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12 章 巨大收获

伪钞帝国 第0212 章 巨大收获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

2016年的元旦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

当李卫国返回上海时,太平天国已经彻底覆灭,残存的太平军变成了游击队,依然四处抵抗,但大局已定,他们的抵抗只是要证明最后的尊严。

太平天国的覆灭,对于李卫国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战略成功。

利用太平天国的威胁来掩护吴军的崛起,这条战术李卫国走对了,如今李卫国已经不需要用太平天国来打掩护了,所以太平天国覆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不过,太平天国给李卫国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可谓大丰收。

吴王府财政部官员将收获统计上来时,连李卫国都震惊了。

太平天国实现财物公有制,官方称呼为“圣库制度”,实际上就是把太平天国全国各地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当中,也就是变相的进入高层官员们的家里,这也是太平天国最后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这项圣库制度的存在,使得整个太平天国的财富几乎都集中于天京城内,当天京城破被吴军占领后,不但洪秀全的上千车财宝被吴军截获,文武百官们一个都没跑掉,他们的家产全部被吴军查封,而后上缴吴王府财政部,不算房地产和那些无法估价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单单只是金银就高达1200吨,其中黄金就占了110吨,金银财富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个亚投行金库储备规模,其他铜钱铜币更是堆积出来好几座小山,如果不是铜钱已经对人民币无效,恐怕财富会更多。

除了钱财物品之外,更大的收获是人。

除洪秀全全家和亲族交给了李鸿章去跟朝廷领赏之外,其他各级文武百官有三千余人,其中对李卫国有用的人才高达六百人,包括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武将。蒙得恩、李世贤、杨辅清、陈得才等内政能臣,皆向李卫国表忠心称臣,使得李卫国帐下瞬间变得人才济济起来。

这些人才之所以选择李卫国,为李卫国做事。其中是有不少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首先作为俘虏,李卫国不杀他们就是对他们的恩典,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选择侍奉新主子李卫国。

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这些能臣干吏们骨子里是反清的,李卫国已经暴露出篡夺大清的野心,这差点就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太平天国就是要推翻满清,否则当初也不会得到天地会的支持,而李卫国是汉人,他造反的话一样是光复汉族天下,而曾国藩和李鸿章最后放弃了造反心思,转为满清的奴才,这绝对是这些官员们所不能容忍的。

三个人选排除了两个,而李卫国又表现出英明神武的能力。连石达开都最后认可了李卫国,使得这些能臣干吏们最终选择李卫国做他们的新主子。

而李卫国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只有俩字,人才,治国的人才。太平天国不乏人才,甚至可以说近代史上的很多顶尖人才都出自太平天国,如今他们加入李卫国的幕府,无形中令李卫国的软实力空前膨胀。

李卫国为何要暂缓发动灭清战争,还不是因为手中没有那么多人才,一旦打下大片的地盘却没有人才治理。令地方乌烟瘴气、一片混乱,那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除了这六百能臣干吏之外,至于其他的数千太平天国官员,李卫国则直接抛弃。因为那些官员大多数无才还贪污。如果说李卫国不喜欢贪官,那他更憎恨狗官,而所谓的狗官就是即贪污又不干实事的无才之人,也是最可恨的。

作为上位者,可以容忍部下在一定范围内的贪污,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意思。但绝对会容忍无才的废物,也就是尸位素餐之人。

李卫国就是这类的上位者,只要能干实事,一定程度内的小偷小摸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

当然,前提是没人举报和投诉。

抛开软实力,剩下的就是硬实力了。

剿灭太平天国,李卫国获得的最大硬实力是庞大的太平军部队。

一百多万太平军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覆灭,其中近三十万人直接战死,近七万人失踪,其他超过六十三万多人最终选择了投降。

要知道太平天国最初的五年之中没有一个太平军投降的,可见到了后期的太平天国,军心和民心一样,都已经散了。

六十三万多投降的太平军中,没有人向湘军投降,因为湘军的统帅叫曾国藩,人称曾剃头,从来不要俘虏,湘军没陷一城,必然屠城,城中显然有大量的太平军家眷,所以太平军恨透了湘军,没有人向湘军投降。

至于淮军,李鸿章前期也是坚决贯彻曾国藩的思想,不要俘虏,杀人盈城。但李鸿章的思想要比曾国藩先进和开明,到了后期便不再坚持,这使得近三万太平军在跟淮军战斗中投降了淮军。

而更多的太平军最终都投降了吴军,前前后后总规模高达六十万人,其中男兵有四十三万人,女兵占十七万。男兵当中的石达开所部,就有十万人,皆百战精锐。另有苏三娘亲自出面招降的数万太平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太平军女营,因为苏三娘曾经是女营的军帅,有不少老部下选择归顺,其他的太平军都是分散在江西各地,随着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灭亡,他们最终都投降了。

太平军之所以大部分都投降了吴军,这当中有很多先决条件,首先就是吴军跟太平军的血战次数最少,除了太平军第一次东征作战,双方几乎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会战,使得太平军对吴军的仇恨值最少。

其次是太平军的高级将领苏三娘成了李卫国的夫人,这对太平天国的女军而言是她们选择投降李卫国的主要原因,因为太平军中的女军数量庞大,尤其到了后期,太平军兵源枯竭,女人也得上战场杀敌,规模高达十几万。而女人上战场。只有死路一条,她们很清楚自己不能受伤更不能被俘,否则下场会很惨,生不如死。

