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144章 军火出口

伪钞帝国 第0144章 军火出口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0:22 来源:笔趣阁

(); 自太平军东征失败以后,整个太平天国上下都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李卫国再次率军来犯,原本藐视沪军战斗力的太平军将领们,如今也都闻沪军之名而色变。

担心沪军西征,太平军在雨花台和孝陵卫构筑大量防御工事,不过很快传出一个令太平军感到不可思议的消息,沪军竟然在这次战役中伤亡超过五万人,主力被打残。

对于这条消息,太平天国高层都不相信,很快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明白李卫国的用意,这是李卫国在向清廷皇帝示弱,表明咸丰皇帝跟李卫国之间已经不再信任,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是个不幸中的好消息,这意味着李卫国今后几年将会潜伏,不可能再与太平天国爆发大规模战役了。

经过东征惨败,太平天国的精锐被消耗了一大半,这令太平军原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得不减缓。

西线上,曾国藩得知李卫国被咸丰猜忌,也听到了民间流言,皇帝对汉族地主武装很是忌惮,曾国藩也害怕了,于是也学着李卫国的策略,率领湘军主力疯狂反扑,趁着太平军东征战败士气不振之良机,一举攻占岳州、武昌,差点俘虏了北王韦昌辉。

咸丰帝大喜过望,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然而,大学士祁隽藻进言,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同李卫国者,皆非国家福也。”

咸丰帝本就多疑,一个李卫国就已经让他很头疼了,他后悔当初让李卫国执掌江南省巡抚,听说浙江已经被李卫**事管制,实际上李卫国已经是两省的总督,权利过大,尽管李卫国示弱宣布沪军主力被打残,但咸丰还是多疑。有了前车之鉴,咸丰于是收回对曾国藩成命,仅赏曾国藩兵部侍郎头衔。

北王韦昌辉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重新启用石达开。石达开虽然经历了东征惨败的教训。病了大半年,但他毕竟是太平军的战神,低迷的太平军士气需要石达开来鼓舞。

很快,石达开重新率领西征军,同曾国藩在湖南爆发大战。陆续收复岳州、武昌等地,不过石达开的精锐都折在了江东,仅剩下的精锐跟湘军火拼之后,也无力再战,最终太平军和湘军对持在长沙,都无力再战,纷纷转入休整期。

与此同时,江北大营的胜保被咸丰骂了一顿后,率军进攻安徽境内的太平军,结果太平军故意示弱诈败。胜保求胜心切,孤军深入,结果被太平军伏击身亡,五万大军全军覆没,随后太平军突袭扬州,一举捣毁江北大营。

清廷恐慌,终于明白清军八旗和绿营兵已经不堪一击,不得不重用地方汉族武装力量。

这时,肃顺举荐李鸿章为安徽提督,得到清廷批准。举荐左宗棠为浙江提督。不过遭到奕欣的强烈反对,咸丰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刺激李卫国,于是便没有同意。

不过,左宗棠还是跟曾国藩借了一千老兵。跟谁李鸿章来到安徽组建淮军。左宗棠跟胡雪岩是八拜之交,胡雪岩于是捐给淮军一百万两银子和二十万石粮食,迅速帮助李鸿章和左宗棠在安徽站稳了跟脚。

得知李鸿章和左宗棠到了安徽,李卫国也是大吃一惊,他知道李鸿章即将崛起了,不过跟李鸿章比起来。李卫国此刻更忌惮的是左宗棠,还有那个徽商巨头胡雪岩,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大财主,这会令他们迅速崛起,对李卫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还好李卫国率先占领了浙江,不然左宗棠若是进入浙江,那可就是更大的威胁了。

有忧也有喜,先是李卫国上报朝廷纳沈紫嫣和苏玉娘为侧福晋,咸丰本来还准备安排女人在李卫国身边当眼线,结果被李卫国抢了先,这令咸丰非常不爽,可又不能下旨不允许,只好作罢。还好兰妃一直替李卫国说好话,这才安抚住了咸丰。

至于苏三娘为何改名为苏玉娘,这也是苏三娘自己的意思,她不希望有人一提起李卫国的侧福晋,就是下意识的想到天地会烈火堂堂主苏三娘,太平军的女军帅,这对李卫国非常不利,万一朝廷追究起来,也是个大麻烦。

可以说苏三娘无时无刻不在替李卫国着想,这令李卫国非常感动,心中更加坚定一定要把苏三娘娶到手。

当然,如今的苏三娘已经是李卫国法定的媳妇了,虽然还没有同房,但李卫国相信这一天会来到的。

至于沈紫嫣,她父亲沈万三在安徽也不好过,处处遭到胡雪岩的打压,生意一落千丈。如今左宗棠到了安徽,对沈万三更是处处刁难,逼得沈万三整天担惊受怕的,最终在沈紫嫣的劝说下又搬回了上海。

