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0115章 终于省级干部了(国庆放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 PS: 国庆节放大章更新,一章6800字,让大家看得爽,末了求订阅求月票

一夜之间,美国亚洲舰队全军覆没,七艘战舰三艘被俘四艘被炸沉,三千美军陆战队死伤过半,其余尽皆被俘,就连麦莲和佩里,也成为了阶下囚。

此事消息一经传出,顿时举国震惊,清廷朝堂上仿佛降下来一道天雷,雷的咸丰和文武朝臣们外焦里嫩。

大殿上,文武朝臣们在肃顺一派的煽风点火之下,指责李卫国擅自挑起外国争端,将导致清美爆发战争。此事跟十几年前的清英战争一样,咸丰此刻正头疼太平天国,他们的北伐军还在河北没有被消灭,如果此时再跟美国交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咸丰大怒,要降罪严惩李卫国。

好在李卫国不是孤军奋战,朝堂上恭亲王奕欣因为阻挡太平军北伐进京有功,在天津取得了几场胜利重创北伐军,所以地位有所提升,他立刻帮李卫国说好话。咸丰想到此时清军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主力都在江北兜剿北伐军,在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附近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和李卫国的沪军,曾国藩刚刚被石达开大败,死伤惨重,丢了很多城池,唯有李卫国的沪军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丢过一座城池,表现比其他人都强多了。

咸丰一时间犹豫不决,当朝没有做出决定,返回御书房。

兰贵人再次被传召御书房陪驾,得知李卫国这件事情后,她找了个机会向咸丰求情道:“皇上,可还记得先皇年间的林则徐抗英一事?”

咸丰知道兰贵人有话要说,于是问道:“朕自然记得,爱妃想说什么?”

兰贵人道:“当年之事跟今日之事何其相像,如果一开始先皇就全力支持林则徐的话,恐怕也不会最后落败割地赔款。如今美利坚国可不如英国,李大人既然能够消灭美利坚国的水师,怎知他不能赢得后面的战争呢?”

咸丰笑道:“也就是爱妃你敢这样在朕的面前大胆说话。换了别人这样的话,朕早就看了他的脑袋了。”

兰贵人自从用上了李卫国进贡给她的面膜,皮肤越来越美白粉嫩,深得咸丰喜爱。也是侍宠傲娇才敢这样说话,此刻听到咸丰没有怪罪,但兰贵人还是心中紧张了一下,急忙告罪。

咸丰笑道:“爱妃你只是实话实说何罪之有!”

他顿了顿,续道:“若是没有洪匪作乱。朕还真的欣赏李卫国的勇气。只是如今朝廷内有叛乱,剿匪不力,若再跟洋人开战,大清的江山岌岌可危了。所以朕不得不严惩李卫国,可又怕影响李卫国进剿叛军的斗志,于大局不利。”

兰贵人已经把李卫国视作自己的外援,自然不愿意看李卫国受罚降级,于是她想了想,说道:“皇上不必担心,臣妾有一两全其美的办法。”

随后兰贵人说出了她的办法。咸丰听后顿时大喜,当即采纳。

第二日早朝,咸丰下旨,命李卫国务必处理好跟美利坚国的事情,并确保英法等列强不介入,否则将严加惩处李卫国。

兰贵人此时是后宫当红妃子,她拜托大内总管太监指派她身边的太监小春子前往上海宣旨,意在加强跟李卫国的联系。

几天后,小春子携带圣旨抵达上海,李卫国领旨谢恩。而后将小春子让进衙门后堂。

“春公公此番前来,路途遥远,一定很辛苦,在下略备薄礼给春公公。还望春公公不要嫌弃!”

李卫国招招手,自有下人送上来一封十根金条和一万人民币,以及一口大箱子。

小春子今年不过十六岁,在宫中地位不高,捞不到钱,平日里能有几两银子的赏赐便十分兴奋了。此刻更是第一次见到金条,而且还是十根。

“这——李大人——这个——奴才——奴才可怎敢收啊!”小春子激动的磕巴起来,他职位低,所以不敢在李卫国面前称咱家,只能称奴才。

李卫国笑道:“这十根金条和一万人民币是送给春公公的,至于旁边那顶大箱子,则是孝敬给兰贵人的,劳烦春公公了。”

“哪里哪里,李大人好爽,奴才就不推辞了,先谢过李大人了!”

