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173章 过过教授瘾

伪钞帝国 第0173章 过过教授瘾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全球近代通讯刚刚起步,这一次李卫国没有落下,坐上了头班车,顺利开启了中国近代通讯革命。

但这并不能满足李卫国,他要抓住机遇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面。

电报线路铺设的同时,李卫国也在江南科学院中又找到了一项可以提上日程的新科技。

内燃机,这个在后世工业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名词,如今也是刚刚起步。

在欧美各列强国家内,此时已经完善了利用煤气燃烧来提供热效率的理论,英国人乔斯已经开始试验利用煤气来推动的活塞式内燃机,并且实现了4%的热效率。

李卫国沉浸在当科学导师的角色当中,他经常到科学院讲课,凭借他脑海中的一些现代理论知识,成为各国科学家们最崇拜的伟人。

“尊敬的李大人——”

“我更喜欢李教授这个称呼!”

一名英国专家正准备向李卫国请教问题,不过被李卫国纠正他的称呼。

“好的,尊敬的李教授,请恕我冒犯,您的绘画能力我实在不敢恭维,不过如果您能告诉我这张内燃机结构图上标注的冲程是什么意思,或许我能更明白一些!”

李卫国磨牙,竟敢说他的画功不行,要知道这张内燃机结构图可是他花费了好几天才辛苦画出来的。

这也太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了!

至少应该更委婉一些才对!

“冲程的意思其实是——”

李卫国顿时卡壳了,冲程好像是他上初中时学的名词,怎么表述有些记不清了,因此他只好用他最简单的话来形容一下。

“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这个活塞从这边的最远处到达那边的最远处,我称之为冲程!”

好吧,日后的教科书上会把冲程这个名词写成是李卫国首创。

“那么二冲程就是完成两圈?”

一个法国专家用法语问道,李卫国多少听得懂。

“你很聪明!”

“那么四冲程就是完成四圈做功了?”

“没错,你这次猜对了一半!”

李卫国顿了顿,解释道:“四冲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连续做功四圈。二冲程的过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但四冲程发动机的特点是曲轴转两圈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二冲程发动机没有气门,利用缸套上的扫气孔进气。四冲程发动机有气门,利用曲轴正时齿轮带动正时链(小链),正时链带动凸轮轴来实现气门的开关。同排量的2冲程发动机功率大过4冲程发动机。但4冲程发动机更省油些。”

一名瑞典专家不解的问道:“可是李教授,您似乎并没有制造出二冲程发动机或者四冲程发动机,甚至您提到的内燃机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目前我们都没听过,您凭什么得出这些结论的?”

看来还有聪明人,专家果然不好忽悠。

不过李卫国经常干这种事情。经验丰富,解释道:“这是我小时候给自己做玩具时发现的!”

众人顿时露出惊讶无比的神色,纷纷对李卫国竖起大拇指,更加崇拜他了。

咱们的李教授坦然接受这些科学家们的崇拜目光,一点都不脸红。

一名普鲁士内燃机专家补充问道:“尊敬的李教授,那么您能告诉我们您小时候是如何得到汽油和柴油的。”

李卫国顿时老神在在的笑了笑,拿捏了一番,解释道:“汽油和柴油都是通过对石油的提炼之后得到的高纯度燃油,这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恐怕我说出来你们也不懂。”

李卫国本以为会镇住他们。却不料这个时期的所谓科学家都非常全能,一个个都身怀各种科学的知识,就像古代的工匠们一样,比如一名造枪工匠,他可以自己上山勘探铁矿石、自己开采出来,自己回来冶炼,自己打铁,自己锻造所有枪的零部件,最后造出枪来,更厉害的工匠甚至自己造完枪后还能制造吙药。堪称运动会上的全能冠军。眼下这些欧美科学家们也是如此,别看他们正在研究内燃机,看起来像物理科学家,但他们自身还懂化学和其他力学。甚至可以媲美力学和化学方面的专家。

“尊敬的李教授,我跟随英国著名化学家劳尔斯教授工作过几年,曾经研究过石油,也做过提纯实验,经过蒸馏得到一种透明的油料,是否就是您说的汽油或者柴油?”

有高手啊!

李卫国惊讶。但更多的是惊喜,他希望科学院拥有各种学科的专家,这样才能完善国内的科研队伍。

“那的确是汽油,不过并不适合做内燃机燃料,用于日常点火倒是可以!”

“您说的太对了!劳尔斯教授提炼出来的您说的那种汽油的燃烧效率并不高!那么您是否可以跟我说一说如何提炼出汽油和柴油的!”

李卫国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不想将我的方法告诉你们,是怕你们的思维受到我的思维影响,我希望您们能够另辟蹊径寻找更好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进步。”

“请您告诉我们吧,您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科学家,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相信您一定没错的!”

众人纷纷向李卫国请求,令李卫国非常尴尬。

看起来以后吹牛得小心一些了,不然有一天被这些家伙揭穿了可就太没面子了。

想到这里,李卫国故作为难的说道:“好吧,其实劳尔斯教授的蒸馏过程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是要在蒸馏后的汽油中进行催化,其中最关键的是加氢,只有加氢后的汽油才具备高效的燃烧值。而柴油则是多了一道石油焦化程序,跟汽油的区别在于高压点火方式不同,这个需要你们在研制内燃机时需要注意的方向。”

众人还想问如何具体实现提炼汽油和柴油,这个李卫国就不太懂了,立刻被他含糊过去。

“大家记住,要想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压缩机,有了压缩机。将空气和油料压缩后吹入气缸内!”

