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二七章 对抗到底

崛起1639 第三二七章 对抗到底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3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书友20190105213955831的一张月票~~)

“哦?”

席中讶声四起。

多尔衮领军出了居庸关之后的行踪虽然站在李信的角度不难猜测,但是他有穿越者这个最大的金手指啊,可以根据多尔衮的性格和平常的行为推测他的行踪,而别人不行,哪怕李自成都猜不到清军会去袭取山西,因此清军攻打山西,被列为了最高机密。

范永斗满意的看着下面,待得讶声渐止,才道:“诸位,闯逆在山西毫无根基,大清以重兵压境,夺取山西不在话下,即便摄政王一时不察,没能攻下北京,但取了山西,再取河南,迂回包抄北京,夺取天下的把握反而更大些。

那李信虽侥幸占了北京,却四面受敌,老夫料他一两年之内,必退回江淮,再无作为,还望诸位莫要被他吓着,一心一意跟随大清,将来大清皇帝与摄政王爷,必不薄待我等!”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称是。

毕竟李信虽然战无不捷,连战连胜,但他崛起的时间短,才几年,很多人对他不了解,而大清已经传了三代,花了几十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脉络清晰,很容易给人一种根基稳固的错觉。

尤其是晋商,从努尔哈赤时代就为大清服务,对大清的了解异常深刻,一场败仗,并不是灭顶之灾,大清的根基未损,在心目中,他们仍然倾向于大清。

而且多尔衮素有睿智之名,他们相信多尔衮能顺利取下山西,包抄李信!

不过靳良玉仍是问道:“大哥,咱们要是不回北京,恐怕山西会馆会被查封,李信也会严令禁止边贸,荡寇军可不是明军,明军基本上被咱们渗透了,但荡寇军未必吃这套,倘若没有物资运送出来,摄政王爷只怕……时间久了,会心生不耐啊!”

范永斗冷笑道:“倘若我们不能根据信上的日期在五日之内赶回,那姓李的必然查抄会馆,也肯定会禁边贸,但是诸位,这已经是第三天了,除非我们立刻就走,马不停蹄的奔波,才有可能回北京,那我们的家业怎么办?那姓李的根本就不想我们回去,是要把我们斩尽杀绝啊!

至于门路,咱们可以先派人打探情况,老夫就不信,天下有谁能挡得住钱财的诱惑!”

“哈!”

梁嘉宾哈的一笑:“无非是多使些银子罢了。”

田生兰则是问道:“那咱们留在山西会馆的那些人,怎么办?”

范永久叹了口气:“自求多福罢,好在我们八家的嫡系族人都在张家口,那姓李的手伸不过来,对了,咱们再筹措一批粮草,给摄政王爷送去!”

“嗯~~”

众人纷纷点头,既然选择了与李信决裂,多尔衮的大腿更是要抱紧。

在信送出的第六日清晨,李信刚刚起床,黄海就来报:“总司令,八大晋商一个都没回来。”

李信点点头道:“早料到如此,传令给吴孟明,叫他去山西会馆抓人,所有人等,一概严格审问,但凡有违背崇祯禁边令,向塞外运送粮食、兵器、火药等物资者,不分主从,一律判处流刑,在流放北美之前,劳动改造,会馆充公,里面的丫鬟等女眷,就许配给有功将士罢。”

“得令!”

黄海施礼离去。

李信又向柳如是道:“帮我拟诏,禁绝对满蒙贸易,不教一粒米,一个针头送出塞外,凡有违令者,流三族,优先送达扬州!”

“嗯!”

