作,损失更大。

这就是二者的根本不同之处,所以李卫国既得重视后勤运输,也得考虑自身经济损失问题。

目前南洋军的后勤运输工具基本上是依靠火车和牛马车来进行军事运输,火车自然强大,多少物资都可以迅速运输,但问题在于铁路只有江南省和浙江省有,尽管从1861年开始,李卫国就下令在长江以南八省全部动工开建铁路,但地盘太大了,四年来仅仅建成了一万公里长的铁路,因为江西、云贵地区多山,造成修建铁路困难重重。别看总里程达到一万公里,其实铁路线都是各省独立分开分段修建的,并不能连接在一起,且大部分都没有完工。

这样一来。一旦战争爆发,在江南和浙江两省内,由于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因此南洋军的后勤补给压力不大。但战争肯定不会局限于江南和浙江两省内,显然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统一战争和抵抗外敌侵略的卫国战争。战火将烧遍全国,长江以北的八省、五将军辖地可是一条铁路都没有,一旦在那边打仗,运输工作全得靠牛马车。

针对这种情况,南洋军的后勤运输压力就变得非常大了,因此李卫国制定的应对策略就是迅速打造一支汽车运输队,来解决后勤运输问题。

这个构想早就开始了,可以追溯到五年前。当时巴尼特和惠更斯在李卫国的引导下,对石油化工产生极大兴趣。经过三年潜心研究和实验,如今在江湾工业区内已经有了一座石油化工厂。实现了石油化工工业化生产,也是全世界第一座和唯一一座石油化工厂,这可比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荷兰壳牌石油化工公司早了三十多年。

这都是李卫国带来的蝴蝶效应,江湾石化工厂日产净化原油五百桶,汽油五十桶,柴油三百桶。石油全部是从波斯帝国运回来的,当初李卫国派容闳前往波斯湾,从波斯帝国购买了一块海湾地区盛产石油的地皮,此后在那打井采油,每天可生产原油一千桶。每个月将采集到的石油经海路运回上海一趟,在江湾石化工厂进行加工,五百桶净化原油是在原油基础上进行初级过滤杂质得到的,然后在冶炼汽油和柴油。

虽然产量不高。但足够满足南洋军的需求了。一小部分汽油用来装填高压喷火筒,在南洋军喷火兵身上服役,大部分都用在战略储备上面,等待一个新的消费者诞生。

这个新的消费者便是内燃机车,包括汽车和卡车。

关于内燃机的基本原理,比如四冲程做功。喷油嘴原理,压缩点火式等关键要素,五年前李卫国就已经全部告诉给巴尼特和惠更斯二人了,在一年前,二人已经研制成功了热效率28%功率150马力的柴油机,以及热效率32%功率85马力的汽油机,其中柴油机被命名为惠更斯柴油机,汽油机被命名为巴尼特汽油机。

这两款内燃机都已经达到了工业化发展要求,李卫国于是在江湾工业区建立了汽车工厂,这比世界最早的汽车工厂早了整整十五年。

汽车工厂主要生产卡车和少量的汽车,其中卡车是以柴油发动机为引擎,汽车则是以汽油机为引擎。不过汽车的实用性不高,因为成本太高,外观也不好看,用户群体少,连李卫国都没看上,所以只生产少量的汽车,用来研究和试验。

李卫国将重点放在了卡车的生产上面,尽管卡车的成本也非常高,外观同样难看,但李卫国还是进行了大量采购,主要是帮助解决南洋军的后勤运输问题,因为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所以李卫国不计较成本的高低。

如今惠更斯牌卡车已经生产了两千辆,每辆卡车都能够装载八吨货物,以3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不论是载货能力还是速度,都比马车先进。尤其是六四式重榴弹炮,也只有卡车才能拉得动。

不过两千辆卡车对于庞大的南洋军后勤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汽车公司刚刚建立一年时间,生产线不足,造成产能不足。如今李卫国也只能敦促汽车公司加快生产线扩建速度,争取在三个月内尽可能的增加卡车数量,来填补后勤运输的压力。

离开枪炮工厂时,负责枪炮监造的督官李洋向李卫国进献了一个礼物。

李卫国顿时皱眉,他是不收礼的,整个南洋官场奉行高薪养廉政策,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得到重用,严厉杜绝所谓的“礼尚往来”,维护官场清明。

“这是什么?”

李洋感觉到了李卫国的不悦,急忙解释道:“这是枪械司技师们的一份心意,听说王上喜欢收集枪械,枪械师傅们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偶然间从沈大人那边看到一张手枪设计图纸。知道是王上喜欢,于是枪械师傅们便试着研制了一把,特此进献给王上。”

沈葆桢也急忙道:“的确如此,王上可还记得两年前您曾经给臣下一张手枪图纸。您当时叫它沙漠之鹰,吩咐臣下试着研制。如今这把沙漠之鹰手枪已经研制成功,正欲向王上交差。”

沙漠之鹰?

李卫国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把手枪,装逼耍酷必备武器。

庄久侠立刻上前接过礼盒。打开后呈送到李卫国面前。

果然是沙漠之鹰!

