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203章 第一艘铁甲舰海试

伪钞帝国 第0203章 第一艘铁甲舰海试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同治元年三月,摄政王奕欣请旨令李卫国、曾国藩、李鸿章出兵四面兜剿太平军,不灭太平天国誓不罢休。

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为了树立威信,需要一场大规模的胜仗来巩固统治,于是同意奕欣请奏,明旨通告天下。

李卫国处理了同英法美俄四国的《北京和约》,北方的俄军已经彻底从中国的领土上离开,李卫国花五百万两银子买了阿拉斯加,不仅全世界各国都在笑李卫国人傻钱多,花五百万两银子买了一块终年冰雪覆盖的不毛之地。就连大清国内,不论朝野上下,都暗地里嘲笑李卫国脑子有问题。

对此李卫国也不予解释,他希望所有人都嘲笑他,轻视他,这样等有一天他们真正愚蠢的是他们自己时,就让他们自己抽自己大嘴巴。

沪军第二镇停止了对俄军的进攻,但也没有被李卫国召回,而是就地驻扎在了海参崴。按照李卫国的命令,第二镇在海参崴开始修筑海参崴要塞,防范来自北方的俄国威胁。

另一边,李卫国在直隶组建了阿拉斯加建设兵团,人数约一万人,作为第一批前往阿拉斯加创业的华人。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贫困者,在雅片战争中家破人亡的失独者和失业者,李卫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到阿拉斯加寻找金矿,开启对阿拉斯加的殖民进程。

沪军第一镇和第五镇继续驻扎在直隶地区,其中第一镇驻扎天津,第五镇驻扎保定,向北对北京形成夹击态势,向南则威胁山东和河南两省。

直隶地区的汉族地主武装尽皆被改编,先是作为直隶保安团存在,经过大半年的严格训练后,暂编为沪军第十七镇和第十八镇,从第一镇和第五镇抽调精英官兵们补充,使得第十七镇和第十八镇迅速形成战斗力。

这样一来。直隶地区便有四镇沪军,足以震慑各方势力了。

李卫国安排好直隶事务,令张小六和陈静南二人留守,而他则带着苏三娘返回上海。

此时朝廷旨意已经下达。沪军、湘军、淮军合击太平军,发起灭太平天国的最后战役,李卫国为这件事谋划了很久,既然曾国藩和李鸿章已经放弃造反念头了,那么他们就是李卫国的敌人了。这次灭太平天国之战时,沪军将同时做好跟湘军和淮军开战的准备,这需要李卫国亲自坐镇指挥。

另外,英法美俄四国分别跟李卫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俄国以五百万两银子将阿拉斯加卖给了李卫国,放弃了所有侵占的领土,重新回到了清俄尼布楚条约时代。

俄国的远东野心被李卫国扼杀在摇篮之内,德意志联邦正在进行统一战争,令俄国感觉到了切身的安全威胁,迫使其将重心重新放回欧洲。

几十年内俄国不会是威胁。相反俄国还得提防李卫国随时可能的对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军事入侵。

不过暂时李卫国还没有兴趣入侵西伯利亚地区,毕竟那里是不毛之地,得之无用,反而会刺激俄国的军事政策向亚洲倾斜,于国于民都不利。

所以李卫国暂时不会出兵西伯利亚,他也没那个精力,未来十年内,李卫国的敌人将是英国,同英国争夺亚洲制海权,巩固中国的亚洲霸权。

由于俄国也是英国的敌人。所以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李卫国都不会去侵略俄国,反而会拉拢俄国一起对抗英国。

因此在购买了阿拉斯加之后,李卫国反而批准了亚投行对俄国的第一笔优惠贷款。

这笔贷款总额五百万人民币。分三年三期支付给俄国,利息千分之三,作为条件,双方在上海秘密签署了中俄上海确保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中国附属国除外)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战争局部化。避免卷入战争之中。中国承认俄国在地中海沿岸、中亚地区军事存在的合法性,支持俄国向土耳其的领土声索。俄国承认中国对周边附属国的宗主权,未经中国允许不得干涉其内政等。