柳如是点了点头,坐下书写。

得益于李信对驿站的恢复,第四天,李信禁绝对满蒙贸易的诏书送到了扬州盐商手上,尤其是晋商,在扬州的晋商与那八大皇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扬州城建总经理梁成道当日召集张远山、郭有财,申泰铭与张载堉等山陕商人密议,决定向李信上表请罪,并痛斥八大皇商的卖国求荣行为,与之割断一切联系,承诺决不从自己手上,流出一粒盐,一颗粮食往关外。

对这结果,李信不意外,毕竟山陕盐商在扬州定居多年,连口音都渐趋于扬州本地,与山西的联系除了籍贯,就是远的不能再远的远房亲戚。

况且他们的利益与李信充分交缠在了一起,在房地产行业中越陷越深,以往看在同乡之谊,再有些利润,可以为八大皇商提供些货物,但是李信的禁令下来了,孰轻孰重他们还是分的轻的,立刻就斩断了与八大皇商的联系,甚至八大皇商派驻在扬州的联络人员,也被他们捆绑起来,扭送给了史可法。

断的可谓彻底之极。

另孙传庭果如李信所料,并未前来赴任,事实上李信也不指望孙传庭真能来北京当兵部尚书,他的主要目地还是打草惊蛇。

如果孙传庭在杭州站稳了阵脚,会好言相应,然后找借口拖延时日,待与各方联系的差不多,会打起清君侧的旗帜,号召天下讨伐自己。

但是孙传庭只以身体有恙为由,辞去兵部尚书一职,足够的低调,说明杭州内部还是有反对声浪,孙传庭并未取得对杭州的绝对控制。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不停的有各种官员登门拜访李信,讲诉自己的宏图大策,虽然多数都是迂腐之见,夸夸其谈,甚至还有些人一根筋,抱着自己的陈腐观点不放手,但李信仍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倾听。

渐渐地,他吃不消了!

与此同时,随着李信严办义男义女,陆陆续续,一些青年男女被从官员、商贾和富户家里赶了出来,李信知道吴孟明手下留情了,并没有从严办理,不过这也是他的本意,仅为刹住蓄奴的风气,释放出更多的人口,并不是真要抄家。

毕竟抄家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半个月之后,史可法来了,李信不顾史可法风尘仆仆,单独接见了史可法,把政事移交过去,并赐下田皇亲的宅子作为丞相府。

幸亏史可法了解李信的为人,要不然说什么也不敢当这个丞相,丞相就是和皇帝对着干的,相权与君权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明初的几个丞相,没有一个善终。

虽然史可法接受了丞相的任命,但他清贫惯了,对田皇亲的宅子推辞不就,他家就四号人,加上老仆,不超过十人,那么大的宅子没法打理,于是李信把崇祯表哥刘元炳的宅子改赐给了史可法。

刘元炳是候,宅子规模小一些,却也有好几亩。

史可法还嫌大,史母劝道:“这也是司令爷的一番心意,你就收着吧,娘知道你不贪不拿,怕是住不起,可司令爷不是涨薪俸了么?你安心住着吧。”

史妻也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妾嫁给相公这么多年,都未给相公诞下血脉,偏生相公不离不弃,实是心中有愧,相公还是纳几房妾吧,争取让史家有后,妾也不至于成为史家的罪人。”

史母眉开眼笑道:“这宅子足够宽敞,多纳几房,也能住得下!”

史可法无奈应下。

另和史可法一起来的,还有钱谦益,慧梅、慧英、李兰芝和寇白门的弟弟寇松,彩衣彩裳暂时留在南京,在红娘子与周蒸生过孩子后,再一起赴京。

李信任命钱谦益为礼部尚书,钱谦益也知道了柳如是和李信混在一起,面对着这个夺他所爱,辱他所学的男人,却恨不起来。

正如一句俗话,他与李信的差距只能望其项背,这样的恨有意义么?真不如老老实实,心平气和的为李信办事,对他,对他的家族,都有好处。

钱谦益本来就不是坚强的人,暗叹一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其实钱谦益在历史上虽然有水太凉这个污点,但生死事大,单单为此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剃发易服的不是他一人,而且降了清后,他心中有愧,曾多次暗助义军反清复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