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四二二章 李信的应对

崛起1639 第四二二章 李信的应对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谢谢好友frb9898与好友夏末、秋至。的月票~~)

这两日来,北京街头一则传言迅速散播,大意是明年的科举不再从五经中出题,也不考八股文,而是考李信编撰的那些奇技淫巧小册子,还要把朱子像从文庙中移出。

顿时,北京的士子圈炸锅了!

他们可是从小就在五经中打转啊,不考五经,还考个屁啊!

“摄政王走了邪路,欲以奇技淫巧治国,岂非国将不国?”

“不错,摄政王自以为得了天下,膨胀了,还要移走朱子像,我等岂能坐视?诸君可敢与我去文庙捍卫朱子?”

“有何不敢?”

“走,让摄政王见识下咱们士子的力量!”

陆续有士子向文庙汇聚。

文庙又称孔庙,位于国子监内,所谓的士子也以国子监监生为主,监生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贡监,以秀才为主,二是荫监,凭父辈做官成为监生,三是例监,即捐纳银钱成为监生。

这部分人有个共同特点,均是对李信推行的免费教育不满,因为免费教育的受众主要是泥腿子和小商贾的后代,这都是低等人,哪来的受教育权利,读了书,识了字,将来不就能抢他们的饭碗么?

而且他们进国子监都花了多少不一的银子,是有偿学习,凭什么泥腿子的后代就能免费学?心里不平衡啊!

这次的事件,正好给他们送来了渲泻点。

朱嘉像位于孔庙的第三进院落崇圣殿的西配殿中,崇圣殿的东西配殿,奉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和朱熹六位先儒。

当士子们涌进西配殿的时候,正看到有警察在指挥雇工给朱子像套上绳索,几个老夫子站一边,急的满头是汗,却又不敢动作。

“住手!”

“放肆!”

“尔敢!”

士子们大喝,一脸的正义,纷纷围住了朱熹像,以身作盾。

雇工是拿钱干活的,立刻退缩下来,看向了警察。

一名士子振臂大呼:“摄政王离经叛道,我等怎能向他屈腰?为保卫朱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朱子自元代起,就于孔庙安身,几百年来,从无意外,尔等若是敢行大不韪之事,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像在人在,像去人亡!”

“对!”

“说的好!”

“像在人在,像去人亡!”

士子们义愤填膺,高举起胳膊,厉声怒吼!

“这……”

不得不说,这份声势还是挺浩大的,警察们心里也打起了鼓。

“要不要调集人手来,强行冲一冲?”

“嘿,我们不是有辣椒水么,抬过来,泼过去,看他们能撒野到几时!”

“别,万历年间的苏州矿税事件难道忘了么,这事搞不好,又是件大事啊,到时候朝廷顶不住文官的压力,追究起责任来,掉脑袋的还不是咱们?不可乱来啊!”

“是啊,还是往上报吧,看上面怎么处理。”

士子们刚开始听说要喷辣椒水,还有些紧张呢,可是警察们越商量越怂,又令他们的胆气壮了起来,口号喊的越来越响亮,甚至有不少人跑到外面,向过往群众哭诉着李信的专横拨戾,期望获得舆论的支持。

事件迅速扩大,吴孟明也因为万历抗税事件,不敢动用武力,唯恐文官集团反攻,将来被推出来当替罪羊,于是火速上报给他的顶头上司骆养性。

骆养性心里都骂娘了,吴孟明平时争权夺利的时候不甘人后,现在遇上了麻烦,往自己头上推,自己有那么蠢么,他也是明朝锦衣卫出生,见风驶舵一把好手,平时的治安案件,可以公事公办,可这事涉及到士绅阶层,他还真没有拍板的魄力,当即上报李信。

“此事必然有人在背后推动,当严查!”

孙荻正好在场,哼了声。

“查是要查,但不急于一时,将来秋后,留待慢慢算帐!”