小春子顿了顿,指了指那一打人民币问道:“只是这人民币为何物?”

李卫国笑了笑,当即给小春子解释一番。

“春公公带着这人民币进京,一路上也方便携带,不日在下就会在京城开一座亚投行分行,春公公若是需要用钱时,只管去银行套现真金白银即可。”

“奴才多谢李大人了!”小春子再次拜谢,而后把人民币反过来复过去的看,越看越神奇,越看越觉得这人民币纸币真是精美,要比大清宝钞好得多,甚至洋人的纸币也难以媲美,一时间爱不释手。

李卫国问道:“不知兰贵人此番可有让春公公传话过来?”

小春子这才想起来临走前兰贵人的交代,险些把正事忘了,顿时吓得一身冷汗,急忙道:“多亏李大人问起,不然奴才把兰贵人的正事给忘了可是死罪了!”

原来兰贵人有意跟李卫国结盟,兰贵人在大内后宫,随时随地能见到皇上,并且是后宫内唯一能够进出御书房帮皇帝代写奏折的后宫嫔妃。李卫国在外,统率数万兵马,沪军可以说是大清国最精锐的军队,连洋人都能够打败,李卫国将来必然能够成为坐镇一方的总督大员。

一个在大内,一个在地方,兰贵人和李卫国结成联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只有这样兰贵人才能借助李卫国手中的实权坐稳后宫,在后宫残酷的宫斗中生存下来。而李卫国也能够借助兰贵人在后宫的地位,套取皇帝的信任,坐稳地方大员。

这本就是李卫国最想要的结盟,如今兰贵人因为还没有剩下皇子,所以她的地位不高,才能够看的上李卫国的那点实力,甚至主动要求结盟。若是等到兰贵人生下皇子进位贵妃时。那时候的兰贵妃可不是容易巴结的,也不可能看得上李卫国区区一个四品小官。

李卫国心中大乐,为穿越者的优势感到高兴。

“请春公公转达兰贵人,就说我李卫国愿意为兰贵人马首是瞻。今后不论自己官位成就高低,定当全力支持兰贵人,助兰贵人一路登上皇后之位。”

小春子急忙将李卫国的话牢记在心,而后又道:“此番李大人教训洋人一事,肃顺等朝中大臣一直抓着不放。要弹劾大人,要削大人兵权,甚至要治大人于死地。主子说了,她已经暂时劝说住了皇上,但李大人必须得确保美利坚人不会对大清发动战争,否则若真的跟美利坚国打起来,就算兰贵人再怎么求情,皇上也非杀李大人不可了。”

李卫国笑道:“春公公放心,我李卫国怎可能没事自己找死?美利坚人不必放在心上,我可以保证。美国人绝对不敢跟大清开战。另外,春公公没来这段时间,我已经收回了美国租界,废除了清美望厦条约,英法两国公使也明确表态,不会介入此次事件,他们亦放弃了修改江宁条约和黄埔条约。”

在李卫国跟美国人彻底翻脸之后,李卫国就想到把事情闹大的好处,国民一直排外仇视洋人,于是李卫国索性直接收回美国租界。废除望厦条约,让国民们全都知道李卫国是爱国的民族英雄,替自己在咸丰面前加分。

同时,李卫国也考虑到强行收回美国租界和废除望厦条约带来的连锁效应。那就是英法饿三国的态度。显然英法俄三国都会想,他李卫国收回了美国租界,下一个会不会收回英法租界;他李卫国废除了望厦条约,下一个会不会废除江宁条约和黄埔条约;

当然俄国不在李卫国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俄国利益在北方,跟李卫国的地盘不接壤。所以李卫国不甩俄国人。

