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四二零章 科举之议

崛起1639 第四二零章 科举之议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3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浪得y虚名和好友脱光的孤狼的各两张月票~~)

明年的科举,李信打算加入一些现代科学知识与地理知识,考题也将侧重于工商业与向海外开拓,虽然大明的士子不懂这些,却是可以编制复习题纲啊。

现在着手的话,足以保证年前在各大城市发行,以小学生水准为主,相信还是能看懂的。

不过李信清楚,迈出第一步是最艰难的,在这之前,还需要作一次交锋,打掉儒生的气势,于是点点头道:“国家安定了,是该选拨人才了,明年重开科闱,另程朱理学,禁锢人性,祸国殃民,自即日起,各地文庙把朱熹像移出,重新请回孟子。”

“轰!”的一下,底下炸开了锅!

谁都知道李信反程朱,这不奇怪,心学也是反程朱的,但是没人能料到,李信的步子迈的比心学还大,居然直接要求把朱熹像移出文庙。

杨廷麟立刻满脸正气的拱手道:“摄政王爷移入孟子像,臣无异议,但朱子于天下有教化之功,若是移出,怕是天下士子不答应!”

李信冷声道:“你杨廷麟何德何能,能代表天下士子?难道你把你自己当作了士子领袖不成?要不要本王随你走上街头,去问问到底有多少读书人认识你杨廷麟,他们又愿不愿意被你代表?”

“这……”

杨廷麟立时语滞!

是的,所谓的天下某某是他们的语境习惯,以往和崇祯奏对时,动辄抬出这顶大帽子压崇祯,崇祯吃亏在没出过宫,对外面的情况不了解,人云亦云,亲信太监与锦衣卫又各有心思,未必会对他说实话,再加上几个大臣一起哄,把声势造大点,他就信了。

但李信不同,天下是李信打下来的,要说对基层的了解,整个大明无人能出其右,同样的手段,能哄得了崇祯,哄不得李信。

更何况即便得到了士子的承认,士子领袖就那么好当么?且不谈他到底能代表谁的问题,光这个名头,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啊!

如今的朝廷中,能留下来继续给李信当官的,除了史可法、李仙风、高名衡等极少数认同李信,大多都是墙头草,有奶就是娘之辈。

真正有气节的人,早已经辞官归乡,或者做着和崇祯去海外开国的准备。

费珍娥曾在乾清宫中服侍崇祯,不止一次见到崇祯被大臣质问的哑口无言,最终恼羞成怒,而今次,李信只一句话就堵的杨廷麟无话可说,顿觉无比解气,偷偷瞥向李信的目光中,荡漾着难以掩饰的爱意。

好一会儿,吏科给事中沈迅奏道:“摄政王爷,纵然杨廷麟言辞有误,但朱子教化天下数百年之功不假,将其移出文庙,确是不妥,还望摄政王爷三思。”

李信呵呵一笑:“朱熹其人,继承二程学说,将之广为传播,在南宋金兵压境,朝庭随时不保的凶险环境下,具备一定层面上的稳定人心作用,本王算他有小功。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姑且不论本意,后世是否曲解,可这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求证,在唯物辩证法中已有多处说明,我不再赘述,不了解者可以去翻一翻,总之,此人罪大滔天,纵有百善亦不足以抵此一罪!

而且朱熹此人,明面上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暗地里引诱尼姑,勾引儿媳,这是在自己的裤裆里玩存人欲灭天理的把戏吗,说一套做一套,分明是个伪君子!

此人品行不端,又开了禁锢思想之始,哪来资格接受后人供奉?”

“摄政王爷此言大缪!”

光禄少卿路振飞气的脸通红,大叫道:“朱子一生,几经沉浮,一切污蔑之言皆来自于政敌攻击,摄政王爷不辨是非,仅凭道听途说就给朱子定罪,如何能令天下人心服?”

“嗯?”

李信突然意识到,杨廷麟在大朝会上提出重开科举,绝对不是正常的谏奏,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一次夺权行动。

自己离经叛道之名,天下人皆知,以往四处征战,以军事为先,思想与学术上的争执可以暂时放一放,如今天下即将一统,国家的重心也将重新回到治理轨道上,有些人按耐不住了。

按照李信的一贯作法,传统文官早晚要失势,这部分人能甘心被边缘化么?

杨廷麟是兵部职方司主事,目前的军务,有李信领导的荡寇军司令部主持,粮草辎重及装备物资有后勤部管理,兵部是第一个被边缘化的部门。

兵部不象刑部,刑部在李信进京之初,就与大理寺,都察院及锦衣卫和厂卫系统整合为了公检法体系,各安其位。

户部也有部分人手被吸收进了中央银行与财务公司,而且明朝的户部并不是管钱粮的机构,工部、吏部、兵部等诸部门都有自己的来源与帐本,户部充其量只能看作一个统计机构,李信有意把户部改组为财政部,掌管预算编制与预算资金的拨付考核,权力将大增。

哪怕暂时只是传出了风声,并未得到核实,也是让户部人心大振!

工部和吏部不用多说,是实打实的职能部门,再怎么变革,都不会被边缘化,礼部也不会被淘汰,虽然存有调整的可能,但礼部多为闲官,养老官,这部分人缺乏太强烈的进取心,以观望为主。

真正惊惶不安的,还是兵部、翰林院、国子监、负责寿宴的光禄寺等前途不明的衙门。

既然对方是有组织的,李信没必要亲自上阵,这既是自降身份,也是做好万一言语不敌,尚有转圜余地的准备。

李信望向了钱谦益,目中带着催促之色!

钱谦益心里格登一下,凭心而论,他对于杨廷麟等人的主张还是很支持的,但问题是,他在内心深处畏惧李信,水太凉的阴影挥之不去,而且担当礼部尚书,身处高位,也算是即得利益集团成员,他舍不得放弃现有的一切,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被道学骂惨了,被认为在立场上倾向于李信,哪怕他指责李信,也不会再被接纳,又何苦要与李信唱对台戏,落个两头不讨好呢。

于是暗叹一声,拱手道:“路光禄此言,老夫不敢苟同,《宋史》卷三十七明确记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意为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劾朱熹十大罪状,诸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为害风教即指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及家妇不夫而孕,路光禄怎会对宋史视而不见?”

“哼!”

路振飞怒视钱谦益,一副恨其不争的模样,就差当堂骂出走狗,叛徒了。

钱谦益也是老脸皮厚,继续道:“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就是著名的庆元党案,侧证所谓纳尼为妾与私通儿媳并非空穴来风。

这一案子在当时弄得朱熹声名狼藉,十大罪状其中有多少是欲加之辞,我们不好判断,但可以相信纳尼为妾与私通儿媳真实不虚,因为以朱熹的身份,无人敢告假状。

当时朱熹经宰相赵汝愚推荐,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是皇帝的顾问,也是皇帝的老师,是最贴近皇帝的身份,如若缺乏确凿无疑之佐证,谁敢诬陷?谁能诬陷?

更何况朱熹兼具一代大儒与宗师的双重身份,只有他以道德衡量别人,从此人对待严蕊一案中,可以看到他的嚣张拨戾,他的弟子遍布天下,他有嚣张的本钱。

故此,老夫可以猜测下朱熹的心理,或许是他以为没有人敢难为他,同时,倘若没有纳尼为妾与私通儿媳的事实,朱熹很容易反驳,进而对其它罪名予以否认,但是朱熹没有否认。

一个以道学扬名,注重气节之人,实难想象,面对苛责,竟不作辩解,只上表认罪说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数条,声称要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宋史记载的明明白白,路光禄有何话可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