这项秘密条约有效期十年,被称之为中俄之间的保险条约,避免中俄间爆发军事冲突。

俄国正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耗光了俄国国库,因此李卫国的五百万人民币贷款无疑是雪中送炭,俄国沙皇非常高兴,对于中俄保险条约没有任何异议,双方很快签署条约,使其正式生效。

此时的人民币已经成为大清帝国的国家货币,在李卫国的提议下,摄政王和两宫太后批准成立大清帝国银行,人员全部由李卫国从亚投行选派,由吏部和户部派官员监督,自统治元年六月开始在全国发行人民币,各省停止印制铜钱,限国民在一年之内将手中的全部金银和铜币拿到帝国银行或者亚投行兑换相应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

这样一来,人民币终于统治了大清帝国,而大清帝国银行尽管名义上是朝廷的,但实际上只有李卫国说的算,帝国银行只有北京一家总部,各省皆没有分部,全部由亚投行代为执行,发行货币的权利依然在亚投行内执行,因此等于李卫国掌握了大清帝国的金融命脉。

俄国从亚投行贷款五百万人民币,基本上只能在大清国内购买各种物资,因为欧洲暂时还不接受人民币,李卫国跟英法等国的相关谈判还在进行当中。不过《北京和约》规定中国沿海、沿江全面对外开放,欧洲的货物都可以国内买到,所以俄国人完全可以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所需的商品。

抛开俄国,英法两国跟大清签署了《北京和约》之后,大清沿海、沿江各地口岸均对外开放,使得英法两国的商品可以低关税进入大清国内,这令英法两国商人非常高兴,使得原本第二次雅片战争给英法两国造成的创伤迅速愈合,大规模的商业往来,使得中英、中法两国间出现了短暂的蜜月期。

尽管英法两国依然视大清为敌人,但至少在短时间内英法两国不会再跟大清开战了,他们忌惮李卫国的军事实力。在没有完全吃透沪军的那些新式武器装备之前,他们都不会再跟李卫国开战。

同时英法两国的精力都放在美国内战上面,所以在美国内战结束前,英法对华态度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李卫国需要这个短暂的蜜月期。欧洲还有大量的先进技术需要学习和引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英法两国的大型战舰用的蒸汽机锅炉系统和传动装置。在铁甲舰降临的时代里,这两项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江南造船厂虽然也仿制出大型战舰用的蒸汽机和传动装置,但热效率很低、功率不足。

李卫国一方面向欧洲的英法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学习欧洲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对其进行大规模引进,迅速提升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验,缩短跟西方的差距。

只是英法两国政府因为雅片战争战败一事很恼火,对华技术转让和出口不可避免的设卡刁难,所以对于一些国之利器方面的先进技术交易,李卫国只能用同等技术去跟英法两国交换。

比如大型战舰用的蒸汽机系统和传动装置,就是李卫国用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等技术转让换回来的。

李卫国正在大规模发展海军工业,第二次雅片战争期间有怀特指挥的几艘英国大型蒸汽战列舰搁浅在长江内,后来被沪军打捞出水。被送回江南造船厂进行拆解和仿制。

一年后的今天,当李卫国的官船抵达上海时,正赶上徐寿和华蘅芳测试新研制的铁甲舰下水试航。

李卫国下船后亲自登上这艘铁甲舰参观,向徐寿和华蘅芳询问各种细节。

这艘铁甲舰虽然由徐寿和华蘅芳主持建造,但设计师却另有其人,是瑞典船舶设计师约翰-埃里克森一手设计。

埃里克森是中华神盾局从欧洲高薪聘请回来的第四批专家中的一员,一开始李卫国对他并没有印象,直到徐寿和华蘅芳二人将这艘铁甲舰的整体情况告诉给他后,他才想起埃里克森是何方神圣。

