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二八一章 国之将亡

崛起1639 第二八一章 国之将亡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3 来源:笔趣阁

崇祯深吸了口气道:“吴三桂已率领数万精兵从山海关勤王而来,北京城不要紧了!”

魏清慧惊喜道:“我朝三百年江山,国基永固,从英宗皇爷以来,北京几次被围,都能逢凶化吉,这次也是如此,请皇爷从今不必过于焦急,损伤御体,请下手诏,催吴三桂的救兵速来好啦。”

“叫司礼监来人!”

崇祯点了点头。

魏清慧退出暖阁传旨,崇祯则用朱笔给吴三桂写了一道手谕:谕平西伯吴三桂,速率大军来京,痛剿逆贼,以解京师之危!

不片刻,司礼监把手谕拿去。

魏清慧也奉来了一杯香茶,放在御案上,崇祯正默想着心事,念及皇帝连日饮食失常,夜不安寝,憔悴已甚,难得此刻心情略好,便柔声道:“皇爷,既然有了天大的好消息,吴三桂将率关宁精兵来解北京之围,请皇爷稍宽圣心,到养德斋御榻上休息一阵吧。”

崇祯没有吱声,他正想着王永吉的军情密奏是否可靠。

王永吉曾经亲身驰赴宁远,敦促吴三桂率兵勤王,后王永吉飞奏吴三桂向山海关赶来,再后就没消息了。

正当崇祯心急如焚之时,忽接王永吉又一密奏,如同绝处看见救星,不免心中狂喜,于是把密奏拿来重看一遍,倘若在往年,崇祯会把王永吉的飞奏宣示内阁,将这一消息布告京师臣民,以安人心。

只是近来的经历使他变得慎重,无数次,他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轮回,他的庙谋无助于大局,他对吴三桂救援北京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他担心吴三桂因闯贼势大畏战,或李自成分兵阻截,自从三大营在沙河溃散以来,亡国的阴影就笼罩在他的心头,只恨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为他分忧。

由于心事重重,他没注意到魏清慧进来送茶。

本来奉茶这种微末小事,是用不着魏清慧这个管家婆亲自来做,可是国家亡在巳夕,不惟她放心不下,所有的宫人也各自担心,又因宫中规矩森严,别人没法得到消息,只有她常在皇帝身边,不仅乾清宫的宫女向她打听,连皇后的坤宁宫也是如此。

她也想尽可能的打听消息,毕竟流贼大军就在城外,事到如今,她已经不怕崇祯责备了,国家一亡,皇帝也罢,奴婢也罢,反正要同归于尽!

魏清慧柔声问道:“皇爷,已经来了大好消息,为何还要如此忧愁?”

倘在平日,崇祯不会与魏清慧多说,但亡国之祸已在眼前,他对宫女的态度也变了。

他恼恨文武群臣误国误他,痛恨每遇一事,朝臣们争论不休,而今日却无人入宫向他献救急之策!

危难时刻,还是自家的奴婢可靠啊!

崇祯感动的两眼通红,叹了口气道:“吴三桂来京勤王,怕是远水不救近火,贼兵已到北京城下,三大营已溃散,京师靠数千大监与市民百姓守城,何济于事!”

魏清慧大胆问道:“满朝文武难道就没有一个肯为皇上尽忠报国的人?”

崇祯摇头不答,禁不住滚出热泪。

魏清慧更加明白亡国的惨祸已经临头,也落下眼泪,哽咽说:“但愿上天和祖宗眷佑,国家逢凶化吉。”说完,就掩面痛哭。

崇祯也没有责怪,与魏清慧相对流泪。

这时,新承钦命任京营提督、总管守城诸事,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进来,将崇祯给吴三桂的手诏放到御案上,跪下奏道:“禀皇爷,如今各城门被逆贼围困,且有众多贼骑在四郊巡逻,还听说有贼兵往通州去,给吴三桂的手诏送不出去了。”

崇祯大惊道:“东直门和齐化门都被包围了?”

王承恩道:“连外城的东便门和广渠门也被逆贼的大军包围,奴婢去齐化门巡视,遇到本兵张缙彦,他将皇爷给吴三桂的手诏退还奴婢,带回宫中。”

崇祯脸色凄惨,默然片刻,问道:“崇祯二年,东虏进犯北京近郊,何等危急,袁崇焕接到勤王诏书,留下部分人马守宁远,亲率满桂、祖大寿等大将与三万精兵,火速入关,日夜行军,扎营于广渠门外,使北京转危为安。

以袁崇焕为例,吴三桂知京师危急,他率关宁骑兵,从山海关两日夜可到朝阳门外,北京便可万无一失,你认为吴三桂会及时来么?”