英国公使包令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联合照会李卫国,对此事表示高度重视和深深的担忧。李卫国知道他们担心什么,为了不同时跟英法美三国敌对,李卫国向包令和布尔布隆表示,他只针对美国,不针对英法,江宁条约和黄埔条约依然有效。

包令和布尔布隆当然不会轻易相信李卫国,作为被委派到大清来的特权公使,他们都是英法两国的政治精英,少不得威胁李卫国一番,想要吓唬一下李卫国。

然而,李卫国直接说出了英法两国此时正在克里米亚跟俄国人死磕的事情,英法两国根本没精力在远东开辟战场,如果英法两国强行为美国人出头的话,恐怕清帝国会倒向沙俄。

包令和布尔布隆都是非常惊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卫国竟然知道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一事,对欧洲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很多地方都比他们这两个驻华公使知道的都多。

李卫国虽然也在恐吓包令和布尔布隆,但他的话是事实,若英法真的替美国人出头,清帝国同时对抗英法美三国,肯定会向俄国求援,远东将陷入另外一场大战之中,因此包令和布尔布隆只好屈服,表明不帮着美国,甚至放弃修改江宁条约和黄埔条约,为的就是不想过分刺激清帝国,怕清帝国倒向俄国。

小春子虽然没有完全听明白,但也能理解几分,大致知道李卫国对美国人下死手,不但收回了之前被美国人强行在上海开辟的租界,更是废除了望厦条约,而英法竟然选择中立,甚至放弃了修改条约,这可一直是咸丰皇帝的心病之一,如今竟然被李卫国办成了,真是难以置信。

“李大人放心,奴才一定把大人的原话带回去,此番怕是李大人定当高升了,奴才提前祝贺李大人了!”

李卫国笑了笑,道:“升官我到是没指望,别降我的职砍我脑袋就好了。”

说到这里,李卫国取出一份写好的奏折,交给小春子,委托他回京后交给恭亲王奕欣。

这是一份弹劾两江总督怡良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奏折,上面写满了怡良干涉沪军军务差点引发沪军哗变,吉尔杭阿强逼上海士绅商贾和普通老百姓捐款,导致上海商业罢市,老百姓怨声载道。差点引起民变。

李卫国要求朝廷治怡良和吉尔杭阿的罪,实际上就是逼朝廷把他们两个罢免或者调离上海,不让他们再来李卫国的地盘干涉李卫国做事。

小春子顿时领命,因急着回去复命。所以当天就离开上海返回京城。

几天后,小春子回京,将李卫国的奏折交给奕欣。然后回宫复命,将李卫国的话和礼物带给兰贵人。

第二日早朝上,奕欣将奏折递给咸丰。咸丰先是在兰贵人哪里听了关于李卫国的不少好话,此刻又得知李卫国不但收回了美国租界、废除了望厦条约,更是让英法两国局外中立不干涉,还迫使英法放弃修改江宁条约和黄埔条约。前者扬了大清国威,后者更是让咸丰高兴,因为他正头疼英法两国三天两头的要求修改条约,两广总督叶名琛已经多次拒绝英法公使照会,将英法要修改条约的事情上报给咸丰,使得咸丰一直很头疼,如今李卫国给解决了问题。咸丰顿时大喜。

所以,当咸丰一看到李卫国弹劾两江总督怡良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奏折时,主观的就认为怡良和吉尔杭阿不对,当即下旨革了他们二人的职,打入天牢。

“皇上,此事只是李卫国一面之词,不可草率决定,应将怡良和吉尔杭阿调回京详查,在做圣裁。”

肃顺急忙出来求情,毕竟怡良和吉尔杭阿都是他的人。一旦牵连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叫结党营私,犯皇家忌讳。

至于肃顺为何没有直接替怡良和吉尔杭阿反驳李卫国弹劾之事,那是因为肃顺太清楚怡良和吉尔杭阿这两人是什么货色了。这种事情八成是真的,所以没敢出头反驳,怕引火烧身,毕竟朝堂上还有一个死对头奕欣在哪虎视眈眈,肃顺不得不小小形式,防止被奕欣抓住机会攻击他。

咸丰见肃顺求情。也觉得有点道理,于是同意。

“诸位爱卿,李卫国立下这么多功劳,你们觉得朕该如何赏赐他?”