历史上美国北军建造的莫尼特号铁甲舰,便是出自埃里克森之手。只不过如今历史发了变化。正当埃里克森不满瑞典皇家海军的待遇准备去美国碰碰运气时,中华神盾局的特工们找上了他,高薪聘请他来到江南造船厂,协助徐寿和华蘅芳开战铁甲舰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经过九个月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近代意义上的铁甲舰诞生了。它的干舷极低,整个舰体的主体部分完全在水线以下,舰身在水面上只露出1米,这种船体结构只适合近海浅水,因为到了深海,如此低的干舷很容易被巨浪打翻。

不过这也巧合了。李卫国当初把徐寿和华蘅芳叫道跟前吩咐他们研制铁甲舰时,就曾经叮嘱过他们,东海舰队当前的重要任务是从风帆战舰向铁甲战舰过度,全舰队在未来五年内的首要目标是实现铁甲舰的更新换代。

李卫国很明确的做出规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东海舰队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同英国海军争夺中国周边近海海域制海权,即一旦中英再次爆发战争,东海舰队要确保近海绝对制海权,至于夺取亚洲的制海权,那将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预定目标了。

既然未来五年内东海舰队的目标是夺取中国近海制海权,那么对于铁甲舰的要求自然就是近海防御为主了,而埃里克森参观过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法国铁甲舰,受到了法国海军浅水炮台铁甲舰的启发,于是当徐寿和华蘅芳跟他提出近海防御任务要求时,埃里克森毫不犹豫的就设计出了这款浅水炮台铁甲舰。

由于近代海军舰炮火力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加农炮,海战时的弹道以直线攻击为主,于是为了保护舰体不被敌方炮火轻易击中,降低船舷可以减少被击中的概率,将船的主体沉入水线以下,则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被击中的概率。

因此,这一系列主观和可观的原因,造就了这艘看起来有些奇葩浅水炮台铁甲舰。

对于李卫国而言,实用就好。

无疑,眼前的这款浅水炮台铁甲舰就很实用。除了干舷太低,不适合深海航行之外,其他各方面都令人满意。

首先作为铁甲舰自然就是装甲了,强大的装甲才是硬道理,这艘铁甲舰被徐寿安装了20层10毫米厚的钢板,可抵御标准12英寸英制前膛舰炮从1000米外发射的实心弹的直接动能撞击,简直就是一座海上无敌碉堡,因为很少有战舰装备12英寸口径以上的舰炮,即便是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目前也只有勇士号铁甲舰配备了110磅火炮,其他战列舰最大口径的火炮只有68磅炮,是无法击穿200毫米厚装甲的。

如此强大的装甲防护,其配备的火力也很强大,虽然只有一座炮塔,却是按照李卫国的提议设计的全防护旋转炮塔,炮塔内安装有2门12英寸后装线膛炮,因为技术问题,炮管寿命只有100发,100发之后就只能当滑膛炮使用了。

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安装了大量的装甲,使得这艘铁甲舰的吨位达到了3130吨,对于目前江南造船厂的蒸汽机制造能力是个严重挑战,最大功率只有800匹马力,勉强令这艘铁甲舰的速度达到八节。

但这并不是问题,李卫国已经很满意了。

“做的很好,要再接再厉,五年内,我们首先要完成近海防御目标,如果英国人再来,我们让他们连海岸都上不来。”

徐寿问道:“王上,难道英国人还会再跟我们开战?”

李卫国冷哼一声,道:“我们要崛起,势必挑战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将来的战争不可避免,不过五年内应该没有问题,因为英国人得忙着帮美国打内战。”

徐寿点头道:“王上向来运筹帷幄高瞻远瞩,臣下绝不会辜负王上的器重,五年之内,定要让东海舰队完成铁甲舰换装,具备跟英国海军一战之力。”

“很好!”

李卫国很满意,让徐寿尽快完成海试,然后写个条陈给他,东海舰队的大换装已经可以进行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