王承恩伏地不敢回答。

近十年来,由于东事日坏,北京朝野私下议论袁崇焕的人多了起来,都说袁崇焕是少有的奇才,崇祯先轻信了朝臣的诽谤,又中了反间计,枉杀袁崇焕,自毁长城。

他清楚崇祯近几年也从厂臣密奏朝野私下议论,反省自己,心有悔意,但为了面子,不肯承认自己错杀了袁崇焕,也不愿为袁崇焕昭雪。

崇祯看见王承恩俯首不语,问道:“你也听说袁崇焕死得冤枉?”

王承恩叩头道:“奴婢不敢妄言,风闻朝野早已有此议论,吴三桂只是一员武将,论忠贞、论谋略,都不能同袁崇焕相比,皇上,眼下十余万逆贼已把北京四面合围,吴三桂的救兵怕是……不会来了!”

崇祯流下眼泪,痛心地问道:“城上的守御情况,你去察看了么?”

王承恩哭着道:“皇爷,事到如今,奴婢只好冒死实奏,城上只有三千太监,老百姓和三大营的老弱残兵上城的也不多,大概三个城垛才摊到一个人,守城百姓每天只发几个制钱,只能买几个烧饼充饥,城上又冷,大家饥寒交加,口出怨言,无心守城。”

崇祯急问道:“逆贼今夜是否会攻城?倘若攻城,如何应付?”

王承恩道:“逆贼陆续来到城下,尚在部署兵力,以奴婢忖度,逆贼很可能明日攻城,今夜尚平安无事,但须谨防城中有变。”

崇祯又不敢置信的问道:“城内派兵巡逻,查拿奸细,难道没兵了?”

王承恩道:“三大营在沙河御敌,不战而溃,留城的兵力虽然按册尚有五六万,但是前两天经戎政侍郎王家彦按册点名,始知十之**都是缺额,实有官兵人数不足五千,且多是老弱无用之人,充数支饷罢了,王家彦同奴婢商议,从中挑出千人上城,余下的分在内外城轮班巡逻,如今北京城里,全是些不管用的老弱残兵啦。”

崇祯已经不指望吴三桂来救,守城兵力又空虚,亡国灭族的惨祸就在眼前,他大汗淋漓,浑身战栗,但他毕竟性子刚烈,很快就深吸了口气道:“土木之变,英宗皇爷陷敌,也先兵势甚盛,挟英宗皇爷来北京城下,认为北京唾手可得,那时国家何等危急?朝中却有兵部尚书于谦,打退也先,使京城转危为安。

朕非亡国之君,可是十七年来,满朝文武泄泄沓沓,徒尚门户之争,无一忠心谋国之臣,倘若朝中有半个于谦,又何至于会有今日啊!”

说着,就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王承恩也抹着眼角道:“这是气数,也是国运呐。”

崇祯哽咽道:“虽是国运,倘非诸臣误朕,国运何竟至此,只说从天启至今二十年中,国家何尝没有人才,皆因朝廷多是妨功害能之臣,蒙蔽主上,阻挠大计,陷害忠良,使人才不得其用,不得其死。

从天启朝的熊廷弼、孙承宗算起,到本朝的杨嗣昌,都是未展抱负就群起攻讦,使朝廷自毁长城,而有今日之祸,朕非亡国之君,却遇亡国之事,死不瞑目呐!”

王承恩知道城陷只在一二日内,也伏地悲哭,不知拿什么安慰崇祯。

几个乾清宫中较有头面的太监宫女屏息立在窗外,也是有的偷偷揩泪,有的悄悄走开,到别处哭出声。

过了一阵,崇祯还不死心的问道:“真没办法给吴三桂送去手诏,催他火速率骑兵来救京师?”

王承恩犹豫片刻,便道:“兵部已无办法送出手诏,请容奴婢再去同厂臣密商,厚给赏银,无论如何,今夜派遣个忠心敢死之人,缒出城去,将皇上手诏送到吴三桂军中。”

崇祯哽咽说道:“赶快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