李卫国一眼就认出礼盒中的手枪,跟后世的沙漠之鹰一模一样。

而且还是整枪镀金的,枪手柄更是用珍贵的象牙制作,不论是镀金枪身还是象牙枪柄,上面都镌刻着铭文,这是中华传统习俗,使得这款沙漠之鹰手枪看起来更加精美珍贵。

当初李卫国想要一把沙漠之鹰,于是画出图纸交给沈葆桢,令其试着研制,后来李卫国便忘记了此事。如今得偿所愿,李卫国顿时非常高兴。

见李卫国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沙漠之鹰手枪,李洋立刻解释道:“王上,按照您的要求,这把沙漠之鹰采用导气式制退机制,枪管短后座半自动供弹,使用点五零口径大威力短手枪弹,弹夹容量七发,枪管六条左旋膛线,可在三十米内精确击中一元银币。一百米时依然有足够的动能击穿3毫米钢板。”

一百米内可击穿3毫米钢板,顾名思义,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百米距离可以直接打爆脑袋。

这就是点五零口径大威力手枪。李卫国就好这口,顿时迫不及待的想要试枪。

砰!砰!砰!

试枪室内,李卫国持枪开火,从十米靶到百米靶打了个遍,打得开心极了,都有些忘了自己还有正事了。

李洋看过靶纸后。见枪枪上靶,顿时大为惊叹:“不曾想王上的枪法如此精准,可惜这沙漠之鹰唯有一个缺点,就是此枪太重了,足有两公斤,一般人难以驾驭!”

李卫国停了下来,自有随从侍女上前替他擦拭额头汗水。

只听他笑道:“换做别人可能嫌重,但本王却是就喜欢这种重量的手枪!”

既然李卫国喜欢,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对于沈葆桢、李洋等人来说,他们只是送个礼物给李卫国,讨他欢心高兴罢了。

对于庄久侠等侍卫们来说,这把沙漠之鹰只是一种装饰品罢了,基本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每个侍卫都是高手,不可能让敌人靠近李卫国,也不可能让李卫国上阵杀敌,这枪基本用不上,再优秀先进也就是个摆设。

李卫国收下了沙漠之鹰,还有剩下的几盒子弹。这子弹都是点五零口径,非常特殊,每一发子弹全部都是人工制造,属于特供,数量不多,造价极高,只有李卫国一人有资格使用。

不过李卫国还是灵机一动,令李洋再督造两百把沙漠之鹰,规格一样,用来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这是一种尊荣,每一个军人都想得到这样的一把好手枪,必然会为了这份荣誉努力立功。

考察完枪炮工厂,李卫国又在沈葆桢的陪同下来到弹药工厂。

巨大的弹药工厂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一条条铜板被切割成一个个圆形铜片,而后在水压机的挤压下变成了步枪弹壳、炮弹弹壳,然后充填上发射药装上底火再扣上弹头,便成了步枪弹和炮弹,装箱,打包送入战备仓库。

李卫国视察完整个流水线,整体上还是很满意,通过锻造工艺和流水线生产,其产能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足以支撑百万大军的弹药消耗了。

“王上,这是弹药生产单。”

沈葆桢拿过来一张清单,上面罗列了各种弹药的生产数量。

“9毫米步枪弹药已经储备了5亿发,75毫米步兵炮炮弹12000发,其中穿甲弹4500发,爆破弹7000发,较射弹500发,125毫米榴弹炮炮弹7000发,其中……”

李卫国突然打断道:“好了,这个就不必念了,一会儿送到吴庸那里!”

沈葆桢还准备炫耀他的成果,却不知道李卫国为何不听下去了,只好作罢。

二人旋即走出弹药生产车间,路过门口时,李卫国突然扫了在门口打扫卫生的一名工人一眼,正好碰上那名工人鬼鬼祟祟的看向李卫国。

四目相碰,那名工人瞬间收回眼神。

李卫国微微一笑,也没说什么,径直走了出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间,除了当事人,没有人注意到。

没错,那个工人就是潜伏在江南制造局内的间谍,中华神盾局早已经掌握了此人的背景,正是李鸿章那边的人。不过李卫国没有动这个人,因为有时候利用敌方的间谍来传递情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卫国走后,那名工人顿时吓了一身冷汗,还以为自己没有暴露并得到了有用的情报,顿时屁颠屁颠的离开江南制造局,去向他的上线请功去了。

走出一段距离后,李卫国对庄久侠道:“速去派人通知吴庸,就说可以按计划行事了。”

庄久侠领命,当即安排人去通知吴庸。

李卫国则继续视察江南制造局,对于各项武器装备的生产进行抽检和指导,要确保大战开启后,南洋军的各项军需物资充足。

除了枪炮和配套弹药之外,李卫国还重点视察了辅助武器装备生产车间,例如手镭已经生产了1200万颗,百万大军平均每人都能装备12颗,这在战斗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另外对于水镭和地镭的生产同样没有落下,毕竟大敌当前,整体上李卫国的南洋军还处于防守状态,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水镭和地镭依然是一种强大的防御武器。

看到水镭时,李卫国便突然想起了他的海军。

已经很久没有去视察东海舰队了,不知道此时的东海舰队能否担负起近海防御的重担。

要知道五年前的第二次雅片战争期间,李卫国还没有信心让东海舰队主动出击,迎战英法联合舰队。如今东海舰队已经陆续装备了大批新式蒸汽战舰,在对抗英法海军入侵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战之力。

李卫国很实际,他不求海军立刻就打败强大的英法海军,因为那不切实际,但至少要在近海防御作战中取得战果,让英法海军不敢靠近中国近海。

想到这里,李卫国当即决定去江南造船厂走一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