不过,沈万三还是不搭理李卫国,只是态度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恶劣了,或许是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已经有服软意思了。

沈万三将家族产业交给了沈紫嫣打理,实际上就等于向李卫国妥协了,谁都知道沈紫嫣如果掌握了家族产业,那就意味着改姓李了。

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李卫国控制下的亚投行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国内的一些富裕大城市,如今沈紫嫣掌管沈家钱庄,正好将沈家钱庄跟亚投行联合起来,以亚投行的财力和沈家的人脉,在全国各地发展银行业务。

人民币在江南省非常强势,已经替代金银直接在市面上流通了,随着李卫**管浙江,人民币同样也随之流入浙江,设立在杭州的亚投行分行已经开始收拢浙江境内的金银硬通货,发行人民币进行流通了,相信再过几年就可以完全占领浙江货币市场。

亚投行的股东们都非常积极,在可观的利润面前,他们再也不给李卫国使小绊子了,而是全力配合李卫国推行的各项政策,扩大亚投行的市场份额。

不过李卫国却在暗中渐渐的排挤亚投行内的其他外国股东们,首先就是亚投行和沈家钱庄强强联合一事,沈家钱庄遍布全国的分号和人脉,重组后的亚投行内。沈紫嫣有资格获得亚投行的一半股份,这样一来,股东们都不想减少手中的股份,于是李卫国变相的额外发行一千万股票。稀释了所有股东们的股票所占总份额。表面上李卫国持有的股份也被稀释了,可是李卫国和沈紫嫣合起来的股份总份额却占据了70%,成为第一大股东,其他股东们都成为了小股东。

好在亚投行盈利非常巨大,每年黄金和白银的汇兑差额十分巨大。使得每一个股东们赚的钱都大幅度增加,这样一来,尽管他们实际占总股份的比例下降了,却也没有抱怨什么。

亚投行印钞机的规模扩大了两倍,但也仅仅只能满足江南省和浙江省的流通使用,至于外地,因为对于人民币还在观望态度,老百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人民币的币值是否稳定,所以暂时兑换人民币的规模不大,以亚投行目前人民币的发行量可以应付得了。

亚投行的利润巨大。支撑着李卫国集团的各项开支,尤其沪军军费开支极为浩大,五万沪军每年的军费开支相当于大清一百万八旗兵一年开支,而且这只是平时,一旦爆发战争,一场小规模交火就要耗费几十万人民币,如果一场大规模战役,更是数百万人民币,简直就是在烧钱。

这也难怪,毕竟火器时代的战争消耗自然要比冷兵器时代高得多。

好在江湾工业区的几十座工厂已经陆续完工投产使用了。其中钢铁厂、水泥厂、火柴厂、造纸厂、印刷厂、煤气厂、自来水厂等最先盈利,钢铁厂所生产出来的钢铁全被江南制造局用来制造枪炮,而且还供不应求,迫使李卫国不得不提前进行钢铁厂二期扩建计划。水泥厂也是如此。沪军在江南、浙江两地大规模修筑城防,同样供不应求,也进行二期扩建了。

至于煤气厂、自来水厂等,则因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老百姓吃水、用煤气做饭点灯都用得着,尽管成本比较高。李卫国又为了发展民生让老百姓用得起,所以调低了售价,单独利润微薄,可架不住人多,因南方战乱而迁往上海的难民数量巨大,且有钱人居多,所以总体上还是盈利的,而且非常可观。

至于江湾工业区内的其他工厂,虽然也都陆续投产了,可用户群体还是不大,比如化肥厂生产出来的化肥,老百姓觉得贵,还不如农家肥,所以用的少。再如纺织厂,制造出来的布匹虽然成本比英国人的还低,可惜老百姓买的少,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短时间还无法打破,销量不行,最终李卫国只好自己收购了,专供政府公务员们和军队官兵们。

虽然有赔有赚,但整体上还是盈利的,李卫国喜欢放长远看问题,江湾工业区要大搞起来,一步步带动整个国家朝着工业化发展,这才是强国之路,是李卫国要做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有些困难,但李卫国相信他会成功的。

教育方面,旦复大学已经成功培训了三期夜校毕业生,为衙门和沪军提供了一千五百多名公职人员和军官,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不再缺公务员了,衙门得以正常运行。也令沪军军官们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提升战斗力,同时为今后李卫国成立专业军校奠定了基础。

