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一五六章 行款之议

崛起1639 第一五六章 行款之议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33:13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崇祯在文华殿召见陈新甲和傅宗龙,二人磕头之后,崇祯仔细打量向了傅宗龙,虽然两鬓和胡须白了许多,但精神还很健旺,于是道:“朕前者因你有罪,将你下狱,以示薄惩,今国家多故,将你放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这是朕的特恩,你应该知道感激,好生出力剿贼,以补前愆,功成之日,朕不吝重赏。”

傅宗龙含着热泪说:“风霜雨露,莫非皇恩,臣到军中,誓必鼓励将士,剿灭闯贼,上慰宸衷,下安百姓,甘愿粉身碎骨,不负皇上知遇之恩!”

崇祯欣慰说:“很好,你到西安之后,估量何时可以带兵入豫,剿灭闯贼?”

傅宗龙不确定道:“俟臣到西安,斟酌实情,条奏方略。”

崇祯眉头皱了皱,不满道:“如今是四月上旬,朕望你驰赴西安,稍事料理,限于两个月之内率兵入豫,与保督杨文岳合力剿闯,切勿在关中逗留过久,贻误戎机。”

傅宗龙暗暗叫苦,他也是带过兵的,深知两个月之内决难出兵,却怕崇祯震怒,将他重新下狱,只得放胆道:“恐怕士卒也得操练后方好作战。”

崇祯厉声道:“陕西有现成兵马,各镇兵马,难道平时就不操练么?你不要等李自成在河南站稳脚跟,方才出兵!”

傅宗龙是知兵的,深知各镇练兵多是有名无实,缺额严重,只是崇祯已现出了不耐之色,不好辩解,只能跪地低着头不说话。

崇祯以为傅宗龙已被说服,语气稍有和缓,便道:“汝系知兵大臣,朕所素知,目前东虏围困锦州日久,朕不得不将重兵派出关外,是否能早日解锦州之危,尚不得知,河南、湖广、山东、南直隶的局势都很不好,尤以河南、湖广与南直隶为甚,连失名城,亲藩殉国,卿有何善策,为朕纾忧?”

傅宗龙叩头说:“微臣在狱中也常常为国家深忧,虽有愚见,却不敢说。”

崇祯道:“苟利于国,不妨对朕直说。”

傅宗龙道:“目前内剿流贼,外御强虏,两面用兵,实非国家之福,朝中文臣多逞空言高论,不务实效,致有今日内外交困局面,如此下去,再过数年,局势将不堪设想,今日不是无策,惟无人敢对陛下言说。”

崇祯心中一动,大概猜到了傅宗龙想说什么,连忙说:“卿只管说出,勿庸避讳。”

傅宗龙又道:“陛下为千古英主,请鉴臣一腔愚忠,臣方敢说出来救国愚见。”

崇祯挥了挥手:“卿今日已出狱任事,便是朕股肱大臣,倘有善策,朕当虚怀以听,倘若说错,朕亦决不罪汝。”

傅宗龙又叩了头,低声说:“以臣愚见,对东虏倘能暂时议抚,抚为上策,只有东事稍缓,方可集国家之兵力财力痛剿流贼。”

崇祯不置可否,仿佛这意见不合他的心意,因陈新甲是议和派,他怀疑是陈新甲暗嘱傅宗龙作此建议,不由向陈新甲望了一眼。沉默片刻,问道:“你怎么说对东虏抚为上策?不妨详陈所见,由朕斟酌。”

傅宗龙道:“十余年来,内外用兵,国家精疲力竭,苦于支撑,几乎成为不治之症,目今欲同时安内攘外,纵然有诸葛孔明之智,怕也无从措手,故以微臣愚昧之见,不如赶快从关外抽出手来,全力剿贼,俟中原大局戡定,再向东虏大张挞伐不迟。”

崇祯道:“朕已命洪承畴率大军出关,驰援锦州,目前对东虏行款,示弱于敌,殊非朕衷,你出去后,议抚二字休对人提起。下去吧!”

傅宗龙叩头退出,崇祯向陈新甲问道:“傅宗龙也建议对东虏以暂抚为上策,他事前同卿商量过么?”

陈新甲叩头道:“傅宗龙今日才从狱中蒙恩释放,臣并未同他谈及关外之事。”

崇祯点点头道:“可见凡略明军事者均知两面作战,内外交困,非国家长久之计,目前应趁内事稍歇,催促洪承畴率大军火速出关,驰救锦州,不挫东虏锐气,如何言抚?必须催承畴速解锦州之围!”

