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1639 > 第三八七章 新武器

崛起1639 第三八七章 新武器

作者:上林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05:44:37 来源:笔趣阁

牛金星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就当时的战争条件而言,很难构筑坚固的工事抵挡火炮轰击,但李自成也清楚,此时实在不宜苛责牛金星,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皇上,大喜!”

这时,刘体纯在殿外唤道。

“哦?喜从何来?进来说!”

李自成讶道。

自高一功投奔李信之后,李自成命刘体纯接手情报细作工作,刘体纯本就是高一功的副手,上手非常快,他的哥哥刘体仁追随李自成,死在了战场上,他则从十二三岁开始,跟在李自成身边,李自成拿他当亲弟看待,算是自己人,绝对信任。

刘体纯也对李自成无比忠心,接任之后,大刀阔斧,革弊图新,作风与高一功完全不同,高一功是消极怠事,而刘体纯大胆激进,探得了许多重要情报,颇得李自成赞赏。

刘体纯大步入殿,施礼道:“禀皇上,臣已经弄到了李信燧发枪的制法,从此之后,咱们军中也可以大量生产燧发枪啦!”

顿时,殿内炸开了锅,这可是天大利好啊!

顺军受限于装备,仍以弓箭、长矛和大刀为主,李信卖给他的一万一千条燧发枪只装备了几支核心部队,在战争中损耗较大,目前只剩下五千多枝了。

李自成曾令工匠仿制,但难点在于枪管的制造,效率低下,不得不放弃。

所有人均是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刘体纯。

刘体纯向后招手:“抬进来!”

两名顺军士兵抬着一具砂棒进来,砂棒置于木架上,有手柄可以转动。

刘体纯一指砂棒,便道:“皇上,荡寇军中,是把枪管套上砂棒,只须转动数十圈,就可把枪管内壁打磨的平滑如镜,而砂管的配方,臣已经拿到,皇上请看!”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呈了上去。

有太监接过,摊在李自成案前,李自成细细看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二虎啊二虎,你为朕立了大功啊,朕任你掌细作刺探之事果然没错,哈哈哈哈,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刘体纯小名二虎,李自成连小名都叫出来了,可见内心的振奋。

刘体仁道:“李信成立兵器局,专门从事兵器生产,看管极严,等闲人物不得靠近,不过百密总有一疏,他在北京南京等大城池的兵器局防守严密,可他起兵之初,在高邮设有兵器局,后随着他的地盘越来越大,高邮的地位下降,兵器局出产火器越来越少,管理也不如南京北京那般严格。

或许是念旧,李信并未裁撤高邮兵器局,这让弟兄们找到了机会……”

高邮兵器局几乎不生产武器,但人员还在,管理有所松懈,顺军探子了解到,兵器局一名叫陈三的工人,因赌博欠下巨债,于是几经试探沟通,以一万两银子的代价,从陈三手里买了根砂棒,还有制做砂棒的配方,经过仿制,刘体仁生产出了与荡寇军枪管质量几乎不相上下的枪管。

“他娘的,这么简单的玩意儿,当初那姓李的可是生生从咱们手里勒索了一百万两银子啊!”

“无妨,咱们再卖给张献忠,一百两银子一条,卖他两万条枪!”

“哈哈,咱们大顺几十万人马,人手一条枪,看那李信敢不敢来!”

刹那间,殿内的气氛陡然热烈,人人都表达出了乐观的情绪,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李信除了默许红娘子杀郝摇旗,对待顺军将士还是很宽厚的,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都是高一功,李双喜和张鼐,顺军中的很多人和李信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指望投降后会受到重用。

而大顺哪怕再穷困,在山陕地界上,他们就是王,老百姓穷苦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

米尼枪与燧发枪在结构上没多大区别,都是前装枪械,装弹却方便很多,因为铅弹柔软,受热会膨胀,不必如燧发枪那样弹体直径略大于枪管直径,必须用锤子把子弹敲入枪管。

米尼枪的子弹可以做小一些,很轻易的一捅到底。

一名熟练的士兵,打燧发枪一分钟不会超过两发,而米尼枪手,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到四发,射程和效率都有了极大提高。

因米尼枪使用铅弹,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发射药只能使用快燃火药,燧发枪则使用慢燃火药,以便弹头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提高出膛的初速度。

快燃火药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增加粉末药,减少颗粒药的比例,具体占比李信也没数,毕竟在他前世,已经不使用黑火药了,只能不停的调试,找出最佳比例。

同时,燧发枪是燧石击发,米尼枪是铜火帽击发,这方面的难度不是太大,真正难的是枪管,除了刻画膛线必须一次成型,没法使用砂棒打磨,还因快燃火药的膛压大,对枪管质量的要求更高。

这方面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寻求最佳方案。

李信把任务交待下去之后,定了两个月的期限,任由兵器局自己捣鼓,他真正参与的,还是开花弹的研制。

开花弹不是新鲜玩意儿,明朝已经研制出来,甚至缴获的明军弹药中,就有开花弹,不过李信愣是没敢用,它的引信是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再进行发射。

显然,这样的发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会从炮弹与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李信要做的开花弹,源自于十八世纪后期,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后出现的改变整个战场生态的两项发明,即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目前荡寇军中已有了触发引信,如水雷,和延迟引信,如手榴弹,可这两种引信因材料和技术问题,都承受不了炮膛里的高温高压,在短时间内没法改进,因此木质锥形信管是个不错的选择。

信管内部填装慢燃火药,外部标有刻度,估算发射距离,再对照手册查找参数,调整引爆时间,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其原理是滑膛前装火炮的内径略大于炮弹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会渗透到炮弹前方,点燃前端引信,按预定时间引爆弹内炸药。

木质弹托更简单,但重要性更大。

早期的开花弹,因铸造工艺粗糙,难以承受长管加农炮的高膛压,只能使用于短身径的榴弹炮,影响射程,如臼炮,射程非常有限。

但是给炮弹尾部加装软质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气体外泄,还能对榴弹起一个缓冲的作用,发射出去的榴弹由于头重尾轻,会形成类似于羽毛球的自稳结构,弹道更精确。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霍奇基斯榴弹和榴霰弹就是这类架构。

炮弹的研发李信全程参与,毕竟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多出几次恶性爆炸事故,会严重影响到工匠的积极性,当然了,火炮也要重新铸造,严格来说,荡寇军的炮,都是长管加农炮,需要适当降低身径比,专门发射开花弹。

“总司令!”

李信正给工匠们讲解着木质引信的要点时,黄海匆匆而来,面色沉重。

“何事?”

李信回头问道。

黄海小声道:“高邮兵器所出事了,一名叫陈三的工匠失踪,经清点,少了一台砂棒机。”

李信的动作僵住了!

黄海补充道:“此人多半叛变了,后来弟兄们们了解到,陈三好赌,欠了一屁股烂债。”

李信眼里现出可怖的杀机,森冷道:“传令,全境通缉陈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再着兵器局对此事做出深刻检讨,拿出解决方法。”

“得令!”

黄海施礼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