旦复大学在容闳的管理下,设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虽然是大学,但实际上却是从小学生开始教起,前三年每届学生都是来自孤儿院的孤儿们,因为李卫国要培养他们尽快出国留学,所以优先录取孤儿院的适龄孩子们,让他们尽快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底子。

除了经济和教育,李卫国最关心的自然就是军事工业了。

江南制造局经过二次扩建,英制火枪和火炮的生产规模没有变化,依然是每个月两千支火枪和二十门火炮的制造速度。二次扩建主要是针对卫国式步枪,整整增加了三千名工人,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新手,只学会了打造其中一个步枪零件,最后由经验丰富的枪械制造工人来完成最后的磨合和组装。

经过二次扩建后,卫国式步枪的月产量达到一千五百支,这使得沪军可以进行武器更新换代了。

新武器需要沪军官兵们慢慢适应。好在之前李卫国就给中华神盾局的特工们配备了卫国式步枪,所以他从神盾局挑选了一批优秀射手来担任教官,负责教习,使得沪军官兵们很快就掌握了卫国式步枪的使用和射击方法。

首批参加试验的只有一个千人队。不过这支千人队的编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他们不再使用火枪了,战斗队形自然要进行变化,不可能再使用大方阵密集队形了,士兵和士兵直接分散开。保持散兵作战距离,这样一来,以前的千人队编制也就不合适了。

因此,李卫国在这支千人队上面开始了改编,千人队、百人队、十人队改为了营、连、排,一个营一千人,设营长、营副、营参谋各一名,辖下三个连,每个连三百人,设连长、连副、连参谋各一人。连辖下三个排,每排一百人,设排在、排副、排参谋各一名,每排三个班,每班三十人,设班长、班副各一名。

这只是纯战斗部队,至于后勤、侦查、医护部队,李卫国暂时还在摸索当中,还没有制定出来。

当然,李卫国完全可以照搬后世解放军的军制。可他知道那根本不行,因为二者间使用的武器装备都不同,没有飞机、坦克、装甲车、迫击炮、步兵炮、重机枪、班轻机枪、突击步枪等先进武器,就不能照搬解放军的编制。因为二者的火力打击能力不同,如果生搬硬套,会把部队害死的。

同样道理,李卫国也不可能去照搬一战、二战期间的军队编制,不同时期的军队,不同的火力配置。不同的敌人,就要求不同的军事编制。这也是为什么各**队在不同时期的军事编制不同的真正原因。

正如同李卫国之前给沪军设置的千人队、百人队这样的编制,是针对火枪线型作战原理,因地制宜建立的编制,是最能发挥沪军火枪兵火力齐射威力的军事编制。

如今沪军的装备由火枪改为步枪了,自然就要适应新式步枪火力的新军事编制。

不过,李卫国也在摸索实验当中,所以他只成立了一个营,用来排兵布阵,用来作战,来检验新的军制的优缺点,以便日后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编制,能够将沪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随着大量卫国式步枪不断被制造出来,那么原来的老式英制火枪就要面临淘汰。

李卫国是个精明的人,他顿时找到了英国公使包令,打算把这些沪军不要了的火枪再卖回给英国人。

包令一听顿时气得差点吐血,他自然不愿意把卖出去的东西在买回来,尽管包令明知道英**队此时急需要大批的武器装备,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英军出动了十几万人,国内英国兵工厂的工人们正在罢工,导致武器缺乏严重。但包令就是不想跟李卫国做这笔生意。

李卫国也不急着把火枪卖给英国人,他随后又找到了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不过法国人并不缺火枪,也不爱用英制火枪,所以布尔布隆拒绝了。

李卫国依然不甘心,顿时找到了俄国公使布克隆,向他推销火枪。

此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英法奥土组成十几国联军,上百万大军,令俄军只能坚守很难反击,同时俄国处于农奴制社会,生产力低,武器供应困难,战场上激烈,使得武器消耗严重,有的俄军士兵两个人用一把火枪,这令俄国政府非常恼火。

布克隆一听李卫国想要出售英制火枪给俄国,他自然高兴,当即跟李卫国展开谈判。

尽管李卫国手中的火枪大多数都是二手货,但俄国人急需要武器,所以布克隆不跟李卫国讨价还价,愿意以全新价格进行购买。

李卫国顿时大乐,当即承诺一个月内给俄国人提供五千只火枪,三个月内提供一万支,一年内提供两万支。

这样一来,李卫国当初花高价从英国人那里买来的二手火枪,如今用了几年之后,再以全新价格卖给俄国人,不但当年花的钱全都回来了,反而还小赚一笔。

这种买卖后来被全世界的军火商们得知,他们都纷纷大跌眼镜,不得不佩服李卫国的狗屎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