“尊敬的李教授,您果然是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压缩空气和燃料可以获得更高的燃烧值呢!”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这点。如果气缸采用连续冲程工作方式,比现有的单活塞做功方式将提高20%的工作效率,采用高纯度的汽油或者柴油比现有的煤气提升大约20%的热效率,再将燃料和空气压缩,使得燃料和空气充分燃烧。将再提高20%的热效率,这样叠加下来,将会从现有的4%的热效率提升至至少60%,内燃机将取代蒸汽机,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壮举!”

“没错,我们将超越瓦特,成为新时代工业革命的先驱!”

众人顿时激动了起来,纷纷把李卫国当神一样崇拜。

李卫国没做评论,他虽然知道内燃机经过他的指点会取得巨大进步,可以预见将会在汽车、火车等方面取得革命性胜利取代现有的蒸汽机。但在海上大型战舰和轮船方法,凭现有的工业技术,几十年内都不可能实现内燃机替代蒸汽机。

李卫国需要这些专家们的热情,所以他不会说打击他们的话,但也给他们一些限制,只允许他们把精力放在中小型内燃机上面,研制大型内燃机的条件还不成熟,考虑到海上铁甲舰时代到来,李卫国要求他们继续大型蒸汽机的研制工作,争取在大型船用蒸汽机方面不能落后于西方欧美各国列强。

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东西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李卫国仅仅只是画了一张比较粗糙的二冲程和四冲程内燃机图纸,给了这些科学家们一些正确的理论指导,他们竟然很快就详细设计出了二冲程和四冲程内燃机的结构图,并且展开了相关实验。

与此同时。荷兰科学家巴尼特和法国科学家惠更斯也开始了对石油的蒸馏、提炼、催化和加氢的研究。前面的蒸馏和提炼都是现成的技术,催化方面根据李卫国的描述,他们很快找到了合适的催化剂,只有加氢环节稍微卡壳了一下,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初步加氢来合成高热效率的汽油。

不过很快科学院的几桶石油全部用完了。李卫国派人多方采购,国内虽然有天然黑油,但都在太平军统治区内,被太平军严格控制,因为太平军攻城和守城时经常用这些黑油。

虽然李卫国知道国内一些地方底下埋藏有石油,可惜埋藏的都很深,现有的钻井设备根本不够用。欧洲倒是有一些石油出售,不过数量少,仅供科学家们研究使用,价格昂贵不说,离着太远,来回一趟需要十个月时间,科学家们都是狂热的,他们等不起。

于是李卫国一方面派人前往欧洲搜购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东南亚荷属东印度,那里有亚洲最大的浅层石油田,虽然目前还不为列强知道,但李卫国相信当地人肯定有发现石油的,所以他打着试试的想法,派人联络东南亚商人,竟然真的发现有当地人出售石油,而且量大便宜。

李卫国原本只想买个几吨石油满足科学院使用就行了,但很快他灵光一现,联想到战争中火攻战术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燃烧弹、喷火筒等武器装备,在特定环境下会发挥出传统武器装备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于是,李卫国决定大规模进口石油,其中一个方向是跟荷属东印度当地商人合作,大量购买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波斯湾,同波斯商人合作,从当地人手中购买石油。

不过李卫国知道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区,易开采,海上大规模运输成本低,作为后世人,石油的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现在各国在内燃机方面刚刚开始研制,还没有发现石油的巨大军事作用,所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美列强,都没有重视石油产地中东波斯湾,尤其是英国,虽然已经在奥斯曼帝国的科威特扎根,但直到1899年之前都没有将科威特纳入殖民地进行统治。

这正是李卫国的机会,提前在占据一部分产油区,省的将来中东石油全部被英国垄断,恶意抬价。

眼下的李卫国还没有那种强大的军事实力,武力控制波斯湾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派人以大清帝国两江总督之名义,分别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波斯帝国进行谈判,希望在波斯湾地区购买一块土地,用来建立一处石油供应基地。

为了不引起英法两国的注意,李卫国最终放弃了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谈判,因为英法两国刚刚帮助奥斯曼帝国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这个时候英法联军即将远征之计,奥斯曼帝国恐怕不会给李卫国面子。

所以李卫国派容闳为谈判代表,最终只跟波斯帝国墨菲王室进行谈判,在波斯湾北岸购买了一块地皮,大约有五十平方公里大小,因为贿赂了墨菲王室的缘故,波斯帝国政府并没有要太多银子,前后不过用了四百万两银子就取得了这块土地99年使用权。

只有李卫国知道,这块地皮下埋藏着巨大储量的石油,号称小科威特,未来的利润不可估量。

当然,李卫国也没有打算立即就进行大规模开采,只是雇佣当地老百姓小规模采油,至少在跟英法决出胜负之前,李卫国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不过,在上海江湾工业区,李卫国却单独开辟了一块土地,建造炼油厂。

只是李卫国遇到了问题,他尽管可以推导出石油冶炼的化学公式,可是那只是高中的课本内容,跟实际建设炼油厂实现工业炼油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好在这些事情不用李卫国操心,巴尼特和惠更斯二人对于石油的冶炼有着近乎于狂热的劲头,李卫国索性将这件事交给他们二人来办。

不过洋人都是贪婪的,尽管他们二人都是科学家,但李卫国还是给了他们承诺,一旦研制成功工业大规模冶炼石油的方法和设备,便奖励他们每人一万人民币。

这是一笔巨款,巴尼特和惠更斯于是更加兴奋了,废寝忘食的开始了研制工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