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四零六章 李自成的困境

崛起1639 第四零六章 李自成的困境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李定国期期艾艾,这两年来,张献忠越发的疑神疑鬼,很多大臣只要稍稍有点异常,就会被他认定心怀不轨,不知道有多少人枉死于屠刀之下。

他清楚大西朝没救了,但是又不敢劝说张献忠投降。

张献忠不悦道:“难道老子的处境朕自己还不清楚?你是朕的义子,唯一一个回到朕身边的义子,朕只是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你不用担心。”

李定国咬牙道:“父皇自入川以来,蜀人处处为敌,举步维艰,而那李信占据东南富庶之地,有充足的钱粮,故其势愈发壮大,又于北京击退了李自成和满清,挟持崇祯以令天下,此消彼涨,我大西已非敌手,孩儿觉得,如今只有向其称臣方是唯一出路,还请……父皇决断。”

张献忠的眼里精光直闪,神色不停的变幻,他想了很多,他也不甘心,可是眼下的他,只剩一个成都了,而且士卒已经安定了下来,再想如过去那样流窜,很难。

“哎~~”

张献忠叹了口气:“朕自崇祯三年起义,转战川陕两湖,历大小数十战,荥阳会议后,直下凤阳,杀尽满城贪官,掘了朱家的祖坟,何其痛快,后受招抚,奈何朝廷官员贪索无度,遂于谷城再次起义,顿时群雄响应!

朕击败过左良玉,活活拖死了杨嗣昌,转战淮南湖北,克武昌,杀楚王,入湖南,进四川,终建立大业,不料倾刻之间,遭此大劫,难道老子真的没有帝王之命?老子不甘心哪!”

李定国没有接腔,以他对张献忠的了解,只是感慨下,不需要旁人说话。

果然,摇了摇头之后,张献忠又道:“陈涉曾说过,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今日我知道了,王候将相确实有种呐,想我姓张的,祖上就没出过皇帝,而他姓李的,有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不管是李自成还是李信,都姓李,哪怕我改元大顺也没半点用处,罢了,罢了,即然我张献忠无缘天下,只能退而求善终,你说我是做国公好,还是去海外称王?”

李定国不假思索道:“留在大明,性命终究操于人手,李信能留父皇一时之命,难道还能奢望他留一世?倒不如去海外,苦是苦了点,可是再苦再难能有父皇当初起兵时苦?况且打下的基业,是自己的,孩儿会陪在父皇身边,助父皇在海外再建一个大西国!”

张献忠眼里莫名之色一闪,他没有子嗣,只有四个义子,张可望被李信斩杀,艾能奇与刘文秀向李信投降,这两人即便再回到他身边,也不会受重用,只有李定国才有资格做太子,将来在海外立国,即位为王。

他的年龄比李自成稍大一些,但是长期浸于酒色,这两年来,越来越力不从心,无论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他知道自己也活不了多久,海外的江山,迟早是李定国的啊。

把江山传给异姓,总是不甘心,可是张二忠不争气,他能怎么样呢。

“嗯~~”

张献忠点了点头:“朕就知道,你是最忠心的!”

……

接下来,张献忠仿如变了个人似的,不再上朝,不再对部下和大臣拷打杀戮,而是把国事交给了李定国,他缩在后宫里,与千多名妃子逍遥快活,一副自暴自弃的模样。

李信在占了重庆之后,了解到张献忠的作为,没有立刻入川,而是把双喜与高一功留在重庆,黄得功、白广恩、吴长功与王强的四个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前锋营调往江北,休整了一个月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黄得功与吴长功走襄阳入商洛,从武关攻打关中,另一路由李信亲领,直接从正面进攻关中,李自成收缩战线,屯重兵于武关和潼关,欲与李信决一死战。

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汉唐的潼关,是于洪武年前重建的潼关。

明代对潼关非常重视,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有麒麟山、印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并将潼河入黄河的河段收进了关城,由此,潼关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强。

全城南高北低,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城墙高达五丈,南边城墙最高竟有十丈,城池周长十三里,建有六个城门,东城门为关门,西城门名怀远,又有上南门、下南门、大北门和小北门,并有南水关和北水关,隆庆年间,又兴建了东西瓮城,可谓固若金汤。

李自成曾在潼关一带,被孙传庭打的大败,后来攻潼关,如果不是明军自己崩溃,怕不是到弹尽粮绝,决然没有攻下的可能。

关城由刘宗敏与李过驻守,总兵力三万,南北各有袁宗第与田见秀率兵一万驻扎在山上,一城两寨成倚角之势,互相守望。

荡寇军两个军连同海军陆战队与前锋营,合计六万余人驻于潼关以东,架设火炮,挖掘工事,一副热火朝天的景像。

刘宗敏与李过,站在潼关关头,各自举着望远镜,面色凝重的观察着荡寇军。

许久,刘宗敏放下望远镜道:“果然不愧是百胜之师,补之啊,你看他军容整洁,物资摆放分门别类,即使是挖掘工事,也是有条不紊,李信是个奇才呐,这一战恐怕很艰难。”

李过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此战关乎我大顺生死存亡,在武关,皇上布署了近十万兵力,而荡寇军只有两个军,我军以两比一的优势与之交锋占不到任何便宜,再根据信报,荡寇军似乎未尽全力,很可能是打算以围困制造高压态势,使得关中民心浮动,内乱自生。

更可虑的是,我军已尽全力,没法从山西抽调兵力,否则驻宣府的荡寇军必会挟蒙古人进犯山西,听说张献忠已经准备降了,这天下,哎~~“

说着,李过深深叹了口气。

刘宗敏深有同感道:“自大哥从北京撤离,形势急转直下,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军有五万人,荡寇军大约是六万五千人,在兵力方面,我们与他基本持平,不过他的武械明显占优势,我们的压力很大,唯今之计,只有倚仗潼关天险,令他难以愈越半步。”

周围众将,心里无比沉重,刘宗敏身为大顺军的第二号人物,竟然失去了出城作战的勇气,这让众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一回想,李自成崇祯二年起兵,今年是崇祯二十一年,足足二十年,而李信是崇祯十三年起兵,才八年啊,八年前闯王出商洛山之时,谁都不会想到八年后,会出现一个比大明更加可怕的军事怪兽!

一时之间,没有人说话,偏北大风吹的旗帜猎猎作响,给天地间凭添了一份萧瑟。

二人再看左右的士兵,没有太强烈的战意,最初是李自成对不起李信,李信投他,向他纳谏,差点被杀,天然给李信加了道德分。

而且在慧梅一事上,很多人对李自成有怨言,结果是李信千里奔袭,击破小袁营,抢回了慧梅,让慧梅与张鼐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在普通士兵的心目中,给李信打上了重情重义,为兄弟不惜两肋插刀的标签。

不要小看这件事,到现在李信还在享受着抢回慧梅的红利。

之后李自成与李信的关系暧昧不清,既不能彻底划清界限,又与李信保持着密切往来,高层虽然清楚缘由,可是底层搞不清与荡寇军是敌是友,思想上有了混乱。

往后,李自成在尽占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被李信从北京赶走,这对于军心士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再到最近两年,李自成困守关中,日渐艰难,而李信开拓进取,南征北战,隐有一统天下之势,宋献策杜撰的十八子主神器之说,对于李自成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李信也姓李,两相对比,差距非常明显,这不免会让人生出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