这样一来。对于太平军的女兵来说,她们的选择面就很窄了,她们不会投降湘军和淮军,尽管淮军后期不杀俘虏了,但女兵却要沦为军妓。任人糟蹋。而吴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不杀俘虏,二不欺男霸女,吴军从成立那天起,这条军规一直执行着,太平军女兵投降吴军,不用担心受辱。而太平军曾经的女军帅苏三娘如今是李卫国的夫人,更加不会允许吴军有欺辱太平军女兵的事情发生,因此但凡投降的太平军女兵,全部都是向吴军投降,湘军和淮军没有得到一个女俘虏。

对于太平军男兵来说。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最关键的还要数石达开的投降。石达开率十万太平军精锐投降了李卫国,并得到了李卫国的善待,这才是最终令更多的太平军投降吴军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相信官府的花言巧语,却会做比较,李卫国都能接受曾经率军入侵上海的石达开投降,更何况底层的这些太平军将领们了,更加没问题了。

六十万太平军投降,让刚刚返回上海的李卫国痛苦并快乐着。

痛苦的是。这六十万多人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却是不能放,太平天国初定,这些太平军虽然暂时投降了。可难保他们被释放后不会再次反叛,各地还有不少太平军死忠分子,难保他们不会被勾搭引诱,这对今后李卫国的统治将造成威胁。

可问题来了,六十万多人,就是六十多万张嘴。每天光粮秣和药品消耗就是天文数字,尽管李卫国不差钱,但越有钱的人越抠门,平白养活着这些太平军肯定不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不过李卫国很快又快乐起来,因为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随着太平天国覆灭,国内的主要矛盾也从之前的整个大清帝国同太平天国只见的敌对矛盾转移为清政府同汉族地主武装之间的矛盾,以及汉族地主武装同汉族地主武装之间的矛盾。

太平天国被灭了,清政府没有一丝高兴,反而更加恐惧,因为汉族地主武装崛起了,李卫国的吴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这三个汉族地主武装势力强势崛起,仿佛一瞬间令大清帝国回到了当年康熙和三藩王时代,同样都是主弱臣强,同样都是三藩王割据,同样都是三个汉族武装,同样都有一个藩王准备造反。

太多的同样,令清政府不得不联想到康熙平定三藩王的政策上面。

两宫皇太后选择了暂时退让,命令摄政王奕欣加紧从英法两国借款,打造新的满蒙八旗军队,准备应对将来可能爆发的内战。

李鸿章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因李鸿章出生在宋地,于是被封为宋王,成为仅次于李卫国的异姓王,唯一的区别是李鸿章没有封地,而李卫国却有两江四省作为封地。

至于曾国藩,狡猾的两宫皇太后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其保皇成功,于是为了拉拢曾国藩,朝廷最终也给曾国藩封了王,因曾国藩出生在楚地,于是封号楚王。

两宫皇太后如此大方的连封两个一字并肩王,根本目的还是拉拢并牵制吴王李卫国,同时没有给曾国藩和李鸿章封地,又能看出对他们二人的不信任,只是暂时利用关系罢了。

整体上,清政府的战略大方针已经确定,那就是先对付最强的敌人吴王李卫国,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楚王曾国藩和宋王李鸿章,本质上就是满汉之战,以及汉奸狗腿子和大汉人民之战。

基于这种国内大环境,李卫国只能大扩军,积极备战。

所以,六十万太平军吃李卫国的喝李卫国的,就得给李卫国做事,立刻开始了大整编。

六十万太平军,当中包括七万伤残无法再上战场的士兵,他们被遣散回家,但三年内不得离开家乡所在地,否则株连家族,防止他们参与对吴军不利的事情。

剩下的五十三万太平军中,女兵被遣散了一步部分,她们是被强迫参军的,放她们回家嫁人,但大部分女兵如今都是无家可归,则由吴王府收留,将来指婚给吴军有功将士为妻,提振士气。

换做旁人,肯定会全部裁撤女兵,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女兵是不被容忍的,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都不会也不可能出现女兵,甚至全世界各国目前都没有女兵。

但李卫国破天荒的也成立了女军部队,他之前还没有这个想法,但如今十万太平军女摆在他眼前时,丢掉实在可惜。

之前李卫国就在吴军当中率先成立了野战医院,在欧美列强当中,目前也只有英法两国在经历克里米亚战争后才成立专门的野战医院制度。李卫国的举动,可谓追赶上国际步伐了。

在吴军当中,士兵们渴望在前线杀敌,很多士兵不太愿意当大夫和护士,如今有了数万太平军女兵,这个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经过一系列挑选,最终还是有三万四千名太平军女兵成为了吴军医护兵,这个规模对于目前的吴军总兵力而言有些多了,不过李卫国为了先安抚安置她们,还是同意了。只不过这三万多女兵除了要接受吴军正规军的训练科目之外,还得到大学医学院学习专业医护知识,普通护士预计半年到一年时间就可以胜任了,至于医生,则需要至少三到五年时间。

一下子要培养十万女医护兵,这笔开销可谓巨大,但李卫国还是下了决心,投入大收获更大,将来这十万女医护兵形成战斗力时,将会大量减少吴军士兵非战斗减员,对吴军的战斗力的保持和及时恢复影响巨大。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差,导致战争中非战斗减员数字往往是直接战死数字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各**队在战场上没有医疗兵救护或者救护不及时,最终导致大量士兵本该还可以继续战斗,却因此残废丧失战斗力,不但影响战争,战后的抚恤开支和社会遗留问题也是巨大的,跟那些庞大的开支比起来,反倒是大力建设医疗兵制度更加划算。

除了女兵,其他的太平军士兵就容易多了,将他们原有的编制全部打散,集中到新兵营进行统一训练,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几十万大军唾手可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