一听咸丰要赏赐,肃顺一派人全都闭嘴,一脸不高兴。

奕欣则最兴奋了,他立即说道:“启禀皇兄,臣弟觉得两江总督怡良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行为不端,有失官员体统,他们离职回京后,两江三省无人节制,如今洪贼在江西势大,两江三省万万不可空缺,臣弟以为可升李卫国为两江总督,以表其功劳,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早日扫平叛军。”

咸丰正在高兴的头上,当即点头,正要同意时,肃顺一看不妙,吓一跳,急忙跳出来阻止。

“万万不可!李卫国才多大,还不到及冠之年就让他当两江总督,实在是笑话。再说了,李卫国之前担任七品县令不满两年就迁四品苏松太兵备道员,这已经不和朝廷升迁之法度,如今他担任苏松太兵备道同样还不到两年,若再升他为正一品的两江总督,臣担心李卫国太年轻,缺乏历练,不适合两江总督的位置。”

咸丰也知道朝廷官员升迁必须在一个任期内坐满才行,比如县令三年需坐满才能考虑升迁,李卫国的确不足二十,让他做两江总督,咸丰也觉得不太放心。

奕欣眼见咸丰摇头了,也知道自己着急了,不应该替李卫国叫那么高的官职,恐怕引起咸丰猜忌反倒不妙了。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道:“刚才是臣弟忘了李卫国年龄这点了,他的确不满足两江总督的条件,不过他现在兼职苏松太兵备道和松江知府,在当地颇有建树,成绩斐然,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不是也空出位置了吗,不如就让李卫国做江苏巡抚,皇上意下如何?”

咸丰见奕欣这样说,心中刚刚升起了一丝忌惮又消失了,正要点头同意,不料肃顺再次跳出来阻止。

“皇上,江苏巡抚一职并不适合李卫国。因为长江将江苏分作苏南和苏北两地,李卫国在苏南,统带江东大营和江南大营,但在苏北,胜保掌握江北大营,节制苏北各地,若是李卫国担任江苏巡抚。恐怕会让江北大营的补给减少,毕竟李卫国会优先供应江南大营和江东大营,这不利于朝廷兜剿叛军的大局。”

咸丰想想也是,结果又点点头。也不知道他是真不清楚还是故意再看肃顺和奕欣互掐。

奕欣恶狠狠的瞪着肃顺,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肃顺已经被奕欣蹂躏死几百次了。

肃顺也是满脸堆笑,挑衅似的回敬奕欣。

咸丰见肃顺和奕欣目光都碰出火花了,脸上忍不住露出神秘的帝王式微笑。他说道:“朕看不如这样,苏北依然归江苏巡抚提督,辅助江北大营,另选他人担任。苏南从江苏辖地单独划出去,成立江南行省,任命李卫国为江南巡抚,总督苏南地区,二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高,真他妈高!

肃顺和奕欣心中同时这样喊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低估了咸丰的智商。没想到咸丰竟然有如此高明的策略,打了肃顺和奕欣一个措手不及。

苏南除了金陵和江宁府在太平天国手中之外,其他地方本就在李卫国的管控之下,任命李卫国为江南巡抚,只是官职升了一级,堵住了奕欣的嘴,而实际地盘却没有丝毫变化,因为苏北还在江苏巡抚手中,不归李卫国管,又满足了肃顺的心意。

不过肃顺还是厉害。他不甘心李卫国官升一级至巡抚,顿时道:“皇上英明,现在是战时状态,可以事急从权。将苏南单独划出去成立江南行省,意在支持李卫国的江东大营和江南大营对敌作战,等到平定叛乱之后,这江南行省再划回江苏省即可。”

咸丰笑了,还是肃顺能够猜到他的意图。

没错,咸丰的确就是这个目的。把苏南单独成立一个行省。任命李卫国为巡抚。这样一来,李卫国就有责任尽快驱逐太平军,收复金陵和江宁府,因为江宁府正是在江南行省之内,假如有一天咸丰要动李卫国时,完全可以借口李卫国没有收复失地而加罪给李卫国。

这就是帝王心术,肃顺看明白了,拍咸丰一个马屁,而奕欣也看明白了,却不敢再多嘴了。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圣旨很快传到上海。

李卫国领旨谢恩后,召集一干幕僚团成员开会。

“恭喜大人升任江南巡抚!”