陈新甲道:“陛下所见极是,倘能使锦州解围,纵然行款,话也好说,臣所虑者,迁延日久,劳师糜饷,锦州不能解围,反受挫折,行款更不容易,况国家人力物力有限,今后朝廷再想向关外调集那么多人马,那么多粮饷,不可得矣。”

崇祯叹了口气:“朕也是颇为此忧,眼下料理关外军事,比豫、楚,两淮还要紧迫。”

“皇上,确是十分紧迫,不过连同宁远吴三桂在内的八个总兵官率领的十三万人马已经出关,洪承畴也驻足关门,一矣部署好关门防御,就向围困锦州之敌进逼。”

陈新甲附合。

崇祯想了想,便道:“对闯、献如何进剿,卿下去与博宗龙仔细商议,务必要他今夜出京,而对扬州李信,须催促孙传庭与史可法,朕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遵旨!”

陈新甲叩头退下。

崇祯孤零零的坐在文华殿内,想着关内关外战局的靡烂,竟全无把握,再想着李信扼漕运咽喉,更是心里说不出的慌乱,不禁再叹了口气。

“难!难!这大局……唉,洪承畴,洪承畴,你可莫要让朕失望啊!”

四月上旬,正是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尤以李自成受影响最大,虽然破洛阳抄了全城富户的家,得到了大批金银财宝和粮食,但人马日众,还得放赈灾民,粮食消耗很快。

而中原普遍灾荒严重,金银又不能变现为粮食,驻地附近数县的老百姓已经把地里的豌豆荚吃光了,稍嫩的豌豆秧也吃了,只能靠山中野菜过活,吃光了榆钱、芦根和野藤的紫花,再吃各种能下咽的树叶和嫩草,有人剥吃榆树皮,有人出外逃荒,老弱病残纷纷倒毙路边。

看着那惨象,健妇营的女兵们漫山遍野的搜找尸体,将之一一掩埋,慧梅莫名想到了淮扬之行,第一次是高邮,第二次是扬州,留给她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富庶,还有安宁,两座城虽然由李信先后攻下,却没有留下战火肆虐的痕迹,她不由与李自成作起了对比。

明明攻下了洛阳,却如蝗虫般洗劫一番,就席卷向了另一个目标,以前李自成尚能以洛阳乃四战之地,难以据守为由解释攻打开封的必要性,但慧梅的淮扬之行开拓了眼界,见过了世面,她已经不信了。

李信能以弱势之兵踞守扬州,为何李自成拥兵十余万却守不住洛阳?

思来想去,她想到了一个最不愿对面的答案:流寇作风,这也是李信不止一次对李自成的评价,否则没办法解释李自成起兵十来年了还四处流窜的现实。

要知道,革左五营好歹还占据英霍山区作为根据地,而李自成手下的人马散而复聚,聚而复散,死了一批又一批,这十来年间,中原陕西的靡乱固然有天灾不断,官府横征暴敛的因素在里面,但李自成的流窜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慧梅越来越觉得,李信那割据南阳,养精蓄锐的建议无比正确,可是从目前来看,李自成攻打南阳的目地并不是为了占据,而是洗劫一番,补充军需,为第二次攻打开封做准备。

“慧梅,怎么了?”

张鼐见着慧梅的脸色不大好,关心的问道。

慧梅幽幽叹了口气:“我想慧英了。”

因李信没有蛮横的强留慧英,而是用火药配方给高一功下了台阶,张鼐对李信已经没有芥蒂了,这时笑道:“想必慧英正在为李公子训练健妇营吧,只是可惜了双喜。”

“强扭的瓜不甜,慧英心里没有双喜,两个人相处的越久,只会越痛苦!”

慧英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张鼐,李公子总说我们身上有大事发生,还一再提醒你去找他,甚至最后让我们留下不要回去了,免得横祸缠身,一次两次,我能当他是危言耸听,可他每次都这么说,再看他的为人,也不象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偏偏他又不肯多说,哎呀,我每次想到,心里面就毛毛的。”

张鼐沉吟片刻,才道:“可能是想我们为他效力,才故意吓唬我们吧?”

慧梅不确定道:“李公子应该不是那样的人,你快想想,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张鼐挠着后脑壳,豁达的笑道:“想那么多做甚,等攻下了开封,我们就成亲,你再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谁也分不开我们。”

“尽做美梦!”

慧梅俏面一红,横了眼张鼐,其实她也不认为会有什么重大变故发生,毕竟跟了李闯十来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只是出于女性的直觉才有所不安,她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变故,除非李自成强纳自己为妾,这可能么?

就算自己不要脸,李自成还要脸呢!

想不通,她的心也放宽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