李信摆了摆手,就向骆养性道:“对于士子闹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士子都是些什么人,是国子监的监生,是我们自己人,这次事件,是我们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如采用暴力手段镇压,会改变冲突的性质,将监生推到我们的对立面。

虽然我不惮于使用武力平息事件,但武力是最下而等之的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伤人又伤己,不到万不得己,不得轻动,民众内部矛盾冲突,还是尽量以内部手段化解为好,在这次事件的处理上,你态度谨慎,没有将事态扩大化,很不错!”

骆养性本以为要挨批,没想到竟得到了李信的夸讲,顿时心中一喜,连忙道:“摄政王爷,可是置之不理又会损伤到朝廷的威仪啊,倘若今次让监生们得逞,只会得寸进尺,下次再遇到同类事件,必然变本加厉呐!”

李信点点头道:“你说的对,这事绝不能姑息,首先我们要肯定,监生闹事的主因是由一小撮别有用心份子在背后使坏所致,绝大多数的监生,是被蒙敝的,人云亦云,不明真相,因此注定了我们不能使用太激烈的手段,民众内部的矛盾,还是由民众自己解决才好,我们暂时保持着高度警惕与恰当的引导,防止事态扩大化,来人!”

黄海上前。

李信道:“从山东、河北与江北火速征召数千学生进京,他们与监生是站在对立面的,我们没必要替他们强出头,他们未来的成就还要靠自己去争取,北京警察系统所要做的,就是避免发生恶性冲突事件。”

“得令!”

黄海拱手施礼。

骆养性心领神色,暗道一声妙。

李信所谓的学生,是这些年来,通过免费教育培养出的贫苦人家与小商贾的孩子,学的是数理化与经济金融知识,五经只是作为识字与写文章的范本,对于经文义理不作深入的要求,也不鼓励,可以说,他们掌握着新知识,天然就站在士子的对面立上,召来京城,就是让士子们擦亮眼睛看清,天下离了士子,只会更好,转动的更顺溜。

从李信攻占高邮的当年开始设立学校,即崇祯十四年,到今年崇祯二十一年,已经有了七年,山东河北要迟一些,但也有了三四年。

那些孩子,从六七岁到十来岁不等,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青少年了,正是当用之时。

李信看了眼慧英,又道:“明报也要配合宣传,做足舆论攻势,向民众说明真相,大力弘扬科普,为科学正名,这样罢,你和慧梅筹备个专栏,历数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及其成就,告诉民众,他们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比如春秋时期的甘石星经、张衡的浑天仪与地动仪、祖冲之的指南车与圆周率等等诸如此类。”

“嗯!”

慧英点头道:“我明白了,而且宋明之世,尤其是大明自立国以来,能于典籍中留名的科研发明远不及汉唐,这是否与社会风气有关呢,我觉得可以与理学联系起来,大力批叛理学。”

李信赞道:“你的这个想法很好,不过……结论不应由我们下,我们只起引导作用,由读者自行得出结论,刊文发表,你是报社的创办者,应该知道怎么做!”

“我明白的!”

慧英嘴角微微一撇,报社可是有好几个特约御用枪手呢,最有名的,便是钱谦益。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钱谦益当真是被李信剥皮抽筋,充分榨取价值。

李信似是想到了什么,又道:“北京的国子监不成气候,士子的大本营还在东南,尤其是南京,告诉高名衡,对于南京国子监的动静,一定要严加留意,但凡出现苗头,必须参照北京模式立刻处理,我不希望为此事专门跑一趟南京!”

李信身后,李香君与顾横波奋笔疾书,替李信草拟着政令,不片刻,李信接着道:“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告诉南京警察局,搜集复社创始人张溥冲击官衙、挟制高官、阴谋暴动的罪证,一俟落实,向南京检察院提请公诉,虽人已死,也要由法院作出公正判决,借此深挖复社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案列为本年度大案要案,由中央警察部督办!”

“得令!”

骆养性拱手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