一干幕僚们纷纷给李卫国道喜,他们非常高兴,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看着李卫国一步步高升,他们这些幕僚们的身份和地位也都水涨船高跟着升官,对未来更是充满了盼头,自然喜气洋洋了。

李卫国也很高兴,从二品的江南巡抚,好歹也是省级干部了,值得庆贺。

只是吴庸却给李卫国泼冷水道:“大人,你可知皇上此意为何?他为何不直接给大人江苏巡抚,而是把江苏一分为二新成立一个江南省给大人?”

李卫国笑道:“吴先生觉得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吴庸微笑道:“大人难道没看出来皇上对你已经有忌惮之心了吗?”

李卫国冷哼一声,不屑道:“不遭人忌惮是庸才!皇上忌惮我又如何?他现在都只能忌惮我一下罢了,却不敢不给我升官,这说明什么,说明皇上也不敢轻易动我,现在都不敢动我,那将来他就更没有机会了!”

李卫国这话相当的嚣张,虽然没有明说造反,可是不服王道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一干幕僚们顿时兴奋起来,他们可不在乎李卫国造不造反,既然加入李卫国的幕僚团,大家的利益就连接在一起了,李卫国爬的越高,他们也就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说白了,如果有一天李卫国有实力问鼎九五,那么就算李卫国不造反,这些幕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逼着李卫国造反,给李卫国黄袍加身的。

见李卫国如此有信心,吴庸顿时笑了,他不过也是试探一下李卫国的心志是否坚定,如今听到李卫国的回答,吴庸非常满意。

不过很快吴庸又皱眉道:“大人,太平天国的都城就设在金陵,江宁府是大人名义上的辖地,若是一直任由太平军占据着,朝廷难免不说闲话。”

李卫国点点头,反问道:“你的意思是?”

吴庸道:“属下以为,当发动一次大规模会战,至少收复江宁府大部分地区,做给朝廷看看,证明大人是在尽忠职守,不要轻易给政敌们借口发难,尤其是现在皇上起了忌惮之心,就更加得小心了。”

一旁傅学贤道:“吴先生所言极是,可问题是这样一来咱们跟太平军可就要摊牌了,今后战火连绵,军费激增,对咱们而言并不是好事,还是维持现状,一心积攒实力为好,那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吴庸笑道:“傅大人不必担心,吴庸已有妙计,可以继续跟太平军演一场戏,我们收复江宁府大部地区,做给朝廷看。为了让太平军甘心配合,我们允许太平军南下浙江湖州府,让给他们几座县城,作为交换即可。”

傅学贤道:“这浙江可是我们的战略腹地,怎能轻易给太平军?”

李卫国突然眼前一亮,顿时笑道:“吴先生莫不是一箭双雕?”

吴庸顿时惊讶,旋即笑问道:“大人何以认为是一箭双雕?”

李卫国笑道:“这还不简单,跟太平军交换地盘,我们收复江宁府大部地区,做样子给朝廷看,此其一。其二,我们虽然视浙江为腹地,可一直没有借口出兵占据,如果太平军大聚入侵浙江省,那我不就有借口出兵浙江,然后把浙江收入囊中了吗?先生以为我说的对否?”

吴庸顿时深深一揖到底,朗声道:“大人英明,吴庸佩服。吾等有大人领导,何愁霸业不成!”

其他幕僚们也对李卫国的智慧感到佩服,更加坚定了追随之心,顿时兴奋起来,纷纷一揖到底,齐声道:“吾等愿誓死效忠大人!”

李卫国顿时哈哈大笑道:“我李卫国何其幸运,有诸位人才相助,何愁霸业不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