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伪钞帝国 > 第487章 军用自发热方便面

伪钞帝国 第487章 军用自发热方便面

作者:巡洋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8:39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喜马拉雅山麓,东亚和南洋、中亚的分界线,世界屋脊上的高山,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屹立于世界之巅。

如今,这里全部都是中华帝国的领土。

喜马拉雅山南麓,是英属印度殖民地。尽管李卫国多次策划扶植印度人独立,可惜均告失败,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还有那么一丝国运,竟然死死的守住了印度殖民地,令李卫国扶植的好几个印度领袖折戟沉沙。

自第六次中英战争结束后,战败的大英帝国不得不把整个喜马拉雅山脉都让给中华帝国,甚至在距离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一侧两百公里内化为非军事区,禁止驻军。

随着中华帝国在科威特问题上向大英帝国施压,科威特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作为大英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罗斯首相每天都在焦头烂额,苦思解决办法。

作为大英帝国的鹰派领袖,罗斯知道自己不能让步,从科威特撤军绝对不行,会令大英帝国国民失望,令支持他的人心寒。但如果不从科威特撤军,面对中华帝国神策军有可能攻击科威特,引爆中英战争,甚至引爆世界大战,后果不堪设想,至少在目前阶段,罗斯不想开战,因为大英帝国还没有准备好。

很快,一个人出现了。

他叫张伯伦,从英属开普敦殖民地调回,成为罗斯内阁的重要成员,他给罗斯带来了解决方案。

张伯伦之所以返回伦敦,加入唐宁街罗斯内阁,主要是他在开普敦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的指挥,保住开普敦,同时打败了布尔大军的疯狂进攻。

如今的布尔战场,十几万英军从开普敦据点登陆,对布尔军进行反扑,打得布尔军节节败退,这些功劳都是张伯伦的,正因为张伯伦的出色表现,守住了开普敦,才有英军如今的大反攻。

因此,罗斯出于政治目标,需要树立大英帝**方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和信心,所以他把张伯伦调回了伦敦,公开表彰张伯伦的功绩,从而振奋低迷的大英帝国国民的士气。

在跟张伯伦的几天接触中,罗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他见张伯伦拥有极高了战略眼光,便把张伯伦留在了身边,成为首相顾问团之一。

张伯伦也的确没有辜负罗斯的期望,很快就给罗斯出了一个解决科威特问题的主意,那就是声东击西。

中华帝国在科威特咄咄逼人,罗斯没有跟中华帝国开战的打算,因此张伯伦便建议罗斯在印度和中华帝国边界挑事,转移中华帝国的注意力。

这是惯用的政治伎俩,就好比21世纪的中华东海和南海问题,当东海问题严峻时,就在南海挑事,转移敌我双方的注意力,给东海降温。反过来亦是如此,南海问题严峻时,就在东海挑事,转移舆论关注。

如今,张伯伦给罗斯提供的建议,便是这种政治伎俩。

在张伯伦的唆使下,罗斯下令大英帝国印度总督府,向中印边境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两百公里非军事区驻军。

当英军和英属印度兵团约二十万军队进入非军事区后,顿时引起了中华帝国的强烈抗议,勒令英印军队立即退出非军事区,否则将视为对中华帝国的战争挑衅。

面对大英帝**队的动作,中华帝国虽然强烈抗议,甚至发出战争威胁,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李卫国遇上了对手,张伯伦的这条计策,却是将了他一军,令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如果不是李卫国对甲午战争有着不可告人的执着之心,他或许可用选择先对大英帝国动手,而科威特恰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可是,如果先对大英帝国动手,那么日本必然有所防备,这不是李卫国想要看到的结果,因为他希望直接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干掉,就像历史上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北洋水师一样,李卫国就像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去对付日本。

这是李卫国的一次任性,他发誓,这是仅有的一次任性,以后便不会再这样了,会根据国家需要选择敌人。

因为李卫国不放弃先攻击日本,所以中华帝**方便不能先攻击大英帝国,于是面对大英帝国的军队开进非军事区,中华帝国只是提出了抗议,却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这样一来,在国际舆论面前,无疑是大英帝国取得了一次外交胜利。

罗斯立即拿印度非军事区来跟中华帝国谈判,希望交换科威特事件。

不过,这并不影响中华帝国的整体策略,中华帝国继续跟大英帝国进行谈判,双方既紧张又克制,都没有开第一枪,只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李卫国的本意就是拖延时间,所以在战略上,只要大英帝国和协约国都继续关注科威特问题和印度非军事区问题,那么就没有影响。

而对于大英帝国而言,罗斯此刻非常高兴,他以为中华帝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也不愿意开战。

罗斯认为他赢得了这次中英博弈,因为他成功的杀了中华帝国的威风,吓得中华帝国不敢动手,于是威风八面。

中英两国在相互扯皮,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

时间进入甲午年(1894)八月,李卫国的日程安排也越来越紧凑,基本上都是跟军事有关。

这一天,李卫国来到雪域高原,视察西部战区的战备情况。

在发动甲午战争结束前,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部战区都将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整体上以防守为主。

表面上,中华帝**在西部进行战略防御,是在集中兵力进行东方战争,同日美进行决战,在击败日美之前,李卫国都没有打算向西进攻。

实际上,这是故意让欧洲战场打得更激烈一些。中华帝**在西线进行战略防御,那么沙俄帝国和大英帝国就会把重兵和更多精力投入欧洲战场,跟德意志、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意大利王国火拼,削弱整个欧洲的实力。

李卫国亲自登上西姆拉隘口,这里是中华帝国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从隘口两侧的山上,可以直接眺望南面的印度平原,印度首都新德里一览无余。

虽然这些年来,中华帝国已经将铁路修通,直达喜马拉雅山下,公路亦修到了隘口,军用物资和补给品可以直接运输到隘口军营。

不过,中华帝国神策军还是认为修建永备要塞工事比较合理。、

由于这里是冻土,在第六次中英战争期间,未能完成,直到最近才算修建完成,安装了各种口径的要塞火炮,制高点均有重机枪碉堡永备工事。

除了隘口通道,其他斜坡上都埋放了地镭,防止有英印军队偷袭。

有永备防御工事后,这里便可以储备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给养品,一般半年补给一次就够了。

“陛下,我们还是下山用餐吧!”

陪同的西部战区司令刘哲,向李卫国进言。

李卫国摆摆手,道:“今天朕就要跟这里的战士们一起用餐,晚上就住在军营宿舍了!”

众人顿时大吃一惊,刘哲急忙劝道:“陛下不可,这里伙食不适合陛下的身体,恐伤陛下龙体。而这里晚上的温度太低,零下几十度,太危险了。”

李卫国顿时皱眉,问道:“那这里的战士们是如何做到的?朕也是军旅出身,不怕这点苦!”

刘哲于是解释了一番,李卫国这才明白,原来这里的守军,并不能做到长期驻守,每隔一个月就得轮换,以确保战士们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虽然这里的守军也可以吃到大米白面蔬菜和肉类,但可惜这里海拔太高,做饭压力不够很难煮熟,一般都是半生不熟的饭菜,吃一个月已经是极限,尤其是给远处的哨兵送饭,走到一半路饭菜就凉了。

也就只有中华帝国神策军中最精锐的战士才能挺得住,然后就得迅速轮换,让守军下山修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重新轮换。

“原来是这样啊!”

李卫国迅速明白了,在后世有高压锅可以解决问题,但在这一世,高压锅虽然发明出来了,不过却没有流行开,因为材料技术成本很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铝。

好在中华帝国已经秘密开始大规模工业点解铝了,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用来生产高压锅的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同时,驻扎在雪域高原上的军队数量不是很多,就算花费高价生产一些高压锅也是值得的,财政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李卫国却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法。

“去叫人弄些生石灰和水来!”

李卫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后世流行的自发热盒饭原理,用生石灰和水,瞬间产生大量热量,足够把饭菜煮熟了。

而生石灰和水,对于中华帝国的强大工业实力而言,资源充足,甚至可以用简直微不足道来形容。

看到李卫国用生石灰和水混合后,把饭菜煮熟了,刘哲等人顿时惊讶万分。尤其周围值班的隘口守军战士们,顿时两眼放光,他们非常明白,如果有了那东西,以后就可以轻松吃上热饭菜了。

只要有热饭菜,那么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就会得到保障,就不会在影响战斗力了。

“陛下,您真是神灵降世啊!”

“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生石灰和水进行化学反应时会释放大量热量,用来煮饭菜却是足够了。”

“而且这种材料成本低,后勤可以充足供应!”

李卫国顿了顿,突然想到了另外一种食品——方便面。

如果有了方便面,加上调料包,在加上自发热的生石灰和水,那么就可以为战士们迅速补充体力了。

当然,后世的方便面是没有营养的,李卫国给军队提供的方便面,却不可能忽视营养问题,调料包和肉包、菜包都要保证量大充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士兵的体力和健康不受影响。

再加上罐头食品,足以保证官兵们的营养和健康了。

于是,李卫国结束了考察,返回山下,叫来西部战区后勤部负责人,面授机宜。

很快,中华帝**方便成立了方便面工厂,专门生产军用方便面。同时,自发热的生石灰和水,也成立了专门的工厂。

士兵的体力有限,需要考虑到士兵的单兵负重问题,所以军方要进行一系列测试,然后合理安排生石灰和水的重量分配比例,做到既可以煮熟米饭,又最大程度降低士兵的负重。

方便面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不过并没有被外界广泛知道,这目前只是中华帝**方的专用军需品。如果让敌对国家知道了这种速食方法,将极大的提高敌人的战场生存能力,所以需要保密。

李卫国发明了方便面和速食方法,令雪域高原上的官兵们感激万分,宣誓一定要守好中华帝国的西大门,用实际行动报答李卫国的恩典。

回到西都伊犁行宫,李卫国接到了一个新报告,令他皱起眉头。

“陛下,我们的情报显示,沙俄帝国在里海巴库区发现了大型油田,如果让沙俄开采成功,不但满足沙俄自己的石油消耗,恐怕战时还会卖给英法等协约国。”

李卫国点点头,道:“巴库石油储量丰富,不但能够满足沙俄自己的需求,还可以出口给英法等协约国,一旦那样,我们就算切断了波斯湾的中东原油,英法也可以从沙俄帝国获得。”

李卫国来到窗前,负手而立,道“通知兵部,针对巴库地区,重新制定一份作战计划吧!”

沙俄帝国发现巴库石油区,同样比历史上提前了很多年,这让未来的战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但李卫国不惧,就算历史完全改变了轨迹,他失去先知先觉的能力,也可以凭借未来人的远见,一一将问题化解开来,使其朝着有利于中华帝国的方向发展。(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